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文化思潮与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论坛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
演讲人:张祖刚(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演讲主题:中国建筑文化思潮与发展方向
时间:2004年4月10日
地点:北京新大都饭店国际会议中心
今天很高兴参加这次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论坛会,过去建设部,建工部,还有一个机构研究这个事情,现在这个机构也不研究了,但是文化部有建筑艺术研究所,过去建设部第一任部长刘玉峰还抓这个事儿,59年搞风格,我觉得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包括机构领导,但是现在从建设部来说,这个问题转到文化部抓这个事儿,我觉得挺高兴,只要有人抓我就支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今天我所论及的建筑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括科学技术、艺术、社会学等等,也可以说是建筑科学的全部,建筑科学这个大学科,我认为是一道,包括城市建筑园林学科,是自然科学和学会科学的一个综合科学。

要促使它的发展,搞好城市与建筑的建设,一定要靠城市规划、建筑,建筑里也要含结构、材料、物理等专业,我为什么提这个呢?因为现在这方面我们还欠缺,搞结构、搞材料的自己本身结合创造性还有待发挥。

还有园林以及交通、环保、节能、社会、地理、文学、美术还有宣传舆论界,各方面人士共同努力去完成,这就是我对现在走向知识社会,搞好中国城市现代化,需要大综合的一个看法,当然今天这个问题不展开。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建筑艺术与文化,我觉得它是生命的表现,它又是从物质、精神双方面影响着生命,城市与建筑空间的物质就是土、木、风、水、光、气、材,直接影响生命的长短,它的空间、情景、境界影响着人的情绪和精神,人在里头工作和生活,他要是愉悦就产生“孛塔”、内啡肽增加免疫力,人要在里头不舒服厌烦,他就要分泌甲、肾上腺素缩短人的寿命,通过这种精神的物质化影响着人的生命,所以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这就是生命本体论的中国建筑文化艺术观。

刚才我提的这些也是近十多年来科学发展的成果,是一个日本医学界,他的名字叫春山茂雄,他研究的一些成果,就刚才我讲的分泌那些东西。

上个月底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采访我,他让我对当今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谈点
看法,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正在朝着重视生态、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并具有为公共大众服务和各自特色的方向扭转。

自改革开放25多年来,我国城市和建筑事业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空前的,这点首先应当肯定,但是在这个短暂的发展过程当中,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比较后进的我们,出现一些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思想与做法也是在所难免,这些负面思想我是用十个字概括的,浮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

具体有:
一,错误认识城市现代化,错误认识先进文化,认为现代化的城市标志就是高楼大厦、耀眼的玻璃幕墙、金属板、富丽的石材,还有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高尔夫球场等等,强势的欧美建筑文化是先进的,曾经一时大江南北盛行欧陆风建筑。

二,历史的街区是残破低矮,没有什么文化价值,中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住宅院落也毫无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占地也多,建筑又残旧破败,像天津的老城、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都被拆除很多,甚至近几十年来新建的一些工厂、住宅以及公共建筑也被拆除,传统的、近代的、现代的,好多不该拆的都拆了。

日本在二次大战以后,也就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经济恢复发展时期,也出现过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性街区都被拆毁的现象。

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考虑环境和社会效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追求政绩短期行为的政府管理人员,政府官员,还有追求超额利润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前面我说的那两种思想的基础上,在旧城拆旧建新,在新区建起不少容积率高、标准不高,缺少本地特色的高层建筑群,它的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均不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合理的,它为城市的发展、旧貌换新颜作了贡献,也有人心里是很清楚的,他们是昧着良心干的就是为了肥自己。

四,不顾客观条件、片面追求时尚,这种思想主要存在建筑师内部,前面提到的三种思想,主要是存在于行政官员和开发商的思想当中,当然一些建筑师也有。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建筑师受现代主义之后派影响,许多人就把这个叫做(英文),也有叫(英文),译为后现代主义,这个不准确,因为现代主义还在发展,现代主义之后派提出重视建筑历史文脉,但是也在建筑当中加上一些不必要的传统建筑构件装饰,80年代末90年代又受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提倡打破原有建筑组合的秩序,但对我国的影响面还不是太大,只是到今天还有一些青年的建筑学生或者建筑师,对传统的中外建筑了解不够多,还在追求这
个思潮的表现手法。

