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进阶路线图
高三哲学全书知识点框架图
高三哲学全书知识点框架图哲学是人类思想的高度抽象和理论化,是崇高的智慧之光。
它涉及到人类的存在、意义、价值等问题,指导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学习哲学是培养独立思考、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哲学知识,以下是一个高三哲学全书知识点框架图的简要介绍。
一、哲学的起源与发展1. 古希腊哲学的诞生: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流变学派、柏拉图的理性主义学派等。
2. 古印度哲学的发展:吠陀哲学、奥义书与经院哲学、瑜伽哲学等。
3. 中国古代哲学的形成:儒家哲学、道家哲学、墨家哲学等。
二、哲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1. 存在与本体论:存在是哲学的核心问题,本体论关注实在的本质和形态。
2. 认识与认识论:认识是人类对世界的反映,认识论研究认识的规律和方法。
3. 道德与伦理学: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准则,伦理学探讨道德的基本原则。
4. 知识与形而上学:知识是对世界的理性把握,形而上学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真理。
5. 美学与审美:美学研究审美的规律和美的本质。
三、哲学的主要学派与思想家1. 唯物主义学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用唯物主义等。
2. 唯心主义学派:心灵唯心主义、思想唯心主义、主体唯心主义等。
3. 逻辑学派: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等。
4. 实证主义学派:逻辑实证主义、概念实证主义、分析实证主义等。
5. 个体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社会契约论等。
四、哲学的重要问题与命题1. 自由意志与必然性:讨论人的行为是自由的还是受到必然性的制约。
2. 人类存在的意义:探讨人类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如何追求幸福和满足。
3. 人性与社会关系:研究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
4. 知识与真理:思考知识的来源、性质和可靠性,以及真理的本质与判定标准。
通过了解以上框架图,高三学生可以对哲学的学科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每个学派、思想家以及重要问题与命题。
西方哲学史时间线脉络图①:从苏格拉底到托马斯·阿奎那
西方哲学史时间线脉络图①:从苏格拉底到托马斯·阿奎那
西方哲学史2600年的发展阶段,完整图的大时间脉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
接下来这两篇文章,分别用来展示前两个时期和后两个时期的完整脉络图。
本文展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的完整时间线脉络图,两个阶段,刚好可以用一张长图显示,未超大图限制尺寸。
古希腊哲学:公元前6—公元5世纪。
这一时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古希腊哲学的早期、鼎盛期、衰退期。
如鼎盛期的重要代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中世纪哲学:公元5—15世纪。
中世纪哲学,无论是早期的教父哲学还是之后的经院哲学,都是以服务基督教为主要准则。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通常与神学混杂在一起,尽管是一种扭曲了的哲学,但仍是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重要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下一篇放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的图。
相比前面这张图的松散,后面一张图就会显得非常拥挤了。
请简要概括西方哲学的三个阶段
请简要概括西方哲学的三个阶段西方哲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简直就是一部思想的长跑。
要说它的三个阶段,嘿,真得从远古时代说起,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世界的理解简单得像个小孩玩泥巴。
想象一下,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古希腊人,头脑里充满了疑问,“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海水为什么是咸的?”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正是西方哲学的萌芽。
从这开始,哲学家们逐渐走出了迷雾,向着深奥的思考进发。
第一阶段,也就是最初的“自然哲学”,完全是为了搞明白自然界的奥秘。
古希腊的“七贤”们,开始用理性、逻辑去探讨这个世界,不再仅仅依赖神话传说。
像泰勒斯就提出过“水是万物的本源”,虽然听起来有点像是随便猜的,但是那时候谁都没想过要“用科学”来解释世界。
哲学家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感觉就像一群人站在山顶上,试图看清楚整个世界的模样。
接着啊,西方哲学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那个讲究理性与道德的大时代,差不多是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
当时的哲学家像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思维维度,“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这些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毕竟,人的存在意义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回答清楚的。
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些名字你听了肯定不陌生。
苏格拉底呢,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神话式”理解方式,开始问人们“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是真的吗?”这句话一问出来,简直让整个雅典的哲学圈儿都炸开了锅,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曾经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
他的学生柏拉图更加大胆,提出了“理念论”,他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理想”世界的反映,人类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影像里,而真正的“真理”是存在于理想的世界中。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感官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真正的实质需要通过思想才能触及。
这么一说,你是不是也觉得生活有点儿虚幻?但是你也不能怪柏拉图,他可是那时候的哲学巨头,虽然他的理想国设想有点儿“理想化”,但是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深思。
