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问题及其治理

城市交通问题及其治理
城市交通问题及其治理

苏州大学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城市交通问题及其治理

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 年 3 月8 日

目录

内容摘要........................................................................................................................ I

一、前言 (1)

二、苏州市交通发展现状 (1)

(一)小汽车增速快 (1)

(二)出行需求总量多 (2)

(三)交通流量大 (2)

(四)施工影响突出 (2)

三、苏州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3)

(一)公共交通不够发达 (3)

(二)停车泊位缺口严重 (3)

(三)交通管理科技设施不足 (4)

(四)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发展不适应 (4)

(五)混行交通格局有待改变 (4)

(六)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淡漠 (5)

四、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措施与启示 (5)

(一)国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 (5)

(二)国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启示 (6)

(三)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 (6)

(四)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启示 (6)

五、苏州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建议 (7)

(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7)

(二)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7)

(三)引导人们改善出行方式 (8)

六、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苏州大学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国际和国内众多城市发展历程中,交通拥堵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难题。目前,交通拥堵已成为一种“城市病”,“治堵”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也使得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都在向城市集聚,这也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为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参考。

本文探讨了城市交通问题及其治理模式,特别是以苏州作为案例,首先从小汽车增速快、出行需求总量多、交通流量大等方面,对苏州市交通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然后从公共交通不够发达、停车泊位缺口严重、交通管理科技设计不足、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发展不相适应、混行交通格局有待改变以及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淡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苏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接着分析了国内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和启示;最后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引导人们改善出行方式三个方面,就如果治理苏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苏州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推进的同时,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对城市交通提出了严峻挑战,而城市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我国各个城市乃至全球的重大问题。苏州市作为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经由2000年的61.2%提升到2014年的65%以上,总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由2002年的12万辆达到2014年的100万辆,而苏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于人口规模和机动车规模,导致苏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因而,有必要对苏州市交通问题及其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不仅有利地解决苏州市交通拥堵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推动苏州乃至全国交通事业发展。

二、苏州市交通发展现状

(一)小汽车增速快

随着苏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苏州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提升,已经由2002年的12万辆激增到2013年的100万辆,11年的时间里增加了8倍,而以私家车为主的小汽车达到58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58%;2002年小汽车新注册登记有2.2万辆,2012年达到52万辆,2013年新注册登记的小汽车就高达12万辆,比2012年增加6万辆,增速高达35%,而且这种增速还在随着人们对汽车购买欲望的增加而不断增加,预计到2014年苏州市小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5万辆,新注册登记的小汽车将达到17万辆,同比增长42%(如图1)。

图1 苏州市2002年至2014年新注册登记小汽车数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小汽车新注册登记数量持续增加,从来没有出现了降低的情况,表明苏州市民购买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出行的次数和距离问题量也因而激增,导致苏州市交通流量越来越大,如果在城市道路不进行扩张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大幅度的交能拥堵。

(二)出行需求总量多

随着苏州市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一方面方便了人们出行,另一方面也使人们的出行量较过去大幅度增加。由于苏州市90%以上的交通动力和百姓出行要依靠公路交通。特别是由于苏州市属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因而流动人口较多,据有关数据显示,苏州市流动人口每年高达300万人(次),加上苏州450万常住人口,人口总量高达750万,近年来仅苏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就高达180万人(次)左右。特别是随着苏州市城市大开发、大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市新城建设步伐加快,由于很多老百姓姓居住在新城、工作在旧城,有的老百姓性居住在旧城、工作在新城,进一步增加了出行量,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城市交通的压力更大。

(三)交通流量大

从苏州交通道路来看,苏州城区宽12米以上的道共计147条,道路网密度为第平方公里2.49公里,其中快速路长度为18.89公里,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32公里;主干道长度为38.88公里,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66公里;次干道长度为33.13公里,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6公里;支路长度为56.5公里,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95公里。由于道路狭窄和乱停车,车辆及行人违章行使,“黑的”横行,商贩占道经营等问题,苏州主城区交通要道交通流量巨大,每天来往之间的交通流量达到24.5万人(次)左右,各城区之间主要道路早高峰、晚高峰机动车交通流量高达16.84万辆,平均行车时速只有12.8公里,导致苏州市道路拥堵问题严重。