目前国际上淡雅机制主义正在流行,英文就是(英文),有人给它译成简约主义,这个也不确切,它提倡建筑要静淡高雅,这一思想正在影响着国内一些建筑项目。

我不全盘否定这些主义思潮,反对的是不顾自己的条件照搬,模仿他们,我是赞同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提出的和合论,这是具有辩证唯物对立统一的哲理,它反映在建筑科学文化上,就是要将中外传统的,当今各种学派思潮中的,也就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可用的都吸收,创造中国新建筑文化,所以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新中国的新建筑要新而中,新是第一位的,但要符合自己的情况,有自己的特色,这个就是中。

建筑科学文化艺术还要像其他的文化艺术一样,要将传统的和现代的,古典的与时尚的,高雅与通俗的结合和共存,对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要保留,共存共生,对这四点负面思想在建筑杂志、报纸,还有建设部下发的具体政策文件上都在纠正或者探讨,一些思想正在淡化,朝着尊重人、尊重人的思想感情,尊重人生命的方向在扭转。

那中国建筑科学文化应当朝什么方向发展呢?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句话,朝着重视生存、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并具有为公共大众服务和各自特色的方向发展,这句话包含着三个互相联系的内容,首先是要重视生态、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城市与建筑文化的发展要走向与自然共生。

为了人类的生存,必须要搞好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城市与建筑一定要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充分利用自然,当今的建筑科学文化艺术也必须从与自然共生入手,以它为基础,在建筑科学领域、城市与建筑的自然美,自然的文化艺术正在发展,不断的充实着新的内容。

从观念上看,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30年左右,从物质设施实物来看差半个世纪以上,北京城是我国最先进的城市之一,但新建住宅区的建筑容积率过高,得不到阳光、通风的住户实在不少,建筑耗能量普遍偏高,供水量过低,地下水位在下降,空气质量、垃圾与无机处理有待提高,单一的草坪起不到净化空气和水体的作用,现在的草坪有十大类,各有其功能作用,还有果、菜、林木都在使化肥等等,所以北京在观念与实际上要达到先进的、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还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

我们前一段同德国还有法国的一些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接触,他们思考问题首先从生态、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出发,我们有幸参加一个法国巴黎到马赛高速铁路三个新车站的检查建设工作,一个(英文),一个(英文),一个,它的规划设计特点是什么呢?首先
考虑的就是怎么样建设环境,保持更好的生态环境,所以在周围都建了大片的林木,水力也都在改善、疏导,为了防风都做成实体墙面,有的为了挡光,又要通风,做了玻璃,前面有木制的百叶窗,用电脑来控制,本来我带了这些幻灯片,也可能放不了了,他给我的一个突出感受是什么?他搞设计不是先考虑什么造型……
张祖刚:
……从节能出发,在充分利用自然,重视生态、节能方面,本世纪以来国内也有一些实例值得进一步推广,如本世纪初建成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大楼,它就设了一个热缓冲的边亭,还有条形天窗,南向的遮阳板,还有西向的防晒墙,架空屋顶,无害材料等,既节能无害,又自然通风舒适,非常经济,我为什么一直介绍这个例子?因为现在还没有第二个例子,像它那样来考虑生态环保节能。

还有去年初投入使用的海口火车站,它就按主导的方向采用这种开敞、半开敞,可分可合,还有和庭园绿化相结合的空间布局形式,既经济又实用,体现出自然美,这个我了解,它是当地的领导和设计者重视自然生态,环保节能的一个成果,它搞了设计竞赛,最后挑方案的原则就是这个。

这两个例子为什么好呢?因为它很符合这个实际情况,投入资金低,效果使用起来很好。

还有近期建成的杭州中国美术馆学院的扩建部分,它也根据南方炎热气候的特点采用了可分可合,可拆装的木隔扇门窗,既起到了调节自然的作用,又起到能分割联系空间环境的作用,还有它建筑底层都架空,还有小溪穿过,既便于大气流动,又有江南的韵味。

再举两个有争议的正在建设的北京重点建筑实例,一个是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使用的北京国际体育场的鸟巢,这个设计争议也很大,我认为它最大的进步就是运动员在这儿比赛,还有大量的观众在这儿观看比赛,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运动员也能发挥出水平。