亚里士多德的出现,可以说是为这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脉络图(完整版)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脉络图(完整版)一. 西方哲学史思维导图二 . 西方哲学史脉络图解▼ 古希腊罗马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三个阶段,为西方哲学的理性思辨和形而上学打下了传统根基。
它提出了逻各斯、存在、实体等成为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共相性质的争论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关于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西欧不可侵犯的绝对意识形态,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被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所笼罩。
从教父哲学(柏拉图-奥古斯丁体系)到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体系)的过渡反应了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复苏,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对立为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论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近代早期西欧哲学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演化出欧陆唯理论同不列颠经验论的对立,其核心是理性反思和对经验(外在或内在)的重视。
唯理论演变成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中的独断论,而经验论则在休谟那里成为彻底的怀疑主义,这为法兰西启蒙思想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 18世纪法国哲学包括法国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两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上则表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法国自然神论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的基础,而激进的卢梭则引导了后世批判哲学(马克思和尼采)的出现。
法国唯物主义者否定自由意志,但推崇人的理性,使理性主义成为法国哲学鲜明的特点。
▼ 18C末19C初,德意志古典哲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西方哲学的最高成就。
它将考察重点转向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现了西方哲学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后的第二次飞跃。
康德通过对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严格区分,发展出认识论的先验自我意识统摄机能和道德实践领域的纯粹理性,以及沟通两者的判断力批判。
黑格尔通过辩证法三段论将整个世界容纳在绝对精神从自在状态过渡到自为状态,最终达成绝对理性自我意识的宏大历史过程。
因此,黑格尔成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大体系,并引发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其的反思。
西方哲学史脉络
一、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之前:米利都学派:包括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分别认为世界本原是水,不确定的无限制者和气,他们的思想具有独断性但却是第一次提出了事物的最终本性的问题。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基础,而且提出了形式的概念(米利都学派形成了原初物质或质料的观念),对柏拉图哲学有重要影响。
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处于流变之中,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提出了作为普遍规律的理性。
巴门尼德和芝诺属于埃利亚学派,信服逻辑推理而非感知,认为整个宇宙只有一个东西,那就是一,one,变化和多样性在他们看来都只是一个幻觉。
恩培多克勒否定一的观念,提出不变的,永恒的东西时多(土、气、火、水),并认为拖动变化的力是爱和恨。
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心灵的概念,认为实在的本质是由心灵和物质构成。
原子论: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德谟克利特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认为思想也是原子的运动。
除了自然秩序以外,德谟克利特还关注其他两个哲学问题,即知识理论和伦理学。
随着伦理学成为哲学最关注的问题,哲学走到了一个分水岭。
智者派和苏格拉底关注的问题从自然转向人类、道德和伦理。
智者派主要是怀疑主义,相对主义,不相信有真理存在,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认为不存在任何真理,而塞拉西马柯认为有力即有理。
苏格拉底批判智者派,通过论辩,坚定地追求真理,为确定的知识寻找基础,将知和行联系起来,认为认识善就是行善,知识就是美德。
作为哲学家的苏格拉底提出了灵魂或心灵,要追求善的生活。
知识理论:思想的助产术和强调定义的重要性。
道德哲学:知识就是善,恶行即无知。
柏拉图(著作可以看)知识理论:洞穴理论,线段理论(想象、信念、思想、完善的理智)和理念论(善的理念,存在于神的心灵,事物和理念相分离,是对理念的分有和模仿,知识就在于对适当理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道德哲学:灵魂包括理性、精神和欲望三部分,恶行的原因是无知或遗忘,恢复失去的道德是通过回忆、感性经验之间的矛盾和导师,作为功能之实现的德行包括节制、勇敢、智慧和正义。
哲学脉络图(经典版)
1)实践的含义 P11(1)一般本质(2)特殊本质(1)客观现实性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2)自觉能动性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社会历史性(1)生产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2)社会关系实践(3)科学实验(4)艺术和教育活动4)意义(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1)实践联系人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1)含义 P12(2)任务甲、(力量)2)主体(3)能力结构乙、(智商)丙、(情商)个人主体(4)社会结构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1)含义 