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 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曹家样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
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2、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他的画以传神精妙著称,并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著名绘画思想。
传有后人摹临的作品《烈女图》《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迁想妙得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
所谓“迁想妙得”,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4、以形写神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
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即“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5、《画品》
南齐谢赫撰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书中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绘画的品评标准“六法”,并以此为依据,把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分为六个品第,各论其优劣得失。
6、谢赫“六法论”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后来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对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绘画理论,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
它概括了艺术
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
基础。
8、比德说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
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
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
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
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9、吴带曹衣
“吴带曹衣”指两种相对的衣服褶纹表
现程式。
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试
圆转,衣服飘举;而北齐曹仲达画佛像,
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后人因称“吴
带当风,曹衣出水”。
这两种著名的描
发也流行于古代造像。
10、《历代名画记》
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
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
绘画通史著作。
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
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绘
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
画家传记及作品。
11、石窟寺
中国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
依山崖开凿,窟前往往建造木构或仿木
构窟前建筑,有些依附于寺院。
由于古
代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
迹,故也简称石窟。
12、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东南,是我国
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
莫高窟集建筑、
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十六国至明清
历代都有建造,是中国佛教美术的宝
库。
13、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
凿的5所,即今天的云冈16 —20窟,
通称昙曜五窟。
主要造像象征五世帝
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时当今如来”的
思想。
主像形体高大雄伟,充塞窟内空
间,强调给朝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
气氛,是君权、神权统一的象征。
形象
特点多是面行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
洁流畅,反应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14、昭陵六骏
唐太宗李世民另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
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
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
六骏石刻
风姿英武,具有情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
术的表现力,完美的表现了唐帝国的时
代气魄。
15、唐三彩
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的概称,因常用
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色彩斑
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三彩”,实际上
并不限于三种色釉。
具有绚丽多彩,富
丽堂皇的特色。
多作明器随葬,也用作
生活器皿。
16、徐黄体异
五代花鸟画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
风格流派,即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
逸”。
黄筌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
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
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
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徐熙多
画自然中的画竹蔬果、禽鱼草虫,注重
“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
是信笔书写,略加色彩。
画面清新雅致,
野趣盎然。
17、六要
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山水画理论
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
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
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18、三远(2001年央美)
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是中国画特有的
透视法。
有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
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即高远、
深远、平远。
19、文人画
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
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
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
特
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
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
和“逸品”。
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
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
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翰林图画院
宋代宫廷绘画机构。
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诏、画学正、艺学、祗侯、画学生等职位。
宋徽宗赵佶时又增设画学医培养宫廷绘画人材,画院制度已此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兴盛。
南宋四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好简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雅秀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元四家(2003年、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清华美院,2006年湖美)
至元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
他们强调以画“自娱”,注重主观性情的抒发,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使画面效果更加符合文人画的理想,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新阶段,是后世文人画的典范。
2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004年清华美院)
