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戏剧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戏剧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戏剧](https://img.taocdn.com/s3/m/d8a5fd9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5.png)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戏剧曹禺,中国现代戏剧大师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既承继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优秀品质,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先进理论和表现技巧。
曹禺的四大戏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无疑是他最重要的艺术遗产之一,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雷雨》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以独特的手法呈现了激烈的家庭和社会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异化现象。
故事情节简单而真实,通过对于人性的深刻追问,以及对于传统禁锢与解放的思考,使得《雷雨》成为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日出》是曹禺创作的另一部杰作,它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和人道主义精神。
该剧以农村为背景,展现了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困境和奋斗。
通过对主人公宋天荫的塑造和命运的描绘,曹禺巧妙地传达了他对于正义与平等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原野》是曹禺在195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度和厚重感的作品。
该剧以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中国抗战时期农村人民为了生存和自由所进行的斗争。
曹禺通过对人物的精细刻画以及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生活艰苦、苦难磨砺下的人性光辉与希望。
《北京人》是曹禺创作的最后一部剧作,也是他个人的“心灵自述”。
该剧以“北京人”为主题,通过对于北京市井生活的细致描绘,呈现了曹禺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的深度思考。
尽管剧情简洁,但《北京人》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向观众们展示了曹禺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思考与呼吁。
曹禺的四大戏剧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具备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他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功地展现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度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戏剧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禺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艺术表达,将个体的命运与社会的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戏剧文化注入了新的力量。
他的四大戏剧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至今仍然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和推崇。
曹禺的四大喜剧的名词解释
![曹禺的四大喜剧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aa856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7.png)
曹禺的四大喜剧的名词解释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剖析社会现实、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幽默感而著称。
其中,他以四部喜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和《日出·三人行》尤为著名。
本文将对这四部作品进行一定深度的解释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雷雨》。
该作品以20世纪初上海人民的家庭困境和恶行为背景,揭示了社会阶级冲突和道德败坏的问题。
通过剧中人物的命运,曹禺生动地刻画了一批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例如杨家庆和荣兰芝。
他们分别象征着一个富家子弟和一个苦命的女人,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下,深陷病态的关系中。
《雷雨》用深刻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封建社会价值观,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
接下来是《日出》。
该剧以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悲剧命运。
通过主人公父亲、母亲和儿子的角色展开,曹禺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其中,父亲代表了传统的封建道德和权威,母亲则代表了妇女的压抑和对解放的渴望,而儿子则是新一代的希望和抵抗的象征。
整个剧情既有悲剧色彩又带有强烈的革命思想,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第三部作品是《原野》。
该剧以国共内战时期的农村社会为背景,展示了农民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命运。
通过精细的角色刻画,曹禺展现了农民的顽强和牺牲精神。
主人公柳先生是一个保守的地主,但他对祖国的爱和人民的苦难感使他在战争中逐渐觉醒,并最终走上了爱国救亡的道路。
《原野》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道出了战争时期农村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命运变迁。
最后一部作品是《日出·三人行》。
这部剧是《日出》的续篇,延续了其中的主题和人物。
剧中的三个男人分别代表了封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立场和观点。
曹禺通过这三个角色展示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差异和斗争。
剧中妻子的变化和她与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既反映了社会的压力和改变,又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迷茫感。