P12甲、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3)客体(2)实践的客体的理解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乙、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自然形式的客体(3)类型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4)实践——主客体的中介(1)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限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2)实现: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2)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反馈调节(1)自在世界甲、从时间上看1)涵义乙、从空间上看(2)人类世界人化自然人类社会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4)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不可分割,互相制约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内在联系(2)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甲、自然界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决定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乙、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子、从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1)自然的产物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丑、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寅、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丙、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1)产生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和动物心理的区别(2)社会的产物:关键在于弄清劳动的决定作用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1)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甲、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2)本质乙、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2)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甲、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乙、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丙、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甲、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乙、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主要表现在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3)作用具有能动创造性。
一文读懂西方哲学史(从神话到哲学)
一文读懂西方哲学史(从神话到哲学)读书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的读书、思考一辈子的智慧追寻从古希腊神话——西方哲学西方思想起源于古希腊。
古老的希腊孕育了西方思想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古希腊哲学。
一、西方哲学起源对原始宗教、古希腊神话幻想的取代古希腊诸神图展开剩余93%希腊神话天真美丽的幻想和质朴纯洁清新的风采至今仍吸引着人们,对整个希腊乃至后来欧洲的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神话是人们对美好事物最初的信仰古希腊神话与宗教信仰是密切相连的。
古希腊宗教是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在各城邦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所有希腊公民都是笃信宗教的。
但是,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与东方民族不同的是,希腊世界没有享有特权的祭司阶层,神庙中的男女祭司地位相当于城邦的公务人员,神庙的管理权掌握在城邦委派的公民团体手中。
因此,源于古老的民间信仰形成的希腊宗教观念,在特有的希腊城邦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也使希腊神话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神人同形同性论”。
希腊人是相信命运观念的,这在神话中也有体现,但神话同时也表明他们不是匍匐在命运脚下的奴隶,而是一个珍惜个人荣誉、强调人的抗争、热爱世俗生活、积极进取、崇尚英雄气节的民族。
希腊神话是把人放在中心地位的神话,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显示气息,对其后的希腊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希腊神谱公元前20世纪以前,在遥远的地中海东部,美丽的爱琴海边有一片富饶的土地,叫克里特,那里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海上岛屿星罗棋布,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由一个叫米诺斯的国王统治。
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王宫,里面的通道纵横曲折,任何陌生人进去都走不出来。
爱琴海西面,是美丽的希腊半岛,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岛上山脉丘陵纵横隔绝,使得古希腊人民往来较少,没有形成统一的王国。
自由文化释放人民的天性和想象力在那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幻想、沉思。
7信仰的时代
世界宗教状况
全世界65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占 以上, 全世界 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占80%以上,不信教的只 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占 以上 有13亿人 亿人 现有宗教1200种,仅美国就有近 种. 现有宗教 种 仅美国就有近300种 宗教人口状况
22亿 基督教 亿 伊斯兰教 13亿 亿 9亿 印度教 亿 3亿7千万 佛教 亿 千万 儒教, 儒教,道教 3亿9千万 亿 千万
基督教哲学
指一种由信仰坚定的基督徒建构的,自觉地以基督教 的信仰为指导的,但又以人的自然理性论证其原理的 哲学形态.是哲学的一种独特的理论形态. 罗马时代的教父哲学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只是基督教 哲学连续传统中的一段历史,特指基督教哲学诞生, 成长为占统治地位的哲学形态,继而衰落的历史. 基督教哲学产生的原因:是新生的宗教自身理论建设. 产生之初,基督教既没有统一的经典,也没有统一的 组织,内部派别林立.现实要求基督教对自身的教义 作出理论的反思,以促进实践的统一.于是,基督借 助哲学的反思,才真正地达到了自我意识. 基督教哲学为主体的中古哲学既开始于亦终结于理性 主义的衰落和神秘主义的流行.