(四)施工影响突出

随着苏州城市大开发、大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市施工项目越来越多,苏州市城市建设进入了高峰期,而这个时期苏州城市交通拥堵也同样进入了高峰期,同去“双高峰”

旧城改造的“城中村”建设、法制文化广场、南路城市带、各类市政工程建设以及道路拓宽、维修等施工项目越来越多,尽管是对于苏州城市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造成了交通拥堵,特别是很多交通路口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进行修补,道路坑洼不平,影响车辆通行,很多车辆在这样的路口通过只能以时速3-5公里的速度能行,大大降低了苏州城市交通通行能力,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拥堵。

三、苏州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一)公共交通不够发达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国际上交通管理较好的发达国家,其公共交通的整体出行比例都在80%以上,这样能够极大的减少小汽车特别是私家车的出行量,使交通状况十分顺畅,这应该是各个国家和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最为有效的措施。尽管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苏州高度重视公共交通问题,但目前苏州公共交通只有174条,而且由于交通拥堵造成四个方面问题,一是等车时间较长,65.5%的公交线路长达10-20分钟;二是出行耗时较长,市民高峰期乘坐公交车出行时间长达50-80分钟;三是换乘不便捷,目前苏州公交基本没有标准的公交枢纽场站,乘客换乘基本靠站点进行,公交与其他交通枢纽的接驳不畅通;四公交首末站设置不足,73.1%的公交线路均占据行车道发车,现公交港湾式停靠站仅为11.73%,88.27%的公交中途站停车上下客均需占据车行道;五是公交枢纽站建设还需加强,目前苏州大型公交车站具备一定换乘枢纽功能外,其余公交换乘均是靠站点进行,目前公交自有停保场仅两处较具规模外,导致公交车保修、停车困难。

(二)停车泊位缺口严重

随着苏州汽车保有量特别是以私家车为主的小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苏州市加大了道路、桥梁、轻轨、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问题。但随之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其中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缺口更是随着车辆的增加而不断加大,目前,苏州市停车泊位与汽车保有量之间的供需缺口极大,苏州市城区与住宅小区停车难已成为一个民生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苏州市中心城区机动车数为11万辆,共有停车泊位43520个,其中占道临时停车泊位13761个,室内停车场泊位8211个,室外停车场泊位21547个,百辆车停车泊位数为44.19个;而到了2014年,苏州市中心城区机动

停车泊位制品极其严重。

(三)交通管理科技设施不足

随着苏州市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对于缓解交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扩大,苏州市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而交通管理科技设施不足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苏州交通拥堵问题。无论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还是立足电视监控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及“电子警察”的设置和应用,都与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差距,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智能化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不能及时发布交通信息,无法为交通出行者选择更加畅通和优化的道路进行出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交通拥堵问题解决。

(四)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发展不适应

苏州市城市规划特别是老城区规划,都是在70年代以后形成了,因而与当前道路交通发展极不适应,特别是政治、经济、文化都集聚在市中心区域,道路无法实现“四通八达”和“宽阔顺畅”,很多时候由于车辆和人群聚集在这些区域,导致道路造成拥堵。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中心城区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则更加突出,很多政府机关场所、商场、医院、学校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比如很多十字路在高峰的时候花出城车流极大,在妇幼保健院门口的公交车排除进站和等候进入医院车辆将右转车道占据,同时还有右转车辆挤入直行道“争道”,降低了道路能行能力。

(五)混行交通格局有待改变

尽管随着苏州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人们的出行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私家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仍然是苏州市民主要的交通工具,此外还有板车、滑轮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注册非机动车242万辆,因而苏州市民采取非机动车出行仍然是比较重要的方式。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苏州市道路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不仅影响了交通安全,而且更加剧了交通拥堵,主要路段早晚高峰时期自行业流量达到每小时7500辆以上,对机动车造成了极大的干扰,降低了通行效率。

(六)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淡漠

造成苏州交通拥堵的原因,除了基础设施、交通管理、城市规划等原因外,交通参与交缺乏交通安全意识、违章通行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也是导致苏州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由于苏州交通发展迅猛,一方面由于交通拥堵导致人们抢行的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由于个人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淡泊,随意停车、随着变更车道、闯红灯、插队的现象十分普遍,而由于交警部门警力不足,无法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因而导致交通拥堵。据有关数据显示,交警部门处理各类交通违章违法的数量从2009年的284万起提升到2014年的542万起,表明苏州交通参与者交能安全法制意识的淡薄(如图2)

