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有何意义

合集下载

比较哲学:东西方思想

比较哲学:东西方思想

比较哲学:东西方思想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存在、认识、价值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在东西方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东西方哲学思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就东西方哲学思想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人类思维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一、东方哲学思想东方哲学主要指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日本哲学等亚洲国家的哲学思想。

东方哲学强调内在的修养、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宇宙整体的认知。

其中,中国哲学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六家为主要流派,印度哲学则包括耆那教、佛教、吠舍、耶舍、密宗等多种学派。

1. 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礼仪、忠恕,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墨家强调兼爱、非攻、节俭,主张消除战争和贫困,实现和平与公平;法家注重法治、重视规范和制度,提倡严明的法律和秩序;名家重视言辞的辩证和辩论,强调言论自由和民主;兵家注重战争策略和军事技巧,强调实战和实践。

2. 印度哲学印度哲学强调轮回转世、因果报应,追求解脱和涅槃。

耆那教主张不杀生、不偷盗、不说谎、不淫欲、不酗酒,强调清净和苦行;佛教强调四圣谛、八正道,主张舍离欲望、超越生死轮回,追求解脱和菩提;吠舍强调逻辑推理和辩证方法,注重认识论和形而上学;耶舍主张唯识法、唯心论,强调心识和心性的本体论;密宗注重密传和灵性启示,强调修行和启悟。

3. 日本哲学日本哲学融合了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禅宗、日本道家、日本儒家等学派。

禅宗注重禅定和悟道,主张顿悟和直指人心;日本道家强调自然和谐、艺术修养,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日本儒家注重礼仪和道德、家族和社会,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

二、西方哲学思想西方哲学主要指古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基督教哲学和现代哲学等欧洲国家的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强调理性思维、个体自由以及科学方法的运用。

中外哲学思潮的比较分析

中外哲学思潮的比较分析

中外哲学思潮的比较分析哲学是探究人类思想、自然、社会、宇宙本质的学科。

自古至今,不同地区的哲学思潮不断涌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影响、交汇、碰撞,盛极而衰,然后再次崛起。

中外哲学思潮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和领悟不同文明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认识人类思想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历史渊源。

一、中外哲学思潮的起源和发展1.中国哲学思潮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时期,孔子、老子、荀子、墨子等学派逐渐形成,并对后来的儒家、道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中国哲学的特点是重视实践、注重伦理、尊重传统、强调精神修养,所以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广泛流传,并影响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哲学思想。

2.西方哲学思潮的起源和发展西方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学派逐渐形成,推动了古代西方哲学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哲学盛行,以圣经为中心,注重信仰和道德伦理。

近代哲学则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交替中迅速崛起,形成了现代主义、实证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学派。

二、中外哲学思潮的差异和共通之处1.哲学思想观念的差异中国哲学强调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重视关心人的内在心灵、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自我修养;西方哲学则强调实证主义和科学思维,重视知识取向和逻辑思维,注重发掘自然规律,探索科技发展。

2.哲学思想范畴的差异中国哲学常涉及的问题和范畴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人与道、人与自我等方面,其典型代表是孔子、老子、庄子、禅宗等;西方哲学则涉及普遍性、科学性、道德性、现代性、后现代性等方面,其典型代表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笛卡尔、黑格尔、尼采等。

3.哲学思想表达的差异中国哲学强调语言即为生命,重视语言文字的婉约、意味、涵义和象征,善于采用典故、诗歌、寓言等艺术形式来表达思想;西方哲学则注重形式逻辑和语言分析,讲究条理、清晰、精确和明确的表达方式。

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

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

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1.历史与发展:中西方哲学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方哲学起源于中国古代,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学派。

这些学派关注人类行为、社会伦理和宇宙观念等问题。

而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主要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

西方哲学注重探讨真理、知识和存在等问题。

2.方法论:中西方哲学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哲学注重直观、体验和内心感知,强调“道”与“理”的悟性。

西方哲学则更加注重逻辑、证明和分析,采用严谨的推理和辩证思维。

3.价值观与人性观:中西方哲学对于价值观和人性观有着不同的理解。

中方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仁义礼智信”等伦理观念,并将人的本性视为本善。

西方哲学则更加注重个体自由和权利,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意识,将人的本性视为自私和自利。

4.社会与政治:中西方哲学在社会和政治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中方哲学关注社会稳定和秩序,重视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发展,提倡君主专制的政治模式。

西方哲学则更加倡导个人自由和民主,追求法治和平等的政治制度。

5.影响与传播:中西方哲学在思想的传播和影响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方哲学主要由儒家学派在整个东亚地区传播,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西方哲学通过古希腊哲学传入欧洲,并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而传播到全世界。

