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晩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春天的?请简要概括。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说说句子的妙处。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B.本文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选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这句诗的意思是吹到脸上的风,使杨树柳树不感到寒冷。
C.第四段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春花的生机和美丽。
D.文章最后三个段落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形象地点明了春天成长的过程。
【答案】(1)文章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等方面来描写春天的。
(2)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春花的数量心之多,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②句运用一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柔和、温暖的特点,表达了对春风喜爱之情。
(3)B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从前往后梳理文章的内容,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关键句,理解每段的内容,看每段话是从哪个方面描绘春天的。
这篇文章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写的,第三段到第七段分别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等方面来描写春天的。
(2)这两句话可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首先分析其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写成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①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春花的数量之多以及竞相开放的情景,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②句引用南宋志南和尚诗句,写成了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而“向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柔和、温暖的特点,表达了对春风喜爱之情。
(3) ACD理解正确。
B本文引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选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这句诗的“杨柳风”指春风,句子的意思是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得寒冷,形容春风的温暖和煦。
故答案为:⑴文章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迎春等方面来描写春天的。
⑵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春花的数量心之多,表达了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②句运用一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柔和、温暖的特点,表达了对春风喜爱之情。
⑶ B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常用的答题角度是:①它的修辞手法;②对整个文章或者是情节的作用;③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④它揭示的道理或给人的启示;⑤它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⑥句式特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分析文章语言特定,四是要分析表现手法。
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2.阅读《古代汉语学习中的词汇问题》,完成各题。
古代汉语学习中的词汇问题
①学习古代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
在这一点上,学习古代汉语和学习外语是一样的。
而和学习外语相比,学习古代汉语更需要强调古代汉语词汇。
古书读不懂,主要受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但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差别不特别大,因而在学习古汉语时,懂古
代汉语词汇比懂古代汉语语法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大致上就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古书了。
②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古代汉语词汇呢?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词语,如“人”“山”“笑”“大”等,古今意义没什么变化,就不必再学习了。
但还有两类词语,需要我们下工夫学习。
一类是古代汉语中较常用,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
如“罾”(鱼网)、“爨”(烧火做饭)等。
一类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很常用,但意义不完全相同的词语。
如:“走”,现代汉语是“行走”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跑”的意思。
这两类词语都需要努力掌握,但后一类词语尤其值得注意。
像前一类词语,我们在阅读古书时根本不认识这个字,那就会通过查字典来弄懂它的意思,一般不会发生错误。
而后一类词语,因为现在还在用,而意义却已有所不同,我们在看古书时很可能拿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结果就理解错了。
③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当然要下苦工夫,但如果我们能充分注意词汇和词义的系统性,就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词汇。
④词义是有系统性的,一个词的多个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
一个词的几个意义里面,一般总有一个本义,其他的是引申义。
本义是一个词最早的意义,一般说来,这就是它的字形反映出来的意义。
例如,“行” ,由甲骨文字形可知,其本义是“道路”,其他的均为引申义,由“道路”引申出“行走”是很自然的。
“行走”是人体的运动,人体的运动也可以叫“行”。
而由此又产生了一个引申义“运动、运行”……如果这样以本义为纲,按照词义引申的系统把各个引申义贯穿起来,一个词的多个意义就不再是孤立、分散的了,而是有系统的,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
⑤词汇也有系统性。
比如,同义词和反义词就是词汇按照词义相同和相反形成的系统。
我们可以把这几个同义词或反义词联系起来掌握。
⑥学习古代汉语词汇还需要懂得词的“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的关系。
⑦词典意义是从众多的句中意义概括出来的,但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有时会有一些差距。
比如,“降”的一个词典意义是“降低”,但用这个意义来翻译“未尝稍降辞色”就不很切合,在这个句中,“降”的意思是指“放平和”。
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句中意义,这些句中意义不能一一收入词典中去,而只能概括成为词典意义。
反过来,用词典意义去解释各种句子中的词,也不能生搬硬套,而需要根据上下文作适当变通。
(1)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最重要的是词汇问题?