通过对曹禺的四部喜剧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认识。
曹禺(现代话剧编剧)人物简介
![曹禺(现代话剧编剧)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160dcb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1.png)
03
对后世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为后世戏剧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 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曹禺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雷雨》的创作背景与主题
创作背景
主题
• 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启发
• 深刻揭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力求揭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 通过“原野”这一象征性意象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 通过象征性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主题
主题
• 深刻揭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 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 展现人性的善恶之争
03
曹禺戏剧的艺术风格与价值
曹禺戏剧的人物塑造与心理描绘
人物塑造
心理描绘
• 通过丰富、细致的人物描绘展现人物性格
•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南开中学时期开始接触戏剧
• 参加学校的话剧团,担任演员和编剧
• 对戏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曹禺的戏剧创作历程
20世纪3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
• 1933年,创作第一部话剧《雷雨》
• 随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等经典作品
40年代,戏剧创作进入成熟期
• 创作了《北京人》、《家》等优秀作品
• 对戏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50年代至60年代,戏剧创作风格发生变化
• 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等作品
• 戏剧主题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变革
曹禺的成就与影响
01
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 作品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之作
• 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禺戏剧与左翼电影
![曹禺戏剧与左翼电影](https://img.taocdn.com/s3/m/303cab2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f.png)
曹禺戏剧与左翼电影曹禺是中国20世纪最为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也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戏剧作品与左翼电影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彼此相互借鉴,共同探索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与历史。
曹禺的戏剧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思想性质,他深刻地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个体的命运。
他的戏剧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雷雨》是他最重要的剧作之一,通过对江南小镇上家族和个体命运的叙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这部剧作对革命个体与旧体制之间的冲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呼吁人们要勇敢地担起历史责任。
左翼电影是20世纪中国电影的重要流派之一,与曹禺戏剧的关系密切。
左翼电影强调社会现实主义,关注工农阶级的命运,对民族解放和社会革命保持关注。
它们致力于揭示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反映人民的疾苦与希望。
左翼电影尤其注重对农民和工人等劳动者的描绘和解放运动的叙述,积极呼吁群众团结起来为革命事业奋斗。
曹禺的戏剧和左翼电影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追求真实与现实的刻画。
曹禺的戏剧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和社会情感的揭示,通过生动的、富有冲突的对话来表达思想和观点。
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寻和对社会命运的关切,在左翼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左翼电影通过镜头语言和镜头运动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曹禺戏剧与左翼电影还在内容上存在着共性。
它们都关注社会不公和人民命运,呼吁人们斗争和进步。
曹禺的戏剧作品《智囊团》以知识分子与革命斗争为主题,讲述了一个智囊团在社会动荡中艰难求生的故事。
这与左翼电影中对知识份子和革命斗争的关注不谋而合。
左翼电影作品《武训传》也以知识分子武训的革命故事为主线,揭示了智识与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
曹禺戏剧与左翼电影的联系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也表现在创作和传播上。
在20世纪上半叶,左翼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两者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曹禺的戏剧作品在当时的舞台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禺的个人简介及作品
![曹禺的个人简介及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a70f0479d0d233d4b04e6988.png)
曹禺个人简介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cceae8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a.png)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曹禺(1910年-1993年)是中国戏剧家、剧作家、导演和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之父”。