对于中西方哲学研究的比较,可以从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行分析。

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关注人类存在、真理追求和伦理观念等共同问题。

而差异之处在于其起源、方法论、价值观和人性观、社会与政治观念以及影响与传播等方面。

通过中西方哲学研究的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两种哲学传统的不同之处,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对话。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各自思考问题的局限性,并丰富自己的哲学思考和研究方法。

◆试述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试述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试述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前,一谈到哲学,我会感到高深莫测,难以理解,认为哲学是只有学术大家才能钻研懂的东西,离我们很远很远。

不过,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和了解,现在我的感觉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不再认为它是高不可及的了。

而且,通过对中西方哲学的浅解,不仅增加了我的阅历,也使我的心智更加成熟,稳重。

从学习中可以了解到:哲学的追求是“真、善、美”。

真就是真理,是就客观判断而言的。

善就是道德,是就价值判断而言的。

美就是境界,是就感观判断而言的。

但是,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会孕育出不同的哲学思想,虽然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追求的也是“真、善、美”,但是侧重点却是不同的,这也决定了中西方哲学存在差异的必然性和绝对性,只要有差异,就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对双方进行比较,以此来开拓自己的视野,并加深自己对哲学的理解,使自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和帮助。

而且这种比较对于双方哲学的发展都将起到促进作用,使各自的哲学思想和理念日臻完善。

通过学习和查询资料,很容易发现:中西哲学最大的差异在于人的主体地位问题。

西方哲学是以自然为中心,多追求“真、善、美”中的“真”,而中国哲学则是以人的生命为侧重点的,主要追求的是“真、善、美”中的“善”。

西方哲学源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之后经历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几个阶段。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以自然为关注中心,不断探究自然的本源、关于自然的知识的确定性、关于自然的语言的准确性,结果产生了逻辑实证主义,只承认以科学为真理的标准。

所以开西方哲学传统就是开自然科学传统。

而且,西方哲学的以科学为真理的标准,正好解释了为什么科学产生于西方而没有产生于东方。

再看中国哲学,它是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圣王开始,由孔孟、老庄、佛教三派共同支撑起来。

关注的重点不是宇宙、不是自然,而是人的生命。

这个生命也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而是形而上意义上的生命。

比如如何来调节我们的生命,运转我们的生命,安顿我们的生命。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一、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与理解各种文化的本质和特征,从而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文化就其本质就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

在人类千差万别的生存模式和价值观中,中国文化和西方两大迥异的文明形态与冲突及其富有戏剧性的历史命运,更是引起了东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认真思索。

延续了5000年,从未中断,给世界以巨大影响力的中华文明,在其漫漫发展的历史长河过程中,其优秀传统是什么,其留给后人的负面影响又有什么?当今在世界上借助于资本和科学技术优势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其精华和糟粕又各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只有把他们放到人类文明发展演化的大背景下。

放到全球文化多元共生的大视野中,才能得出清醒的判断。

那么,遵循怎样的逻辑起点才能进一步把握某一特征文化系统的特征与性质,并正确鉴别其中积极与消极的因素呢?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目前,学术界比较通行的逻辑起点是站在文化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基础上,并把东西方文化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剖析和文化基本精神的比较作为统摄整个文化比较的中心线索。

在彼此的文化比较中,从东西方文化形成的背景与基础人手,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赖以产生的不同地理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原初生产方式及经济社会结构模式等文化景观,由此导引出对不同民族精神的初步探讨。

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一些在文化系统中有着最普遍联系和广泛影响的文化现象展开具体分析。

通过对东西方文化在上述诸方面基本异同的比较,使我们对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总体价值在文化诸要素中的体现有一个系统的把握,进而全面认识东西方文化精神在文化演进中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通过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透过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纷繁复杂的各种文化现象,廓清其本质,从而理性地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

中西哲学范式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中西哲学范式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中西哲学范式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余卫国
【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4)005
【摘要】中西哲学范式的比较研究和平等对话是中西哲学研究在目前取得真正进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赋予中西哲学以各自相对平等的地位,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为深刻揭示各自哲学原创建构的历史特点、发展规律及其理论和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整体性和强烈地问题意识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从根本上克服特征的一般比较的局限性.为深刻揭示中西哲学之所以不同的深层原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余卫国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3
【相关文献】
1.“无范式”研究的可能及其意义 [J], 杨竞业
2.会通中西哲学比较史勾勒“世界哲学”之进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评析
[J], 崔丽萍
3.文学·历史·意义——论新文学乡土叙事研究的另一种可能范式 [J], 晏洁
4.冯友兰先生中西哲学史比较研究思想浅析--中西哲学的互动与未来世界哲学的构想 [J], 付济锋
5.中西哲学会通何以可能——牟宗三《中西哲学会通十四讲》读后感 [J], 蒋国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西方哲学是有着很大的可比性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西方文化带有一种强势性,它对于我国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不对此进行客观理性的处理,就无法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

