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习题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中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6.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新课标第一网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1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中共“八大”的召开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三大改造1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1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1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A.“大跃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16.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17.“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1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D.三大改造的继续20.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21.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A.建国初期的B.抗美援朝时期的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D.三大改造时期的22.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2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2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25.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二、非选择题50分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材料二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12分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28.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4分表格一:表格二:──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9.2007年适逢中共“十七大”召开,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14分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三幅图下面写上人物简评注:每个人物简评字数不得超过50字;图一图二图三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图四鞍山大型轧钢厂图五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图六大庆油田油井试喷成功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 C B C D D B C D B A B 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 A C C C C A C C B C D二、非选择题50分第一课件网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27.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第一课件网28.1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动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2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新课标第一网3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言之成理即可;29.1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写简评,能够体现出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即可;2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经济成就;3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答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_人民版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
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于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同当前政治体制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同当前社会公平正义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同当前国家安全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2、20世纪50年代,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D、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题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的时间是:A. 1956年B. 1978年C. 1980年D. 1981年4、题干: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我国提出的“八字方针”是指: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 改革、发展、稳定、开放D. 稳步前进、实事求是5、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对苏联经验采取的方针是?A. 全盘照搬B. 有选择地借鉴C. 完全否定D. 完全独立自主6、我国在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在于?A.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工业化C.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D.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科技现代化7、题干: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选项:A、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B、成功举办了1959年世界青年联欢节,展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确立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D、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8、题干: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选项:A、国际环境严峻,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封锁B、国内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C、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足,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D、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存在一些弊端9、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八字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A. 搞活经济,提高效率B.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C. 稳中求进,调整结构D.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10、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工业生产取得了重大成就B. 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进步C. 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D. 促进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1、【题目】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题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 社会主义现代化B. 农业合作化C.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D. 科学技术现代化 2.下面两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选项中能说明这两幅图片的是A. 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B. 全国性土地改革的完成C.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D. 对私人工商业的改造4. (2010·菏泽模拟)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
前者的实质是A. 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B. 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C. 注重市场机制D. 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5. (2010·东营模拟)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是 A. 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 帝国主义的封锁 C. 中苏关系的破裂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 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主要教训是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 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C. 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D. 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A. 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 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 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D. 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8. 下图中出现B 点到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D. 中共中央制定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9. 下图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 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10.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北师大版初二历史下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试题
初二历史下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成就是(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B.作出了把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C.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D.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2.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希望“两三年就‘过渡到共产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运动是( )A.“大跃进”运动B.大炼钢铁C.人民公社化D.社会主义改造4.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这条总路线忽视了( )A.当时的国际环境B.客观经济规律C.人民的愿望和要求D.人的主观能动性5.右面的漫画反映的是时期的现象( )A.“大跃进”B.大炼钢铁C.人民公社化D.社会主义改造6.毛泽东发动““””的主要原因是( )A.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C.对当时的形势作了错误估计D.调整和发展国民经济7.《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作者是( )A.江青B.林彪C.陈伯达D.毛泽东8.“我们是保卫红色政权的红卫兵,党中央毛主席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名为“红卫兵”的组织迅猛发展是在( )A.中共八大后B.““””后C.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后D.五届全国人大后9.1967年1月,王洪文、张春桥等从上海掀起夺取各级领导权的狂暴行动( )A.走资派B.党中央C.造反派D.党和政府10.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A.粉碎林彪集团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C.黄浦江上建新桥D.粉碎“_”11.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关押十多年。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练习题及答案
10.读下列材料,然后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回答问 材料1 下列是某一时期的两幅壁画:
材料2 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农民公 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 是公有…… 请回答: (1)材料1、2分别反映了什么运动?
材料1反映了“大跃进运动”, 材料2反映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步练习
1.中共八大指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建设社会主义制度 B.开展整风运动 D C.完成三大改造 D.发展社会生产力 2.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是由于 ①急于求成②对国情认识不清 C ③苏联撕毁合同④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是在 C A.1956年 B.1958年 C.1961年 D.1963年
请回答: (1)从表中可看出我国粮食产量1958~1961年之间 有何变化?
