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论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学论文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优化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笔者以《孔雀东南飞》的阅读教学为例,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说明。
1 提出问题,进入情境
这是课外网络学习阶段。教师提前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在专用网络上提供给学生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选段《哭坟》,要求学生配乐整体感知课文,记录下阅读过程中自己的第一感受。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能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同时,教师在班级网络上提供阅读探究题,为学生在课外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第一起点:故事中各个人物的性格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文章所要反映的思想内容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和婚姻状况。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倡学生上网搜索有关参考资料,更提倡在阅读过程中敢于质疑,提出新问题。广阔的网络空间扩大了知识来源的渠道,从多角度、多侧面呈现出知识及对知识的理解,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固有的知识框架和课本、教参上的相关知识,而是通过自由、自主的网络阅读,搜索信息,筛选信息,提取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他们自己对所获得的知识的构建。这一过程本身又是一个个新的阅读积累的过程,是一种扩大了的、优化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
2 启发思考,自主探究
这也是课外学习阶段。在《孔雀东南飞》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大量信息后,他们会主动地整理相关资料,寻求问题的最佳答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这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学生以网络小组(如QQ群、E-mail、班级论坛等)为单位,开展网上交流和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丰富、完善对问题的认识。组内可以达成共识,组员也可坚持自己的观点。组长汇集、记录本组意见和组员提出的疑难或新问题,以便在全班讨论。教师也可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加入小组讨论中,适时地启发、暗示学生思考。教师的参与,是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情况,确保学习顺利完成任务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学习主体的单一性,通过多样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课堂以外的、更为方便自主的交流空间。学生自己在网络上获取素材,再通过网络交流,实现资源的延展性,将一个学生的知识延展成更多学生的知识,将一个知识内容延展为更多的内容。另外,课堂教学一般强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写作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网络交流正好弥补这一缺陷,实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互补。利用网络开展讨论,其自由度高,时间随意,内容广泛,都是课堂教学难以比拟的,进一步优化了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3 跟踪指导,协作学习
通过课外网络自学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组织课堂学习,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重、难点,围绕学生在自学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探究。在学习《孔雀东
南飞》时,教师可在课堂内充分发挥教学课件优势,提供《中国古代女子地位及婚姻状况》、越剧《孔雀东南飞》选段等音、视频资料,呈现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乐府的基本知识等文字资料,帮助学生归纳、整合自学阶段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观点,展开集体讨论,逐步启发学生探讨分析: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在特定时代背景的人物生存状态和命运的不可测;导致这个悲剧的真正凶手;等等。这一过程也可以以演讲、辩论的形式展开。学生将自己的观点置于集体的智慧成果中去比较、思考,从而形成更新、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使教学过程由过去的传承型转变为新型的探究型。
4 激励为主,内省升华
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阶段时,教师通过再次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选段《哭坟》或《孔雀东南飞》戏剧片段,营造出讨论思考的氛围,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有现实意义的思考:悲剧的根源在哪里?从悲剧到喜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对于今天,如何珍惜这种条件?这一讨论和升华的过程也可以借助班级主页、论坛、QQ群等网络平台,从课内延伸到课后,继续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的探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班级网络文坛”上发表,供大家学习和阅读,鼓励学生给出评价。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打破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互动、轻松、随意的交流环境。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