另一方面,中西方文化各自有着可学习之处,二者都代表了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的不同思想。

而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氛围下,中西方文化正相互碰撞,融合,只有经过比较才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所学的是什么,知己知彼,才能更清醒地进一步认识自己。

从历史渊源上看,“哲学”一词,是从西方引进的,在这之前,中国没有“哲学”一说,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是没有哲学的概念的,而我个人认为,即便如此,也并不能说明中国是没有哲学的,我们的哲学思想之所以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是因为自古以来没有学科的概念,因而也就谈不上将历代的一些零散的哲学思想整理成一个有序的体系,直到近代,“学科”的概念被引进之后,“哲学”这一概念也被人们重视起来。

其实,我们仔细比较可以发现中西方哲学的演变都是从关注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社会历史观的一个演变过程。

西方的希腊文明的繁荣时期与中方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出现,但是在彼此最热闹的时期中西方所探讨的问题各不相同,西方哲学本体论在前,而后才有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而中方哲学在这一时期则已经不关注本体论的问题,因为本体论的问题早在商朝已经基本形成,最为典型的便是《周易》的出现。

所以,中方哲学所涉及的关于本体论的问题较为少见,更多的是关于认识论与社会历史观的问题,所以说,中西方都有各自的哲学思想,并且从“哲学”概念引进中国影响中国的哲学体系便可以发现,这是西方文化影响中国文化的结果,这说明二者是具有可融合之处的。

从文化差异上看,西方的价值观念是建立在个人人格独立的基础上,这与西方实行民主制度有关系,而中国则历代实行中央集权制,所以中方的价值观念是不以尊重个人人格独立为基础的。

除此之外,在文化的格局上,西方主张人人平等,而中国则是一贯的“官本位”的思想。

所以,单单在这一方面,中西方便是背道而驰的。

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比较研究报告

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比较研究报告

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比较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比较研究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比较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对两种哲学传统的核心思想、方法论以及对人类存在和世界的理解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哲学的发展和影响。

1. 引言哲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存在和世界本质的学科,自古以来一直在不同文化中发展。

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代表了两种主要的哲学传统,分别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

通过比较这两种哲学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智慧的多样性和哲学思想的发展。

2. 西方哲学的特点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其特点在于强调理性、逻辑推理和系统思考。

西方哲学家注重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来探究真理和智慧。

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形而上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重要理论。

西方哲学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 东方哲学的特点东方哲学的代表性思想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

相比于西方哲学,东方哲学强调的是直觉、内省和和谐。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印度的佛教哲学注重个体内心的觉知和解脱。

东方哲学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修养和对自然与宇宙的和谐认知。

4. 人类存在和世界的理解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对于人类存在和世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西方哲学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认为人是自主的个体,通过理性思考和行动来探索世界。

相比之下,东方哲学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将个体置于整体之中,追求内在的平衡和宇宙的和谐。

5. 方法论的差异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在方法论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哲学倾向于使用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来论证和探索问题,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

而东方哲学更注重直觉和内省,通过冥想和静思等方法来获得智慧和洞察力。

6. 总结通过比较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哲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比较西方与东方哲学思想的差异

哲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比较西方与东方哲学思想的差异

哲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比较西方与东方哲学思想的差异思想的差异摘要本文旨在比较西方和东方哲学思想的差异,探究两种哲学传统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分析西方哲学注重理性和思辨的特点,以及东方哲学注重体验和实践的特点,揭示两种哲学思想在认知方式、价值取向、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旨在为跨文化交流和哲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研究背景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强调理性和思辨,注重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认知的研究。

东方哲学则涵盖了多个国家和文化,如中国、印度、日本等,强调体验和实践,注重对人生、道德和宇宙的研究。

尽管两种哲学思想在方法和对象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比较西方与东方哲学思想的差异,有助于深入理解两种哲学传统的优劣和互补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哲学研究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比较西方与东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两种哲学思想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哲学的优劣和互补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其次,分析两种哲学思想的特点,有助于深入探讨人类认知、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等问题,推动哲学研究的发展。

最后,探究两种哲学思想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推动哲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西方与东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具体研究以下问题:1. 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有何不同?2. 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有何差异?3. 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的互动关系对哲学思想的发展有何影响?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究。

