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首诗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师的法则”
(归纳总结,获得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
总结:
——主客体关系 ——心物感应 ——情景交融 陆机《文赋》“诗缘情”
“意与境 会”
“境生象 外”
——实像与虚像关系
——虚实相生(诗意悠远)
——象外之象
• “大地上的事情”——感知体验 • “文字里的秘密”——细读揣摩 • “大师的法则” ——归纳总结
• 郑板桥所画的竹:竹竿 很细,清瘦挺立;施墨 浓淡相宜,竹竿淡墨, 竹节浓墨,突出骨节,
更显精神高标。他笔下
的竹是没有经风偃伏之
状,展现的是清瘦潇酒
挺立之姿。
郑板桥其人:
• ——他是一代奇才,生性率直又灑脫不拘。(“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 士”,深受狂士影響,“揚州八怪”之一,詩書畫是他的“三絕”) • ——他官職不高但心系百姓。(他在貧窮的範縣為官,常是“芒鞋問俗入林深 ”,深入民間瞭解民情;他在深受自然災害之苦的濰縣為官,擅自作主,開倉 救民。) • ——他為官清正,兩袖清風;仕途坎坷又能遺世獨立,留一生正氣風骨(他說 “宦海歸來兩袖空,逢人賣竹畫清風”。) • ——“蘭竹菊梅”四君子,他都有描畫。(畫的最多的是“蘭、竹、石”。他在 題《蘭竹石圖》時說:“一蘭一竹一石,有香有節有骨”,蘭有幽香,竹有勁 節,石有硬骨。)
那么这里的竹,还仅仅是竹吗?
• 诗文在描述大地之“象”时,还能弥补和突破画 面的时空限制,把触觉延伸到象外,融进诗人的 情感,制造“象外之象”,从而让诗的意境更为 悠远,诗的义理、旨趣更为丰富。
• 诗人借赞颂竹,其实赞颂的是像竹这样能藐视一 切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意志,表达的是自己的 追求和爱憎倾向。
两种表现结构在交织呈现:
• 一是隐者的行为表现结构,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 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 ,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恍惚飘逸之感, 充分表现了隐者的风神。 • 一是诗人感情的表现结构,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 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 露出终不可及的遗憾与企望。
• 通过一首诗的解读我们要掌握打通一类诗的阅读方 法。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百度文库
• 这首诗只为单纯记录生活中的一个偶发事件? 诗人究竟想表达什么?
• 没有出现的隐者你能否感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吗?
• 你凭借什么去感受他的形象?
• 唐文化的研究学者赵昌平对这三句的评价是:“诗意 似直而婉,似近而远,犹见炼意之功。”如何理解这 样的评价?
——让它们成为我们今后读诗品文的一种方式
梭罗说,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
时间哭花了你的年轮,让你孤独地站在海岸线看云海擦肩而过 。
用心感知, 这是我们读懂诗歌的开始……
• 一棵生长在岩石上的“竹”——这是这首诗 所写的“象”的重要特征。当这样的“象” 投射在我们的大脑或内心所产生的情感反应 ,就是我们获得的对物象的初感知,这种“ 意与境会”的感知是宝贵的、值得被尊重。
二、文字里的秘密 (细读文本,获得阅读的深体验)
• 诗里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继续表现 竹的顽强不屈?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其实画的不是竹,画的是自己。”
• 我们发现:象是诗歌单元的重要组成元素,融入了 情感的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我们读诗要善于联 想和想象,设身处地体会诗人情感,尊重心与物( 象)的情感碰撞,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准确理解诗人 蕴含其中的情感表达,同时又要寻找“象外之象” ,发现象背后诗人的用心和表意,以期获得诗歌言 有尽但意无穷之妙。
教学目标:
1、培养诗歌阅读的意识和情怀。
2、把握诗歌“意与境会”(情景交融)
与“境生象外”(象外之象)两个特 征。
如何阅读一首诗
——诗歌的“意与境会”与“境生
象外”
执教者:莆田第二中学
许家豪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芫荽(香芹)、鼠尾草、百里香、迷迭香,
朗读: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一、大地上的事情——诗之“象”
(设身处地,获得阅读的初体验)
朗读 :
(一)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那么诗人设置这样“不遇”的结果,只是偶然吗 ?
• 诗人真的是一无所“遇”吗?
• 在“遇”与“不遇”的张力结构中,诗歌的“言 外之意”与“象外之象”才得以彰显。诗歌的精 妙就在于将画面所涉的意象引向画外,凭借画外 之意的联想拓展了画面内容,从而使静态的画面 生出灵动,生出情感,生出画外之音。这是诗歌 的精妙,也是诗歌创作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