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说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说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说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①

史维国

(黑龙江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对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这一语法现象作出解释:

(1)历时方面,可能补语与结果补语两种结构的来源不同,结果补语来源于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

表某种情状的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以及带“了”的形容词,而可能补语则来源于使成式中间加

“得”;(2)共时方面,我们主要从能否带宾语、语流重音与主要信息、疑问焦点与答句、

“了2”(情状改变标记)指向的范围四个角度论证“行动动词+得/不+可能补语”是一个词,“得”和“不”是中缀,

因而可能补语前是不能加修饰语的。

[关键词]可能补语;结果补语;得;修饰语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6)02-0076-05

§0引言

当行动动词与其结果或方向补语之间插入“得”或“不”时,可以表示“能”或“不能”的意思,这种结构称为“潜能补语”(大多数语言学家称之为“可能补语”,以下统称为“可能补语”)。例如,在行动动词“吃”和其结果“饱”之间加“得”或“不”,可以理解为“能吃饱”或“不能吃饱”。我们又知道另一个语言事实:“动?得?结”式的结果补语前可以插入一个表程度的修饰语。为行文方便,下面将“动?得?结”式简称为结果补语。而可能补语中则无法插入任何修饰词。再以“吃得饱”为例,当表可能时,不能在“饱”前加任何修饰语;但表结果时,则可加修饰语,如可以说“吃得很饱”、

“吃得非常饱”。于是,我们需要回答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的原因何在?与之相关的问题是:为何结果补语的长度可以短至一个单词,长到一个句子,而可能补语则只能是一个单词?如果结果补语是一个动词,为何只能是一个情状动词?②实际上,上述诸问题就是结构助词(或称动词词尾)“得”的语法化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得”的演化历程进行追述,找寻可能补语和结果补语两种结构的历史渊源,并结合共时平面的语言现实对这两种结构进行解析。

§1动词词尾“得”的语法化与可能补语、结果补语

对于动词词尾“得”,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有过十分详尽的阐释。王先生说,词尾“得”字来自表“获得,得到”义的动词“得”。从汉代开始,“得”字就可以放在动词的后面。

1.1可能补语的早期形式:“得”字放在动词后面,可以表示可能性。这种“得”字在意义上往往成为倒装的“能”(如“料得”=“能料”)。由此,“得”开始虚化,唐诗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①②本文的写作得到屈承熹先生和尹世超教授的悉心指导,导师李先耕教授对本文初稿提出宝贵意见,一并致谢。参看屈承熹、纪宗仁(1999:43-44)。

①乱后谁归得?(杜甫得舍弟消息诗)

②卒仓没人关闭得。(大目犍连变文)

但是,这种“得”字和动词之间还可以被“不”和“未”字隔开。例如:

③故乡归不得。(杜甫春游时)

④故林归未得。(杜甫江亭诗)

“得”还可移到动词前。例如:

⑤我何得一见?(无双传)

⑥安未得上天。(刘安神仙传)

这时的“得”还不是真正的词尾,不过词尾“得”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1.2真正的词尾“得”在唐代开始产生,宋代以后用得很普遍。此时词尾“得”不能放在句尾,它必须引进补语,引进的补语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第一种补语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组,这就等于状语后置。例如:

⑦此事记得极好。(朱子语类四纂卷一)

⑧赵忠简却晓事有才,好贤乐善处置得好。(朱子语类四纂卷一)

按照王力先生的观点,其中例⑦的“此事记得极好”,实际上等于“此事极好地记”,例⑧中的“处置得好”等于说“很好地处置”。他认为第一种补语实际上等于状语后置,但我们觉得第一种补语固然可以这样理解,但是它同样可以理解为表示结果。

第二种补语表示行为产生的后果,可以是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表示某种情状的)①,也可以是一个形容词(带“了”字)。形容词常表程度高,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

⑨太子既生之下,感得九龙吐水,沐浴一身。(八相成道变文)

由于第一、二种补语都可以表示结果,所以我们认为这两种补语形式就是我们在共时平面所说的结果补语的前身。

第三种补语起源较晚,大约在宋代,是使成式中间插入一个“得”,表示“能够”。例如:

⑩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东坡词)

λ?有钱便爱使,有酒便爱吃,怎生留得钱住?(五代史平话?汉史)

其实这种表可能的“得”来源更早,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唐代就有这种“得”字。只不过后来有了使成式,“得”字插入使成式之间,“得”字就变为动词词尾了。我们所说的可能补语就是来源于第三种补语形式。

由词尾“得”的语法化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可能补语和结果补语的来源是不一样的。唐宋时期词尾“得”引进的前两种补语是结果补语的来源,而第三种补语则是可能补语的来源,可能补语就是使成式中间加入“得”。

我们由此可以对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这种语言事实作出合理的解释。我们知道,结果补语的来源是前两种补语,它可以是形容词、形容词词组,也可以是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表某种情状的)或是一个带“了”的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词组、后面带“了”的形容词都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表示某种情状的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其功能近似于一个形容词,所以如果这两种形式中没有修饰语,那么同样可以在它们前面加上修饰语。结果补语的这种来源形式决

①有关“得”引进的前两种补语的讨论见王力(2003:89),实际上王力并没有说是表某种情状的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

但我们通过分析比较,觉得更确切地讲应是表某种情状的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

定了充当补语的成分既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或者一个句子。至于可能补语,其来源形式是在使成式中间插入了一个“得”。使成式经历了漫长的语法化历程,其前后成分语义

“救活”等。这种语义关系

“减轻”、

关系紧密,很多使成式已经凝固成一个复合词了,如“修好”、

紧密的使成式中是很难插入修饰语的。插入的“得”字,其功能只是表示某种可能性,不同于结果补语中表某种程度或结果的补语性标记的那个“得”。我们知道所谓的使成式是指把行为及其造成的结果用一个动词性词组表示出来,并且它的形式是及物动词加形容词或及物动词加不及物动词,总之使成式中及物动词后面加的是一个词(行动动词或情状动词)。