首先,收集和阅读有关西方和东方哲学的经典文献和研究论文,了解两种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对象。

其次,对历史上的西方和东方哲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历史上的联系和区别。

最后,对西方和东方哲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异。

比较哲学:东西方思想

比较哲学:东西方思想

比较哲学:东西方思想东西方思想的比较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东西方思想,并探讨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价值观的差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东方哲学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追求道德和精神的完善。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和自我实现。

西方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追求个人的幸福和成功。

二、人性观的差异东方哲学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东方文化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满足。

相比之下,西方哲学更加悲观,认为人性本恶。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欲望和个人的追求,追求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成功。

三、知识观的差异东方哲学强调经验和直觉的重要性,注重实践和体验。

东方文化注重传统和经验的积累,追求智慧和内在的领悟。

相比之下,西方哲学注重理性和科学的发展,追求知识和技术的进步。

西方文化注重创新和变革,追求现代化和进步。

四、时间观的差异东方文化注重长期的发展和持久的价值,强调历史和传统的重要性。

东方哲学强调人生的循环和无常,追求生命的意义和超越。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注重短期的效益和即时的满足,追求个人的快乐和享受。

西方哲学强调人生的有限和个人的存在,追求个人的成就和成功。

五、社会观的差异东方文化注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强调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东方哲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互助。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强调个人的选择和个人的责任。

西方哲学强调个人的竞争和个人的成功,追求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综上所述,东西方思想在价值观、人性观、知识观、时间观和社会观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

了解和比较东西方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面对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两个重要文明体系的代表,它们在历史、哲学、艺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与魅力。

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对于深入理解和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将从历史、思维方式、艺术和社会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由于历史、宗教、地理等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根源和内涵,避免产生误解和偏见。

例如,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和竞争,而中国文化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合作。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并且能够更加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其次,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能力。

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思维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分析,而中国思维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通过学习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学习西方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逻辑思维和实证研究能力,而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三,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促进艺术的创新与交流。

中西方文化在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风格与表达方式。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并且能够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

例如,在音乐领域,西方音乐重视个人表达和情感表达,而中国音乐注重和谐和内敛。

通过学习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将两种音乐风格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最后,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推动社会制度的创新与。

中西方文化在社会制度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和吸取不同文化的优点,推动社会制度的与创新。

例如,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社会制度。

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论文

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论文

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期末论文本学期选修了“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这门课,对中西方哲学思想有了些粗浅的认识,开拓了知识面。

关于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我的观点如下。

哲学比较,以哲学的自我认同为基础,既是不同哲学之间历史的和现实的对话与融通,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哲学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哲学比较既包括不同民族的哲学、不同哲学派别的哲学和不同哲学家的哲学,以及不同哲学家的不同哲学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共时性的比较,也包括同一民族、同一哲学派别、同一哲学家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上的哲学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历时性的比较。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对自己时代声音的回应和对自己时代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终极性思考和回答。

中西方哲学思想分别代表了中西方各具特点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所以在共时性角度而言,中西方哲学思想具有比较的可能。

而任何哲学也都是哲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都是连续性和阶段性、传统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中西方哲学思想在历时性的角度来看,也具备了比较的可能性。

中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像其他所有哲学发展一样,出现价值取向、价值理想跟现实实践结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而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构成了哲学比较——认同与反思、对话与融通、解构与建构的最初的动力机制。

这也是中西方哲学比较的必要性所在。

如果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的中西方哲学比较,是在“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以西方哲学范式整理中国哲学思想资料的比较研究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西哲学比较,则是在“和平与发展”和“改革与开放”的新的历史背景下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

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以西方现代哲学或后现代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的反思和解构,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以西方哲学范式整理中国哲学思想资料所建构起来的“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的发生为契机,以当代中国哲学的原创建构为旨归,不仅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比较的性质和意义,而且更承担着对话与融通、反思与建构的双重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哲学思考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对比

哲学思考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对比

哲学思考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对比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生活意义和智慧的学科,展示了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本文将以东西方哲学思想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方式和哲学观念。

一、哲学的定义和目的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哲学被视为一种学术体系,具有思辨性和揭示性的特点。

东方哲学更注重实践和对人类生活的指导作用,目的在于寻找人生的真谛和智慧。

相对而言,西方哲学强调理性和逻辑的思考方式,目的在于通过推理和分析来获得知识和真理。

二、人的自我和世界观东方哲学强调个体的融入和谐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以及宇宙的和谐关系。

