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的开辟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6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6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6课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学科,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在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学习了6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来一一进行总结。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从秦朝开始,经历了汉朝、唐朝、宋朝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为被统治阶级;实行封建地主所有制和剥削制度;实行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儒家思想是官方思想,崇尚“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从中国的长安开始,经过中亚、西亚、东欧,直到地中海沿岸,一直存在了几百年之久。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有:儒家思想是中国最主要的一种思想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规范;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出了“阴阳”和“五行”等重要概念;佛教和道教进入中国后,原有的宗教文化得到了深化和丰富。

四、明清时期的社会与文化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清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经济贸易得到了繁荣,金银、茶叶、丝绸等商品出口到海外;科技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郎窑和景泰蓝等工艺品的发展;思想文化得到了深化和丰富,如康熙字典和四库全书等文化巨著的问世。

五、近代中国的社会与政治变革近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中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近代中国的社会与政治变革主要有: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推进,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更新和政治革命的理论基础。

六、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的传播海外华人是指生活在海外地区的中国人群体,这部分人群在海外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角色。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

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这件文物,猜猜它是本土产物还是“舶来品”呢?
波斯鎏金银壶
1500多年前古代波斯制作的 鎏金银壶,为何会出现在宁
夏固原呢?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壹 凿空与治理 ——两汉时期的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时空定位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 阅读课本,找出西域 的地理范围。
观看视频,自主归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完成下表。
3.张骞通西域的过程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
的具体情况
互了解与往来
思考: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从材料我们可以感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领土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2.东汉时期对西域的治理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内容,归纳东汉对西域的治理措施、1意2义3年。,东
班超的 汉改西域都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儿子班 护府为西域
勇再次 长史府
西汉末
东汉明帝:派 兵出击匈奴, 并派班超出使
班超派甘 英出使大

出使西 域
年匈奴 重新控
西域
——译自《山海经》
2.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被匈奴 奴役
汉初西域有36国,受 匈奴控制和奴役“至 匈奴单于,杀月氏王,
以其头为饮器”。





匈奴严重
武 帝
威胁着西

汉边境


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 怎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对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西汉疆域图
班超出使西域
•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 73年,东汉朝廷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背景: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 时间: 东汉明帝时 成果: ①使西域各国重新建立与汉朝的联系。
西域
葱岭
玉门关 阳关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材料一 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
•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 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后汉书》
• 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 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 向西驱赶。
材料二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
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远去而常怨仇匈奴, 无与共击之。
及大量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 西域许多地方,西域各国也纷纷派使节来 到长安。 • 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 解与往来。
◎材料研读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
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 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 是“凿空”之举呢?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 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 “凿空”。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得佳种自西来?
核桃
苜蓿mùxu
蚕豆
石榴
葡萄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丝绸之路
• 西汉以前,少量中国丝绸经西北,辗转贩运到中亚等地。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相互往来。 • 商人们载着中国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

2024年秋季学期新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课件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2024年秋季学期新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课件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海上丝绸之路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 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中国的丝 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 “海上丝绸之路”。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公元前 60 年, 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以西域都护为管理西域的 最高长官。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课程方 案课程 标准 是啥 ?课程 方案 是对某 一学 科课 程的总 体设计 ,或 者说, 是对教 学过 程的计 划安排 。简 单说, 每个年 级 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 么讲, 课程方 案就是 依据。
课程标 准是规 定某 一学 科的课 程性 质、课 程目 标、 内容目 标、实 施建 议的教 学指导 性文 件,也 就是说 ,它 规定了 ,老师 上 课都要讲什么内容。
课程方 案和课 程标 准, 就像是 一面 旗帜, 学校 里所 有具体 的课程 设计 ,都要 朝它无 限靠 近。所 以,这 份文 件的出 台,其 实 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 我们孩 子成长 的走向 。
张骞出使西域图(唐朝敦煌壁画·局部)
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和作用
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 年,张骞率领随从 100 多 人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西迁已久, 安居乐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 回到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报告 了在西域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他率领 300 多人的使团, 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地方,西域各国也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 张骞通西域,促 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关键信息项:1、丝绸之路的定义与范围2、丝绸之路的开辟时间3、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4、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5、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6、丝绸之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1 丝绸之路的定义与范围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111 其范围涵盖了中国、中亚、西亚、欧洲等地,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12 丝绸之路的开辟时间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联系,这被视为丝绸之路开辟的重要开端。

13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

从敦煌分南北两路,南路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经车师前国、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14 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丝绸是丝绸之路上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之一,此外还有茶叶、瓷器、香料、珠宝、玻璃器皿、毛皮等。