图2 2009年至2014年苏州交警部门处理各类交通违法数量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苏州市交管所官方网站整理

四、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措施与启示

(一)国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

尽管治理交通拥堵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交通拥堵治理措施对苏州市治理交通拥有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采取收取高额停车费的方式进行治理,在美国纽约中心地区停车费的收费标准为10美元/小时左右,而在繁华地区收费则更高,会达到25美元/小时左右,有效的降低了交通拥堵。而在日本的东京,则设置了7条线路纺织成的地铁网,专营大巴、公共小巴、居民社区巴士,占日本交通客运量的64%;有轨电车已投入服务102年,89%的日本市民选择地铁和公交出行。在德国,政府把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作为重点工程,大量建设天桥、地道、空中走廊,将许多政府部门、高级酒店、写字楼和大型商业中心连接成网,行人可自由通行,庞大的人流迅速分散,通过很长的地道直达目的地,减少了车站内的拥挤,也减轻了地面街道的压力,这对苏州有

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国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启示

美国以提高停车收费来达到限制汽车出行的目的,日本则通过优化交通网络来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德则从行人的角度为行为提供更为方便的出行以达到分流的目的。尽管这些措施在解决交通拥堵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苏州市取长短的借鉴。一是不单纯采取某一项措施来治理交通拥堵,应当采取优化交通网络、优化行人出行以及提高停费等综合措施,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二是应当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就苏州而言,还不具备日本和德国的做法,主要是受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因而城市交通应当与城市结构、城市而已以及未来规划相适应。三是应当采取“立体交通”的治理模式,既要抓好交通规划,又要抓好公共交通,更要抓好科技信息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好作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三)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

交通拥堵问题,不仅是大城市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开始蔓延到中小城市,因而我国各个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有很多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基本做法都是以在力发展公共交通为主流,并辅之以经济措施、行政措施和法律措施。《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将出台拥堵收费管理政策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并重点建设了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交通拥堵收费监测评价体系。上海市采取“人车分流、畅通中央”的做法,大力加强交通附属设施建设,重点对人行过街系统、停车泊位设施建设,并要求开放医院、商场、宾馆、机关等公共停车场。长春市作为省会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采取修建地铁、轻轨、快速路的方式治理拥堵问题,目前地铁正在修建,轻轨已经形成了环路,快速路也已经形成了南部快速路和北部快速路,极大的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四)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启示

通过对北京、上海、长春三地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可以看出,其主要做法都是按照“以梳治堵”的办法,然后再辅之以必要的经济、行政和法律措施,在这方面对苏州市

特别是要完善交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方面狠下功夫,尽快制定《苏州市交通发展建设规划(2014-2024)》,明确未来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举措、保障措施等等,通过采取综合政策和综合措施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二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当在完善都市交通规划、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上狠下功夫,在此基础上再采取限制购车、加强管理、开放公共停车场等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能拥堵问题,否则如果只是采取“管”和“治”的方式,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五、苏州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建议

(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解决苏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应当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把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结合起来等方式解决。如: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及停靠站建设;集约利用城市道路资源,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推进换乘枢纽及步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对于轻轨、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优先发展,合理布局,优先通行,降低票价,并适时加大快速公交(BRT)的建设力度。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立体交通,加大过街天桥、立交桥的建设力度,最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

(二)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苏州市要以打造“驾驶文化”为突破口,进一步改进宣传渠道、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载体。建议结合吉林省实际,从长远出发,将“驾驶文化”融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载体,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提高司机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和维护交通秩序的意识,逐步将“电子眼”装到人们的心里。目前苏州市的汽车保有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如果不进行调控和认真规划、管理,大面积拥堵现象不可避免。建议政府结合苏州实际,研究制定税收、年度牌照费、燃油税、中心区停车场收费等调控政策,使汽车的保有量、出行量能够不大幅度超出交通承载能力。加大对城市交通设施的科技投入,支持交警部门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益。