§2“行动动词+得/不+可能补语”是一个词,“得”“不”是中缀

由于词中是不能插入其他成分的,因而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2.1“行动动词+得/不+可能补语”是一个词

2.1.1能否带宾语 我们知道,“动?得?结”式后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当表可能时则可以带宾语。例如“修得好”后如带有宾语,那么只能表示可能。在“你修得好这辆自行车吗?”中,问话者的意思是“你能否修好这辆自行车?”,询问的是你是否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关于这两种补语带宾语的可接受度,我们可以结合动补复合词带宾语的情况进行比较:

动词 补语 (能)+动补复合词 可能补语 结果补语

修 好 (能)修好这辆自行车 修得好这辆自行车 3修得(很)好这辆自行车

洗 干净 (能)洗干净那件衬衫 洗得干净那件衬衫 3洗得(很)干净那件衬衫

答 对 (能)答对这道题 答得对这道题 3答得(很)对这道题

由上可知,“动词+得+可能补语”的功能实际上等于“能+动补复合词”。动补复合词中的动词和补语结合成一个词,二者作为一个整体其后可以带宾语。“行动动词+得+可能补语”后也可以带宾语,而“行动动词+得+结果补语”后则不可以带宾语,这说明“行动动词+得+可能补语”和动补复合词有着相似的语法性质,所以我们认为“行动动词+得+可能补语”是一个词。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行动动词后通常只能带有两种成分,或者是宾语,或者是补充性成分,而这两者一般情况下又是不能共现的。行动动词后的补充性成分往往和动词的语义关系更密切,从而容易结成动补复合词。基于此,可能补语后可以带宾语,因而“行动动词+得+可能补语”应该算是一个词。

2.1.2语流重音与主要信息 在口语中,语流重音是鉴别表层相似而实质不同的语法现象的好方法,并且重读的语法单位通常是不能省略的,它往往是信息焦点的载体。以“跑得快”为例,当表结果时,它的语流重音在补语“快”上;而当表可能时,它的语流重音则同时在“跑”和“快”上。①实际上,从历时的角度讲,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可能补语的来源是在一个使成式中加“得”,而使成式所要表达的是一个动作及其造成的结果,所以前后成分同等重要,因而可能补语的语流重音才会在“跑”和“快”上。因为表结果的重音在“得”后的补语上,是主要信息的所在,所以可以强调这个补语的程度,也就可以在其前加上修饰语。而当表可能时,由于语流重音在使成式的前后两个成分上,所以可能补语和其前的动词都是主要信息的负载者。作为一个词,表可能时如有修饰语则只能加在整个结构的前面,如在表可能的“跑得快”前加修

①见俞敏(1989):《俞敏语言学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饰语时应为“很难跑得快”或“太可以跑得快了”。

2.1.3疑问焦点与答句 如果补语是一个单词,那么结果补语与可能补语在形式上很难区别,如“跑得快”、

“唱得好”。但是如果对一个没有区别性标记的V得C进行提问,那么它们的肯定和否定答句的形式是不一样的,从中我们可看到其疑问焦点是不同的。

对同一个“V得C吗”进行回答,在肯定性答句中,表可能时只能是“V得C”,而表结果时除了这种回答,还可以有“V得很/非常C”、

“C”、

“很/非常C”等形式;在否定性答句中,表可能时只能是“V不C”,而表结果时则是“V得不C”、

“V得很/非常不C”、

“不C”、

“不太C”等。这说明两种结构的疑问焦点不同,表结果的疑问焦点在“得”后的补语上,所以可以直接对补语进行肯定或否定;而表可能的疑问焦点在整个“V得C”上,所以要对整个“V得C”进行肯定或否定(其中“V不C”实际上是“V不得C”)。这就从共时平面印证可能补语和前面的动词是一个凝固在一起的语法单位,是一个词,因而不能在补语前加修饰语。

2.1.4“了2”(情状改变标记)的指向范围 “了2”通常被称为情状改变标记,其基本功能是表示从先前的一种情状转变到该句所描述的情状。对同一个“V得C”加“了2”,我们会发现“了2”的指向范围是不同的。例如:

“V得C”+了2了2的指向表示的意义

擦得亮了表可能擦得亮就能否擦亮讲,以前擦不亮,现在能擦亮了表结果亮就“擦”的结果讲,由不亮变亮

看得清楚了表可能看得清楚就视力讲,以前看不清,现在能看清了表结果清楚就“看”的状况讲,越看越清楚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当“了2”加在可能补语后面时,“了2”的指向范围是可能补语及前面的动词,即指向的是整个事件。这进一步说明“动?得?可能补语”是一个凝固的整体结构,是一个词,所以可能补语前很难加修饰语。但当“了2”加在结果补语后面时,其指向范围是该结果补语,而且此时的结果补语基本上都是情状词。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结果补语的一个来源是带“了”字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结构。

2.2“得”、“不”是中缀

我们确定“得”、

“不”为中缀的依据是:(1)“得”、“不”读轻声,位置居中,这是虚语素充当中缀的形式标志;(2)“得”、

“不”表达的是较抽象的语法意义,而非词汇意义;(3)具有较高的使用率,是一种非常能产的形式,有着很强的类推性;(4)其中一些词结构定型,意义凝固,具有熟语性,去掉“得”、

“不”后不成词,如“差不多”、

“来得及”。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行动动词+得/不+可能补语”是一个词,其语义关系十分紧密,很难在其中插入修饰语。至于其中的“得”、

“不”,其功能是表示某种可能,随着词汇化的作用,“得”、

“不”已经成为中缀,至少可以说是一个准中缀。我们知道,词中是很难插入其他修饰成分的,“行动动词+得/不+可能补语”是一个词,也就不能在可能补语前加修饰语了。

顺便说一下,如果一个“行动动词+得/不”后的成分是一个行动动词,那么往往只能表示可能,不能表示结果或程度,比如“举得起”、“吃得下”、“站不住”、“走不过来”等。从历时角度看,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结果补语中补语的来源基本上没有行动动词。由此,我们知道可能补语后的成分可以是一个行动动词,而语言的事实是,行动动词是不能受表程度的语法成分修饰的。这又一次告诉我们,可能补语前是不能有修饰语的。

参考文献:

[1]江蓝生.著名语言学家自选集?江蓝生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梅祖麟.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屈承熹,纪宗仁.汉语认知功能语法[M].台湾:文鹤出版社,1999.