(2)下列各项中,本文没有涉及到的说明内容是哪一项?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卡上。
A.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异同
B.古代汉语词语的本义与引申义
C.古代汉语的词义和词汇都具有系统性
D.古代汉语词汇和语音的关系
(3)借助第②段的相关知识,说说《咏雪》中哪个词应该重点掌握,为什么?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答案】(1)①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
②在学习古汉语时,懂古代汉语词汇比
懂古代汉语语法更为重要。
③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大致上就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古书了。
(2)D
(3)应重点掌握“儿女”因为这个词现在还在用,而意义却已有所不同,我们在看古书时很可能拿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而产生误解,所以应重点掌握。
【解析】【分析】(1)根据第①段中的“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懂古代汉语词汇比懂古代汉语语法显得更为重要”和“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大致上就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古书了”可以作答本题。
(2)本文并没有涉及到与语音的关系。
故选D。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
第②段告诉我们,要注意古代汉语中较常用,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
还要注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很常用,但意义不完全相同的词语。
这句话中的“儿女(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这个词虽然现在还在用,但意思已与古代不同。
所以要重点掌握。
故答案为:⑴①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
②在学习古汉语时,懂古代汉语词汇比懂古代汉语语法更为重要。
③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汉语词汇,大致上就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古书了。
⑵ D
⑶应重点掌握“儿女”因为这个词现在还在用,而意义却已有所不同,我们在看古书时很可能拿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而产生误解,所以应重点掌握。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说明内容的理解。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
然后逐项分析,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喝果汁可以帮身体“排毒”吗
云无心
①“排毒饮食”不是新鲜事物,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在很久以前就有类似的概念—一人们认为身体在不停地产生毒素,需要通过某些食物来“清洗”身体,“排出”毒素。
一直以来各种“排毒法”层出不穷,从来不缺乏追随者。
②果汁排毒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方法,实践者所采取的方案不尽相同,但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只喝果汁或蔬菜汁,不吃其他食物。
这些釆汁被称为“排毒果汁”或“轻断食果汁”,还有不少名人为这些产品代言。
③对于排毒果汁的效果,按标准的科学表述来说:没有证据支持它的功效。
因为“排毒”本身就是个伪科学的概念,而果汁排毒所采用的食谱并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科学家很难去研究这样的“养生”方式,自然乜就缺乏科学证据了。
④那么,许多人感觉“有效”,又是怎么回事呢?
⑤一方面,有的果汁中含有大量果糖,会让果糖不耐受的人出现腹泻。
还有一些果汁因为质量不合格,也会导致腹泻。
许多人把吃了“排毒食物”之后的身体反应都当作“排毒”,于是腹泻也就被当作“有效”了。
另一方面,这些果汁或蔬菜汁中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热量低,不足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求,所以只吃这些很可能让人岀现低血糖、肌肉酸痛、乏力、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
这些本来都是副作用,却被不少人当成了“排毒”
⑥虽然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实排毒釆汁的无效,不过有一些著名医疗机构都写过关于排毒餐和排毒釆汁的综述。
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排毒背后的污垢》一文称:“经常进行果汁排毒会让人体缺乏有价值的营养,会让人岀现流感症状或者肌肉疼痛……·鼓吹者说这是毒素离开身体的表现,但营养师却会将这些现象解释为缺乏能量和营养的表现。
”
⑦干净卫生的果汁当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可以成为均衡食谱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为了“排毒”而只喝釆汁,那么这种饮食方式甚至不能算安全。
⑧对于特定病症的人群,排毒饮食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危害健康。
排毒饮食无法改善人的血压和血脂情况,对心脏没有积极影响。
对于糖尿病患者,排毒饮食可能相当危险—如果患者在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那么任何严重限制进食的食谱都可能导致危险的低血糖。
⑨我们可以剖析为什么这种和那种“排毒法”都是无效的,那该怎么“排毒”呢?答案是: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所谓的“排毒法”既没用也没必要
⑩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是一道防线,可以挡住许多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它们进入体内。
而免疫系统能识别侵入体内的外来物质,并把它们消灭。
肝脏和肾脏则是过滤系统,把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过滤掉。
要想“排毒”,关键是让这套系统有效运转。
排毒果汁或其他排毒饮食都是营养不良的食谱,无法提供亼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
身体都无法正常运转,如何指望“排毒系统”正常运行?