维特根斯坦,肯定神秘境界的存在, 维特根斯坦,肯定神秘境界的存在,认为只有意志和 感情所支配的神秘直觉,体验, 感情所支配的神秘直觉,体验,才能赋予我们生活的 价值和意义. 价值和意义. 雅斯贝尔斯,认为宗教和哲学相通,主张超越性, 雅斯贝尔斯,认为宗教和哲学相通,主张超越性,善 恶之自由选择, 恶之自由选择,以"爱"为中心的道德原则就是哲学 所需要的信仰. 所需要的信仰. 马塞尔, 把人的生存分为客观的"问题" 马塞尔, 把人的生存分为客观的"问题"处境和主观 置于其中的"奥秘"处境.认为"第二反思" 置于其中的"奥秘"处境.认为"第二反思"中的 "我—你"关系极而言之就是上帝 你
高三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框架图
高三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框架图在高三哲学的学习过程中,第四单元的内容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
这个单元主要涉及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与演变,理解这个单元的知识点可以让我们对人类思想历史的发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呈现一个高三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的框架图,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单元的重点内容。
首先,我们可以将这个框架图分为四个主要的部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
这四个部分对应着人类思想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古希腊哲学这个部分,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子部分: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哲学和柏拉图哲学。
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包括一些古希腊哲学家的早期思想,如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人。
苏格拉底哲学则以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教育方法为中心,他关注人类的智慧和德行的培养。
柏拉图哲学则由柏拉图建立,他的思想体系中包含了理念的世界和对真理的探求。
中世纪哲学这一部分的关键词是基督教哲学和伊斯兰哲学。
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围绕着宗教信仰展开,基督教哲学和伊斯兰哲学的发展对欧洲和阿拉伯地区的思想影响深远。
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阿奎那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近代哲学部分可分为启蒙哲学和唯理主义哲学两个子部分。
启蒙哲学代表了欧洲思想的变革,主张理性、自由和平等的理念。
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家是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等人。
而唯理主义哲学则对现实世界和认识论提出了批判性的思考,其中最著名的哲学家是黑格尔和康德。
现代哲学的核心是存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对存在的思考,最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是尼采和索额巴格齐。
实用主义哲学则强调行动和实际结果的重要性,最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是詹姆斯和杜威。
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哲学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和不同阶段的主要思想家。
这不仅对我们高三哲学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增加我们对人类思想历史的理解和把握。
当然,这个框架图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览,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思想家的具体思想和影响。
西方哲学进阶路线图
西方哲学进阶路线图*徐英瑾我是一名哲学教师,因此在读哲学史的时候特别留意哲学大师的成材之路。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尽管我们经常会听到“读哲学就是要精读哲学经典”之类的告诫,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不钻研老经典而成为哲学家的例子却俯首可拾。