[5]石毓智.汉语语语化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

[7]王大新.现代汉语[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

[8]王 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版.

[9]徐 枢.宾语和补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10]俞 敏.俞敏语言学论文集[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3]祝克懿.中缀说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4).

On Immodif iability of Potential Complements

S H I Wei2uo

(Depart ment of Chinese,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150080)

Abstract:The t hesis is dedicated to a detailed explanatio n of t he grammatical p henomenon t hat modifiers cant’t be p ut before potential complement s fro m t he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oint s of view respectively.First,fro m t he diachronic perspective,t he origins of potential complement s and consequential complement s differ greatly.Potential complement s originates f rom“de”which is between“s hiche ng”construction,while t he latter is frequently represen2 ted by adjectives,adjective p hrases,sentences or predicates expressing certain states,as well as adjectives wit h“le”as t he end.Then,from t he synchronic perspectives,t he paper illus2 t rates t hat t he formula“motion verb+‘de/bu’+potential complement s”only respresent s one word,in which“de”and“bu”act s as inffix.To co nfirm t he presupposition,t he paper analyses from four respectes:whet her an o bject can be p ut after,interrogative foci and reply, sentence st ress and cent ral informatio n,t he directing range of“le”.

K ey w ords:potential complement s;consequential complement s;“de”;modifiers

导师评语:

《说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一文是史维国同学听完屈承熹先生“汉语认知功能语法”课有关“潜能补语”的论述后,对这一问题从历时与共时两个方面所进行的考索。作者阅读了许多有影响的文献,如赵元任、吕叔湘、王力、俞敏、徐枢、江蓝生、太田辰夫、梅祖麟、石毓智、祝克懿等先生的有关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该说作者对这一曾经困扰了许多作者的问题的考察是有趣的,文章的说法还是言之成理的。

李先耕

结果补语偏误例析

一结果补语回避性偏误分析 一,把动结式回避成主谓结构(动结式即动词+结果补语) 1回避成两个主谓句 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 (1)我们打球,这场终于赢了。 (2)打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 2 回避成一个主谓谓语句 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 (3)*这场打球我们终于赢了。 (4)*这场我们打球终于赢了 (5)*我们这场打球终于赢了。 3回避成一个主谓句 在这一类型中,又有两种回避情况, 一是去掉中心语,用原来的结果补语作为主谓句中的谓语。例如: 正确句留学生回避句 (6)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这场打球。 (7)45分钟后,土豆终于烤熟了。45分钟后,土豆终于熟了。 原因:(1)(3 、4 、5)(6)留学生把“打”这一动作和“球”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名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这种偏误,是由于汉语中常用短语和离合词的频繁使用有关。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先接触的是一些常用的动宾结构的短语,如打球、吃饭、喝水、洗衣服,也有一些是离合词,如游泳、唱歌、睡觉等。这些短语和离合词在留学生的汉语系统中较为凝固,在使用时常常一起用,不易分开。因此,原本应该用结果补语短语的句子中,留学生常把这些常用短语或离合词凝固在一起,作为某一句子成分,让原本应充当结果补语的词成为句子的谓语中心语。(2、7)回避正确 二是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来回避动结式,例如句子“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见了 一只猫”,留学生就用主谓句中的一种句式—存现句来回避,例如: (8)有一天,农夫回家时,门前有一只猫。 原因:因为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句式,所以留学生回避时最爱用这种句式。 出现回避的总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在留学生的目的语语法体系里的意识远远强于动结式关系。而汉语结果补语短语本身的结构也使留学生容易采用主谓结构进行回避。汉语结果补语有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实际上,很多动结式的句子都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紧缩而成的。这两个主谓结构的谓语分别是动结式中的中心语和结果补语。留学生更熟悉主谓结构,就常常把动结式句子还原成了两个主谓结构. 其次是结果补语短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了某种结果,动作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紧 密相连的。而留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丢掉表示动作的词,只说结果,这样结果补语变成 了句子的谓语。母语语法的负迁移也会造成这一问题。在很多语言里,当然也包括汉 语,表示结果的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单独作句子的谓语。 二,把动结式回避成一个词 1“发现”代替动结式“看见”、“找到” 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 (9)农夫回家时,看见了一只猫。农夫回家时,发现了一只猫。 (10)她找了半天小狗,终于找到了它。她找了半天小狗,终于发现了它。 原因:“发现”是生活中常用的词,各阶段的留学生都很熟悉这个词,而且这个词可以包含“找”“看”等一些动作,以及动作产生的“着”“见”等结果的两层意思,因此用“发现”代替动结式的现象最为普遍。 2. “提醒”代替动结式“叫醒” 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 (11)早上,宾馆的服务员叫醒了我。早上,宾馆的服务员提醒了我。 原因:由于留学生每天学习的是书上的课文,记的单词也是书后的单词表,书上没有单独列出“叫醒”,而“提醒”是作为基本词汇要留学生记住的,因此用“提醒”这个词。

