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 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 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 ⑵ 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 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有意 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 ,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论语选读》复习
• 试题取材范围:
• 10课自读课文:《为政以德》、《克己
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
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
、《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
水春风》、《中庸之道》
《〈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 (1)丈人与荷蓧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
知其不可而为之。 • (2)丈人与荷蓧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和角度有什么不 同?(3分) 丈人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荷蒉 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 (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 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 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二、克己复礼
•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 食诸?”(《克己复礼》)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 • 1、 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 的话了吗?(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 2分) 在有天壤之别。 •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分)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 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 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
• (2)阅读《论语》选段,回答文后试题。(4分)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1.宋代理学家将孔子的“克己复礼”阐述为“明天理,灭人欲”。你认为 “克己复礼”与“明天理,灭人欲”思想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不相同。
• (4)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 子路拱而立。 •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 ,则行矣。 • 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 了呢?请简要分析?(4分)
[点出观点 ]
“克已复礼”是指约束自己,遵守、践行社会的礼节仪式、规章制度。 “明天理,灭人欲”是指要保存天理,必须泯灭人欲。(1分)[解释含义]
宋代理学家将“克己一理解为“灭入欲”是扩大了“克已”的内容。从“非礼勿视” 等语的解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克己”仅仅是约束自己违反礼仪、制度的行为, 并不是完全泯灭人性的欲望。同样,宋代理学家将“复礼”理解为“明天理”,也是 拔高了“复礼”的高度。另外,“克已”“复礼”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明天理”灭 人欲”之间存在的完全对立的关系。 [辨析差异] (2分)

• 1、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你从子路的 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率真(直率)、不谦逊。(答“胸无城府”、“粗野”不给分。)
• 2、 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2分)

因为孔子非常主张为人要谦虚礼让,讲究礼节。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 子路拱而立。 •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 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 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yì 善射,奡á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
• 1、 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1分)
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 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 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 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 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 (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 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 而攻之可也!”…… •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 草。草上之风,必偃。”…… • 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 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 以德治国。 •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 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 看法呢?(4分)
• (2)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18、7)…… •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 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14、39) • 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
因此,我认为,“克己复礼”与“明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有本质不同的。 (1分,亮出观点和总结只要出现其一,即给1分) [总结]
• (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克己复礼》《沂水春 风》) •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 所不知,盖阙如也。……”(13.3)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11.26)
• •

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有道/有德/为政以德 的社会。(1分) 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 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 (3分)
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 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在这一 点上孔子与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 ,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优秀高尚的道 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它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因此,在孔子学说保守的 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
• (5)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 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 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 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 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 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 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1.荷莜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2分) • 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逍遥自在。 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逍遥自在。 • 2.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 很高的名声。你更认同谁?为什么?(2分) • 认同孔子或陶渊明均可。认同孔子,主要从积极入世承担责任,知其不 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方面作答;认同陶渊明,主要从洁身自好,坚守人格方 面作答。
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 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 上的,有时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 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 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1分)表述通顺、完整(1分)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论语选读》模拟题
一、为政以德 (1)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 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 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 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 “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 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 •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道之不行” ?(2分) 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 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