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宇宙之间存在着共通性。

而西方哲学更注重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由,追求个人的独立和自主。

三、思维方式和方法东方哲学更趋向于启发式和直觉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看到问题的多重面向和多种解决途径。

中国哲学注重以德治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注重道德和伦理的道路。

而西方哲学更多以逻辑推理和实证观察为基础,强调科学方法和实验的验证。

四、价值观与伦理东方哲学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德观念的培养和遵守,以及对他人和社区的尊重。

这反映在中国儒家的“仁爱”和佛教的“慈悲”思想中。

西方哲学更注重个体之间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五、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东方哲学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更趋向于循环和整体性,认为宇宙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回归过程。

西方哲学则更多地关注线性的时间观念和有限性,追求线性进步和个体历史的发展。

六、哲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东方哲学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和佛教,代表人物如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

西方哲学流派则涵盖了古希腊哲学、现象学、实用主义等,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和尼采等。

总结起来,东西方哲学思想在定义、目的、人的自我和世界观、思维方式和方法、价值观和伦理,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而这些差异也是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产物。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思想的来源和意义,以及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田辰山: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意义

田辰山: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意义

田辰山: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意义——中西比较哲学的治学方法价值在于指明结构差异归根结底就是西方哲学文化有个上帝,而中国没有作者:田辰山摘要郝大维、安乐哲中西比较哲学的治学方法价值,就在于指明这个结构差异归根结底就是西方哲学文化有个上帝(即安先生说的超越),而中国没有。

这是最根本的一个结构差别,是它导致了至少是四大文化范畴结构的差别。

这四大文化思想范畴就是:宇宙观、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价值体系。

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意义--在山东泗水尼山圣源书院“儒学名家圣源论道:安乐哲师生论道”会议的发言田辰山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2009年6月23日今天心情非常激动,不是一般的激动。

这个会最初是从一次闲谈开始的。

经过几个月的策划、准备,获得了儒学界许多有名望的老前辈、海内外儒学学者、山东泗水县党政领导、在座各位专家和同学的大力支持,现在开起来这样一个规格高、生气勃勃的大会。

要向儒学界的老前辈、泗水县政府的领导同志,圣源书院和在座的学者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发言的题目是《应当重视用东西文化比较视野的研究》。

用这个题目,我想讲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意义。

我想从两个很现实的说法讲起。

各位都知道,现在开的这个会,是去年十月才刚刚建立的泗水《尼山圣源书院》的《儒学名家论道》的开坛首讲。

尼山是孔夫子的出生地,他传给世人的儒学是纯粹中国传统的思想遗产。

这样问题就来了,作为《尼山圣源书院》《儒学名家论道》的开坛首讲,为什么不由中国人来讲,而是请来了一个老外?难道现今没有够资格的中国人,而需要一个洋人来给中国人布道?如果有想到过这个问题的人,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还有一个是许嘉璐教授的说法。

前些日我与圣源书院的老先生一起到许先生那里去汇报圣源书院和这次会的准备情况,许先生兴奋地说:“我要去给安乐哲先生站台!”许先生要给一个洋人儒家学者站台,是否也感觉当今中国没有够资格的儒学大家,而需要外国人来给中国人讲儒学?这个逻辑是什么?上次见许先生时他就提出的观点,上午他的演讲我们听得很清楚。

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

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

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丁岩目录摘要 (1)一、前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西方哲学比较文献回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中国传统哲学不注重知识论和逻辑方法论,而西方哲学是以“认识论”为基础或核心的 (2)(二)中国哲学注重强调“是什么”,而西方哲学注重强调“为什么” (2)(三)中国哲学源于“一脉分张”,而西方哲学源于“诸流竞汇” (3)(四)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西方哲学则强调“天人对立” (3)(五)中国哲学的时空观是以时间为第一,为主导;而西方哲学的时空观,是以空间为第一,为主导 (4)(六)中国哲学在价值观上推崇中庸、中和,而西方哲学则偏向绝对极端 (4)(七)中国哲学在自然观上强调不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哲学的自然观则强调人的作用 (4)(八)中国哲学为让人遵行之现世哲学,而西方哲学则使人信服之彼岸哲学 (5)(九)中国哲学注重德性与德行合一,而西方哲学强调德性与德行分开 (5)(十)中国哲学的特征表现为一种封闭的自我发展,具有稳定性,而西方哲学则表现为多方面融合哲学-科学文化 (5)(十一)中国哲学的主流强调继承传统,而西方哲学则具有具有科学精神和不断超越的特点 (6)三、中西方哲学比较文献思考 (7)(一)哲学不是真理 (7)(二)哲学不一定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 (7)(三)哲学之任务与目的 (7)四、结束语 (8)参考文献 (8)摘要:近年来,国内对哲学问题的争论日渐激烈,哲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显现也越来越明显,什么是哲学,这已被广大民众所急盼。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哲学比较,概述其几个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哲学不是真理、哲学不一定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和哲学之任务与目的三个结论。