汉语补语语法知识

汉语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构成 补语主要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 ①谓语性词语作补语 形容词:好低高紧熟快早干净清楚 动词:写改听学拿推抹看走听 主谓短语: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气得脸都白了 述宾短语:急得想哭说得没有分寸 述补短语:痛得昏了过去乱得睡不着 联合短语:长得又精干又潇洒累得筋疲力尽 状中短语:起得很早窜得比天还高 连谓短语:他气得流着眼泪跑了出来羞得转身就跑 兼语短语:奇怪得令人无法捉摸忙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比况短语:痛得钻心一般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②数量短语作补语 看了三遍成立五年走了一趟看了两眼住了半个月 ③介词短语作补语 出生在上海钻到衣领里写于20年代初期始于上个世纪 语义类型 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 ①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述语的结果。 结果补语主要由形容词来充当,也可由少数单音节动词来充当。 结果补语与述语之间不加“得”。 例如: 写错变好压低抬高抓紧煮熟哭肿踢坏做完洗干净说清楚 说完改成听懂学会拿走推倒抹掉打死拉住撞翻叫醒 结果补语与述语结合得比较紧密,其间不能加入别的成分。结果补语后面可以带动词助词“了”和“过”,也可以带宾语。 例如: 抓紧时间压低标准抬高价格哭肿了眼睛踢坏了足球洗干净衣服 叫醒他抹掉痕迹推倒了围墙写完了作文拿走了工资学会了上网

②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事物运动的方向,主要由趋向动词“来”、“去”、“出”、“上”、“下”、“回”、“上来”、“出来”、“回来”、“上去”、“下去”等充当。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加“得”。例如:走进流进取回跑回送来拿来交上贴上脱下换下 走出去跑进来拿出来蹲下来爬起来扔过去缩回去坚持下去 由趋向动词“来”、“去”作补语的格式里,宾语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后,也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间。例如“送来两本杂志”可以改为“送两本杂志来”。但宾语是表示处所的,只能放在“来”、“去”之前,“进”、“出”、“上”、“下”、“回”、“过”之后,例如“进门来”、“回家去”、“跑回家”、“走进里屋”。 有时趋向动词并不表示动作的真正趋向,而是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例如: 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他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动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例如: 他匆忙走进了办公室。 “了”也可以出现在补语之前,这时述语后面就不再出现宾语,例如: 叫声使楼道里过往的人聚了过来。 周围的人都“轰”地笑了起来。 ③可能补语 可能的补语表示能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 可能补语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 Ⅰ在述语和结果补语之间加入“得”或“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或不可能出现。例如: 写得(不)完听得(不)懂出得(不)去 解决得(不)好看得(不)清楚 Ⅱ“得”或“不得”用在述语之后作补语,表示结果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例如: 去得(去不得)吃得(吃不得)认得(认不得) 丢不得去不得大意不得耽误不得 此外,“得了(liǎo)”或“不了(liǎo)”也可以用在述语后面作补语。例如: 走得了(走不了)办得了(办不了)决定得了 ④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表示述语动作行为的数量。 数量补语可由表动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例如: 看了两眼说过三遍来过三次打了一下 数量补语还可以由表示时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例如: 等了三年来了一个月忧郁了半天坐了三分钟 ⑤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或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述语和补语之间一般加助词“得”。例如:

形容宝宝说话的成语

形容宝宝说话的成语 成语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简单相加。以下是小编整理形容宝宝说话成语,快点积累起来。 形容宝宝说话成语1、[一字一板]: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2、[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3、[牙白口清]:比喻说话清楚。 4、[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5、[轻言轻语]: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6、[水泄不漏]: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7、[举止言谈]: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外在风度。 8、[能言善辩]: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9、[口齿伶俐]: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形容宝宝说话成语1、[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 2、[天资聪颖]:形容一个人某方面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 3、[聪明伶俐]: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

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4、[聪慧过人]:智力超过一般人,非常聪明。 5、[飞鸟依人]:依:依恋。飞来小鸟依偎在人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情态。 6、[天真无邪]: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想法。 7、[伶牙俐齿]:伶俐:聪明,灵活。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8、[胆识过人]:很有胆量,勇敢意思。 9、[活泼可爱]:行动自然、不呆板,形容小孩子很可爱,讨人喜爱。 10、[天真烂漫]:“天真”指单纯;“烂漫”自然意思,这则成语常用来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心地单纯善良。 11、[人见人爱]:人见人爱,指人人见都喜欢,形容人美丽可爱,或者事物讨人喜欢。 12、[才貌双全]:才学相貌都好。 13、[明眸皓齿]:明亮眼睛,洁白牙齿。 14、[虎头虎脑]:形容壮健憨厚样子(多指儿童)。 15、[童言无忌]:旧俗迷信于新年时厅堂多贴此四字,意指孩子说话不必忌讳,即使说不吉利话也无妨碍。还可以说是很可爱或孩子说出语言幽默生动,让人捧腹大笑。

HSK之结果补语

jié guǒ bǔ yǔ 结果补语 Result complement Some verbs or adjectives can be placed after a verb to explain the result of an action. 一、常用动词和结果补语搭配形式(Collocations of common verbs and the result complements) Tip: Only those verbs or adjectives that can be added to explain the result of an action can serve as result complements. (一)结果补语为动词(Verbs as result complements)

(二)结果补语为形容词(Adjectives as result complements) (三)介词(Prepositions)

二、常用格式(Common patterns) (一)肯定形式(affirmative form) v. + result complement + ( O ) + (了)Eg:他看见一个苹果。 他说对了。 他听懂了。 妈妈做好饭了。 作业交给老师了。 钱还给同学了。 文章翻译成汉语了。(二)否定形式(negative form) 没+ v. + result complement + ( O ) Eg:他没听懂老师的话。 我没找着护照。 照片没寄给妈妈。 我们没去成泰国。 名字没写在本上。

三、补充(Supplements) (一)To change this kind of sentences to interrogatory sentence added “吗”in the end. (二)没/没有is used in negation, because adding a complement to a ver b indicates that the action has completed.不can be used for negation only when a supposition or incompletion is indicated.