比如,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史素养据说就不好,而罗素的那本文笔优美的《西方哲学史》则在学术上谬误连连。
至于蒯因的六卷本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译本),几乎就没有什么讨论哲学史个案的文章。
再翻开像《心灵》、《综合》这样的国际一流哲学杂志,我们也很难看到什么分析、注读哲学史经典的文章。
而更奇怪的是,这似乎不太影响维特根斯坦、罗素或蒯因等哲学家的盛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这里有人大概会说:“维特根斯坦、罗素或蒯因都是天才,天才不要读书就可顿悟真理。
我们都是凡人,所以要读书”。
我觉得这是狡辩。
第一,我并没有说此三公不读书,而是说他们没有花大力气读哲学老经典。
若较真起来,维特根斯坦对布洛威尔的数学直觉主义的阅读难道不算读书?他对于弗雷泽的《金枝》、歌德的《颜色学》、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的批评难道不算读书?至于罗素与蒯因在数学与逻辑领域内的广泛涉猎,则更不可被排除在“读书”的范围之外了。
在我看来,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想不读书而成为哲学家根本就是呓语(无论他是不是天才),只是读书不等于精读哲学经典罢了;第二,“天才”本身是一个不可滥用的字眼,因为这无助于教育者设计出一套可具操作性的教学程序。
比如,我们现在都知道朗朗是钢琴天才,但他的天分是通过一套严格的音乐教育程序而被逐渐显现出来的——若朗朗的老师当年对朗父说:“因为令郎是天才,所以不必接受钢琴教育就可成大师”,郎父必骂之。
同样的道理,若我今天对哲学系的某生说:“因为阁下是天才,所以退学算了;回家也千万别自学看书,就坐炕上顿悟去吧”。
我这可不是在育人,是在毁人。
授己以鱼,不如授己以渔由此看来,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学哲学要不要读书,而是:学哲学到底需要的是怎样的读书程序呢?在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提一些个人的建议(由于我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我下面的讨论范围将局限在西哲的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进阶路线图*徐英瑾我是一名哲学教师,因此在读哲学史的时候特别留意哲学大师的成材之路。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尽管我们经常会听到“读哲学就是要精读哲学经典”之类的告诫,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不钻研老经典而成为哲学家的例子却俯首可拾。
比如,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史素养据说就不好,而罗素的那本文笔优美的《西方哲学史》则在学术上谬误连连。
至于蒯因的六卷本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译本),几乎就没有什么讨论哲学史个案的文章。
再翻开像《心灵》、《综合》这样的国际一流哲学杂志,我们也很难看到什么分析、注读哲学史经典的文章。
而更奇怪的是,这似乎不太影响维特根斯坦、罗素或蒯因等哲学家的盛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这里有人大概会说:“维特根斯坦、罗素或蒯因都是天才,天才不要读书就可顿悟真理。
我们都是凡人,所以要读书”。
我觉得这是狡辩。
第一,我并没有说此三公不读书,而是说他们没有花大力气读哲学老经典。
若较真起来,维特根斯坦对布洛威尔的数学直觉主义的阅读难道不算读书?他对于弗雷泽的《金枝》、歌德的《颜色学》、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的批评难道不算读书?至于罗素与蒯因在数学与逻辑领域内的广泛涉猎,则更不可被排除在“读书”的范围之外了。
在我看来,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想不读书而成为哲学家根本就是呓语(无论他是不是天才),只是读书不等于精读哲学经典罢了;第二,“天才”本身是一个不可滥用的字眼,因为这无助于教育者设计出一套可具操作性的教学程序。
比如,我们现在都知道朗朗是钢琴天才,但他的天分是通过一套严格的音乐教育程序而被逐渐显现出来的——若朗朗的老师当年对朗父说:“因为令郎是天才,所以不必接受钢琴教育就可成大师”,郎父必骂之。
同样的道理,若我今天对哲学系的某生说:“因为阁下是天才,所以退学算了;回家也千万别自学看书,就坐炕上顿悟去吧”。
我这可不是在育人,是在毁人。