减少因盲目无效的交通行为造成的拥堵。将过去主要以监控拍摄闯红灯违章行为,扩大为监控拍摄变道、抢行、违停及压线等多发性交通违章行为。对酒后驾驶实行重罚,并且秉公执法,一视同仁,以此管出秩序、管出声势、管出平安。

(三)引导人们改善出行方式

市民作为城市交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整个城市交通管理的基础。苏州市在交通管理中应突出以人为本,把治理交通拥堵的基点建立在引导人们改善出行方式上。一是积极引导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大力加强公共交通能力建设,尽可能减少乘客在乘公交车时的两端步行时间、候车时间、换乘时间,缩短两端步行时间,加大公交网的密度,尽量伸入小区,减少候车时间的方法在于缩小发车间隔,减少换乘时间就要增加换乘枢纽建设,同时优化公交线路的接驳。二是对私家车注册登记采取拍卖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拍卖原则、拍卖流程、管理机构、拍卖机构以及拍卖数量,通过拍卖的方式达到限制人们购买私家车的目的,以此来减少汽车数量,引导人们更多的采取公共交通出行。三是借鉴北京的做法,尽快出台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具体政策措施,并大力实施“高峰期错时上下班”的政策,减少私家车出行数量。四是进一步完善苏州市交通层次,建立专门的公交车道、自行车道、人行步道,为市民采取非机动车也行创造有利条件。

六、结论

城市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发达城市的实践已经证明,交通拥堵问题通过综合治理是可以解决的。本文通过对苏州交通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经验进行了借鉴分析,最后从优化公共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引导人们改善出行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于解决苏州交通拥堵问题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对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借鉴提出对策建议,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蒋水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2] 金剑等.道路交通管理体系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 张东明.中国中心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年度报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4] 陆化普.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5] 陆锡明等.城市交通战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 董国梁.畅通城市论--21世纪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7] 严正等.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8] 黄新华.公共部门经济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9] 谷中原.交通社会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10] 冯挚.城市交通管理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0.

[11] 卢毅、曾江洪.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与对策[J].湖南交通科技,2014(09)

[12] 李林波等.城市交通拥挤发生的一般规律[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4(01)

[13] 吕立生.城市交通阻塞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2012(03)

[14] 陈方等.城市交通拥挤管理政策体系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11)

[15] 李淑华.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初探[J].公安大学学报,2014(03)

[16] 罗清宇.城市交通拥堵外部成本衡量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14(05)

[17] 赵全新.开征城市交通拥堵费问题研究[J].价格与市场,2014(02)

[18] 马枚等.苏州城市交通现状与发展战略分析[J].城市,2013(01)

[19] 邹哲.构筑新世纪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美国交通建设的启示[J].城市,2014(01)

[20] 张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研究[J].今日科苑,2013(04)

致谢

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此次毕业设计。首先感谢指导教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进行精心的指导,才使我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在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面对现在的收获,我感到无限欣慰。为此,我向热心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在我即将完成学业之际,我深深地感谢所有对毕业论文撰写和设计提供帮助的领导、教师和朋友!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38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现状(正式版)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大,同时建设的城市多。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1995年-20xx年6月,12年间共有10个城市20多条线路投入运营,运营里程达到730km,到奥运会开幕,北京、上海两城市运营线路分别达到220 km和236 km。 与此同时,全国共有15个城市、800 km的城轨线路正在施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长春、哈尔滨、沈阳、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15个城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总长度达1700 km,总投资6000

亿元。这15个城市线网规划已于20xx年-20xx年得到国家的批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继续增加,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上述15个城市之外,宁波、无锡、长沙、郑州、大连、东莞、贵阳、合肥、昆明、南宁、福州等10多个城市,也在筹建城轨交通,编制城轨交通线网规划,初步估计线网规划总长度为1000~1500公里。总之,无论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数量、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还是已经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模都非常庞大,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论文“论城市交通的综合治理”

XX 大学XX 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城市交通的综合治理 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 批次层次专业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摘要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的需求。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遇到了交通拥堵等现实问题,道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建设速度总是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而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的效率总是有限的。在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下,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问题, 是城市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如何破解城市交通难题,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本文从综合治理方法分析的视角入手,分析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和原因,着重通过对杭州市区交通的实证分析,从城市交通规划、公共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文明交通、交通管理、智能交通、政策干预等几方面提出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为道路规划和改善提供依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更好地治理城市交通,满足现代交通管理和控制,对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公共交通综合治理