这个建筑是与自然结合的光、气、风、木都有发展,通过钢的编织网架,还有外覆膜,光线是柔和的,场内的空间没有柱子是开敞的,自然通风,气流通畅,内部草坪也易于维护,运动也合宜,内部空间又做成了灰红颜色,外围地面按十二个属相分区,便于进出查找,有中国的特点。

它是一个考虑与自然共生的新作品,我认为它与世界建筑发展是同步的,至于造价高,用钢量多的问题,现在已经由原来的13.6万吨的用钢量,减到了5.3万吨,减少了8.3万吨。

另一个实例是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这个方案总体设计考虑了改善天安门广场周围的生态环境,加多了大片的绿地面积,这个思路我是十分赞同的,就那么多的竞赛方案相比,它与周围建筑的协调是最好的,并不突出自己,灰、静、虚,但我所质疑的是什么呢?大剧院该不该建在这里,我是反对建在这里,从保护北京旧城来分析,这里似乎应当多保留一些胡同四合院为好,现在大剧院已经封顶了,给我的感觉是体量大了,不像原来设计图上的空间那么宽敞宜人,但这些都是城市规划问题,与大剧院的设计人是无关的。

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构成的建筑科学,从生态可持续发展来看,从人类进入知识社会阶段需要来看,建筑科学要发展大地园林的内容,不仅发展园林在建筑中,使绿化花园成为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城市中也要大力发展绿地系统,使园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园林之中,这是生态环保的需要,也是生活娱乐提高文化的需要,更是防灾,减灾,安全的需要。

日本大阪发生地震以后,为什么后来恢复那么快,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绿地系统,还要规划建设好城市群区域的,以至更大范围的全国生态园林系统。

第二项内容是为公共大众服务,城市与建筑文化的发展要走向公共大众,今后城市与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内容会越来越多,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我国将于2015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是工业时代,第一次是发展工业物质经济,第二次现代化是发展知识时代,知识经济将超过物质经济,第一位是生活质量,此时为大众服务的公共空间将不断增加,中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可以分为初等发达和欠发达三类地区,北京等发达地区现在应当全力向第二次现代化推进,要逐步增多城市和建筑的公共活动空间,这些空间不仅在公园、娱乐、博物馆、商业、餐饮、公共场所当中,在公有的私有的和团体所有的建筑,甚至市政府大楼当中,也应当设置向大众开放的会堂、礼堂、图书阅览、餐饮和花园等公共活动空间的职责,这些空间是供城市居民、观光者、过路人使用,这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特征,是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建筑文化的发展,我就不再举例了。

去年美国的AIA主办的《建筑论坛杂志》登出来了,它叫(英文),刚才我讲的内容它举了四个很好的实例,这就是它社会发展,第二次现代化,城市进步它必然要增多这方面的内容。

走向大众主要是考虑大多数人的需要,这是本世纪城市与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性问题,现在全世界六十亿人口当中,有1/2是穷人,发展中国家比例还要大一些,中国有九亿农民,再加上几千万的城市贫困人口,占中国人口的2/3,所以我们应当把重点放在改善大众的衣食住行上。

本届政府抓这个问题深得民心,这次两会就有所反映,但落实还要一步一步来,这里衣食不谈,住行与我们有关,行就是交通问题了,从大众来考虑,城市要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不能盲目发展私人小汽车,减少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塞,先进的城市不是由小汽车来主宰,这个现代化的概念我们还缺少,欧洲很多城市交通有几个系统,其中有自行车系统,步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系统绝对控制在市中心不能走的,市中心系统是公共交通为主的,有自行车系统、人行系统,这都是最先进的城市,我们这个概念不对,现在还得树立起为大众考虑,以公共交通为主,住就是要搞好大众需要的住宅,要采用适宜技术搞好居住区的社区建设,现在政府正在发展适用经济房,面向广大的中低收入家庭,这个方向是绝对正确的。

还有历史上民间公共活动的地区,建筑空间的文化艺术往往是很有特点的,它同其他的艺术一样,像音乐、绘画、舞蹈一样,需要走上通俗与高雅,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道路,像北京的什刹海天桥、前门外,大栅栏都属于公共活动的范畴,也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现在正在作保留改善规划的设计和建设,当然其中也有扭向,要为白领服务,现在正在讨论当中。