他的戏剧创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现实主义倾向:曹禺的戏剧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注重描写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真实的感受。
他常常借助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
2. 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曹禺的戏剧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深入剖析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戏剧结构严谨:曹禺的戏剧作品结构严谨,往往采用整部戏的形式,对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清晰的安排和梳理。
他的戏剧作品常常在整部戏的框架内,通过对人物关系和情节的逐步推进,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内心世界。
4. 表达思想情感:曹禺的戏剧作品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情感,他的戏剧作品常常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矛盾,反映出人性的深层次内涵。
5. 语言优美:曹禺的语言优美,具有诗意和哲理性,他的戏剧作品的语言运用丰富,富有文化内涵和表现力,能够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曹禺的戏剧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情感、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篇章,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禺经典作品简介
![曹禺经典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af4a6c3195f312b3169a5fb.png)
曹禺经典作品一、《雷雨》:创作于1933年,1934年公开发表。
剧本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二、《日出》:1936年发表。
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白露的住处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深刻解剖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
三、《原野》:1937年发表。
是作者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剧本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该剧通过揭示仇虎沉重的精神负担和被扭曲的灵魂,来揭示农村阶级压迫的沉重和残酷,深刻地展现了仇虎从反抗、复仇到觉醒的心灵历程。
四、《北京人》:1941年发表。
剧本描写了一个封建家庭没落的故事,表现出了对于旧制度的鄙弃与否定,和对新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它是一首动人的、抒情的、催促旧制度灭亡的葬歌,呼唤新社会诞生的序曲。
作者从一个家庭的震荡崩溃的图景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腐朽的走向衰亡,新生的奔向胜利。
五、曹禺的其他作品:有剧本《黑字二十八》(与宋之的合作)、《蜕变》、《正在想》、《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艳阳天》、《明朗的天》、《胆剑篇》(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王昭君》等;理论著作《编剧术》、《论戏剧》、《曹禺论创作》;散文《迎春集》。
曹禺戏剧《雷雨》课件
![曹禺戏剧《雷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455f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6.png)
01
02
03
伪善与自私
周朴园在家庭中展现出自 私、伪善的一面,他为了 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利益, 不惜牺牲他人的感受。
专横与控制欲
他对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 极强的控制欲,通过各种 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 巩固自己的地位。
冷静与现实
周朴园在处理问题时通常 表现得冷静、理智,这让 他能够在面对家庭纷争、 矛盾时保持清醒。
变自己的命运。
鲁侍萍的内心矛盾与挣扎
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忧虑
侍萍常常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对过去的爱情和幸福感到怀念。但是她也清楚地知道,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改 变,她必须面对未来的忧虑和挑战。
对周家人的爱与恨
侍萍对周家人有着复杂的感情。她恨周朴园的无情和冷漠,但是她也爱着周家的其他人,尤其是周冲。这种爱与 恨的矛盾让她的内心充满了挣扎。
周萍与周朴园、鲁侍萍、蘩漪等人的关系
与周朴园的关系
周萍与父亲周朴园之间的关系复杂而矛盾。周朴园是一个严厉的家长,对周萍有着很高的 期望和严格的管教,但周萍却常常感到无法满足周朴园的要求,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紧张 。
与鲁侍萍的关系
鲁侍萍是周萍的生母,但两人之间并没有建立紧密的关系。鲁侍萍对周萍的关爱和期望也 给周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痛苦。
07
《雷雨》的艺术特色及影 响
《雷雨》的艺术特色
1 2 3
情节集中紧凑
曹禺在创作《雷雨》时,采用了“三一律”的叙 事结构,使得剧情发展紧凑且集中,充满了戏剧 性。
人物塑造立体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人物关系错综复 杂,却又逻辑清晰,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 盾。
语言生动有力
曹禺运用了大量的北京话和地方方言,使得人物 语言生动有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 景和风土人情。
曹禺戏剧成就及影响
![曹禺戏剧成就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00b01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b.png)
曹禺戏剧成就及影响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戏剧成就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戏剧的发展。
本文将从曹禺戏剧作品的创新性、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后世戏剧创作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曹禺戏剧的成就及其影响。
曹禺戏剧作品的创新性是其成就的重要方面之一。
曹禺的作品大胆地突破了传统戏剧的形式与题材,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戏剧作品中常常出现荒诞的情节、夸张的人物形象以及离奇的场景设置,这些元素都展现了他对于戏剧形式的创新尝试。