粮食产量1958年最高,1959年、1960年逐年下降,到1961年略有回升。
(2)产生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党的“左”倾错误发展;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致使粮食产量下降,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农业生产,粮食产量有所 回升。
7.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严重失误是 ①镇压反革命 ②“大跃进” ③“三反”“五反” ④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 有①原子能工业 ②生物工程 ③航天工业 ④新兴电子工业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右图人物在哪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A.治沙 C B.研制原子弹 C.钻探石油 D.抗洪
高中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高三进入一个复习的阶段,同学们可通过练习题复习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选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1•北京西城区高一测试)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解析: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错误。
答案: A2.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4年 1957年贫农、中农 91.4% 2.7%集体 8.6% 97.3%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表格清楚显示:我国土地公有化程度提高了,这与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有关,B正确;土地改革后依然是农民土地所有制,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C、D错误。
答案: B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
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
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是在()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7年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3.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大庆油田建成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④京广铁路建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世界屋脊”西藏从此有了公路与祖国内地联系,始于()A.西藏和平解放时B.“一五”计划完成时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5.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我国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工业基地是()A.东北工业基地B.沿海工业基地C.华北工业基地D.西北工业基地6.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大跃进时期7.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双十协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8.右图文件的制定机构是()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9.下列哪一项内容不是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A.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0.三大改造指的是()A.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国家对农业、交通运输业、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农业、重工业、轻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国家对东北、华北和沿海工业基地进行改造11.生产合作社是下列哪些领域采取的改造形式()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创造性,主要指采取的方式是()A.没收B.调整C.赎买D.建立合作社1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A.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4.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5.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共“七大”的召开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16.“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题附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题附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4·河北保定高三检测)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表(部分)()时间建交国家 1949年10月3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年10月4日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表格反映出新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不结盟D.睦邻友好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其建交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反映出中国在外交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选B项。
2.(2013·江苏扬州调研)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这次会议是() A.不结盟运动会议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答案]C[解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找到了亚洲国家共同利益所在,故选C项。
3.(2014·广东六校联考)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答案]A[解析]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突出国家利益的务实外交政策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因此,A项正确。
4.(2013·宜宾文综)(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记载:“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民主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49一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农民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一个体小农经济一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一初级社一高级社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于
A.过渡时期总路线制订B.《论十大关系》报告发表
C.中共八大召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
4、同学们看到右图报纸,议论纷纷,下列议论中正确的是
①这张报纸是假的,因为它报道的是假新闻②报纸是真的,如实地报道当时的情况③报纸是真的,花生亩产量32。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试题(含答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
“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期曾在我国广为流行。
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借鉴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2.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由此可见A.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3.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制 D.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基层民主D.经济建设;初级阶段;计划经济;科学发展5.“在经济上,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于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
”这些主张A.指明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成为三大改造的指导思想D.属于新三民主义理论范畴6.1985年,沈阳市防爆厂被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度企业,职工在企业门口哭成一片,难以理解;而十年后一些大中型企业破产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A.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走向成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C.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D.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减少改革阻力7.中共“八大”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据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A.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C.人民D.中央军委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通过是在()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从此()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中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制定五年计划D.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5.实现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新建了一批工业基地,新中国的工业朝着均衡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下面的历史事物出现在()①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②鞍钢全体职工送给朱德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A.新中国成立前夕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D.改革开放以后6.小明将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罗列了出来,你能找出其中的错误吗()A.川藏、康藏、新藏等公路建成B.石油实现全部自给C.武汉长江大桥建成D.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7.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A.1949年、1951年B.1949年、1952年C.1949年、1954年D.1949年、1956年8.从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
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C.“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的影响D.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9.党中央轻率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A.苏联撕毁合同B.自然灾害影响C.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经验和对国情认识不清D.中共八大决议未贯彻实施10.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斤、一颗白菜500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含参考答案)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选择题1.右表中的数据说明了()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有待改善.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A.土地改革计划B.三大改造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D.分三步走的战略计划3.经过全国人民的奋斗,许多梦想成为现实。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一桥”指的是()A.南京长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D.郑州黄河大桥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颁布于()A.1949年B.1952年.1954年D.1984年5.“企业的私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和平方法”指的是()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6.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创新,只有在探索中前进。
