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答案
课前预习案
答案参看“课堂学习案”
课堂学习案
一、
第一部分:(1节)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
第二部分:(2-11节)荔枝的生态(说明荔枝本身)
果实外部形态(2-5)
2节:果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3节:果色,深红色或紫色
4节:果形,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5节: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果实内部组织(6-11)
6节:果膜,白、薄
7节:果肉,白色半透明(颜色)、味甜微酸(味道)、制作方法
8节: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9节: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
10,11节: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第三部分:(12-15)荔枝的生产(说明荔枝问题)
12节:.产地,中国南部
13节:果谱,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14节:移植,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
15节:产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二、
1、说明顺序: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明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
说明方法:
(1)举例子(板书)
来自现实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一些稀奇的品种,如……‘龙牙’,……‘珍珠’。”等。
来自调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来自史籍和科学专著的,如“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杨贵妃吃荔枝的事;“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等。(2)打比方(板书)
直接比喻说明,如说明荔枝壳面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说明荔枝外壳的色泽时说“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引用古籍或诗文作喻,如“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
景色了”;“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等”。
(作用:形象,使人易于理解生动,有文学情趣)
(3)数字说明(板书)
在介绍荔枝的成熟期,果实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贮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数与结实数,我国栽培荔枝的历史,古籍中所载的荔枝的品种时,都运用了数字。
如: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作用:准确、客观、具体……)
(4)引用说明(板书)
古代诗文、文献资材、谚语等本文引用达十余处之多。这样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加强了说明效果,同时又使文字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较强的文学韵味,因而也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既能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又能获得一种文学享受。
文章虽属于说明文,却以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远比诸如“荔枝”、“说说荔枝”之类的题目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感。文章开头引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句子进行质疑,自然引出对荔枝的说明介绍。文中引用诗句,或介绍荔枝林的景观,或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或印证荔枝的生长北限,或借以表达应大力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的愿望与建议,都极富文学情趣。
(作用:确凿可信……既扩大了文章的知识内容,又增强了思想性,还增加了文学情趣。)
(5)作比较:“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有似丁香。”
(6)分类别:“广东有双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7)下定义:“荔枝壳表面……特称龟裂片。”、“两侧……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
(作用:准确、科学……)
2、(1)科学性
①语言细密精确(限定范围、修饰程度、说明条件、比喻形状)
者用揣测语气,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就变成了肯定语气,指将来必然产生的事实。又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紫色”中的“大多数”、“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中的“通常”、“荔枝的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晒干或烘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中的“完全”。在语言的周密上,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
②确数、约数的运用,
如:“一年开花两次”、“大约重60克”、“通常直径三四厘米”、“重达四五十克”等等。
③例子事实确凿
如:13节荔枝古籍,其中“陈紫”一种,现名“莆田荔枝”……
④术语依据科学
如:荔枝壳粗糙,用果树学术语叫“龟裂片”。还有如“片峰”“果肩”“果顶”等
(2)文学性
①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细读课文请找出,并说明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a. 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给人感觉开头新颖,引人入胜,并为后文作者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据。
b. 徐勃《咏荔枝膜》,说明荔枝味美。
c. 引用白居易的“一日而色变,……色香味尽去矣”,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d. 杜牧的诗歌“长安回望绣成堆……无人知是荔枝来”,一方面说明荔枝不耐贮藏,另一方面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e. 苏轼的诗歌“罗浮山下四时春……不妨长作岭南人”,一方面为大力发展荔枝生产展现了一幅蓝图,另一方面说明荔枝的味美。
②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表达生动形象,凸现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