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雷雨》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戏剧结构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戏剧体验。
曹禺通过这些创新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在戏剧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曹禺的戏剧作品关注了社会现实,体现了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的作品常常揭示了人性的丑恶与虚伪,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例如,《日出》通过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压迫;而《原野》则通过对于农村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奋斗与希望。
曹禺通过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感,对于激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曹禺的戏剧作品对于后世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戏剧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于国际戏剧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他的戏剧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创新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为后世戏剧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许多戏剧作者受到了曹禺的影响,他们在创作中也借鉴了曹禺的戏剧手法,使得中国戏剧在后来的发展中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曹禺的作品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演出,为中国戏剧赢得了国际声誉。
曹禺戏剧的成就及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创新性、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后世戏剧创作的影响等方面。
他的作品在戏剧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感。
曹禺戏剧文学奖及历届获奖作品名单
![曹禺戏剧文学奖及历届获奖作品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2a92501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a.png)
曹禺戏剧文学奖及历届获奖作品名单曹禺戏剧文学奖是中国戏剧文学领域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评奖活动。
其前身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80年创办的全国优秀剧本奖,1994年该奖项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始评于1981年。
20多年来,这项国家级戏剧文学大奖,对当代戏剧文学创作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已故的曹禺、于伶、黄佐临等戏剧大师,都曾是这项奖的评委。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曹禺戏剧文学奖•创办时间:1980•其他名称:全国优秀剧本奖•主办单位: 中国戏剧家协会目录1基本简介2奖项宗旨3奖项设置4作品要求5历届名单6关于曹禺基本简介曹禺曹禺戏剧文学奖是中国戏剧文学领域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评奖活动。
其前身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80年创办的全国优秀剧本奖,1994年该奖项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
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始评于1981年。
20多年来,这项国家级戏剧文学大奖,对当代戏剧文学创作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已故的曹禺、于伶、黄佐临等戏剧大师,都曾是这项奖的评委。
目前每年评选一次,每届评出10个正式奖和10个提名奖。
2005年起,并入新设立的中国戏剧奖,主办单位由文化部改为中国文联。
奖项宗旨曹禺戏剧文学奖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创作为宗旨。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通过奖励优秀剧作,以达到鼓励剧作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热情,交流与总结戏剧创作经验,促进戏剧创作思想和艺术水平提高的目的。
奖项设置每届获奖剧本总数为10个,包括话剧、戏曲、歌剧、儿童剧、滑稽戏。
每届评奖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满预定名额,也可在总额内各剧种相互调剂,但不得超额。
获奖剧本均授予证书、奖牌和奖金。
每届评奖均设若干提名奖,授予证书、奖牌和纪念品。
每届提名奖不超过10个。
作品要求入选的剧本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美好的道德情操;塑造出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尤其是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有艺术的独创性;在读者、观众中反映较好、影响较大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样式的剧本。
曹禺的戏剧创作
![曹禺的戏剧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7cd1028bec3a87c24028c4ee.png)
生平
曹禺(1910- 1996):原名万家 宝,字小石,祖籍 湖北潜江,生于天 津。我国著名戏剧 大师,中国现代话 剧的奠基人之一, 戏剧教育家。
1923年入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 新剧团,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1928年 中学毕业保送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 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毕业 进入清华研究院。1934年在《文学季刊》 上发表《雷雨》,1936年发表《日出》, 同年8月到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 1937年发表《原野》。
现代戏剧的颠峰之作《雷雨》 《雷雨》创作于1933年,23岁。 《雷雨》是作者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是现 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的最高成 就。
《雷雨》的故事梗概和主题