美国现代化城市像波士顿市中心市的市政厅后面有一个市民的商场,还有西雅图的市中心,靠海边一个市民海鲜市场等等,它们都作了保留,改善发展,现在一直还保留,这都是好实例。

而我们的北京西单、东单,菜市场等等全部取消了,改成商厦、高楼,这是没有为大众服务观念的结果,所以,以人为本应该是公共大众的人,多数的人,只有少数人的生命得以健康成长,才能称为以人为本,过去和现在存在主要问题是以少数权贵富人的利益而牺牲了多数民众的权益,大量的事实反映在城市与建设当中,像城市的居民被迫迁居远郊,拆毁历史文化街区,侵占公共绿地和用地,行使私人小汽车在旧城不受限制,过早过多的兴建高尔夫球场,占用大片农田等等。

为人民大众争取权益,这是世界各地革命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为我们认为走向公共大众,是本世纪建筑科学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性问题。

第三项内容是要有各自特色,也就是城市与建筑文化的发展要走向地域文化,全世
界经济一体化,经济趋同化并不等于文化的趋同化,世界文化的发展是强调多元化,各国各地具有各自地域的文化特点,横向来看,一个国家内有各阶层的文化爱好,包括高雅大众、民俗文化,多民族国家还有个民族的文化,所以世界各国都有各自国家民族的各层次的文化,纵向来看还有各国民族的历史文化,所以纵横两个结合起来,世界是有丰富的多元文化,从遗存实物来分析,各国文化是各国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根,中国文化是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根,所以根深才能叶茂。

底下有几项内容提一下,第一个,应当全面重视传统的优秀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我这里强调的是整体,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愈悠久,城市保护得愈完整,其历史文化价值生命力就愈强,所以我们要加强努力保留这些不可再生的优秀的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实物,在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方面,我们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像北京有800年历史,北京内城,且不说旧城内整体保护问题,就是对中心的皇城整体保护,经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在前年才确定下来要整体保护,现在还有待于具体落实。

北京的紫禁城在西面、北面有中南海、景山,大片绿地所环绕,这片绿地过去是宫廷御园,这种市中心的布局在世界城市是少有的,可谓是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完整的典范,它的特点就是建筑和自然完美的结合,空间环境整体和谐,以红、黄、绿色调为基调,空间形象统一突出,这个建筑群代表着东方城市与建筑的历史文化与众不同。

代表着西方城市与建筑历史文化的法国巴黎,它的旧城是105平方公里,整体保护得十分完好,具有400年历史中心的卢浮宫,下沉式(英文)花园、协和广场、中心轴线区,也是一个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结合完整的优秀实例,建筑与自然结合完美,空间环境统一和谐,其长体、整体保护的做法值得我们很好的借鉴。

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华盛顿,由国会大厦到林肯纪念堂是3.5公里长的中轴线两侧,长条绿地与建筑组成的市中心,又是一个城市建筑园林结合的实例,自然开敞,完整统一,200年来不断发展、调整、保护和充实,显示出国家首都的气势,具有自己的建筑文化特点。

我国苏州绍兴水乡旧城,本应该做整体保护,现仅局部保护完整,实在遗憾。

第二,要使重点知名历史建筑具有新的生命力,国内外许多知名的历史建筑,除了重点原样保护可供观赏外,在做好安全防火条件下可举行活动,像85年我参加开罗的金字塔下国际建协举办的音乐会,90年罗马一个城堡里举办世界杯足球赛,世界三大男高音的
音乐会,93年雅典卫城露天剧场举办过亚尼音乐会,还有在北京太庙大殿前举办图兰朵歌剧演出,还有2001年在紫禁城午门前举办过力争奥运会,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唱会等等,使这些老建筑又具有了新的活力。

还有一定数量的传统建筑,只需要保留其整体环境和建筑外貌,其内部作适当改变后可供今天使用,使其具有新的生命力,为什么我提这个呢?因为这个问题争论也是挺大的,和文物部门争论完全相反,观念不一样,这里是我的看法。

第三,新建筑要具有地域文化特点,在不同的地域,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位,要求新建筑,新的地方特点的程度都不同,在当前存在建筑趋同化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各地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建筑师们趋向于建筑创作要重视地域文化,世界建筑的发展实际也是多样化的,各个地区都有突出自己特点的优秀建筑。

