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直属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理论知识
一、选择题(共80题。

本部分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一类是单项选择题,另一类是多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50题(在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里填涂。


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指()
A.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B.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C.知识、智力、能力
D.知识、智力、情感
2、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叫做()
A.绝对评价法
B.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C.相对评价法
D.平均评价法
3、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这种方法叫做()
A.评价
B.总结
C.研究
D.观察
4、与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显著相关的是()
A.教师人格特征
B.教师期望
C.教师思维的流畅性
D.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独立性
B.自觉性
C.发展性
D.创造性
6、我国历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制”学制的是()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青少年在童年期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青年期以抽象思维为主,这体现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A.不均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8、“自然教育”的提出者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9、科学知识在某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
A.训练
B.自学
C.培训
D.教育
1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启发性
11、“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乌申斯基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
A.尊重和关爱学生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培养良好的班风
12、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面向全体学生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智者派”观点的是()
A.教授无知的人有知识
B.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
C.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
D.教育目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
14、分组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改良,它的类型包括能力分组和()
A.成绩分组
B.作业分组
C.兴趣分组
D.技能分组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公布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科学的人文教育目的。

A.《世界教育》
B.《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C.《学会生存》
D.《终身教育引论》
16、学生享有(),因此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

A.人格尊严
B.人身自由
C.身体健康权
D.隐私权
17、世界上很多国家,虽然他们的政治经济体制大不一样,但教育体质在很多方面特点,如入学年龄,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划分等等,这是因为教育体质的建立受的影响。

A.本国教育发展史
B.生产力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外国教育体制
18、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表现为()
A.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B.两者都是客体
C.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D.两者都是主体
19、下列选项中,()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成果的质量标准
A.思想教育
B.德育内容
C.道德行为标准
D.德育标准
20、()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21、新课程观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
A.学生通过知识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B.学生通过知识技能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C.学生通过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D.学生通过知识技能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2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
A.合格制
B.综合制
C.等级制
D.学分制
23、下列关于课程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课程应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B.新课程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D.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努力都能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24、对学生进行奖励属于德育方法中的()
A.品德评价法
B.陶冶教育法
C.品德修养指导法
D.说理教育法
25、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被成为()
A.迁移
B.原型启发
C.变式
D.定势
26、下列哪一项是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A.小朋友看了《小兵张嘎》后对嘎子的敬仰之情
B.《三国演义》中关于夜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小朋友因摔坏了盘子而感觉自己做错了事
D.学生在学校很自觉地遵守学校的纪律
27、为了使教师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可以使用以下哪种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A.专业培训法
B.现场指导法
C.教学反馈法
D.角色改变法
28、老师在出考题时将某知识点放在一段新材料中,这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哪一因素发生了改变?()
A.认知策略
B.知识经验
C.功能固着
D.问题情境
29、教育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30、青年初期是世界观的()
A.初步成熟时期
B.初步行成时期
C.形成时期
D.成熟时期
31、下列不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B.考试时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C.善于利用老师的帮助
D.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
32、学习和升学压力会导致学生过度焦虑,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孩子一旦成绩不理想,家长就连吓带逼,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使其畏惧学习
B.这种焦虑会导致学生的感情淡薄
C.这种焦虑可能会使学习尚可的学生在考场上思前想后而发挥失常
D.很多高中学生因担心考不上大学无法向父母教代,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
3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学习模式
A.接受
B.观察
C.积累
D.发现
34、造成个体认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B.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C.认知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35、在一定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到几种不同的活动上,或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都属于注意的()
A.稳定
B.分配
C.选择
D.分数
36、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必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发展规律的教育家是()
A.斯金纳
B.科尔伯格
C.皮亚杰
D.班杜拉
37、被称为心理活动警卫的是()
A.意识
B.思维
C.知觉
D.注意
38、下列关于教师效能感的理解,表述错误的是()
A.效能感高的教师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
B.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常常感到苦恼
C.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
D.效能感低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39、下列哪种类型的教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A.民主型教师
B.严师型教师
C.家长型教师
D.朋友型教师
40、问题,是指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
A.疑问
B.认知
C.心理
D.情境
41、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
A.长期性和复杂性
B.系统性和分散性
C.固定性和稳定性
D.自觉性和创造性
42、下列哪一项是心里学校苛勒提出顿悟说所做的实验?()
A.猫走出迷箱
B.白鼠走出迷箱
C.黑猩猩摘取香蕉
D.黑猩猩敲打电脑键盘
43、画线是学习者在阅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资源管理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44、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提出
A.韦克斯勒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
D.S-B量表
45、教师公正的核心是()
A.对同事公正
B.对自己公正
C.对上级公正
D.对学生公正
46、()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A.为人师表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爱国守法
47、()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学大纲
48、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刑事责任
B.经济责任
C.民事责任
D.补偿责任
49、根据《成都市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条例》,中小学校校车的司机应当具有()年的驾驶经验,学校不得雇佣有酒后驾车等违法记录或者承担过交通事故责任的校车司机。