主要内容:《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 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 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 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纠葛, 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 剧。
陈白露
《日出》主题
《日出》表现的是现代大都市的众生像, 对‚不足者‛和‚有余者‛两个对立世界的 表现,是对人挣扎困境的描写,人处于一种 被捉弄和自然的淘汰之中,进入大都市的人 们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大都市。戏剧在高等 大旅馆和下等妓院展开,作者对‚不足者‛ 是同情多于嘲讽,对‚有余者‛是嘲讽多于 同情。
《原野》剧照
《北京人》剧照
曹禺的话剧创作
代表作:《雷雨》(1933) 《日出》(1935) 《原野》(1937) 《蜕变》(1940) 《北京人》(1940) 《家》(1942)(由原作巴金改编)
《日出》剧照
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莎士比亚 性格悲剧、古希腊命运悲剧和奥 尼尔心灵悲剧的影响。
曹禺的戏剧创作
![曹禺的戏剧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e6ab91c3172ded630b1cb691.png)
(3)《日出》的人物
• 方达生与陈白露:一个傻气,一个聪明,都是所谓的 “有心人”。他们厌恶那腐恶的环境, 想有所反抗 。 陈白露气馁了,一个 久经风尘的女子(交际花) ,断 然跟着黑夜走了。方达生是一个永在“心里头”活的 书呆子 ,怀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可笑可怜。结尾 “ 我们要做一点事,同金八拼一拼! ”原是讽刺,讽 刺的对象是我自己,与我有同样的书呆子性格,空抱 着一腔同情和理想,而实际无补于事的“好心人” • 《日出》没有绝对主要的人物。顾八奶奶、胡四与张 乔治之流是陪衬,陈白露与潘月亭又何尝不是陪衬呢? 这些人物并没有什么主宾的关系,他们互为宾主,交 相陪衬,而共同烘托一个主要的角色,这“损不足以 奉有余”的社会。
《雷雨》的主题
• 1936年1月《雷雨· 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 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 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 的天地间的“残忍”(四凤和周冲的遭际足以代表。 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没有过咎)……我的情感强要我 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 人类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是理解的——捉弄,一 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 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 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 么?我用一种悲悯的眼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
(二)“生命三部曲”:《雷雨》、 《日出》、 《原野》
1、《雷雨》(四幕剧)——人的生存困境:
(1)《雷雨》的剧情: 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 两个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鲁家住房
周朴圆与侍萍
过去的戏剧 周萍与繁漪 两个时间的戏剧 现在的戏剧
繁漪与周朴圆 周萍、繁漪、四凤、周冲 周朴圆与鲁妈(侍萍) 周朴圆与鲁大海
历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名单
![历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65dab1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d.png)
历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名单历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名单如下:第一届曹禺戏剧文学奖(1982年):1. 阎连科《寡妇村》:这部戏剧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农村的现实生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第二届曹禺戏剧文学奖(1986年):1. 沈尹默、吴珍燕《红顶商人》:本剧揭示了商业社会中的人性与道德问题,被誉为中国版的《奥维德变形记》。
第三届曹禺戏剧文学奖(1990年):1. 沈尹默《漂亮儿女》:该剧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叙述,呈现了家庭、婚姻和社会的种种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四届曹禺戏剧文学奖(1994年):1. 邓小平《世维会的黄昏》:该剧以世维会的命运变迁为背景,展现了普通民众的苦难与抗争,是对当年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
第五届曹禺戏剧文学奖(1998年):1. 郭敬明《树猫》:这是一部关于青春期的畅销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刻画了年轻一代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困惑。
第六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02年):1. 百家讲坛《曹禺讲座录音带》:由一些曹禺的学者和戏剧爱好者合作制作的系列讲座,深入解读了曹禺的戏剧作品和思想。
第七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06年):1. 徐友渔《野菊花》:这部戏剧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二战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残暴行为,带给观众强烈的触动。
第八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10年):1. 杨绛《四世同堂》:这是一部关于家族的富有情感的戏剧,既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表达了家庭的深情厚谊。
第九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14年):1. 陈忠实《白鹿原》:该剧改编自陈忠实的同名小说,以中国农村的命运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
第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18年):1. 毛阿敏《幽冥》:这是一部探索生死和人性的戏剧,以悲剧的形式呈现了人类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选择和抉择。
以上是历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获奖名单,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戏剧文学的独特魅力,也对社会问题和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曹禺的戏剧创作