⑪简而言之,全面均衡的营养、适当的总热量和适度的运动,是让人体“排毒系统”有效转的保障。
只要身体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就不需要用外在的方法去“排毒”。
而如果身体正处于不良状态,如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那无论什么“排毒法”也都是无能为力的。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运用了设问的方式,既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又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第⑥段引用《排毒背后的污垢》一文,科学而合理地解释了排毒果汁无效的原因。
C.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定病症的人群,排毒饮食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危害健康。
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果汁排毒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正确的方法。
(2)下列对于人们认为果汁排毒“有效”的原因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的果汁中含有大量果糖,会让果糖不耐受的人岀现腹泻,被当作“有效”的“排毒”。
B.“排毒食物”是均衡食谱的一部分,而且非常安全,经常食用能保持好的身材。
C.只吃“排毒食物”让人出现低血糖、肌肉酸痛、乏力、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被不少人当成了“有效”的“排毒”。
D.许多人把吃了质量不合格的“排毒食物”之后的腹泻等身体反应误解为“有效排毒。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看待“排毒”。
【答案】(1)B
(2)B
(3)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应当让身体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保障人体“排毒系统”有效运转。
根本不需要用外在的方法去“排毒”,因为各种“排毒法”毫无必要,甚至有害。
【解析】【分析】(1)ACD符合文意。
B.不符合文意。
第⑥段引用《排毒背后的污垢》一文,并不是科学而合理地解释了排毒果汁无效的原因,只是说明经常进行果汁排毒会让人体缺乏有价值的营养,会让人岀现流感症状或者肌肉疼痛。
(2)ACD符合文意,B.原文说干净卫生的果汁当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可以成为均衡食谱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为了“排毒”而只喝釆汁,那么这种饮食方式甚至不能算安全。
所以说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从文章第⑨⑩ ⑪这三个自然段中筛选出关键语句,整合出答案即可。
这些关键句子有: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所谓的“排毒法”既没用也没必要;简而言之,全面均衡的营养、适当的总热量和适度的运动,是让人体“排毒系统”有效转的保障。
据此整合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 B;⑵ B;
⑶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应当让身体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保障人体“排毒系统”有效运转。
根本不需要用外在的方法去“排毒”,因为各种“排毒法”毫无必要,甚至有害。
【点评】⑴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筛选与选项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
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
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
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
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
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
吃这么一个柿子。
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
“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
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
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
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
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
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
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
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
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
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
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
(3)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并举出在生活中能体现自己有良好教养的两个事例。
(4)教养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俗话说“言谈举止观品行”,如果把这句话作为上联,请你对出一个下联来勉励自己。
上联:言谈举止观品行
下联:________
【答案】(1)①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
)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示例: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3)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谓名副其实。
示例一:不随地吐痰;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能体现良好教养的示例即可。
)
(4)坐卧行立看涵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概括。
解答此题在整体利益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分别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
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本文第①~③段,叙述郭德纲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感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会影响到孩子的教养;第④~⑦段,叙述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的事,表达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这一主题;整理为:郭德纲阻拦儿子驱赶喜鹊;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又认真整理床铺后才
下车。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结合画线句子内容来看,可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出了……,坐了……,阅了……”三个相同的句式,构成排比修辞,“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用了反问的修辞,使语气更加强烈,突出这位女士的行为难能可贵。
(3)本题考查阅读观点的表达.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并能写出体现中学生良好教养的例子即可。
从本文阐述的内容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养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
中学生的教养就体现在生活的一举一动中,比如:打饭时不争不抢;不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生活中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
(4)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上联:言谈举止观品行,并列短语+动宾短语,拟写出下联:坐卧行立看涵养。
宽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郭德纲(老郭)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
(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
)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⑵示例: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⑶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谓名副其实。
示例一:不随地吐痰;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能体现良好教养的示例即可。
)
⑷坐卧行立看涵养。
【点评】⑴本题考查事件的概括。
解答此题在熟知段落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指定的方式概括即可;
⑵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
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
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
①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
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③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结合文章主旨谈阅读感悟的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
并能写出体现中学生良好教养的例子即可;
⑷本题考查句式结构的理解能力与对仗的运用能力。
解答时,需要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些春天
段琳
①有一年的春天,我因为脊椎侧弯没有得到完全矫正,再加上长时间久坐,经常腰背疼得坐立难安。
因别人介绍认识了家在重机厂的李医生,便下定决心好好治疗。
每天下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