北宋风俗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高度写实的记忆,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节的风貌,不但是一幅绘画杰作,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永乐宫壁画(2006年清华美院)
元代道教壁画的代表。
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县(因建水库今迁芮城),为元代所建,其壁画规模宏伟,形象生动,线描做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浙派(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明初活跃于浙江地区的绘画流派,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代表画家戴进、吴伟。
二人均曾为宫廷画家。
吴门画派
明代中期活动与苏州地区的文人画流派。
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
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
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以有“吴
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徵明、唐寅、
仇英为代表画家。
白阳青藤
明代中叶的两位花鸟画大师。
陈淳号白
阳山人,其后的徐渭晚号青藤,画史上
并称“白阳青藤”。
他俩把写意花鸟画
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对明清写意花
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南陈北崔(2004年四川大学、2007
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指晚明人物画大家陈洪绶和崔子忠。
他
俩的人物画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
张变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
色古雅。
波臣派
明末清初的肖像画流派,因创始人曾鯨
字波臣而得名。
曾鯨在人物肖像画中重
视墨骨的画法,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
然后施墨色染出结构凹凸,再赋色彩。
其画法吸收了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
糅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故而文质相
兼,独具特色。
当时追随者甚众,形成
了具有中国肖像画特点的波臣派。
董其昌
明末华亭派的代表人物,绘画理论家。
其山水画创作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
的笔墨趣味,并把宋元诸家绘画中的山
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笔势做不似之
似的重新组合。
他提出的“南北宗论”
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南北宗论(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
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
他以佛教
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
“南北宗论”,认为唐以后的山水画分
为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流派。
强调前者
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利家(指职
业画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
标榜文人画。
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
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将文人水墨画推
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
样性发展和创造。
“清初四王”(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
2005年清华美院)
清初画坛的正统派,指王时敏、王鉴、
王元祈和王翚四位山水画家。
他们信奉
董其昌的艺术主张,致力于摹古或在摹
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力图集古人
大成。
看重笔墨,却较少观察自然,在
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干笔
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
“没骨法”(2001年中央美院)
中国画中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色彩描
绘物象的技法。
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
创。
五代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
乎隐去笔记,遂有“没骨花枝”之称。
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绘花卉摒去墨
线勾勒,只用色彩画成,后人称这种画
法为“没骨法”。
清代恽寿平亦用此法。
八大山人
清初“四僧”之一,名朱耷。
其绘画以
及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
发了遗民之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
画的空前水平。
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
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孤寂高傲,构思
奇特,充分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
征。
石涛(2004年清华美院)
清初“四僧”之一,其山水画多写对自
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
作品
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
气勃勃。
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
提出了著名的“借故以开今”“笔墨当
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
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画坛,
起到振聋发聩的启示作用。
扬州画派(2004年四川大学)
指清代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
家,又叫“扬州八怪”,有郑燮、金农、
黄慎等人。
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
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
意花鸟画,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
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二高一陈(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
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
“二高一陈”指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三人。
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赵之谦(2005年清华美院)
海派画家,书法篆刻造诣深厚,以此入大写意花卉画,变流布清末花坛的柔美纤细作风为挺拔厚重,在色彩上吸收了民间绘画的特点,变清淡为艳丽。
岭南画派(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岭南画派以“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
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岭南画派的创作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
其表现特点是写实性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将雄健泼辣的笔墨与水粉技法结合在一起,渲染出天光云影、月夜朦胧的气氛,画面真实而又诗意盎然。
40、齐白石(2004年清华美院)
现代画家、书法篆刻家。
主张绘画“妙哉似与不似之间”。
题材充满民间情味,擅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相结合。
林风眠(2005年清华美院)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从事油画创作,后致力于中国现代绘画的探索,采用水墨、水彩、水粉在纸上作画,题材多样。
其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风格独树一帜。
决澜社(2004年四川大学、200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决澜社”为西洋画团体,1931年9月由庞薰琹、倪贻德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组织过多次展览,1935年自行解散。
决澜社是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起步具有开创意义。
外国美术史
1、正面律(2002年、2003年中国
艺术研究院)
古埃及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
最著名的是正面律。
正面律表现在圆雕
中,即人物无论站立或安坐,都需正面
直对观众,头部和躯体保持笔直状态。
表现在浮雕与壁画中,即人物头部为正
侧面,眼、肩和胸为正面,腰部以下为
正侧面。
帕特农神庙(2006年山东大学艺术学
院)
3、拜占庭艺术(2005年中国艺
术研究院、2006年山东大学艺术学
院)
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