汉语语法结果补语

HSK——补语一一结果补语 1.什么是结果补语:结果补语是动作发生后的变化结果(一般结果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因为是“变化结果”,所以后面经常+“了”)。 例:listen 动作——heard 结果 Look 动作——sow 结果同样,看(动词)——看+见(结果补语)听(动词)——听+见(结果补语) 看到听懂想明白考虑清楚洗干净吃饱修理好记住~~~ 2.结构:动+结果补语+(宾语)例:我看清楚了,那个人不是小王。 我一到公司就看见他了。电视机没修理好。(否定形式:没+动+结果补语) (如果)不写完作业我就不睡觉。(否定形式(假设):(如果)不+动+结果补语)3.问句:动+结果补语+了+吗?例:你听懂了吗? 动+结果补语+了+没有?你听懂了没有? 动+没+动+结果补语?你听没听懂? 4 练习题: 他的感冒终于治了。——他的感冒终于治好了。(“治”的结果是“好”了,只说动作,没有结果,意思不清楚。)写作业完再看电视。——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忙了半天,才准备好着晚饭。——忙了半天,才准备好晚饭。(动词和结果补语中间不能加任何成分,“了” “过” “宾语”在结果补语后) 1、等A他取B 了钱跑C商店的时候,商店早就已经关D门了。(到) 2、我A 哪知道B 他竟然C 会做D 这种可笑又可气的事啊。(出) 3、你怎么才回来A?大家已经在这儿B等了C你们D 了。(一个小时) 4、他A 给大家B 说了C 这件事发生D 的经过。(一遍)& |! {+ U6 s5 ~2 P5 ~7 k* t 5、这次到东北去,刚好A住了三B个C月D。(来) 6、今天A 我B 来C 找了你D,你都不在宿舍。(三趟) 7、A如果B在这里住C,房租当然D可以便宜一点儿。(一年) 8、为了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我们A已经B来C北京D 了。(三年半)… 9、我听了A 很长时间也B 听C 出来这D 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不) 10、同学们上A课记B笔记时应该记C老师黑板上的内容D。(下来)?%.

周5-4_结果补语-专用结果补语_走_掉_下

中级汉语语法 徐晶凝 xujingning@https://www.360docs.net/doc/a412944709.html,

专用结果补语:走 ●走[离开]:飞、送、跑、借、偷 如:我的青春像小鸟一样飞走了。试一试:翻译 1、Oh, it flew away! -Let's go and get it.哦,它飞走了!-我们去抓住它。 2、you already stole my heart。 你已经把我的心偷走了。 3、There goes the bus! 公共汽车开走了!4.He was sent away. 他被送走了。

专用结果补语:掉 ●掉[分离]:卖、丢、扔、忘、擦 如:这些旧报纸,我们卖掉吧。试一试:翻译 1、I almost threw away those letters 我差一点就把那些信丢掉。 2、It was either get married or sell the house. 要么结婚,要么卖掉房子。 3、Nothing matters if you forget this。 如果忘掉这点,就什么也不重要了。 4.You have to rub it off well. 你必须好好地把它擦掉。

专用结果补语:下●下[分离]:脱、拆、放 如:他放下东西就走了。试一试:翻译 1、He whipped off his coat. 他迅速地脱下外衣。 2、He took off his glasses and wiped them again, outside and in side. 他摘下眼镜,又把它里里外外擦了一遍。3、She reach up and picked a pear off a branch. 她抬起手从一根枝上摘下一颗梨。

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 一、选择题: 1. 这里太黑了,又没有灯,什么也_____。 A看不懂 B、看不上 C、看不起 D、看不见 2. 这么多作业,你今天_____吗? A、做得完 B、做不完 C、做得上 D、做得到 3. 你的衬衣怎么这么脏?我洗了好几遍都________。 A、洗不干净 B、洗得干净 C、洗得了 D、洗不了 4. 手机的电话号码太长了,老王总是_____。 A、记不清楚 B、记不了 C、记不到 D、记不起 5、黑板上的字太小了,我_____。 A、看不清楚 B、看不了 C、看得清楚 D、看得起 6、作业不多了,一个小时应该能_____。 A、写得上 B、写不完 C写得完、 D、写不上 7、他解释得太简单,我们都_____。 A、听不懂 B、听得懂 C、听得清楚 D、听不清楚 8、他自己_____那辆自行车。 A、修不好 B、修得起 C、修得到 D、修得动 9、这件衣服不是那么脏,还能_____。 A、洗不干净 B、洗得了 C、洗不了 D、洗得干净 二、用可能补语完成句子。(V+得\不+RC) 1.这么多菜,________(吃) 2.他说得太快,____________(听) 3.买票的人太多,____________(买) 4.他在广州住了十几年,____________(听) 5.我的座位太远。____________(看) 6.你买的点心太少了________________(吃) 7.那本中文小说____________(看) 8.保留的腿受伤了____________足球了。(踢)

三、选择正确答案 1、_______没有张老师的帮助,我_______不会有今天的进步。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要是……就…… D:又……又…… 2、大家非常爱听_______。 A:保罗唱歌 B:了保罗唱歌 C:着保罗唱着歌 D:过保罗唱歌 3、你说的什么意思,我不_______。 A:明白B:了解C:说明D:认识 4、你________常给父母写信,不然他们不放心。 A:会B:能C:可以D:要 5、如果有机会的话,我_______会来中国的 A:能B:又C:再D:还 6、比赛结束后,保罗的腿都受伤了,_______他心里是高兴的。A:就B:却C:所以D:可 四、请判断这一词语放在句子中的哪个位置上合适。 1.我没说A过吃B饭就去逛C百货大楼D。 了 2.请你帮A我女儿B买C去D上海的火车票。 一下儿 3.他A喜欢安静,B可C我D喜欢热闹。 却 4.这孩子A太吵了,B只要他C在家D不安静。 就 5.你看看,我A穿的这件运动服B是不是C瘦D? 有点儿