关键词: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文献综述概述中国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因生存环境、社会状况、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形成了不同的个性。

中西文化哲学学科比较的当代意义

中西文化哲学学科比较的当代意义

中西文化 哲学学科 比较 的当代 意义
柴淼 郑州科技学院
摘 要 :文 章论 述 了中西文 化 哲学 学科 比较 的 当代 意义 ,并在 文 化全 球化 的时代 背景 下 ,叙述 了文 化 的创 新及 发 展。并且结合中国国情,对于认识充分 中哲、西哲和马哲结合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 出了详细说明,更加积
极 的提 出研 究文化 哲学对 于现 时代建 设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的文化体 系 的重要 性。 关键 词 : 中西 方文 化哲 学 ;比较 ;当代 意义 随 着信 息 时代 的到来 , 软实 力 日 益 成为 一个 国家在 国际政 坛 上进 行 交 流 合作 的重 要 砝码 ,其 中文化 更 以其 基础 性 的构 筑 作用 ,成为 国家软 实 力 强 大与 否 的重 要 一环 。经 济 的全 球 化 带 动文 化 的跨 国 界 ,越 来 越 多 的 国家 把 文 化 科 技 创 新 作 为 战 略 发 展 的 制
・1 8 0・
Hale Waihona Puke 在 这 个 关 键 性 阶 段 抓 住 历 史 的机 遇 , 成 为每 个 人必 须 关注 的 问题 。 文化 哲 学 因其 属 于 意 识 形 态 领域 的特 殊 性 , 对 整个 社 会主 义 国家 的 发展 有着 重 要 意 义 ( 一 )如 何 处理 好 中 西文 化 哲 学 之 间 的关系 在 研 究 中西 马克 思主 义 哲 学之 间 的关 系时 ,我 们 需要 融 合 中西 哲学 的 特 点 ,加 以深 入 研 究 结合 中 国 国情 , 把 中西文 化 哲学 有机 的 结合 起 来使 其 中 国化 。而 这个 把 中西 马结 合 起来 并 且 中国化 的过 程 是文 化 间 的相 互交 流 与 合 并 。中 国化 的 马克 思主 义 是融 合 了 中国 国情和 文 化 的一种 整 合 的马 克 思主 义 ,它 们是 相 互影 响 ,相 互融 合 的思 想 。马 克 思主 义 中国化 的 最具 代 表 的就 是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邓 小平 理 论 。 其 都 是 融合 了 马克 思主 义和 中国文 化 的基础 上 ,进 行 了发展 和变 革 。都 是 从 实 际 出发 由 斗争 哲学 逐步 向强调 发 展 的 思 路转 变 , 邓 小 平 更 是提 出 了 , 发展 才 是硬 道理 的 论断 ,进 一 步说 明 了 科 技 是 第 一 生 产 力 I 。 这 些 无 不 说 明 了, 中西文 化 哲学 结合 起 来并 且 中 国化 的过 程是 文 化 间的相 互 交流 与 合并。 ( 二 ) 中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建 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是 现 代 化 的科 学 的社 会主 义文 化 , 以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为 基 础 ,整体 布局 ,去完 善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建 设 ,始 终 从 培 育 一 个 国 家 综 合 国 力 和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深 层 支 撑 ,来 推进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文 化 建 设 。改 革开 放特 别 是党 的十 六大 以来 ,根 据 不 同历 史时 期 的经 济 社会 发展 特 点 ,我 国文 化事 业和 文 化 产业 进 入 一个 空 前 发展 、空 前繁 荣 的 新阶 段 。“ 社会 主 义精 神 文 明建 设 ”“ 解 放 和 发展 文化 生 产 力 ”“ 三 贴近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体 系 ”“ 和 谐文 化 建设 ” 。 在 文 化 建 设尤 为重 要 的 当今 , 建 立 能够 满足 人 民物 质 需要 的 同时 ,精 神 需求 也至 关 重要 ,这 就 需要 我 们积 极努 力 探索 中国特 色 社会 主 义文 化 建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备受关注,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对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本文将从历史、方法和意义三个方面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当代教育实践的启示。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西方哲学开始进入中国,启发了中国哲学家对西方思想的关注。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开始系统性地比较中西哲学,提出“中国哲学要走向世界,必须通过同西方哲学的比较” 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逐渐兴起,并在当代哲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对比分析和综合比较两种。

