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语文《论语》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水春风》

一、回顾整理

★默写课文相关语录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童子六七人,,,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之志分别是什么?又反应了怎样不同的性格?

子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自己三年的努力而达到大治。他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他的志向远大,信心十足,有大政治家的气魄。其性格坦诚、较鲁莽轻率。

冉有说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家,并且还只能解决吃的问题,礼乐教化有待君子来解决。他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其人谦虚谨慎,说话有分寸。他从老师的话语认识到了老师对子路的批评,懂得了为国以礼的道理。

公西华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其人谦虚有礼,娴于辞令,为避免以君子自居,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的说出自己的志向。

曾皙的理想是礼乐治天下,即实行“仁政”,实现太平社会。其人温文尔雅、谦恭安详。二、课内探究

(一)知识梳理

1.礼乐治国

《沂水春风》是礼乐治国精神的体现,是国泰民安,和谐社会构想之缩影。曾点所描绘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能享受真善美的人生。

(二)合作探究

阅读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

(1)从上面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和老子各自怎样的政治理想。(3分)

(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孔子或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的看法。(3分)

【整理思路】

1. 疏通文意,读懂语料。语料一:“与”,赞同之意;语料二:“小”,使……变小,“寡”,使……变少;“使”,即使;“什伯”,意为多种多样;“重死”,看重死亡。文意上,第二则显然难些,注意把握整体的意思。

2.关注语料特点,明确答题方向。这两段语料分别出自《论语》和《老子》,结合课文《沂水春风》的核心思想和“小国寡民”的字样,基本能确定是在讲孔子和老子的政治思想的差异。

3.看清题干,联系现实。

【学生试做】

大约5分钟。

【答案比对】

(1)①孔子“与点”,认为曾点所说的是自己理想中的社会状态,也就是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②小国寡民,是老子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追求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老子幻想回到那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原始社会状态。

(2)孔子礼乐治国的实质就是德治。①现代社会中固然需要人们拥有崇高的道德观念,但在现代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