形容说话的句子

形容说话的句子 1、她说话的声音像百雀羚鸟般婉转清脆。 2、俗话说:有爱孙猴儿的,就有爱猪八戒的。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3、他讲起话来多有劲呀,每一句都像小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4、老人说到这里,忽然停住,犹如那被弹得过急的弦儿,突然崩断。 5、他的声音深沉而又粗豪,如果猛听他高声问道“是谁”你准会大吃一惊。 6、你真是鬼拜花堂棗死作乐。都这阵了,还满不在乎。 7、她这人是属手电筒的,光照人家不照自己。 8、他说话的声音如夏日般热烈的呼唤,融化了我整个冬天的冰凉,如暴风袭来,让我不能呼吸。 9、她红嘴白牙地向我表功,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风吹倒了牙。 10、她的话儿不多,分量却很重,话语里的每个字,都拨响了同学们的心弦。 11、让人深在浮世中,却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之感。 12、这个女孩的声音如黄莺般声音美妙,使人陶醉。 13、甜如浸蜜,让人倍感舒适,心旷神怡。 14、你别在我这儿啄木鸟翻跟头,耍花**。 15、一大串话噼里啪啦像连珠炮从她嘴里甩出来,连气都不喘一口。 16、他的声音声音让人着迷,很有磁性,显得很稳重,给人一种安全感,感觉很踏实。

17、她就像一部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理想和知识的种子。 18、他邪恶而俊美的脸上噙着一抹放荡不拘的笑,声音冷冽,犹如千年寒冰。 19、芝麻粒儿大的事儿,给他一吹,就会有天那么大。 20、她的声音如娟娟泉水般美妙,沁人心扉。 21、他说话的声音磁性、温柔,像是重力的吸引,每分每秒都想向他的声音靠近。 22、他的声音声音低沉浑厚,富有磁性。 23、此声只得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24、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结果补语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趋向补语练习 选择正确的答案 1. 我把这个玩具给你扔________,你能接住吗? A.上来 B.过来 C.过去 D.下来 2. 那件事我已经答应________了,现在我必须去做。 A.起来 B.下来 C.出来 D.上来 3. 如果能把这些花画_______,那该多好啊! A.起来 B.下来 C.出来 D.回来 4. 只要你不说,这个秘密就________。 A.传出去 B.传起来 C.传不过来 D.传不出去 5. 我希望同学们的汉语水平都能提高________。 A.起来 B.出去 C.上来 D.回去 6. 我妹妹一说________这件事就来气。 A.出来 B.上来 C.起来 D.出来 7.现在我们的确有很多困难,但一定得坚持________。 A.出去 B.起来 C.下去 D.过来 8. 飞机飞________大海,就能看到我的家了。 A.进 B.回 C.过 D.上 9. 他很会做生意,现在趁这里的东西比较便宜,他又买________了一批货。 A.出 B.进 C.起 D.上 10. 他把最后一杯酒喝了_________。 A.下来 B.起来 C.进来 D.下去 11、他的包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自行车上掉_____了。 A、下来 B、进来 C、起来 D、上来 12、我喝________,这是啤酒。 A、起来 B、出来 C、出去 D、下去

13、我站在路边等你时,一个穿红衣服的人从我旁边跑_____了。 A、回来 B、过去 C、过来 D、上去 14、这次考试看着容易,可一做________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差点儿没通过。 A、起来 B、上来 C、出来 D、下来 15、请李主任接着讲______,讲完大家再讨论。 A、起来 B、下来 C、下去 D、过去 16、目前中国的人口比所有欧洲国家的人口加_______还要多得多。 A、下来 B、上来 C、出来 D、起来 17、说实话,就是过春节我也不想______,因为我觉得没脸见父母。 A、回老家来 B、回来老家 C、回去老家 D、回老家去 18、经过医生的努力,他终于从昏迷中醒_____了。 A、起来 B、回来 C、过来 D、出来 19、这件衣服看起来挺漂亮的,你就买_______吧。 A、出来 B、下来 C、过去 D、下去 20、风停了,大海平静了______。 A、下来 B、上来 C、起来 D、出来 21、你们是不是希望我再死_______一次,那是不可能的。 A、过去 B、过来 C、下来 D、起来 22、这时候他们正在上课呢,恐怕你们_____。 A、进不去教室 B、不能进去教室 C、不进教室去 D、不能进教室去 23、他整容以后,谁也______。 A、认她不出来 B、认她出不来 C、不认出她来了 D、认不出她来了 24、这个词的用法,连好多有经验的老师也说不______。 A、下来 B、起来 C、上去 D、出来 25、你出去的时候,请帮我把这些旧报纸扔_______。 A、掉 B、下 C、完 D、去 26、这是赵工程师设计_____的图纸。