对比分析侧重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进行横向对比,着重于发现差异和相似之处;综合比较则更注重于将中西哲学思想进行纵向整合,探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和共通之处。

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哲学的异同,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拓展我们的哲学视野,帮助我们超越狭隘的民族观念,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流的挑战。

此外,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帮助他们超越单一文化观念,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

其次,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他们对不同哲学思想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术研究水平。

综上所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为建设一个和谐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中西比较哲学的意义

中西比较哲学的意义

中西比较哲学的意义掀开英语背后的文化纱幕,了结百年误解田辰山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本文旨在提出一个在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关系上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议题,即:英语教学与“中国思想传统-英欧思想传统”比较的极其重要性;中西方思想比较应成为英语学习的必修课,原因是英语后面有一层纱幕尚未掀开。

这是个具有深思远虑战略眼光的议题,中国英语教育朝着这个方向改革,势在必行。

生活中,人们之间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发生误解十分常见。

同样道理,国家民族之间由于语言不同发生误解更是不可避免。

真正理解,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所以,在今天全球化条件下,不同国家民族空前频繁接触,为减少误解,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中西语言之间(如汉英语之间)存在需深刻理解的结构性差异,它就是那层始终尚未掀开的纱幕。

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是,我到美国后读了不少英文原著,发现西方、美国中国研究学者有许多,但真正将中国搞得比较准确的极少。

我们急需将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比较准确地介绍出去。

这种介绍必须是在对中西方思想传统基本结构差异比较了解的情况下,才能作得可信、准确和适当。

约翰?霍布森(John Hobson)教授的发言包含着十分重要的意见,非常值得认真考虑。

这就是他提出的“欧洲中心主义”这个概念。

我注意到许多西方学者对这个话题已经讨论了很久。

重要的是霍布森教授为这个话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实在的历史事实。

我是个政治学或政治理论学者。

我的领域是中国和西方现代政治思想比较。

文化比较作为英语教育的先决条件。

这是我认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题目。

因为不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翻译人员,还是学英语的人将来会在他的专业和学术工作岗位派上什么用场,对中国与英欧思想传统的比较都极为重要,都应作为英语教学的必修课程。

正像许多中西方比较研究学者已认识到,而且越来越敏感,西方思想传统的结构性差异(特别是现代“欧洲中心主义”)起到的阻碍作用,给西方人对中国(和东方)了解的努力造成的误解和歪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有何意义
夏乃儒
节选于夏乃儒主编《中国哲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9月第1版,2007年9月第6次印刷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是世界哲学史中的两个主要部分。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两者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其间,也有互相交流、冲突和汇合。

于是,便有比较研究。

回顾历史,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出现过四次热潮:
第一次,从明末至清中叶。

随着耶稣会传教士来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哲学逐渐被介绍进来。

同时,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性著作(如《易经》、《四书》)也被介绍到欧洲各国。

这一阶段,各自对对方还不甚了解。

例如,诠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名理探》虽已被译成中文,但是除了像李之藻这样的科学家之外,还鲜为人知。

所以,此时的比较研究,带有许多臆测的成分。

欧洲的一些启蒙思想家称颂孔子哲学,竟然把它当作是反对封建统治,鼓吹理性主义的思想武器。

第二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时期,围绕着西学与中学、新学与旧学之争,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再次形成高潮。

在变法前夕,严复提出的“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论世变之亟》)观点,反映了此次比较研究一开始就抓住了两种不同形态哲学的实质性问题。

由于争论是在资本主义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禁闭的国门之后进行的,所以具有尖锐的对立色彩。

可是,相信西学、新学能够救国的,也并没有真正找到救国救民的良药。

这次比较研究的积极成果是西方进化论哲学被系统介绍进来,整整一代先进的中国人都被它所折服。

他们试图以此来解释和推进社会历史的演变。

当然,进化论不能科学地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第三次,五四时期。

当时出现了空前规模的中西文化的大论战,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

其比较、讨论的深度与产生影响的程度,也远远超过了上一次。

这时期的比较、讨论是在新的情况下展开的。

主张复古、固守“国粹”的,已不是对西方文化毫无所知的清末的顽固派,而是对西方文化已有相当了解,以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面貌出现。

推崇西学的,已不以介绍进化论为满足,而是把形形色色的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统统搬进来。

其中以宣扬实用主义和伯格森哲学为影响最大。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开始也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传入中国,并广泛地传播开来。

五四时期中西文化大比较、大论战的最积极的成果,是先进的中国人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终于得到了科学的回答。