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精美物品传入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器皿等也传入中国。

141 这些商品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双方的物质生活,也促进了各自的工艺技术发展。

15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51 同时,中国的儒家思想、造纸术、印刷术等也传播到了西方,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步。

152 艺术方面,中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相互借鉴,融合创新。

16 丝绸之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

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在西方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丝绸之路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丝绸之路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丝绸之路七年级知识点总结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古代重要贸易路线,也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在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进行了经济、文化、技术等多种领域的交流。

以下是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西安,然后途经远古的敦煌、故城、柏林等地,经过哈密、吐鲁番、库车,穿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地区,再经过伊朗、叙利亚、土耳其,最终连接欧洲的地中海沿岸。

二、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汉武帝时期,当时中国汉朝的张骞领导了第一次历史记录中形式的丝绸之路使团进入了这条高原,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复杂性,这个道路在900年代中盛极一时,最后逐渐消失于1300年左右,此后消失于历史中。

三、丝绸之路的交通方式丝绸之路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陆路贸易。

在古代,贸易者常以驼队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驼队由骆驼或骡子拉着贩卖的货物,耐受酷暑,能穿越沙漠和过山地,具有适应性和耐力,一次运输的负重达两千多公斤。

同时也有部分航海贸易。

四、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在经济贸易的同时,也是文化和科技交流的平台。

文化的交流主要体现在汉朝时期的丝绸、瓷器、茶叶、药品和西域国家的名玉、香料、诗歌、烙画以及佛教等宗教文化,科技的交流则主要体现在纸、火药、指南针等方面。

这对于世界上的文化和科技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古代世界的贸易格局和经济形态,也促进了世界上的文化和科技交流,使世界各国在文化、科学上的交流不再受到地理和政治界限的限制,有利于推动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

总之,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和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学习和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发展,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互动和影响,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世界上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教案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二、内容分析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武帝的大一统,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

两汉在强化了统一国家的政权之后,对内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解决北方匈奴族的威胁,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对外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

三、教学目标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的基本事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学习张骞、班超的事迹,感受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体会“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二)讲授新课1.张骞通西域(1)教师活动阅读下则材料,概况张骞通西域的背景。

材料1: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至匈奴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材料2: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学生活动①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②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77—79及视频观看,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6)学生活动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3.14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3.14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 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19年4月26日)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北地区设置什么机构使“商路的安全有了 保证”? 答案: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处和E处的名称,并说说这 条通道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还派出军队讨伐匈 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贸易紧跟在胜利的 汉朝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 材料二
材料三 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 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 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 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 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6.下面示意图,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A.加强了汉朝对东南地区的管理 B.密切了中外的政治友好往来 C.促进了古代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 D.增进了中国与美洲之间的交流
7.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 丝绸之路”。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可以抵达( B ) A.朝鲜和日本 B.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C.孟加拉湾沿岸 D.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展区四 现实篇 材料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 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平等互 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 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老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 启示。 (4)根据材料,概括这条古老丝绸之路对我们今天的宝贵启示。 点拨:依据材料概括作答。 答案: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 核心的丝路精神。一代又一代“丝 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 和平的桥梁。文明在开放中发展, 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 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A )
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D.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的管辖
阅读教材P68-69,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做比较,完 成下列表格内容。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 一 次
公元前 138年
联络大 月氏夹 击匈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各 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使 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 二 次
公元前 发展与西 119年 域各国的
友好关系
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从此 日趋频繁
下列图片中的食物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 原的,它们为什么都以“胡”字命名呢? 你知道它们现在的名字吗?
蚕豆
芝麻
核桃
“胡”在中国古代泛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
人。这些食物以“胡”字命名,正说明它们最初是通过
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的。
你还能想出一些以“胡”字命名,而且是从西 域传入内地的物品吗?
以“胡”字命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东 西还有胡蒜(大蒜)、胡荽(香菜)胡瓜 (黄瓜)、胡椒(花椒)、胡萝卜等。
张骞出使西域(莫高窟壁画)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戈壁滩、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 缺衣少食、思乡情浓、匈奴拘禁等。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 余年, 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

七年级历史教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七年级历史教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七年级历史教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七年级历史教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连接了东方和西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本文将从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源于公元前206年西汉末年,当时的中国统一由汉武帝统治。

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者组织了一支代表中国的外交团队,穿过戈壁沙漠,前往西方的大夏国(今天的新疆地区),从而打通了汉朝与西方埃及、罗马帝国的贸易通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不断扩展,从罗马帝国延伸到中东、印度、东南亚等地区。