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
将西方
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
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
其
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
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
其绘画主
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
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
彩的运用等。
4、罗马式建筑(2005年清华美院)
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
罗
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
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
暗,有高大的塔楼。
代表建筑有意大利
的比萨大教堂等。
哥特式(2003年中央美院)、哥特式
建筑(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
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
展的高峰。
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
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
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使得内部空间
宽敞、明亮。
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
强烈的向上动感。
代表建筑有法国巴黎
圣母院。
文艺复兴(2004年湖美)
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
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在欧洲的历
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
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只是
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物主义为出发点
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
最先萌芽于南部
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
部的德国地区。
人文主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
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以基督教神权及其
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它的世
俗性。
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
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
美。
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
家、工程家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
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
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
一个形状之中),成功的表现出任务微
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
考。
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
莎》等。
米开朗基罗(2004年清华美院)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
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
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
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
雕塑名作有
《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
《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
穹顶。
拉斐尔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
优雅、秀丽,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
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形象著称。
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
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
斯廷圣母》等。
威尼斯画派(2002年、2003年中国艺
术研究院)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
形成的著名画派。
十分强调色彩的运
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
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
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
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提香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成为西方油画之父。
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根特祭坛画
尼德兰早起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由胡波特·凡·爱克和扬·凡·爱克兄弟共同制作完成。
《根特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其中《羔羊的颂赞》是整幅祭坛画最精彩的画面之一。
虽历经数百年,《根特祭坛画》仍然鲜艳明亮,显示了凡·爱克兄弟对油彩画技法的突出改进。
枫丹白露画派(200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16世纪活跃在法国宫廷的美术流派。
1530年前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把许多意大利画家请到法国,为他在枫丹白露的宫殿别墅创作壁画与雕刻。
此间,一大批法国画家与这些意大利艺术家经常来往,形成了枫丹白露画派,其风格体现了样式主义的倾向,并创造了灰泥高浮雕与绘画相结合的新的装饰样式。
样式主义
16世纪中后期在意大利出现的美术思潮,代表着盛期文艺复兴渐趋衰落后出现的追求形式的保守倾向。
当时一批倾慕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风格而又务求新奇的艺术家,刻意追求一种视觉效果独特、形式感很强的风格,逐被后人视为样式主义,又称矫饰主义、风格主义或手法主义。
它虽仿效米开朗基罗等大师,却只得其形式而失其精神,往往带有刻意雕琢的味道,作品注重人体描绘,但表现夸张近于畸形。
样式主义发源于意大利,后来传播倒西欧形成国际影响,流行于盛期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之间。
巴洛克(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清华美院、2006年中国美院、2007
年中央美院)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
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中:(1)
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
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极
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情和强烈的
运动感。
(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
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
(4)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重视
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结合。
伦勃朗
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在肖像画、
风俗画、历史画等多方面都有惊人的成
就,一生坎坷却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
道路。
他把卡拉瓦乔的强烈明暗对比画
法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
其肖像画深刻揭示了各色人物丰富的
内心世界。
代表作有《杜普教室的解剖
学科》《夜巡》及大量的《自画像》等。
维米尔
17世纪荷兰著名的风俗画家、“荷兰小
画派”的代表人物。
他喜欢用蓝、黄两
种色调描绘市民家庭妇女的日常生活,
着重刻画自然光线的微妙变化,造型简
洁洗练,画面充满宁静、安适的生活气
息。
代表作有《倒牛奶的女仆》《花边
女工》等。
古典主义
17世纪流行于法国的艺术思潮,目的
是歌颂王权、服务宫廷。
①重理性。
强
调纯客观的描写,排斥情感与想象。
②
重典型。
强调普遍的典型的表现,排斥
特殊的个性的表现。
③重古代。
推崇古
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以历史、宗教和
神话为题材。
④重素描。
注重以线和轮
廓为主的素描造型,强调简练、明确、
清晰的艺术语言。
洛可可(200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18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居统治地位的艺