目录 摘要.....................................................................................................................I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 2.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2.1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1) 2.2 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2) 2.3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意义 (2) 3. 杭州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实证分析 (3) 3.1 杭州城市交通环境与特点 (3) 3.2 杭州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原因 (3) 3.2.1 交通现状 (3) 3.2.2 拥堵原因 (4) 3.3 杭州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措施 (5) 3.4 未来杭州城市交通规划设想 (6) 4. 国外城市交通治理的分析 (7) 4.1 制定并实施治理交通拥堵的政策措施 (7) 4.2 重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8) 4.3 积极倡导“绿色出行” (8) 5. 如何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9) 5.1 规划 (9) 5.2 公共交通 (10) 5.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0) 5.4 文明交通、交通管理 (11) 5.5 智能交通 (12) 5.6 政策干预 (12) 6.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型体建设空间系统的一个组成成分。交通与运输是密切联系的,运输应有一定空间渠道流通,用交通工具才产生了交通。所以首先是运输系统的结构可以影响城市建筑系统的整体布局,因此,首先研究运输,进而研究交通。 交通是一个动态体系,关系到城市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以及生态作用。 2.布置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总体规划、详细 规划多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 a. 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基础上要有一个完整的系统; ①城市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市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互相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所以道路系统应以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为前提,进行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交通的要求。所以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的道较完善的方案。 ②城市道理系统不是消极的适应城市的总体布局,而是积极配合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提出具体意见。做出相互协调、有机联系,使整个城市具体布局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③现代城市道路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速,也要满足清洁、安静、生动、美观,因此要做到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组织城一个合理的交通网。 ④城市用地安功能布局时,要求形成各部分交通系统及全市性交通系统; ⑤城市总体布局中要尽量使交通能够均衡分布; ⑥城市道路系统要求要有一定的干道网密布; b. 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 c. 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d. 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e. 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f. 要考虑远期的发展; 3.城市道路为何要形成系统 交通运输与城市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生产和城市发展。城市生产生活的发展也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城市的道路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效益的发挥也是紧密相关的。 a)从城市的角度将城市道路应当形成系统; 城市中各个组成分是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是城市的骨架; 道路形成系统市城市用地风能组织合理化的前提,有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 说的就是古罗马发达的道路系统; b)从道路本身来讲也要形成系统 i.只有形成系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成体效益。 ii.城市是融汇多种类型交通的统一体,如果不加以规划使之形成系统,会造成混乱不堪的局面,所以在考虑交通运输组织市要 1. 合理的布局城市的人流吸引 点从而影响,从而影响部分设施的布置;2. 引开过境交通;3. 交通分流 4. 组织立体交通。如此从系统的交通出发发挥城市道路的最大组织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给国内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与规划提出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综述 1.1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世界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兴盛、衰退和复兴这样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 诞生(1863-1924) 第一条地下式铁路运营路线于1863年在伦敦通车,此后欧美城市纷纷借鉴,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间,有13个城市建设了地铁,还有很多城市开始发展有轨电车。 停滞(1924-1949) 战争的爆发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轨道交通因投资高、建设周期长而导致了停滞和萎缩。这一阶段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地铁,有轨电车也停滞不前,有些线路还被拆除。 逐步发展(1949-1969) 二战后,各国小汽车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诸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影响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这一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又得到了重视,从欧美扩充到南美和亚洲,如巴西、日本、中国等,二十年间共有17个国家新建了地铁。

高速发展(1970年至今)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确定了发展轨道交通的方针,立法解决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又扩展到了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1.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该阶段为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来指导地铁的规划建设。 建设高潮——1999年以后,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己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达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2建轨道交通城市特征比较 2.1国内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