在探索发展中“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的泛滥开,其主要标志是()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⑤调整巩固⑥力争上游A.②④⑤⑥B.①③⑥.①②③④D.①③⑤⑥7.每个历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叙写着美丽的篇。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楷模的有()①②③④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①②③④8.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有所体现。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D.生于1964年,取名革9.十年“革”期间,党和人民与反革命派斗争的事件有()①“一月风暴”②“二月逆流”③“九一三事件”④“四五运动”A.①②B.②④.①③D.③④10.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里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B.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无计划的盲目垦荒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11.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著作是()A、《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2.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是()A、进一步变革生产关系,以便迅速进入共产主义B、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制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D、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3.5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A、苏联模式B、欧洲模式C、美国模式D、日本模式4.()正式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强国A、中共七中全会B、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八大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其关键是()A、加强人民民主专政B、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C、加强党的领导D、发展社会生产力6.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大干快上,超英赶美7.中共八大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8.()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云9.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是()A、发展生产B、人民民主专政C、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制度本身10.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健全民主和法制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1.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是()A、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12.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应该是()A、古为中用,洋为中用B、厚今薄古C、厚古薄今D、中学为主,西学为用二、多项选择题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A、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C、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出发点D、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目的2.毛泽东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A、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B、发展马列主义理论的需要C、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D、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理论成就有()A、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C、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D、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涉及到的主要方面有()A、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B、经济建设C、经济体制改革D、民主政治建设E、思想文化建设5.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6.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错误有()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急于求成,盲目冒进C、不重视发展生产力D、把变革生产关系绝对化,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经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最主要的关系有()A、重工业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C、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8.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统筹兼顾C、自力更生为主D、争取外援为辅9.毛泽东在“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中,提出重工业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应该是()A、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B、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C、三大类别的排序应为重、轻、农D、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三、简答题1.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四、论述题1. 试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2. 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同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之间的关系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A4.C5.B6.A7.C8.D9.D 10.B 11.C 12.A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CD3.ABCD4.ABCDE5.BC6.ABCD7.ABCD8.ABCD9.ABD三、简答题1. 答:(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2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三大改造”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状况的是:2.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②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③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任务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普遍建立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08江苏单科)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4.(2008广东理科基础6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
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 ②“快” ③“好” ④“省”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
从中可以看出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B.三个方案都是可行的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6.(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14)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7.右面这幅宣传图(图中火车运载的是一根玉米长棒)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新中国A.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B.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C.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D.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8.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9.“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练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B)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2、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B)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 C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 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4.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是(B)A.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 以农立国5、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声的文章,是毛泽东的( D)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纪念孙中山先生》D.《论十大关系》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工业化道路最重要的问题是(B)A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B 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C 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 处理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主要有(ABCD)A.忽视生产力发展B.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C.照搬苏联经验D.混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的区别2.毛泽东指出,从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这是由于(ABCDE)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的B.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C.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D.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的3、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上提出的思想有(ABC)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B.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C.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4、毛泽东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分别是(BD)A 前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
1.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
A.加快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健全国内民主制度
D.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教训
2.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
A.逐步改造
B.多快好省
C.稳步前进
D.加速发展
3.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关系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民群众具有无限创造力
D.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
4.党在社会主义建成设中,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在于( )
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理解
C.没有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D.没有处理好十大关系
5.产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毛泽东的骄傲和专断错误
B.中国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
C.阶级斗争和国际形势严峻
D.未认清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6.1956年到1965年,我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呈现的趋势是( )
A.初期问题严重,后期逐渐纠正
B.初期、后期较好,中期问题严重
C.初期、中期较好,后期问题严重
D.整个十年,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7.人民公社运动“一大二公”的错误在于( )
A.违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
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C.开始背离“八大”的正确路线
D.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
8.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被誉为大庆油田的铁人的劳动模范是( )
A.焦裕禄B.王崇伦C.王进喜D.雷锋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统计图表
材料1:
1958年~1961年粮食产量
时间1958 1959 1960 1961
产量20000万吨17000万吨14350万吨14750万吨
材料2:
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农业生产简况
1956年1965年
总产值1252亿元1992亿元
钢447万吨1223亿吨
煤 1.1亿吨 2.32亿吨
粮食19275万吨19455万吨
棉花144.5万吨209.8万吨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1958年~1961年我国农业生产呈何变化趋势?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2,1956年和1965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③根据材料1、材料2,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走过怎样的轨迹?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多、快、好、省是限制多、快的。
好者就是质量好;省者,就是少用钱;多者,就是多办事,快者,也是多办事。
这个口号本身就限
制了它自己,因为有好省,既要质量好,又要少用钱,那个不切实际的多,不切实际的快,就不可能了。
我们讲的是实事求是的合乎实际的多、快、好、省,不是主观主义的多、快、好、省。
”
材料二我们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
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在总路线的各个方面。
如果不要求高速度,当然没有什么多快好省的问题;那样,也就不需要鼓足干劲,也就无所谓力争上游了,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强调什么问题?与八大的路线方针是什么关系?
(2)材料二强调什么?忽视了什么问题?试加以评论。
(3)说明材料二的思想与材料三的思想之间的关系。
(4)由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变化,具体分析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有何缺陷。
参考答案:
一、1.B 2.C 3.B 4.B 5.D 6.B 7.D 8.C
二、1.①下降。
“左”倾错误扩大到经济战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规律,制约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工业品产量增长较快,农产品产量增长缓慢。
因为这一时期国家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又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有严重挫折,但总趋势是发展前进的。
2.(1)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理解多快好省的方针路线。
强调多、快与好、省之间的制约关系,是“八大”正确路线方针的继续。
(2)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现实条件的可能性。
评论: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绝不能不管时间、空间、客观条件和经济规律地想怎样就怎样,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3)因果关系。
正是因为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所以才会认为高速度是可能的。
(4)“多快好省”的基本原则并没有错,而是错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导致在宣传中的核心是高速度,盲目求快压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