补语的汉英之比较_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补语的解释

语 言研究 20 2005.2 教了多年的汉语,每次教到补语的时候总觉得压力很大,虽然课本有英文注释,我还是得费些口舌。早前,在分析句子成分时,我会对学生说:“这是complement(补语)。”一来想用英语解释可以联系学生们的语言经验,二来可以省却解释的麻烦,提高课堂效率。可是每次换来的都是疑惑的目光。很显然,学生们以前并不熟悉这个英语词。后来,我联想起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翻查了几本英语语法书后才明白,在英语中根本没有“补语”之说,难怪学生们不明白。 那么究竟是英语中“少了”补语,还是汉语中“多了”补语呢?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一、在英语中什么成分在作补语的工作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表示动作的情态、结果、性态、数量的程度等。 人们都知道,英语与汉语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既然英语中没有补语,其必有其它成分或功能或形态(如动词的时态变化)能代替汉语的补语功能。 请看: a.结果补语:说明动作的结果例:要学好外语必须有好方法——To leam aforeign language well we must have a goodmethod. 《英语语法手册》(薄冰、赵德鑫主编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4版) 例:他勒紧裤带。——He pulled his belttight. 例:她把门推开。——She pushed the dooropen. 《实用英语语法》(张道真编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版) 例:救活了——to save sb.out of danger《精选汉英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版) 例:打通了电话——make a phone callthrough. 在英语语法书中,在谈到状语时,说道: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整个句子的句子成分,它说明地点、时间、原因、目的、结果、条件、让步、方面、程度、方式、伴随情况等。状语的位置有三个:句首、句尾和句中。 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是这样描述(英语的)状语的:an adverbial,like or containing anadverb,that addsmore information aboutplace,time,circumstance,manner,cause,degree,etc to a verb.(汉译:状语的作用相当于副词的作用,它补充说明动作的地点、时间、环境、态度、方式、原因、程度等。)以上几例中,well,tight,open,out ofdanger,through作状语,对应的汉译是(学)好、(勒)紧、(推)开、(救)活、(打)通,作结果补语。 很明显,上类中,无论从定义还是从结构说,英语所说的状语和汉语所说的结果补语实是一回事。 例:我在路上碰到了他。——I met him onthe way.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 动词/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 上来 / 上去、下来 / 下去、进来 / 进去、出来 / 出去、回来 / 回去、过来 /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一本书。|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 他拿出书来。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动词/形容词

(1)动词+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上、下、进、出、回、过、起/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处所词语+ 来/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来/ 去+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事物词语+ 来/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上来/ 上去、下来/ 下去、进来/ 进去、出 来/ 出去、回来/ 回去、过来/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形容说话夸张的成语

形容说话夸张的成语 导读:危言耸听 【解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出处】郭小川《论“听话”》:“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 大言不惭 【解释】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胡吹乱嗙 【解释】胡乱吹牛。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三七:“他很谨慎的保守他的出身的秘密,可是一遇到病人,他还没忘了卖草药时候的胡吹乱嗙。” 添油加醋 【解释】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例句】你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添油加醋。 天花乱坠 【解释】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出处】《心地观经·序品》:“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迂阔之论 【解释】迂:迂腐;阔:大加夸张的。不符合实际的,空洞的言论。 【出处】《汉书·王吉传》:“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 自吹自擂 【解释】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出处】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就这样,清朝统治集团所自吹自擂的‘中兴大业’,转眼间已成一场春梦。” 夸大其词 【解释】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出处】宋·楼钥《攻媿集·论灾异》:“祥瑞之出,则润色而张大其词。” 高谈阔论 【解释】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处】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_范文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感谢您的阅读!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 口才好的成语解释版: 1.能言善辩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2. 能说惯道〖解释〗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 3.口齿伶俐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 4.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5.对答如流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6.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7.辩口利辞辩口:口才好,善于辩论。指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8.辩才无阂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9.辩才无碍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10.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11. 妙语连珠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12. 舌灿莲花譬喻说话的文采和美妙。伶牙俐齿伶、俐:聪明、乖巧。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口才好的成语精选版: 唇枪舌剑舌战群如言辞流利舌灿莲花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说会道语惊四座 才辩无双娓娓而谈谈笑风生能言善道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巧舌如簧语惊四座 能言善辩娓娓而谈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伶牙俐齿口若悬河天花乱坠口齿伶俐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搬唇弄舌辩口利辞出口成章大辩不言斗唇合舌以辞取人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之师滔滔不绝

津津乐道出口成章能言善辩舌灿莲花娓娓动听引人入胜对答如流能说惯道口吐莲花娓娓动听 口角生风能言善变声似银铃能说会道伶牙俐齿语惊四座谈笑风生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摘要:本文从结果补语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果补语语法以及对《汉语会话301句》中出现的结果补语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结果补语的呈现顺序应当与学习者习得顺序一致。2.结果补语出现的复现率应有所提高。 关键词:结果补语;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复现率 结果补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个类别,体现了汉语经济性的特点,对于初学者较难掌握。而《汉语会话301句》是针对汉语水平为初级的学生所设计的教材,它的设计体现了功能法和结构法相结合的典型。本文从结果补语本体及在《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进行研究。 一、结果补语本体研究 结果补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种,汉语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重难点,因为在其它语言中很难找出对应的语法知识。而结果补语是体现汉语经济实惠的特点,它言简意赅地用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含义。 (一)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的定义各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李德津认为“结果补语是在谓语动词后边补充表示动作结果的动词、形容词或介宾短语”,刘月华认为“结果补语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引起动作者或动作受事的状态发生变化”①,陆庆和认为“结果补语在语义上上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②,但以上的定义并不够简要明确地说明结果补语的定义,因此,本文采用黄廖版《现代汉语》中对结果补语的定义,即“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③ ①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534 ②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3 ③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好词好句 形容说话的成语

