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08-11-25T16:12:44.310Z 来源:《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年10月供稿作者:朱仁华
[导读]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验和实践,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管理模式,为政府和高校制定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验和实践,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管理模式,为政府和高校制定后勤社会化改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University rear service servic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pattern studies
Zhu Renhua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current university rear service socialization reform experience and the practice,proposed the university rear service servic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pattern,formulates the rear service socialization reform policy for the government and the university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Keywords: The university Rear service servic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pattern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0041-02
1.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含义
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高校后勤服务在学校领导下运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的前提下,建立适应高校发展的市场化后勤服务体系。理解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必须了解它的含义:一是把学校能够办好的项目(如医疗服务、水电管理等),通过改制、改造和改组,实行以企业化和产业化为标志的校内后勤社会化。二是把学校难以办好的项目,通过“‘引’进来”,“‘化’出去”的办法,让社会的优势企业来承办部分高校后勤。三是把一所学校难以办好的项目,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把高校联合起来办后勤,变“校办”后勤为“教办”后勤。四是把适合地方改革政策的项目,并入地方政府改革行列,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同步改革。
2.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原则
2.1遵循教育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原则。首先,高校后勤以教育的存在为前提,并随之发展而发展;高校后勤的活动受高校教育规律的制约,高校教育决定高校后勤的方向和性质、总体目标、周期性和时限性以及后勤的供给内容等;同时,高校后勤的状况又能动地作用于高校的教育,是稳定教育秩序的必要条件,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之一,所以,高校后勤必须适应高校教育需要,高校后勤社会化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其次,高校后勤及其职能具有双重属性,即具有管理服务的功能,又具有经济的职能,所以,它就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2.2遵循“校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它是实现后勤服务由当前的承包向企业化、社会化过渡的关键。“校企分开”就是要改革“各校办后勤”和“学校办后勤”的旧格局,通过改革体制,把所有的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及操作运行,成建制地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新的后勤服务实体。新的实体,不仅要拥有法人地位,还应具有经营决策权和资产控制权,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实现学校行政管理职能与实体法人职权的分离,使得后勤实体与学校不再是简单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是独立于学校、服务学校的经济实体,确保后勤实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两权分离”是指明晰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所有权和使用权。在组建高校后勤实体的过程中,要对国有资产及时清查核实和产权登记,明确管理和使用资产的权力和责任;即资产的所有权属学校,使用权应归后勤。
2.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改革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的正确方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高校后勤体系,为高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和服务。为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及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即既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要进行成本核算,讲求经济效益,同时仍然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事实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只有不断改进和加强服务,才能取得师生员工的信任,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占领市场。那种不讲服务,只想赚钱的做法,是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
2.4坚持集中统一、资源共享、整体发展的原则。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必须贯彻一盘棋的思想,要理顺后勤工作关系,实行行业归口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益。从而不断提高后勤社会实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模式
3.1发展后勤产业,建立后勤集团,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道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标是使学校不再承担后勤服务的功能。体制上,后勤与学校规范分离,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从组织性质上将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机制上,把拨款使用制过渡为服务收费制,培育和发展高校第三产业,最终建立具有现代企业组织特色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并通过以下几方面逐步实现后勤集团与高校的规范分离,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3.1.1改革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上,总务处后勤与学校规范分离,成立后勤集团,按企业化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体制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产权问题。推行“后勤股份制公司”运行模式,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产权归属问题,使政府、学校和后勤部门有一定的积极性。后勤股份制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公司与学校的关系是公司与第一大股东的关系。公司和内部各中心是无级别单位,公司各级负责人的职级与现职不对应。公司和各中心设党总支和党支部。为适应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要求,集中力量,形成合力,使后勤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形成大服务、大市场、大生产、大经营、大后勤的联合体。后勤股份制公司应实行5个“集中”,即财务集中管理、物质集中采购、生产规模集中、设备集中使用和市场集中利用。通过集中,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3.1.2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人本管理,调动广大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改革为动力,转变内部运行机制。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主要有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资产管理、监控管理和制定新型分配制度。其中改革的重点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以效益来定收入,建立奖优罚劣的分配机制。推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就业制度,逐步形成“岗位不是靠领导安排,而是靠自己努力争取”的新就业观念,使职工充分认识到“今天不敬业,明天就会失业”,“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去找工作”,从而使他们爱岗敬业,积极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狠抓管理,从严管理。事事有制度,人人有约束,是内部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效益,增强内部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
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检查与考核制度,使检查与考核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