A.5
B.3
C.10
D.8
50、某中学在自己制定的校规校纪中,有“罚款”这一条款,这种做法()
A.符合有关法律法规
B.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C.不利于整顿校风校纪
D.有利于整顿校风校纪
(二)多项选择题51-80题(在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里填涂,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5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句话意味着()。

A.关注每一个学生
B.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C.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D.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52、贯切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要做到()
A.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B.利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C.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
D.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53、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纪律较差的学生。

后进生心理特征主要有()
A.不适度的自尊心
B.意志力薄弱
C.自信、好强
D.学习动机不强
54、发现法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的教育方法,其过程因学科不同而异,
至少包括以下哪些环节?()
A.分析、比较并提出假设
B.从事操作,验证假设
C.评估教学结果
D.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55、下列属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的有()
A.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B.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C.在课程内容上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既要体现内容的基础性,又要及时反映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
D.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和选择性
56、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其重要意义在于()
A.教学是开展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B.教学是社会历史经验再生产的主要方式
C.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D.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
5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性质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58、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
A.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B.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
C.注重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D.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59、下列哪些属于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A.情境教学法
B.发现法
C.欣赏教学法
D.激励法
60、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科学性
B.公共性和生产性
C.终身性和未来性
D.国际性
A.竞赛型活动
B.班会
C.座谈会
D.值勤
62、下列选项中,构成教育政策的要素有()
A.政策目标
B.实现政策的手段
C.政策导向
D.政策对象
63、下列选项中,属于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的有()
A.调查研究
B.比较研究
C.历史研究
D.观察研究
64、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以下哪些课程之中?()
A.教育行政法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管理学
D.教育学
65、教育的()是全民教育的主要内涵
A.民主化
B.基础性
C.普及化
D.强制性
66、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按生活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
A.大环境
B.小环境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
67、关于顺行性遗忘的说法没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顺行性遗忘通常不会影响到人们获得程序性记忆的能力
B.顺行性遗忘的主要特征为不能在长时记忆中进行新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C.顺行性遗忘会破坏人们行程新的长时情节记忆的能力
D.顺行性遗忘是由于应激性事件或大脑突然遭袭,而打断了记忆巩固过程所致
68、学生的动机强度对掌握和应用学习策略有较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学生掌握和运用策略的意识
B.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C.学生的人生目标
D.学生对材料的敏感程度
69、下列选项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有()
A.讨论式
B.练习式
C.讲授式
D.启发式
70、根据美国心里学家奥尔波特的观点,心里健康的特性包括()
A.人生观统一
B.有情绪安全感
C.自我形象现实
D.知觉客观
71、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A.积极的鼓励可以强化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
B.少量的表扬、鼓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C.及时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
D.少量的评价,职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性别差异
B.兴趣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年龄差异
73、课堂教学环境包括()
A.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B.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C.课堂物理环境
D.课堂社会环境
74、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包括()
A.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B.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C.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D.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5、掌握加减的学生,容易学号乘法运算,这是一种()
A.順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正迁移
76、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包括()
A.维持行为
B.激发行为
C.改正行为
D.为行为定向
77、下列属于影响教师威信的主观因素有()
A.教师的仪表
B.教师渊博的知识
C.教师高尚的思想
D.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7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包括()
A.归属和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D.求知的需要和尊重需要
79、下列选项中,能够辅助教师进行语言交流的媒介有()
A.手势
B.眼睛
C.躯体姿势
D.表情
80、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有()
A.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B.刘某让学生把一个生字抄写10遍作为家庭作业
C.李某等5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让他们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上体育课时,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二、是非判断题(共20题,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里填涂“√”,错误的填涂“ⅹ”。