城市交通治理指导方案

城市交通治理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水平为目标,以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为载体,进一步更新交通管理理念,拓宽管理思路,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影响我市道路交通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加快构建与现代都市相适应的大交通格局。 二、工作目标 积极采取科学规划城市布局、优化路面交通组织、构建立体宣传教育格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促进“公正、严格、人性化”执法有机结合、严查各类交通陋习等措施,建立健全城市交通发展长效机制,精细整合城市交通资源,努力形成市民文明交通素养有效提升、市区交通拥堵有效缓解、道路交通秩序有效规范、重特大交通事故有效控制的良好局面,切实保障哈洽会、国庆节和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时期交通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容量、高密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定期曝光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剖析交通事故案例,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和浓厚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的“五进”活动,让所有家庭和市民受到教育。 (二)加强交通规划建设。加大交通设施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公安交通智能指挥中心和智能交通建设;完善路网功能和城区基础交通设施,推进各类交通隐患的根源治理;科学规划城市交通布局,结合老城区改造,有计划地控制和迁移中心城区交通吸引源和发生源,缓解交通供需矛盾。 (四)加强静态交通管理。迁移影响交通的摊区或市场,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泊位)、停车诱导系统,明确停车场管理、停车秩序管理和停车场资产运营管理三方面的主体责任,将静态交通管理重点放在路面和政府有使用权且在国有土地上的公共停车空间,明确市区差别、计时收费的经营管理模式,恢复被私自挪用停车场的使用功能,加大对车辆乱停乱放行为的处罚力度,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减轻交通影响。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资料

第三章公路规划 一、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因素:(一)用地分区形成的交通运输对道路网规划的影响(二)地形条件的影响(三)城市进出 口公路系统的影响(四)铁路线的影响(五)城市原有路网的影响。 二、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 (1)方格网式路网:它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方格网式路网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如果方格网式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口多;旧城区的方格网式路网由于道路狭窄,功能不分,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尚可组织单向交通以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为解决方格网式路网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可在方格网上增加对角线道路。 (2)放射环式路网:优点: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缺点: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交通集中,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3)自由式路网:自由式路网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选线而形成。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节约道路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 (4)混合式道路网 四、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方法 (一)资料准备1.城市地形2.城市区域地形图3.城市发展经济资料4.城市交通调查资料 5.城市道路现状资料 (二)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 2.根据交通规划修改初步方案; 3.绘制道路系统图。1)城市分区交通吸引点分布及其联系线路的确定2)根据交通规划对初步确定的道路系统进行修改3)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2 城市道路的功能、组成及特点 一、城市道路的功能 1.交通设施的功能 2.公共空间功能 3.防灾救功能 4.形成城市结构功能 二、城市道路的组成 城市道路一般包括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道路(或街道)、交通广场、停车场以及加油站等设施。在城市道路建筑红线之间,城市道路由以下各个不同功能部分组成:(1)车行道(2)路侧带(3)分隔带(4)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停车场和公共停靠站台(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它设施 三、城市道路的特点 (一)功能多样,组成复杂(二)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三)道路交叉口多(四)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五)景观艺术要求高(六)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七)政策性强 三、路红线规划规划的作用:所谓道路红线是指道路用地与城市其它用地的分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即为道路的规划路幅宽,它为道路及市管线设施用地提供法定依据 (二)红线规划设计内容 1.确定红线宽度:红线宽度也即路幅宽度,它是道路横断面中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等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包括远期发展用地。 2.确定红线位置: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依赖于道路中线的定位。红线的实现有三种方式:(1)新区道路(2)旧区道路(3)旧区道路 3.确定交叉口型式:城市道路交叉口分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大类别。平面交叉口又分一般平面交叉、拓宽渠化交叉和环形平面交叉三个类型;立体交叉则有苜叶型、环型、喇叭型、菱型、定向式等多种平面形式。 4.确定道路的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规划道路中线的转折点和各条道路的相交点,就是道路的控制点。 总之,城市道路的红线规划包括红线宽度、红线平面位置、交叉口型式和道路控制点规划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道路网与公路衔接的基本形式 1、交通运输来看有两种类型: 1. 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并与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过境交通:同城市关系不大;或者通过城市但不进入市区,或者上、下少量客货做暂时停留。——一般尽量由城市边缘绕行通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全市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全市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 次会议和省政府领导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大力改善交通拥堵状况的指示精神,集中治理城市道路交通行车难、停车难、走路难和交通秩序乱等突出问题,规范交通行为,改善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市政府决定自2007年5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在全市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 一、指导思想和整治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统一部署,县(市、区)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原则,综合整治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举,深入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和“平安畅通县区”创建;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加大执法力度,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结构。通过综合整治,改善城市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营造安全畅通、和谐文明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b5E2RGbCAP (二)整治目标。通过集中整治,我市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得到改善,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完好,交通设施完善,交通组织、路口渠化、信号配时科学合理;以大运量公交方