授己以鱼,不如授己以渔由此看来,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学哲学要不要读书,而是:学哲学到底需要的是怎样的读书程序呢?在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提一些个人的建议(由于我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我下面的讨论范围将局限在西哲的范围内。
中哲的读书程序自然得由中哲的专家来决定,而且很可能与西哲的读法迥异)。
对于入哲学门的爱好者与哲学专业本科新生来说,我的建议有以下四条:(1)一开始先别去精读大部头的哲学原著(而篇幅较小、文笔比较晓畅的书则可尝试一下,如笛卡儿的《方法谈》、叔本华的《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
(2)一开始别精读古希腊时代的古典著作,因为你不懂希腊文,而且古人的思维离近代太远(这就是学西哲与学中哲的根本不同之处:对我们来说,学古希腊文与拉丁文要比学文言文难得多)。
若你想学希腊文,在国内最多学点基础,而且这些基础语言知识根本不够你看柏拉图的,最多帮你看看英—希对照本。
换言之,读西哲书,次序当先近后远,因为近人的思维我们比较容易把握,语言障碍也小(若要读二十世纪英美哲学,懂英语就可以了)。
(3)尽管最好不要在一开始就花时间精读古代哲学(除非你下决心将来吃古代哲学这*作者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文章小标题系哲学合作社编辑所加。
原文链接/bbs/viewthread.php?tid=84340碗饭),但是古代哲学的知识却要掌握得很牢靠。
比如,问你柏拉图对话中的“美诺悖论”是什么,“通种论”是什么意思,你得答得流利。
这是学西方哲学的专业素质,必须具有,否则将来必被同行笑话。
但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去读二手资料,因为好的二手资料会将原著中的重点凸显出来,免得你自己摸索浪费时间。
这里要注意的是,好的二手材料是良药,坏的二手资料是砒霜,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
我个人倾向于推荐洋人写的资料,特别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系的网上哲学百科全书(/contents.html,而且是免费的。
顺便说一句,一开始就养成看英文资料的习惯,即使对于学好英语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你肯吃苦的话,就按照哲学家出场的次序将我前面说的网上哲学百科全书中的各个词条都精读一遍(二十世纪部分先不去碰它),而且边读边译,把译文交给高手一一订正。
这样,只要坚持译完两三打词条,你就不复是当年吴下阿蒙了。
(4)尽管我不主张学生一开始就啃大部头原著,但是若财力允许,我还是希望学生尽量多买一些原著(而且要尽早培养搜集西文原版图书的意识)。
这不是为了装点书架的门面,而是为了在读二手资料时能够随时查考。
根据我的经验,比较对路的二手材料往往会在分析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时候给出很多引文,而手头有了原著,你就可以查到原文所在的上下文,加深理解。
另外,通过购买西学典籍,也可以适当积累一些关于版本学与目录学方面的知识,这对深入钻研极为重要。
比如,你也许未必需要仔细读过康德的某段评论的原文,但是你必须知道这段评论可以在哪里找到——换言之,你未必有现成的“鱼”,但一定要会“渔”。
面向“哲学家的问题”以上四点都是对入门者的要求。
我相信我说的这些,我的同行们大都会赞同。
但一提到如何继续“进阶”,我的想法可能就比较“别出心裁”了。
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想成为哲学史家而不是哲学家,那么只要你已经具有了基本的哲学史知识了,那就别去研究哲学史上的某个大家了,直接研究问题去吧。
但这又该怎么做呢?(1)去学符号逻辑。
逻辑的发展大致分古代逻辑与现代逻辑两段,后者也被称为数理逻辑,特点是高度形式化。
现代英美哲学的论文基本上都得利用现代逻辑的技术工具来撰写,好处是容易把自然语言中的模糊之处精确地再现出来(符号逻辑的妙处,的确是只有学过的人才可领会的!)。
学习符号逻辑可供参考的路径有三条(最好将三者结合起来):一是译读斯坦福网络哲学全书的相关词条;一是读市面上可以找到的数理逻辑教材,另一是读逻辑大师自己写的著作。
在这里特别推荐罗素写的《数理哲学导论》(商务版)与蒯因写的《数理逻辑》(收录于中国人大版《蒯因著作集》第一卷)。
别贪读多,而要结合做例题深刻领会。
(2)把二十世纪分析哲学史学一遍,学习重点是弗雷格、罗素、卡尔纳普、蒯因、普特南、克里普克这几个哲学家的代表作(过于技术化的书,如《数学原理》可略去)。
读的时候搞清楚他们每一个论证的技术含义,要做到能够准确复述这些论证的各个环节,读法和读数学书类似。
另外不要被哲学家的名声所惑。
若按名声,维特根斯坦算是分析哲学头号大腕了,但是他的著作文风古怪,其实很容易被误读,因此我不向初学分析哲学者推荐(初学者认真译读一下网络词典上关于“Wittgenstein”的词条就足够了)。
(3)通过这样的阅读,养成凡事讲论证的学术习惯。
一个命题是什么意思,或在确定它是什么意思的情况下再如何支持或反驳它,都得依靠严格的分析与论证。