二、丝绸之路的发展1.经济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输出,同时也带来了来自西方的黄金、红宝石、香料等贵重物品的进口。

两种文明之间的商品交换推动了各国经济的繁荣。

2.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带来了文化的传播。

在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互相交流了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思想。

佛教入侵中国,道教和儒家教义也传播到西方。

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了世界的多元文化。

三、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1.经济影响: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带动了古代各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大量输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西方人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购买商品,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同时,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商业方法和技术,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文化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西方人了解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传统工艺品,中国人也学到了西方的科学、医学等知识。

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丰富了世界的文化遗产。

3.政治影响: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带动了古代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

通过丝绸之路,不同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贸易交流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友好和合作。

同时,这些国家之间也存在竞争和冲突,不同国家为了争夺丝绸之路贸易的利益进行了政治斗争。

2024新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设计)

2024新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学目标】①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②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西汉管理西域的相关措施,学习张骞、班超等人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路线。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观察地图,对比秦与西汉的疆域,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呢?答案提示:多了西域地区。

教师指导:通过地图可以看到,与秦朝相比,西汉疆域有了较大拓展,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将河西走廊至西域的广大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

那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本课共分为几个子目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提示:教师指导: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张骞通西域后,一方面形成了后来的丝绸之路,另一方面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版图,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阅读教材,描述西域的地理位置。

答案提示: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2、教师指导:①【史料实证】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78思考,匈奴与西域各国、西汉的关系如何?答案提示:匈奴控制奴役西域各国;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

教师指导:通过解读材料“由于苍天降福保佑......现已消灭了月氏,其部众已全部被杀或投降,月氏已被我征服;楼兰、乌孙、呼揭及其附近的二十六国,都已归匈奴统辖。

”可知当时西域各国备受匈奴压迫。

通过关键词“不断侵犯、抢走、毁坏”可知当时匈奴仍然不断进攻中原。

②【史料实证】基于上述关系汉武帝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同步课件)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同步课件)

——《大国崛
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来看: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 的联系。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
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对外关系的角度来看: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命”。 ——《后汉书》
稼。
西域的小国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匈奴从西域
受到匈奴的奴役和控制
不断向中原进攻
材料3: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 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 饮器,月氏遁逃远去而常怨仇 匈奴,无与共击之。”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大月氏 对匈奴的怨愤由来已久

大月氏

匈奴 西汉
联合大月氏 夹击匈奴
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都护府瓦当
汉朝对西域的 管理
西汉和东汉是怎样对西域管理的?
叁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根据课本,填写下表
时 间
公元前60年
管 辖
今新疆及巴尔喀什
范 湖一东、以南的广

大地区
①颁行号令
职 责
②调遣军队
2024版新教材

课堂导入
☞这幅图是汉朝玉门关遗址,位于甘 肃敦煌西北的90千米的戈壁滩。玉门 关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
喉要隘。汉朝的丝期之路是
怎样发展起来的?中国
丝绸是怎么运送到那里
的?
玉门关遗址

七年级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路线,也是文明交流的桥梁。

在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存在对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技术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我们在历史课上学习了丝绸之路,那么我们应当掌握哪些知识点呢?一、丝绸之路的含义丝绸之路指的是中国古代所发达的商业道路,其主要目的是向中亚、西亚地区输出丝绸制品和中国其他商品。

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的运输路线,还是汉唐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丝绸之路的起源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由于查郎国和亚述帝国之间的战争而出现了一条新的贸易路线。

到了汉朝时期,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汉朝对中亚地区的贸易通道,这也被认为是丝绸之路的正式开始。

三、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的路线分为北线和南线,北线从长安出发,途经兰州、敦煌、新疆等地到达中亚和西亚,南线则从四川、云南等地出发,途经缅甸、印度、西域等地到达中亚和西亚。

四、丝绸之路的交通方式丝绸之路的交通方式主要有陆路和海路两种。

陆路交通主要是通过骆驼队、马车队等,海路交通主要是通过船只进行。

因为丝绸之路的交通方式复杂、危险、耗时,因此运输费用较高。

五、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为汉朝和唐朝的繁荣景象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促成了中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但它仍被人们所铭记。

六、丝绸之路的遗产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包括中西方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建筑和工艺品制作等。

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各种遗产都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如敦煌莫高窟、天山大佛顶等。

总之,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的珍贵遗产,更是文化的交流载体。

我们应当重视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和了解,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历史素养。