八十年代出现的中西哲学比较热,可以说是第四次热潮了。

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实行了开放政策。

在吸收西方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同时,要不要吸收西方现代哲学,如何分清精华与糟粕?这个问题非常现实地放在我们的面前。

与此相关的,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中,又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哲学,哪些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那些是糟粕?这个问题也迫切需要给予回答。

从国际环境来说,一批西方学者为了解决“后工业文明”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正在从东方智慧中寻求启示。

这也使当前这股比较热,增加了热度。

回顾了历史,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往往与中国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

比较,不只是找出双方的异同,判明各自的优劣,而是要解决关系到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以使我们民族能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恐怕在哲学史研究领域内,很难再找出一个课题,具有如此重大的社会意义,并在历史上产生持续的影响。

可是,这还只是问题的一面。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即对哲学本身发展的推动作用。

这方面的意义,在以前几次热潮中注意得不够。

当前,在开展比较研究时,理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首先,通过对中学哲学的比较研究,正确地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揭示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

一种哲学的特点,仅以自身来说明,往往难以讲透,不易使人信服。

如果与别的哲学做深入的比较,其特点就会鲜明地显现出来。

现在许多人都在说,中国哲学属伦理型,西方哲学属科学型。

类型的划分,应该是建立在对事物特性做充分揭示的基础上的。

有人认为中国哲学属伦理型,表现为传统哲学中没有认识论。

这就很值得推敲。

认识论不能只是西方一种类型。

就是传统哲学中,道家认识论就与儒家认识论不同。

问题在于,我们要在中戏比较中,把传统哲学的认识理论的特点,正确地概括出来。

传统的认识理论,是怎样围绕着名实之辩建立起来,以后又怎样演变为形神之辨、言意之辨以至发展到心物、知行之辨。

其中有那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它与西方讨论感性、知性、理性问题有何异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其次,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将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去吸收外来哲学的长处,发扬传统哲学的优点,并进一步促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科学化。

侯外庐同志早在四十年代比较中西哲学时说,中国古代哲学家有“贤人作风”,而古希腊哲学家则有“智者气象”(见《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

两者是中西哲学各自的长处。

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对传统中有好的一面也不敢说。

中国哲学家历来把“人”作为中心问题来考察,把解决现实人世中的最根本问题为己任,这总有可取之处吧。

无怪乎一些西方思想家深感“人”的“失落”,一旦接触到东方哲学后,惊叹中国古代早已有了“哲学人类学”。

同时,西方哲学中类似“智者气象”等长处,值得我们吸收。

现在我们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已经不可能回避西方哲学中的概
念、范畴了。

完全袭用传统的术语、概念,不仅现代青年人难以接受,就是对改造传统哲学也是不利的。

指导我们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它的概念系统许多直接渊源于西方哲学。

通过比较,总的说来,有利于对传统哲学概念、术语把握的精确化。

比较还将启发我们从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方法,从而使中国哲学史研究别开生面。

回顾、总结历史上中外哲学的交往,研究外来哲学在中国本土的生根以及传统哲学融通外来哲学的内在机制和外部方式,还能增强我们吸收、改造外来哲学思想的自觉性。

再次,科学地开展中西哲学比较,有利于探讨、总结人类理论思维发展的共同规律。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过:“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他还说:“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虽然是没有“十分清楚”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

但是,从先秦的天人之辨,发展为后来的有无、本末之辨,心物之辨、理气(道器)之辩,实质上还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

又如,列宁曾把人类认识的发展比作一个个圆圈,以说明思想发展并非是直线型的。

中国哲学发展的丰富内容证实了上述概括具有普遍意义。

例如:原始阴阳说——孔、墨——《老子》;张载——程、朱、陆、王——王夫之。

这与列宁所列举欧洲哲学发展的圆圈:笛卡尔——伽桑狄——斯宾诺萨;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见列宁:《哲学笔记》,第411页),都同样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

最后,由上述三个方面必然会导致第四方面的结果:通过中西哲学比较,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是吸收了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它同样会在吸收各民族哲学的优秀成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主要是批判地改造欧洲哲学而成的。

毛泽东同志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例如,他用“实事求是”来概括辩证唯物论的根本之点。

“实事求是”是中国古代学者所讲求的治学态度。

远的不说,以清、近代来说,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推崇“经世致用”的“实事求是”;有乾嘉学派治经的“实事求是”;有疑古学派整理古籍的“实事求是”;还有郭沫若在二十年代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实事求是”。

毛泽东同志用“实事求是”来概括辩证唯物论思想路线的核心,即是继承传统哲学,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

今天,我们广泛地、深入地、科学地开展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也必将会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