式为主体、线路基本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系统初步建立;市民交通安全和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文明交通素质明显提高。p1EanqFDPw 1 / 11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整治城市道路交通路口通行秩序。继续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加大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积极开展“文明交通示范路口”创建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维护交通秩序,定期组织文明交通志愿者上路开展交通违法劝导活动,引导广大市民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加强城市交通高峰时间指挥疏导,整治机动车违规转弯、掉头、变道和不按规定让行等违法行为,切实改善城市道路交通通行秩序。DXDiTa9E3d (二)整治重点街区和路段交通秩序。开展“文明交通示范路(街)”创建活动,以繁华商业区、机场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城市出入口等窗口地区和学校、医院周边道路为重点,进行综合整治,从严查处交通违法和非法营运行为;充分挖掘“背街小巷”资源,加强区域交通组织,改善主要街区和路段的通行能力。市三区、六县(市)城区要排出一批道路交通“乱点”、“堵点”和事故“黑点”,查清范围、重点时段、表现形式,明确整治措施、期限、责任人,挂牌治理,并留存相关数据、图片和图像资料。属于管理方面原因的,要及时整改到位;属于道路设施等方面原因的,要制定整改

(整理)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挤问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严重。近20年,内地民用汽车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7% 。其中,北京作为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500万辆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2010年10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一书更是将北京列为世界五大拥堵城市之首。 城市交通拥挤已严重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及空间布局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造成负面效应,具体表征为时间延误、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及情绪影响等。这些负面效应使得社会外部成本增高,危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安全,更不符合建设和谐交通的目的。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显得格外重要。这不是单纯地统一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而是通过拥挤识别确定城市不同道路的拥挤度来实施不同的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拥挤识别体系并合理运用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91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人民对交通的需求扩大。汽车产量增大,人民的购买力上升,人民的配车率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交通指挥中心的固定检测器采集和实地考察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挤识别体系下,计算出有效的道路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地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 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城市形成之后,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不但概念不清楚,而且叫法也不统一,统计数据混乱,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州、青岛、东莞、宁波、佛山、石家庄、郑州、长沙、兰州等33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中。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接要: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环境构成的动态系统,优化系统要素,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多措并举,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执法和交通安全工程建设,提高紧急救援能力,完善道路安全治理体系和提 高道路安全治理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关键词: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对策 一、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战略的现实意义 (一)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战略的内涵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众所周知,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由人、车、路、环境四大要素构成的 动态开放系统,其安全与人、车辆、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系统内任何一个要 素的变化都会对道路交通产生影响。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实质就是构成要素的改变, 使得系统的运行失衡而造成交通参与人的生命、财产损毁。因之,道路交通安全治理 的根本在于优化系统要素,保持这个系统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 从各国应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实践看,优化道路交通系统结构和系统要素都是其基本的逻辑起点,通过交通安全执法、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工程和紧急救援的 优化,建立综合治理机制,从而使道路交通处于一个安全畅通的运行状态。目前比较 典型的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一是美国模式。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原理根植于4E工程学,通过4E系统工程的实施、先进信息化设备的应用达到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美国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基础工程和科技设备结合的典范。二是日本模式。其突出特点是侧重于人的管理,注重安全驾驶管理员制度和生命周期安全教育。三是 瑞典模式。该模式被世界公认为成功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其独到之处在于彰显“零死亡观念”,实施多方合作和细节化管理,使瑞典成为全球道路交通安全最好的 国家…。 (二)湖南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战略的背景 自人类有了交通行为,交通事故便相伴面生。当下交通事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如美国学者乔治·威伦在《交通法院》一书中所言:“交通事故已成为今天国家最大的问题之一”。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的车祸以来,全世界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27万,更有成百上千万人因此而受伤,甚至终身残疾,道路交通事故 被人们称之为“文明世界的第一大社会公害“。由是之故,道路交通安全引起了世界 各国的重视。大多数国家颁布了交通安全法规,对本国交通安全开展依法治理。联合 国启动了2011一2020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鼓励各国采取干预措施,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降低道路交通死亡率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迅速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亟待破解重大问题。在2003年颁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之后,又陆续制定和颁布了系列旨在加强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挤问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严重。近20年,内地民用汽车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7% 。其中,北京作为人口超过万人、机动车500万辆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10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一书更是将北京列为世界五大拥堵城市之首。 城市交通拥挤已严重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及空间布局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造成负面效应,具体表征为时间延误、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及情绪影响等。这些负面效应使得社会外部成本增高,危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安全,更不符合建设和谐交通的目的。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显得格外重要。这不是单纯地统一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而是经过拥挤识别确定城市不同道路的拥挤度来实施不同的解决措施。建立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交通拥挤识别体系并合理运用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9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人民对交通的需求扩大。汽车产量增大,人民的购买力上升,人民的配车率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经过分析交通指挥中心的固定检测器采集和实地考察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挤识别体系下,计算出有效的道路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地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拥挤识别研究现状 到当前为止,国内外对很多学者研究开发了许多的 ACI 算法。 加利福尼亚算法。经过比较邻近检测站之间的交通参数数据,对可能存在的突发交通事件进行判别,由此确定交通拥挤的发生。此算法于 1965-1970 年间,由加利福尼亚洲运输部开发。 McMaster 算法。该算法由Persaud et al(1990)根据突变理论开发出来。它使用大量的拥挤和非拥挤交通状态下的流量-占有率历史数据,开发一个流量-占有率分布关系模板,经过将观测数据之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

