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成功尝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导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成功尝试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问题导学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本人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尝试和应用,激发了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问题导学思维创新成功

物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

重要基础课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应用问题导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将物理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并在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指

引下,通过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艺术,去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发现、

提出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积极构建物理教学新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就是开放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实

践证明,成功的物理教学不是靠灌输获得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

生思维的闸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教育家魏书生所说:“学生优良的成绩是老师表扬出来的,是老师激励出来的。”而老师的表扬和激励是情感和方法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学起来畏难的情绪。

在物理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时,就必须有鲜明的问题意识,通

过精心设置物理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物理学习的天地。如在教学《机械运动》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述二战时飞行员抓子弹的故事: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执

行任务,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

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为什么手能够抓住子弹呢?悬念像磁铁一样牢牢

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到了“机械运动”的学习中。再如在教授《加

速度》这一节时,我插入了杨利伟的航天训练小故事。有人问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训练最难受的是什么?”杨利伟说:“最大的压力是承受加速度。航天员的训

练要求超载达到人体自重8倍重力的加速度,持续时间为40至50秒。每次训练,在强大作用力下,航天员都会脸部肌肉变形,呼吸困难,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流下……”让航天英雄杨利伟如此难受的加速度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加速度就是

速度的变化率。”这个故事一讲完,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激发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欲望,以高昂的情绪学完了加速度的主要内容。课后测试表明,学生对

加速度的理解既全面又透彻。

二、巧设疑问导引,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向

科学思维方式发展

问题将学生引入了物理课堂,学生的课堂学习仍需要问题来驱动。物理课本

中的大部分物理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物理规

律是以实践经验为依据,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概括而形成的。为此,教师可通过日

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研究中的情境,设计物理教学问题,有效发散学生已有

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产生物理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重力》时,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

生的是()。

A.河里的水不能流动

B.玻璃杯摔在地上碎了

C.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D.重物压在身上,我们感觉不到重量

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对“重力”、“地球引力”的思考。

三、引导学生质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

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轻

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见解的场所,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

质疑,大胆辩论,不断探索,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有物理学习价值的问题。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引导至关重要,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进来和教师互动,

或者以小组形式实行生生互动。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节后,笔者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日常生活中一些熟悉的现象,证明摩擦力的存在。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下列问题:

1.为什么生活中用的杯子、水壶的把手以及螺丝刀等工具的手柄都有不同波

纹的凹凸的纹路?

2.在地面上滚动的篮球为什么会停下来?

3.筷子为什么能把铁球夹起来?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适当的解答、点拨,即使一时回答不出来,也可

以留下来让大家一块在课外继续探索。这样不仅不会伤害教师的尊严,反而能够

将物理课堂学习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对于一时有争议的问题,不要急于求统一、

求标准答案,要让大家民主平等地思考问题。

四、精选习题,释疑解难,归纳反馈

物理习题教学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物理习题教学

的基本模式无非就是:设置问题,以问题呈现,要有一定的梯度;解答问题,要

有一定的方法,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让学生动脑动手;反馈问题,要掌握各个不

同层次学生对习题的理解程度,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巩固对物理基本概念的认识及对基本规律的理解。我在《摩擦力》一章的教

学中安排了这样一堂习题课:“如何一题多变?”

1.简单问题引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叠放在一起,受到12N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可以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那么物体A受到的

摩擦力fA是_N,物体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B是_N。

大多数学生作出了如此解答:fA=F=6N。

2.问题探究:

若物体A单独放在与上题条件相同的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的拉力为

6N,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为多大?

学生回答:因为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平衡力作用,所以f1=F=6N。

教师再问:与A相同的物体B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为多大?学生回答:与A相同即 f2=F=6N。

教师再问:那么上述问题的第一空中fA又是多大?

此时学生难以回答。

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题中A与B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而A在水平方向上又未受到

任何拉力,所以A是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情况下做的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

律可知fA=0N。

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仅仅起着向导作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循序渐进中找到

了问题的答案,轻松解决了一个难点问题,提高了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老师

的指导下,潜移默化中促进了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让每个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