〖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西 葡萄、核桃、石榴、苜蓿、良种马、玻璃、香料…… 动植物品种为主
中 国
方 造纸术、技印术刷术、凿井技术、铸铁技术……
歌舞、乐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宗教艺术
2.观察上述交流示意图,有何特点?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海上丝绸之路
结合课本正文内容在地图上标注两条主要航线
转运到欧洲
印度半岛 锡兰
(1)向北: 孟加拉湾
陛下!郎官张骞, 愿出使大月氏。
张骞出使西域
匈奴占领
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两次被俘虏,却仍然坚持完成使命。 从他身上我们能学习什么精神品质?
学史崇德 张骞被扣留后,匈奴想尽办法留住他,为他娶妻,企图断除他前往大 月氏的念头。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使命,两次被抓,两次逃出,历尽 艰辛才得以回到长安。张骞“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 为后人传颂。
投笔从戎
不 入 虎 穴 焉 得 虎 子
汉朝经营西域
班超
出使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班超的儿子班勇
开辟通往西亚 继承父业,再次
的道路
出使西域。
改为西域长史府, 继续管理西域
公元 73年
班超在西域期间 班超去世后 公元123年
汉朝持续多年坚持有效管理西 域有何作用?有什么启示?
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启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知识拓展:南海诸岛
知识拓展
西汉形势图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
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
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新疆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
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
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

初中历史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

初中历史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

初中历史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是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外贸易的需求。

公元前220年,中国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从而开辟了丝绸之路的通道。

随后,丝绸之路逐渐扩展,与西方希腊罗马等文明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1. 交通通道的畅通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与欧亚大陆的交通通道畅通起来。

沿途设立了众多的贸易驿站和商队停靠点,使商贸活动更加便捷和安全。

2. 文化交流的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不同的文明交流融合,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走出国门,传入西方,而西方的动植物、科学技术、宗教思想也传入中国。

二、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经济上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还在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有所影响。

1. 经济交流的推动丝绸之路的开辟拉近了东西方的经济距离,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繁荣。

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受到了西方国家的追捧。

同时,西方的黄金、银币、马匹、宝石等商品也流入中国市场。

2. 科技传播的推动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古代科技的传播和进步。

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科技成果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国家,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西方的航海技术、数学、医学等也传入了中国。

3. 文化融合的推进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更加频繁。

不同文化的艺术、建筑、宗教、哲学等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古代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仅推动了经济交流、科技传播和文化融合,还拉近了古代东西方的距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含答案)-教学文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4课《丝绸之路》(含答案)-教学文档

丝绸之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古书记载“謇始于开通西域道也”。

史马迁也称张骞开通西域谓之“凿空”。

这真正的含义是()A. 张骞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B. 张骞为开发西域做了贡献C. 张骞是最早发现西域的人D.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下列物种中,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A. 核桃B. 小麦C. 石榴D. 葡萄3.2019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B.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 从长安出发向西到达西亚、欧洲D. 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4.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国国际商会于2019年9月下旬举办2019年中国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

那么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河西走廊②新疆境内③欧洲④西亚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①③④②D. ④③①②5.一个自驾游团队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旅游,他们会先后经过()A. 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B. 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C. 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 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6.2019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

为丝绸之路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 张骞B. 班超C. 卫青D. 霍去病7.“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涌进中国。

”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 推动了西汉进行改革C. 加速了北方民族的融合D. 使中国建立了与欧洲的交往8.张骞第一次出使匈奴的目的是()A.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 了解西域情况C. 侦查匈奴情况D. 加强同西域的联系9.“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下面是我整理的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丝绸之路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知识要点]1、张骞通西域(1)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后西域各国纷纷归汉(3)西域都护设立,管理西域事物——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

从此西域地区(今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的大秦。

交流物品:中国的丝绸、瓷器、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

作用: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2)海上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1)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年。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使臣安敦访问洛阳。

[难点解析]1.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东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或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丝织品、钱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了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重点考点]1、新疆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公元前60)年。

丝绸之路七年级知识点

丝绸之路七年级知识点

丝绸之路七年级知识点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商业贸易网络,让中国和欧洲、南亚等地区的文化交流得以展开,促进了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了解丝绸之路的知识点尤为重要,以下将重点介绍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市),终点包括现在的伊朗、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等地。

在古代,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成为了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

沿途的商人不仅能够通过丝绸之路运输商品,还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二、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丝绸之路的开通源于汉武帝时期。