1、广义的教材可泛指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

2、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3、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

4、属于近现代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之一的文纳特卡制,主张在测验之前,先进行练习测验,由学生自行练习、自行改错,直到做对为止。

5、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6、教育组织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建立的由机构、人员、职权、制度和文化等要素组成的相互协作的封闭系统。

7、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8、教育家华生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9、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

10、“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课程理念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11、一切心理活动,不论是言语、思想、情感或意志,都可能成为注意的对象。

12、概念的关键特征越多、越明显,学习越困难。

13、问题的性质是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

14、中小学生是父母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15、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认为lg(a+b)=lga+lgb,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负迁移。

16、社会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认知发展的结果。

17、过度学习是克服遗忘的主要措施。

18、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个体的认识,是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际关系的认识。

19、教师职业作风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

20、教育人员的政策主要是处理好各类教育人员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与教师的待遇两个方面。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80题)
(一)单项选择题(1-50题)
1.选B。

【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选B。

【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法。

3.选D。

【解析】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

4.选B。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它运用了暗示在心理态度建立与习惯的养成方面的作用。

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5.选D。

【解析】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创造性。

6.选B。

【解析】我国首次规定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学制是在1922年,学制为《壬戌学制》。

7.选C。

【解析】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可逆性和不可逾越性,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青少年在童年期思维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青年期以抽象思维为主,这体现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

8.选A。

【解析】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爱弥尔》是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

9.选D。

【解析】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教育是再生产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10.选B。

【解析】“不陵节而施”是指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

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1.选B。

【解析】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12.选A。

【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3.选A。

【解析】智者派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知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只是把知识当作认识世界的工具。

他们的职业就是教授青年人知识。

14.选B。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些资产阶级教育家认为班级教学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分组进行教学的形式。

主要的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能力分组是依据相同的课程、不同的学习年限,以适应儿童的能力。

作业分组是按照规定的学习年限,使儿童依不同的能力,学习不同的课程。

15.选C。

【解析】《学会生存》报告提出的原则:“发展的目的在与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科学的人文教育目的。

16.A。

【解析】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17.题目不全。

18.选D。

【解析】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19.选D。

【解析】德育目标是通过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20.选C。

21.选B。

【解析】新课程重新定位知识技能的作用,不再把知识定性,即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

22.选C。

23.选D。

24.选A。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予的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

25.选D。

【解析】考察定势的含义。

26.选C。

27.选C。

28.选D。

【解析】将某知识点放在一段新材料中,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

29.选D。

【解析】实验法是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

30.选B。

【解析】青年初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

31.选D。

【解析】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和力资源的利用。

只有D项不符合。

32.选A。

33.选C。

【解析】加涅提出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的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复杂程度不一,由简单到复杂。

34.选A。

【解析】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35.选B。

【解析】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

36.选C。

【解析】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发展经过了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37.选D。

【解析】注意的功能注意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他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警卫和门户。

38.选D。

【解析】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愈大愈持久,同时情绪也
是积极的。

39.选B。

40.选D。

【解析】所谓问题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41.选A。

【解析】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是多样化的,这种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42.选C。

43.选C。

【解析】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44.选C。

【解析】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那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测验,即著名的“比纳-西蒙量表”。

45.选D。

【解析】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公正,即平等对待学生、爱护差等生、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奖分明、因材施教。

46.选C。

【解析】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是任何职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否热爱岗位,决定着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积极性、表现和成效。

47.选C。

【解析】考察教育目的的概念。

48.选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9.选A。

50.选B。

【解析】中小学在自己制定的校规校纪中,有“罚款”这一条款,这种做法是违法的。

在我国,有权设定行政处罚(包括罚款)的部门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