![曹禺的戏剧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b182ab7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0.png)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 家庭。童年就读私塾,学“四书五经”。 1922年进南开中学,1928年进南开大学政 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秋毕业并考入清华研究院,不久因 故停止,先后到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 师范、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国立戏剧专科 学校任教,同时从事戏剧创作。
1、《雷雨》的思想主题
①阶级主题:剥削家庭的罪恶与腐朽。
《雷雨》写的是富人(周家)与穷人(鲁 家)的恩怨情仇,传统的“痴情女子负心 汉”的叙述模式,结局也是自有《红楼》 以来的“大家庭毁灭”。——研究者自然 会从阶级压迫的角度解读。虽然在周家父 子是否对穷女子产生真情的问题上有不同 看法,但是并不影响对剧作的社会历史批 评。
《蜕变》(1939年)表现大后方某伤兵医院 的变化,塑造了勇于改革、除旧布新的梁专 员和丁大夫两个理想人物形象。剧本对官僚 机构的无情揭露和昂扬热烈的乐观主义精神 深深地激动了当时的观众。曾一度遭到当局 政府的审查与禁演。
抗战中期,曹禺的创作返归自己擅长的家庭 题材。《北京人》(1940年)通过曾家的经 济拮据和伦常无序,揭示了封建家庭及其文 化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并对理想的人格精 神和民族美德进行了探求与颂扬。
独幕剧《镀金》(1943年,根据法国拉毕 虚《迷眼的砂子》改编),嘲讽小市民的 自私和虚荣。
此外,曹禺还进行过电影剧本的尝试, 《艳阳天》(1948年)以一个律师为主角, 揭露国统区的黑暗,歌颂明辨是非、敢于 斗争的精神。
曹禺的出现,使中国话剧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
一方面,他继承和发扬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 统,反对专制与压迫,颂扬民主与个性解放, 出色地再现出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某些侧面;另 一方面,它的话剧文本大都具有象征性框架与 潜在意蕴,显示出对诸如命运、乱伦、性爱、 仇恨、理想价值等超越性问题的哲理思考。
戏剧形象化 动作化的语言代表作
![戏剧形象化 动作化的语言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9eb7304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d.png)
戏剧形象化动作化的语言代表作一、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曹禺先生热衷于挖掘戏剧表演当中的诗化成分,甚至会将自己的剧本当作抒情诗来写,这就决定了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特征,这种个性化风格的语言使得曹禺戏剧作品闪耀着诗意光辉。
因此,曹禺的戏剧也被称为“剧诗”。
1.展现人物性格的抒情语言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曹禺通过对人物外貌、身世及所处时代背景的描述来编织人物对话的语言,而这种语言也恰恰如抒情诗一般,耐人寻味。
从孤立的人物台词来看,不同的人物性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舞台效果的演绎上互相融合,从而孕育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以曹禺作品《雷雨》为例,其中人物性格的抒情化语言让人印象深刻。
具有代表意义的资产阶级女性繁漪聪慧、秀气,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然而其内心脆弱而敏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极度渴望自由。
戏剧第二幕中,繁漪的独白完美地展现出其性格特点。
“我希望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诗化的抒情语言将繁漪内心的苦闷、焦灼、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抒情化独白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了人物的真实情感与性格。
2.戏剧冲突中的抒情意境曹禺戏剧中对于矛盾的描绘同样注重语言的抒情性。
凭借诗人一般的热情和浪漫,曹禺从诗意的角度将生活中的意象一一阐述,巧妙转化了戏剧作品当中的人物冲突。
《雷雨》在意境描绘上是一首叙事诗,《原野》则更偏向于抒情诗,《家》《日出》中的凄凉悲戚也是剧本意境的一种深化。
依然以《雷雨》为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风、雨、闪电的意象贯穿全剧。
第一幕开始时便是乌云密布,暴雨将至,展现了闷热的环境、压抑的气氛。
第二幕中的意境更加沉闷,人的心情也随之躁动不安,繁漪喃喃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第三幕雷雨之后空气愈发闷热,凄厉的闪电,轰隆的响雷,繁漪“惨白发死青的脸”令人不寒而栗。
第四幕中,雷雨的轰鸣下人物冲突达到了高潮,也注定了周公馆的悲剧。
曹禺的所有作品
![曹禺的所有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c98829c2c1c708a1294a4406.png)
雷雨(剧本)1933,文生日出(剧本)1936,文生原野(剧本)1937,文生编剧术(理论)1940,正中黑字二十八(剧本)与宋之的合著,1940,正中蜕变(剧本)1940,商务正在想(剧本)1940,文生北京人(剧本)1941,文生家(剧本)1942,文生艳阳天(电影剧本)1948,文生曹禺剧本选1949,文生明朗的天(剧本)1956,人文迎春集(散文)1958,北京关于曹禺的书籍
胆剑篇(剧本)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1962,戏剧王昭君(剧本)1979,四川人民
论戏剧1985,四川文艺曹禺论创作(理论集)1986,上海文艺[翻译书目]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44,文生[研究资料书目] 曹禺论(肖赛)1943,成都燕风出版社曹禺研究资料汇编1960,山东师院中文系编版曹禺剧作论(田本相)1981,戏剧曹禺的戏剧艺术(辛宪锡)1984,上海文艺曹禺论(孙庆升)1986,北大论曹禺的戏剧创作(朱栋霖)1987,人文
曹禺传(田本相)1988,十月曹禺剧作艺术探索(华忱之)1988。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bc1e585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b.png)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有《王昭君》、《胆剑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作者简介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本名万家宝,字小石,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包括其处女作《雷雨》、还有《原野》、《日出》、《北京人》。
1996年12月13日凌晨,曹禺辞世。
1997年5月28日,曹禺骨灰安葬于森林公园里的曹禺陵园。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王昭君》是曹禺受周恩来的嘱托而编写的历史剧。
经过了长时期的酝酿、构思写成的。