城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问题 摘要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是影响和带动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发展、改善人们居住生活与出行条件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机动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土地的大量消耗、交通安全威胁等危害,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缓解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手段和措施,本文将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探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提出一些城市交通问题治理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拥堵治理,需求管理 引言 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活赖以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城市交通不仅要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短缺的制约,这使得城市交通的供求矛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更加尖锐。由此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堵塞以及由此导致的交通能耗、环境污染的加剧,是我国城市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城市病”之一,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治理的热点和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意义重大,也十分必要,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城市交通概述 1.1交通的概念 广义的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意义的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 1.2城市交通的概念 广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这些流动都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 通常含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道路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即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部分。城市交通因城市的规模、性质、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各有特点。 城市交通由私人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和货物专业运输三部分组成。私人交通包括步行和以自用车为交通工具的出行。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旅客运输。客运工具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铁出租汽车等。随着城市的发展,铁路市郊旅客运输也在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结构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货物专业运输由拥有专业化运输工具的运输企业经营。它的运送效率高,货物损坏率低。1.3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一系列的交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般认为,目前城市交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然而交通拥挤问题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愈演愈烈,在大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各大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并且开始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蔓延,中小城市也普遍出现了交通拥挤现象。 2.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不足 在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大城市高密度的土地利用模式决定了道路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班级:70971 姓名:刘奎学号:200907071006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在城市形成之后, 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 多年间, 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缺乏统一的标准, 因此, 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 不但概念不清楚, 而且叫法也不统一, 统计数据混乱, 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 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 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 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

(整理)城市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系统》读书报告 1城市交通系统概述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生产:生活活动连接起来,在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提高城市容货流的有效运转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布局形态、规模大小,甚至城市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支撑。 城市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其中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为整个交通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提供保证。 1.1城市综合交通 交通运输系统由各种相对独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交通类型组合而成。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由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系统,城市中的各种交通形式的系统构成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从形式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及水上交通等;从地域上,城市综合交通又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部分。 1.1.1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也包括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关系。 1.1.2城市交通 广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范围以内的交通,即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这些流动都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并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城市交通土要包括城市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水运交通等通常所指的交通是指城市道路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 1.2道路交通系统 1.2.1道路交通网络 所谓网络,即包含节点集合和连接结点的弧线集合。网络规定了发点和收点,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铁道运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随着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百姓出行需求更加强烈,预计2018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到16000亿人,货物发送量将达42900亿吨,现在人首选 铁道轨道供电专业培养目标:预计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电化率为60%,规划建设新线4.1万公里。铁路的大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学子投入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培养目标:铁道信号的首要作用是保证列车运行正安全:铁路信号装备是组织指挥列车运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传递行车信息,改善行车人员劳动条件的关键设备, 铁道线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我国铁路系统经过今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吃加速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提升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2013年11月15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70年天津地铁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1990年上海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