这样做不仅是因地制宜,使建筑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而且符合各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情况,富有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不仅表现在建筑形式上,在空间布局、建筑构建、装饰、材料、色彩、技艺、工艺、雕塑、绘画,以及树种、花卉等方面都有地方特色,这些内容反映着哲学思想、民族、习俗、信仰、建筑科学文化。

在我国近一时期的新建筑中,也可以找到这个趋势,如去年新近完工的新疆国际大坝渣建筑群,它建在乌鲁木齐,大坝渣原来是中东地区的语言,市场的意思,后来也成了英语的外来语,市场是包括购物、餐饮、娱乐综合的一个商业中心,该建筑的空间布局还有它的观光高塔,圆顶长廊,红砖墙面、门窗造型都具有新疆地域的特点,又符合新疆的生活习俗,可以称它为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优秀建筑群。

还有前年初投入使用的“新惠”的梁启超纪念馆,建筑造型参考了村里的民居建筑风火墙的形式,还有梁启超时代已传入到本的的西洋建筑形式的要素,它还和故居周围环境气氛相协调,还利用拆下来的旧材料,展室利用自然采光通风,使这个完整建筑群融于自然,保持岭南农村的传统丰润,延续了岭南的文脉。

还有新建起来的中央美术馆迁建工程,采用院落式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并利用窑坑地势做成下沉体育场、下沉露天剧场、下沉庭院,采用的都是灰色墙面,整体统一协调,具有适合北京地区,这一地段和美术教学的自然特色。

这里我再谈一个有争议的,中央电视台的建设方案,它的设计可称为新的实例,在两栋塔楼的中间搞一个L形的连接体,有人称它为歪门,它不符合北京抗八度地震的实际。

为了这个悬空结构请英国作结构设计,要增加大量的投资,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从艺术角度来看它并不美,这个连接体也不是它首创,早在十多年前美国爱斯曼建筑师,为德国柏林市中心设计过一个公共建筑,马克思瑞哈德,它就将两栋塔中间一个曲线的连接体连起来,作者说明这个造型是“单性生翅”,我感觉它比库哈斯所做的中央电视台要艺术许多,但后来这个设计因为造价高而没有实现,发达国家都考虑造价高,我们更不应该花高投资造此技术不成熟的连接体,应当以适合本地条件,富有文化艺术性为选择标准。

创造新的建筑地域文化,有些事要割断建筑历史文脉的,当前200-300米直径大跨建筑,还有400-500多米的超高层建筑,就很难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但它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原有建筑呼应,也能创造非常出色的新的建筑文化,成为该地域的一个新的建筑文化特色。

像原来结构主义派李布斯丁社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复建工程中标方案,该方案与自由女神像呼应,具有欣欣向上的气势。

还有原来结构主义派的“瞿米”,设计建成的法国巴黎来维莱特公园,以红色游车场为结点的几何形网络,与公园原有的绿地建筑相解调,还有像上海新建的电视塔、经贸大楼等,都是代表着新的建筑地域文化的优秀作品。

上面我谈这三项内容结合起来,我认为它是中国城市与建筑,也是世界建筑科学在大范围内的一个发展方向,因而我们要引导增加生态、环保、节能与自然共生的思想观念,增加为公共大众这种责任感,真正理解建筑科学文化多样化,重视发展地域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使人类大众个人的生命得以健康延续,创造力得以发挥,为加速我国城市与建筑现代化的发展,为创造出中国新的建筑文化,丰富世界文化做出贡献。

下面我们用五分钟看看几个幻灯片,这个就是清华大学设计院,它就从生态搞的外边遮阳板,这个就是里头做了一个边亭,上边有两个条形天窗,整个楼是从生态出发。

法国作高速铁路几个车站都是从生态的,这是一个车站,周围建设的都是大林木,这是车站情况。

这是巴黎,你看巴黎105平方公里很大了,它的建筑全控制高度,里面浅的20米以下,周围高的37米左右,整个巴黎旧城105平方公里,地下铁都成网,上边有路底下就有地下铁,它的交通非常发达,而且贯穿东西,现在是高速地铁,5分钟就从东边到西边了,这是巴黎后边70年代盖的大厦,一搞起来舆论界哗然,大家一批评,从此以后巴黎再没有高的。

这是华盛顿原来市中心的情况,现在整个华盛顿是这样的情况,这是中心的Ma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