发表在1978年的《人民文学》期刊上,并已在北京演出了。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胆剑篇》《胆剑篇》的是曹禺、梅阡、于是之同志合著。
是历史剧创作的一部好的作品。
《胆剑篇》(与于是之、梅阡合作)取材于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但作者真正的用意却不在重新演绎这个关于复国的故事。
1960年代初期,我国由于天灾人祸使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曹禺执笔创作了这部五幕历史剧。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历史背景1960年代初期,我国由于天灾人祸使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曹禺执笔创作了这部五幕历史剧。
《胆剑篇》通过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而后卧薪尝胆、东山再起的故事,启发弱小国家的人民,只要能卧薪尝胆、奋发自强,就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剧本发表后受到广泛的称赞。
茅盾指出:这个作品,在所有的以卧薪尝胆为题材的剧本中,不但最后出,而且也是惟一的话剧。
作为最后的一部,它总结了以前的一些剧本的编写经验而提高了一步。
越王勾践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虽然已当了俘虏,但还据理力驳夫差,严辞斥责吴国欺凌弱小、残杀无辜是不勇不义,为此险些被处死。
但是为了实现复国大业他不得不暂敛锐气,控制感情,向吴王谢恩并作前马。
在夫差故意挑起勾践的心头之火,又突然提出要与勾践结为亲家,并立即带勾践之女回姑苏完婚时,勾践为完成复国大业,也委曲求全违心地答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的解放——曹禺四大戏剧女性分析摘要: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戏剧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叛逆女性,探索女性的解放之路。
本文主要分析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研究其中的女性叛逆者形象、女性的解放之路和曹禺戏剧的局限性。
关键词:曹禺戏剧、女性解放、局限性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在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三十年代的《雷雨》、《日出》、《原野》,还是四十年代《北京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曹禺在戏剧中本着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关怀,表现出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在戏剧中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并且积极探索女性的解放之路。
本文围绕女性的解放,研究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叛逆者形象、出走的情节结构模式和女性解放的出路和曹禺的局限性。
一、女性叛逆者形象自辛亥革命推翻了古已有之的惟一的统治之父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化和观念领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弑父运动。
西方的各种理论不断地涌入中国,五四先驱们接受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他们追求人的觉醒和解放。
在父亲形象被打倒以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逆子和逆女们,他们试图建立新的秩序。
这一时期被压抑、涂改、异己化了两千余年的女性,开始呈现在人们眼前。
她们的命运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无论是鲁迅的《祝福》、《伤逝》,还是其他作品,都开始探索女性的解放之路。
曹禺在他的戏剧中塑造了一批富于叛逆性的女性。
《雷雨》中的蘩漪是一个果敢阴鸷的受过教育的被压抑在旧式家庭的女性,她的内心有着郁积的在燃烧着的火焰,她时刻在压抑管制着自己。
她身上有着旧式女人的文弱、哀静、明慧,同时也有着原始的野性,她的爱是彻底的,她的恨也是疯狂的。
她和周朴园是没有爱情的,她在这个家庭中被压抑了十八年。
在她快绝望崩溃之时,周萍安慰了她,她深信找到了真爱、找到了出路。
为了爱情,她不惜背叛整个家庭,走上了“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1),蘩漪的叛逆之处在于她试图冲破旧家庭的束缚,她挑战了中国人遵循了近两千年的人伦思想,在那个父权制的家庭中,她是必然破灭的。
她以疯狂而不正当的方式去追求自己合理的要求,她的方式导致了无辜的人受到了伤害。
《日出》中的陈白露是一个新式的知识女性,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鲜明的个性。
和蘩漪相比她冲出了家庭的束缚。
在女孩时代,她憧憬美好的爱情。
与诗人短暂的婚姻,使她厌倦了生活,对爱情、婚姻失去了信心。
她不得不回到了笼中,继续做那笼中的小鸟。
她在声色场所依靠自身的色相而生活,成为游走在权贵中间的交际花。
然而她却是这些醉生梦死的社会渣滓中清醒的一员,小东西的悲剧、潘月亭的破产、金八的暴虐,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叛逆是救不了自己的,因为“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
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2),她以死亡的方式来反抗这社会的黑暗。
《原野》中的花金子,是一个妖冶而富于野性的女性,她有着不羁的个性。
即使被焦母称为“活妖精”、“死不了的狐狸精”,即使被焦母打击压迫,她也时刻在反抗着婆婆。
丈夫焦大星懦弱无能,一切都听从母亲的,而花金子则逼着丈夫说出淹死母亲的话。
仇虎回来以后,她与仇虎互生情愫。
尽管仇虎长相丑陋,她从仇虎身上感受到了富于野心的生命力。
在焦家她受到了封建父权的帮凶——婆婆的压制,婆婆不但在精神上克制她,还控制着她和丈夫原始的自然爱欲,在焦家她的心是死了的。
仇虎唤起了她生命的激情,于是花金子不惜背叛家庭,与仇虎出走。
《北京人》中的愫芳,是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女性,她性情温婉、缄默,富于牺牲精神。
她与表哥文清互相爱慕,中间却有着旧式家庭的阻碍。
为了文清,她牺牲了一生的幸福,把青春耗费在了死气沉沉的曾家,处于情人不情人的“第三者的地位”。
她画地为牢,试图永远自囚在曾家,然而她深爱的文清是习惯了笼子已经不会飞翔的笼中之鸟。
在瑞贞的启发下,她意识到是应该离开的时候了,与瑞贞离开了曾家,投身于远方。
曹禺这四部戏剧中的女性都是个性鲜明的叛逆者,她们反抗旧式的家庭,反抗父权及其帮凶,蘩漪、花金子和愫芳都是反抗旧式的家庭的杰出者,而陈白露是冲出了家庭而走上社会的蘩漪花金子愫芳们,她的结局是否就是冲出家庭后的叛逆者的结局呢?这就涉及到女性解放的出路问题。
二、女性解放的出路综合分析《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会发现它们在情节结构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有着女性出走的模式。
周家十余年监狱式的生活,渐渐磨去了蘩漪的生机,她痛苦、绝望,时刻的压抑自我内心的情感。
与周萍的不伦之恋,燃起了她生活的激情。
为了所谓的爱情,她无视名分、地位和人伦,选择了一条出走之路。
陈白露的出走较之蘩漪更进一步,她走出了旧家庭的束缚,追求婚姻和美好的爱情,然而现实击碎了她的梦想。
她在出走后,不得不靠出卖色相来维持生活,沉沦在醉生梦死的生活之中。
花金子的出走更加决绝,她无法忍受焦母的暴虐和丈夫焦大星的懦弱,在这个充斥着父权的家庭中,她是死了的。