请注意:论证的有效性与论证提出者的权威性无关——无论这个论证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还是康德说的,无效的就是无效的,有效的就是有效的。
从某种意义上,哲学上的论辩和法庭上的论辩只有讨论题材方面的差别,而没有讨论程序上的根本差别(在法庭上,我们也必须假设原告与被告在形式上的相互平等)。
所以又有人说哲学家是“以真理为委托人的律师”。
(4)通过这样的阅读,寻找自己的学术兴趣点,为以后的钻研作准备。
当代的哲学研究,一般分形而上学、知识论、心灵哲学、科学哲学、数学哲学、伦理学、美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分支,在西方都有专门的电子期刊。
建议学生多到校园网上去搜寻SSCI以及A&HCI类论文浏览一下,了解一下国外的最新进展。
相信大家浏览后就不难发现,在这些刊物上占据核心的议题往往不是诸如“海德格尔哲学的某个概念如何译为汉语?”,“荷尔德林与青年黑格尔之间的思想关系到底如何?”,“笛卡儿对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在多大程度上还与经院哲学发生着联系?”这样的历史问题——而是一些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问题,如:神经生物学家对于“自由意志”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否足以驳倒哲学家们关于“自由”问题的传统说教?人工智能的实现是否一定要以人类智能为参照系?如何从哲学角度看待量子力学的话语方式与相对论的话语方式在基础物理学层面上的冲突?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的尊严与权利如何在哲学层面上被确证?(大家别笑,我真的在西方主流哲学刊物上看到了这样的标题)。
我把这一类问题称为“哲学家的问题”,而把前一类问题称为“哲学史家”问题。
(5)若是真心想学好哲学并以此为业的学生,还是建议去西方国家深造。
我个人比较推荐英语国家,因为近几十年来,传说中的哲学强国德国在哲学方面有明显的英美化的倾向。
法国哲学虽然有民族特色,但是和英语哲学相比,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处于劣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我们平时不太关注的国家,如澳大利亚、芬兰、荷兰等,在哲学方面其实都很强。
英语亦是这些国家的通用学术语言。
“瘸腿”教育与哲学理科化对于我在这里所勾画的这张“哲学进阶路线图”,读者切不可做机械的理解,好像必须得完成上一步才可完成下一步一样。
实际上,有很多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修读哲学的同学未必有时间先走完路线图中的前四步,再入后五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想特别提醒那些本科时代修读自然科学的同学注意:你们实际上可以简化入门阶段的四个步骤,同时并行进入更高阶段的五个步骤(举例说,具体的简化措施可以是这样的:若你以后的专业方向是理论哲学的话,那么哲学史上关于实践哲学的部分可全部不看)。
原因很简单:你们得充分利用你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优势,并以此来对抗“人文类”哲学专业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优势——而学习分析哲学是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的最佳方案。
若以己之短克人之长,就显得太缺乏策略了。
具体而言,学习数学、计算机、生物学、认知科学(包含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业)这几门学科的学生在学习英美分析哲学方面具有比较充分的专业优势,因为英语哲学的热门分支——信息哲学、心灵哲学、生物学哲学、基因伦理学——都需要一定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背景。
另外,有理科背景的学生比“人文类”学生更容易掌握符号逻辑的精髓。
对于我在上面所画出的这张哲学路线图,有些读者可能会批评说:这是在将哲学理科化。
但我认为这是在表扬我,而不是在批评我,因为我本来就不觉得哲学应当仅仅是人文类学科。
我们都说西方哲学起源于泰勒斯,但难道西方科学不同样起源于泰勒斯吗?又有人说苏格拉底以后希腊哲学就从关注自然转向了关注人,但难道苏格拉底以后的柏拉图未曾写出过《蒂迈欧篇》吗?他以后的亚里士多德未曾写出过《物理学》吗?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具有科学史地位的著作。
又有人说,那时候科学与哲学未分家,而在伽理略确定近代科学范式以后,哲学家就不管科学问题了。
但这是事实吗?现在流行的任何一本神经科学的教科书都会提到笛卡儿对于“松果腺”的描述,任何一本微积分教科书都会提到莱布尼茨对于微积分的贡献,任何一本讨论宇宙起源史的教科书都会提到康德的星云假说——难道笛卡儿、莱布尼茨与康德都不是伽理略以后的哲学家吗?再来看二战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