当时,汉朝派遣张骞率领商队前往西域,寻找贸易机会。

张骞经过多次艰苦的长途跋涉,到达了今天的塔里木盆地,与当地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贸易往来,并在此树立了汉朝的影响力。

三、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商品之一,其它的贸易商品还包括茶叶、陶瓷、香料、马匹、水银、铜、铁等。

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四、丝绸之路的交通运输方式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运输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

陆路运输主要是通过骆驼和马匹进行运输,水路运输则主要通过海上贸易船只进行。

五、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在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的传递,还有关于宗教、思想、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例如,从印度传来了佛教,从波斯传来了伊斯兰教,以及从希腊传来了文化和科技等。

六、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太平洋沿岸地区和东亚之间的联系,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同时,丝绸之路的繁荣也推动了中国和欧洲、中亚、南亚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以上是丝绸之路七年级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世界多元化的文化。

初中历史教案: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初中历史教案: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初中历史教案: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一、丝绸之路的起源及背景丝绸之路是一个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网络,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朝。

为了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我们需要回顾其背景和历史前提。

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汉朝还是中国的统治者,丝绸是中国的一种重要出口商品,深受外国人的青睐。

由于西方地区缺乏丝绸生产技术,且交通不便,导致丝绸价格昂贵,故而丝绸在西方被视为一种奢侈品。

这为贸易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商机。

二、丝绸之路的发展和演变1. 南北丝绸之路的开辟南北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阶段。

南丝绸之路主要从中国经过南方陆路进入印度、东南亚和非洲,而北丝绸之路则是由中国经过北方陆路连接到中亚和欧洲。

两条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

2.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贸易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桥梁。

在贸易的同时,汉朝还将自己的文化、科技、艺术等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同时,丝绸之路也向东方传播了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文化。

这种文化交流对古代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丝绸之路的重要影响1. 经济的繁荣丝绸之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繁荣。

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使得丝绸和其他宝贵的商品得以传播到各个角落。

这不仅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加速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2. 文化的融合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国家之间的宗教、语言、艺术、哲学等相互渗透和融合,丰富了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

同时,这种文化融合也促成了丝绸之路上的民族和睦相处。

3. 科技的传播与进步丝绸之路在促进商品贸易的同时,也带来了知识的传播。

各个国家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特别是汉朝的丝绸生产技术,传播到西方后,对西方纺织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1. 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从直观上看只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内容,但从政治看反映了国家的统一,从文明史的角度考察,反映了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交汇。

本课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如历史人物的图片、遗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本有一定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绘制丝绸之路的地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的概念。

本节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故事,或者学生自己收集的故事,引导学生评价张骞;通过对比,找出张骞和班超的共同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2.通过每一目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教师予以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往的历史。

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

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
1.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2.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素材准备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丝绸之路图片、地图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而到汉武帝时却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师生共同回忆)同一时期,有一件事,那就是“张骞出使西域”。

同学们,你们知道西域是指哪里吗?
教师展示汉朝疆域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要,在地图册上找出西域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

教师讲解,在汉朝西域和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使者和商人共同努力,开辟出一条从中原通向这里并延伸到更远西部的丝绸之路。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汉朝是如何和西域建立联系,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吗?它的开辟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
(板书)第15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讲授新课)
(板书)一、张骞通西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问问题:
(1)匈奴和西域的关系怎样?
(2)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3)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
(4)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匈奴贵族在征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十分残暴。

(举例说明: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贵族赶到伊犁河流域。

不久,匈奴又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取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

)匈奴贵族的暴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憎恨。

西汉初年经济尚未恢复,国力不足,白登之围后被迫对匈采取和亲政策,以避免匈奴的骚扰。

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

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

(板书)1.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

他了解到月氏人对匈奴统治者无比痛恨的情况就决定派人联络大月氏,并和它结盟东西突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板书)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坎坷经历。

教师设问:张骞这次出行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

张骞是不是白去了?(同学回答老师归纳)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

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汉武帝。

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访问诸国,西域各族政权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了友好关系。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展示汉与西域的物质往来图)
(板书)3.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

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

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
的部分。

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
答案提示:
第一: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

第二: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板书)二、丝绸之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有海陆之分。

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

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

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

提问:
(1)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2)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

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

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板书)三、班超经营西域
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

南匈奴归顺了东汉。

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

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
班超出使西域。

(板书)班超出使西域
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补充。

(课堂总结)
提问:在张骞和班超两个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答案提示: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顽强斗志。

今天我们学习了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感受到他俩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一方面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板书设计
第15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张骞通西域
1.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3.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二、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