仇虎的归来,燃起了她对生活的憧憬,她向往那个有着“金子铺的地,房子都会飞,张口就有人往嘴里送饭,睁眼坐着,路会往后飞……天天过年,吃好的,穿好的,喝好的”的地方(3)。
她放弃了现有的生活,和仇虎走进了苍茫的原野。
愫芳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可怜之人,失去了父母的她,不得不寄人篱下。
她伺候着自私的曾皓,小心侍奉刻薄的曾思懿,关爱着瑞贞和曾霆,深爱着表哥文清。
她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换取他人的快乐。
对文清的爱,使她变得麻木。
她为了文清而守护文清身边的人,包括文清厌恶的人。
然而当她发现文清只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生命的空壳”时,她才意识到“这个家是监牢”,在瑞贞的帮助下,愫芳勇敢的走出了家庭,踏上了通往远方的道路。
五四时期的作家对于女性的出路做了积极地探索,他们深受易卜生出走的娜拉的影响,将女性的的出路分为两种。
鲁迅认为“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4)。
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从旧式家庭中走了出来,然而涓生的懦弱自私,让她感到梦想后无路可走,她选择了回来,最终也难逃毁灭的命运。
曹禺的探索和五四时期其他作家的探索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
曹禺戏剧的这种出走模式,是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的表现。
作家通过这种模式在积极地探索女性的解放之路。
蘩漪、陈白露、花金子和愫芳都是出走的娜拉,她们的出路或者是回来或者是堕落。
蘩漪试图冲破旧家庭的束缚,但是她的方式是疯狂的,她最终只能成为阁楼上的疯女人,依然受着周朴园的照顾。
陈白露是堕落的娜拉,她流连于声色场所,依靠出卖自身维持生活。
她虽然走出了家庭,却沉沦在了更大的黑暗之中,是到处都充斥着金八这样的人的社会逼死了她。
即使堕落,她也依然难逃毁灭的命运。
花金子和愫芳的命运虽然作者并没有明示,然而花金子身怀有孕却失去了仇虎,失去了全部的希望。
等待她的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式的毁灭。
愫芳虽然离开了曾家,以她的性情和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她的命运是注定凄凉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曹禺在写女性解放时,突出了女性与家庭的冲突。
曹禺做出这样的艺术处理是有其本质原因的。
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上女性是作为盲点存在的,女性的存在时被抹杀、异己化的。
家庭“从它出现的一刻起,便是以男性为标志、为本位、为组织因素的”,它是“一种统治单位,它对于女性发挥着父权社会国家机器的功能”(5)。
五四时代自由平等的思想传入,人的思想开始觉悟,人们开始反思父权制。
女性的存在被提出。
女性要冲破父权制的束缚,必须要从反抗家庭开始,从不做男人的玩偶开始。
做到“我是我自己的”,不再是父亲的女儿,不再是家庭里的囚徒。
因此女性以反抗家庭作为自我解放的起始点。
总之曹禺关注女性的命运,写出了女性与家庭、父权的冲突,然而曹禺笔下的女性是没有真正出路的,等待她们的将是新一轮的沉沦和毁灭。
三、对曹禺的女性解放之路的评价曹禺以极大的热情来关注女性的命运,探索着女性的解放之路。
他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一样,写出了女性出走后两条不同的道路。
然而曹禺的敏锐之处在于他看到了女性无法实现真正的解放的现实原因。
一方面是女性自身的原因,女性的主体性是残缺的、脆弱的。
在过去的两千年里,男权一直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
男权在政治、经济乃至话语权上全面的封杀女性,使女性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
长期以来女性都被囚禁在父权制的家庭中,造成了女性目光短浅、性格乖张、行为盲目等特点。
五四以来女性受到重视,女性的主体性处在一个建构的过程中,然而此时建构起的主体性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因此女性的反抗带有盲目性。
另一方面是经济原因。
曹禺在戏剧中多次隐性的提到这一点。
蘩漪之所以苦苦地纠缠周萍,是因为如果她离开家庭,没有周萍的支撑她无法生活下去。
陈白露为了获得经济支撑,不得不出卖色相。
花金子所向往的地方,首先是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处所。
愫芳之所以寄人篱下,是因为她孤苦无依,没有经济来源。
在父权制的社会中,男性把持着经济,因此女性在物质生活上不得不依赖于男性。
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女性根本无法真正的解放。
只有女性解放获得了社会解放的依托,女性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自我的本体生存。
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虽然曹禺对女性命运极其关注,但是他仍然没有逃脱以一个男性的眼光来审视女性的梦魇。
事实上他依然是从男性的角度来探索女性的解放问题,所以在这里女性是不会得到真正的解放的。
在蘩漪的问题上,他写出了蘩漪的大胆、疯狂以及对人伦的悖反,然而蘩漪最后也没有逃脱人伦的限制,这体现了作者一种鲜明的道德观。
他虽然倡导女性的解放,却仍然以男性社会的高低卑贱的人伦观念毁灭了蘩漪。
花金子虽然走出了家庭,他却让花金子失去了一切的希望,让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种看似希望实则是毁灭,花金子不得不为孩子而生存,继续泯灭自我,在原野中陷入新的迷茫。
愫芳相对于前三部戏剧的女性有明显的逆转性,这与曹禺的婚恋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时的愫芳正是曹禺根据自己对女性的想象要求塑造出来的。
曹禺依然是从男性视点来观察女性。
曹禺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一相同,为女性指出了两条不通的解放之路。
他们没有发现女性解放的第三条道路,他们没有看到女性自我主体的生成。
子君是新文化时代知识女性的悲剧,她依赖于涓生,她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她自身没有独立性,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无法独立生存。
这些男性大师笔下的女性,大多是时代的祭品,是对父权社会的控诉。
他们以男性的视点观察女性,是不会给女性带来真正的解放的。
因此女性的解放之路是任重道远的,需要女性自身的不断努力和社会的解放。
曹禺的戏剧塑造了一系列叛逆的女性,她们勇于反抗旧式的家庭,敢于对抗父权。
虽然有着同时代作品的局限,但总体上来说曹禺的戏剧,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有着曹禺式的情节处理和艺术追求。
直至今天,他的作品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 参考文献 ](1)曹禺.曹禺精选集:《雷雨》.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2)曹禺.曹禺精选集:《雷雨》.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3)曹禺.曹禺精选集:《原野》.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4)鲁迅.鲁迅杂文全集:《坟•娜拉走后怎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5)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