术样式,也成“蓬八杜风格”。
它以上
流社会贵族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
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
饰。
追求轻盈纤巧,精致细腻的风格,
趣味甜俗,充满脂粉气。
洛可可艺术表
现在造型艺术的所有方面,绘画上以华
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为代表。
华托
18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
他创造了一种绘画新样式,即描绘盛装
的青年男女在大自然中聚会、游玩、谈
情说爱等享乐场面的雅宴画。
他在这种
极富想象力的景象中营造出梦境般的
优雅气氛,但总是带有淡淡的哀愁。
代
表作《舟发西苔岛》《热而桑画店》《小
丑》。
戈雅(2005年清华美院)
戈雅是18世纪西班牙画家,浪漫主义
美术的伟大先驱,他与大卫同时代,其
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又充满
浪漫主义的战斗激情,包含讽刺、幻想、
夸张等因素。
对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
实主义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代表作:
铜版组画《奇想曲》《战争的灾难》,油
画《裸体的马哈》《着衣的马哈》《查理
四世的一家》《1808年5月3日夜枪杀
起义者》等。
新古典主义(2002年中央美院)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兴起于法
国而风靡西欧的艺术思潮。
新古典主义
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描
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
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
服务。
它遵循古典法则,选择严肃主题,
追求塑造的完美,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
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是大卫和
安格尔。
拉斐尔前派(2001年、2002年中国艺
术研究院、2005年清华美院、2006
年中国美院)
19世纪40年代,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
一批学生,为了反对当时美术学院的陈
腐画风,提出要以拉斐尔以前的早期文
艺复兴艺术为榜样,真实的表现自己的
思想感情,忠实于自然,发挥艺术的社
会道德作用,为此他们组织了拉斐尔前
派兄弟会。
拉斐尔前派具有象征主义和
唯美主义内涵,代表画家有罗塞蒂、米莱斯和亨特。
25、巴比松画派(2006年中国美院)巴比松画派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重要画派。
19世纪30——70年代,以卢梭为首的一批画家聚集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他们注重户外写生,力求真实的描绘自然景物,在技法上加强了绘画表现自然光线和空气的效果。
印象主义(2004年清华美院、2004
年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中央美院)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后遍及欧美各地的美术流派,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
其特点:追求瞬间的视觉印象,以自然景象和当代日常生活的片断入画,注重偶然和率真的效果。
主张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来表现明亮、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中特别注重对外光的表现,提倡户外写生。
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绘画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
新印象主义(2006年湖北美院)
继印象主义之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
这派画家根据光学科学的色彩分割理论进行创作,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而是将各种纯色的小点块并置在画布上,以取得印象主义所追求的光感和色感。
因此新印象主义又称点彩派、分色主义或分割主义,代表画家修拉、西涅克。
后印象主义(200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后印象派(2004年四川大学)广义的指继承印象主义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的指塞尚、高更、凡·高等人的创作方法。
他们接受印象主义的用色方法又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主义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对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很大。
塞尚(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
法国画家,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
在吸收印象主义外光与色彩的成就基
础上,更专注于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
和内在结构的表现。
塞尚认为“自然中
的每件东西都与球体、圆锥体、圆柱体
极为相似”,因此它采用色的团块表现
法来描绘物象的体积和深度,用色彩的
冷暖关系来造型。
塞尚的艺术探索对立
体主义和抽象主义影响深远。
巡回画派(2003年中央美院)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的进步
艺术团体,正式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
协会”,简称巡回画派。
从1870年到
1923年,巡回画派遵循别林斯基、车
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在俄国
各地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
画家们
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生
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
代表画家有列宾、苏里柯夫等。
象征主义(2004年四川大学)
象征主义是19世纪80——90年代发源
于法国、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
包括文学、音乐、美术等各个领域。
它
强调主观感觉,反对理性,忽视客观。
这派画家在创作中采用象征、寓意的手
法,表现梦境、黑夜、病态,甚至歌颂
死亡,追求虚幻荒诞的境界具有神秘色
彩。
高更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精神领
袖,象征主义的主要画家有法国的夏凡
纳、莫罗,德国的勃克林等。
新艺术运动(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
院、2006年清华美院)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源于法国继而在
整个欧美产生相当大影响的装饰艺术
运动。
新艺术运动在各国呈现出不同特
点和风格,名称也不相同。
“新艺术”
是一个法文词,法国、荷兰、比利时、
西班牙、意大利等以此命名;德国则称
之“青年风格”,奥地利叫“分离派”,
斯堪的纳维亚各国成为“工艺美术运
动”。
新艺术运动一方面力图打破承袭
传统形式的所谓历史风格,探索新的艺
术方向;另一方面,崇尚蕴含于自然之
中的生命活力,并力求体现在自己的设
计中。
其风格特征主要有二:一是用波
浪起伏的线或外形轮廓塑造形体的曲
线形风格,这是新艺术运动最具代表性
的风格。
二是以简洁、抽象的直线和方
格有规律结合的直线型风格。
这以“格
拉斯哥”学派为代表。
马蒂斯
法国画家,野兽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
物。
他运用平涂的鲜明色块、有力的轮
廓线构造形象,画面单纯,充满律动感,
富有装饰性。
马蒂斯把绘画比作“安乐
椅”,供人消遣和赏心悦目,追求一种
和谐、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境界。
除作
油画、壁画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雕塑
家、书记插画家。
代表作有《舞蹈》《音
乐》。
立体主义
1908年以毕加索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画
家在法国推出的美术流派。
立体主义否
定传统绘画中的定点透视,试探以动点
透视多方向去观察和表现物体,将一个
对象分解成多个视角的几何切面,然后
再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组合,从而
彻底摒弃了物体的自然形象。
《亚威农
少女》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
毕加索(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
西班牙画家,长期在法国活动。
1908
年与勃拉克创立了“立体主义”的画风,
后来又出现过“新古典主义阶段”,并
一度深受“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
他
是画家,雕塑家、陶艺师、书籍装帧和
插图艺术家,曾多次以自己艺术作品声
援世界人民正义的斗争,代表作有《亚
威农少女》《格尔尼卡》《和平鸽》等。
他那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语言,毫不
疲倦的探索精神,对于西方及世界20
世纪技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未来主义
1909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广泛的文艺
运动,包括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
各个领域。
他们讴歌现代工业所展现的
速度与力量之美,叫嚷“摒弃一切博物
馆、图书馆和科学院”,以绝对而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