形容说话的成语 1、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2、闭口藏舌: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3、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4、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5、娇声娇气: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6、能言善辩: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7、颠三倒四:形容神志不清或说话、做事没有次序,错误百出。 8、唇干口燥: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9、唠唠叨叨:说话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10、大辩不言: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11、绝口不道:绝口:始终不开口。指闭口不说话。 12、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13、不知高低: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14、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15、不识高低: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16、词不逮理: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17、口轻舌薄: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18、笨嘴笨舌: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19、不言不语: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20、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21、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22、留有余地: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23、没里没外:里外不分,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 24、驴唇马嘴: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 25、低声下气: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26、狗屁不通:指责别人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27、刺刺不休: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28、词钝意虚: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 29、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结果补语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中结果补语的课堂教学 摘要:汉语结果补语是汉语言中经常使用而又是外国留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为了让他们较好地掌握结果补语的用法,本文将按照教学主要环节,使用归纳总结的课堂教学方法,较为系统地结果补语及其偏误分析进行讲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结果补语,偏误分析,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结果补语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虽然有的问题不大,不会影响口头上的交流,但中国人听着别扭,也有碍于外国学生学习地道的汉语,尤其妨碍了希望进人更高层次汉语学习或相关学科学习的外国学生的汉语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及时予以纠正。 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对结果补语的定义有个大致的了解。“结果补语”就是“表示动作行为或变化的结果”。它的形式是:动词十动词/形容词。并且同时给出一些实例去帮助他们理解结果补语的含义。如:吃饱,喝足,睡好,学会,救活,记住等等。一般说来,动词及其补语有两层含义,如: 吃饱了→我吃饭听清楚了→我听了书买到了→买书了 我饱了内容清楚了书得到了 以上的这些都可以通过ppt展示或老师自己板书写下让留学生看清楚,记清楚,以便他们去类推。然后老师可以每两个人发下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不同的句子(教师提前写好的,教师根据班级人数自由调整卡片的发放):1,衣服完了,2,今天我吃早饭就去上课了。3,这首歌很好听,我整整听到一天了。4,苹果要洗完干净了才能吃。5他的作业没完全写,6,他把玩具给弄坏着7我不修好自行车.留给学生5到6分钟去自由讨论手中的句子是否正确。讨论完后可以让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最后老师宣布:他们手中的句子无一正确。然后老师一一讲解句子中的错误之处。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更能促使他们认真听讲与思考。现在先来看第一句和第二句,它们同属于结果补语偏误中的缺漏现象。然而它们又有不同,第一句衣服完了是有结果补语但缺少谓语动词。应改为衣服做完了 分析:动词单用时,大多只表示动作方式而不能表示动作结果, 有些状态动词和非持续动词则只表示动作的结果(如“完,死,醒” 等),所以当表示动作完成并且有一定的结果时不能只用单个动词。 第二句:今天我吃早饭就去上课了是缺少结果补语,应该为今天我吃完早饭就去上课了分析:“去上课”应该发生在“吃早饭”的动作完成以后,因此 应该在“吃”后加上表示动作结束的结果补语“完”。还可以用“了” 代替“完”,是因为“完”的词汇意义在这里跟“了”的语法意义重 合。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属于误加现象。这首歌曲非常好听,我整整听到一天了。 改:这首歌曲非常好听,我整整听了一天。 分析:动词“听”带了表示动作持续时间的补语“一天”时,就 不能再带表示动作完成的结果补语“到”。 * 苹果要洗完干净了才能吃。 改:苹果要洗干净了才能吃。 分析:“洗完”和“洗干净”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动结短语。汉语 里一个动词只能带一个结果补语 最后三句是误用现象,第五句是该用结果补语而误用状语,应改为他的作业没全写完。 分析:该句谓语动词“写”的结果是完成作业。而用状语“完 全”来描述写的状态是不适合的。什么时候用动结短语什么时候用状语 要看谓语动词是否产生了某种结果。

HSK4级语法讲练九 结果补语

第九章结果补语 The complement of result 一、结果补语的基本特点: 说明动作结果的补语,叫作结果补语。结果补语一般是由动词和形容来充当。结果补语跟动词或形容词紧密结合,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 A result complement ,expressed either by a verb or adj.,indicates the result of an action. A verb and its resultant complement are closely linked to each other and do not allow the insertion of another element between them.e.g. ?例:listen动作—— heard结果 Look 动作—— saw 结果 看(动词)——看+见(结果补语) 听(动词)——听+见(结果补语) 看到听懂想明白考虑清楚洗干净吃饱修理好记住 结果补语的结构 例如:

?形:吃饱了洗干净了听清楚了说对了 听错了想明白了修理好了来晚了?动:记住了打碎了学会了看到了 睡着放在拿给变成做完对动词及其补语,可以从两个层次上进行理解: 吃饱了→我吃饭(我饱了) 听清楚了→我听了(内容清楚了) 书买到了→买书了(书得到了) ?例:我看清楚了,那个人不是小王。 我一到公司就看见他了。 你打错电话了。 这些衣服我已经洗干净了。 ?例:电视机没修理好。 我没有看见你的词典。

这道题我没有做对。 (如果)不写完作业我就不睡觉。(否定形式(假设):(如果)不+动+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的结构特点: 1、结果补语紧跟在动词、形容词后,动词和补语之间不能插进 别的成分。时态助词也只能放在补语后。例如: ?照完了相(*照相完了)打通电话了(*打是话通了)翻译对一个句子(*翻译一个句子对)打碎了(*打了碎) 2、有结果补语的句子常常用来表示动作的完成与实现,补语后 常常用“了”,有时根据意义也可以接“过”但是不能接“着” 3、有结果补语的句子在时间上表现的是现在以前动作是否完成 实现某结果,因此它的否定形式要用“没”。只有在假定某种 情况时,才能用“不”。例如: ?吃饱了→没吃饱(*不吃饱)学会了→没学会(*不学会)下午还要干好长时间呢,不吃饱可不行呀。 今天我非要学会它不可,不学会这一招,我就不走了。二、结果补语“上”、“成”和“到” (1)“上”作结果补语“上”as a complement of result ①表示两个以上的事物接触在一起。 Indicate the contact of two or more things, e.g. ?合/关/缝/扣+上 1)关上门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