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干预措施
临床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为 提供 可靠 的治疗 方 案 , 密 切 观察 眩 晕 发作 的 时 要
间 、 质 、 度 及 伴 随症 状 。如 突 发 性 , 发 性 , 转 性 程 复 旋
性眩晕 持续 时间 较短者 , 为外周 性或耳 源性 , 多 长期 存在 或经 常出现 的无规 律 的多变性 “ 眩晕 ” 有功 能性 可能 。 但老 年眩晕 患者 多为脑 血管 疾病 , 脑供血 不足
切配合 治疗 , 转 出院 。 好 2 3 密 切观察 病情 变化 眩晕是 多 种疾病 的症状 , .
饮食、 运动 、 物 等 治疗 方 法 , 测 技 术 与并 发症 及 药 监 伴发 症 的预防 , 更着重 了解 患者 心理 、 情绪 、 性格 、 文 化程 度 、 受能 力等具 体情 况 。护士作 为 教育者 , 接 更 是管 理者 , 制订 个体化 的干预计 划 , 对患 者的文 化 针 水平 、 习 能力 选 用适 宜 的 方法 , 用 口头宣 传 、 学 利 文 字教育、 象教育、 形 录像 等 形式 , 行 有 效 的心 理护 进 理干预, 深入 浅 出进行 指导 , 励 患者配 合治疗 和积 鼓
~
如某 老年男 性患 者 , 院后 经治疗 病情稳 定 , 因子 人 但 女工作 忙探 望少 , 产生 孤独 、 寂寞 、 被遗 忘感 , 因而大
发脾气 , 不配合 治疗 。针 对上 述情况 , 我护 理人 员主
8 5岁 , 中 大 专 以 上 7例 , 中 2 其 初 1例 , 学 1 小 3
们交 待 清楚 , 当他 们做 错 事 , 轻易 责 怪 , 不 主动 向他 们承认 自己工作 不周 , 从而 减轻患 者 的心理 负担 。 2 4 为患 者创造 优美 的环境 病 室宽 敞 明亮 , 静 . 肃 安全 , 内布 置 雅致 大 方 , 壁 颜 色光 线 和谐 , 床 室 墙 病
糖尿病儿童心理障碍与疏导
显 ,在 对 伴有 情绪 障 碍的 糖 尿病 儿童 进 行心 理或 药
差异具 有 显著 性 。此 检 出率 比 19年 全 国2 城市 协 物 干 预 时 应 考 虑 到 这 一 特 点 。 同时 在 研 究 中 还 发 92 2 作调 查组 使 用 同一 量表 所 得 到行 为 问题 的检 出率 现 ,对 照组 与 糖尿 病组 的 情绪 障碍 检 出率 都 显示 了
(29 -.9%也显 著升高 ,经统 计学检 验 ,存在显 随年 龄 上升 的趋 势 ,糖 尿病 组 1 ~1岁组 检 出率 更 1 . 21 ) 74 5 7
著性 差异 (<0 1 P .) 0 。说 明北京地 区 1 型糖 尿病 儿童 、 青少 年 比正 常 同龄儿 童 更容 易 出现 心理 行为 问题 ,
关 于 糖 尿 病 患 者 合 并 焦虑 抑 郁 障 碍 的 比例 国 J 为糖 尿病 的 患儿 的 前瞻 性研 究 发现 ,4 %的患 儿 在 内外 报 告 不一 。国 内成 人研 究报 告 ,焦 虑 发生 率 1 确诊 后 出现心 理 障碍 。而 对9 例 确诊 糖 尿病 时年 龄 6 .4 2 1 %,抑郁 为3 .8 7 47 %,焦虑抑 郁并 存3 .8 47 %。 国 在 8 3 的患者随 访 1年 后发 现 ,各类心理 障碍 累 外 报告 虑为4 . ~1岁 0 焦 92 %,抑郁 4 . 1 %。王 爱华 等 3 卅的 积 发生 率高 达4 .%,是 正 常人群 的 3 。而 Ro et 研 究 结果 显示 ,儿 童 1 糖 尿病 患 者 情绪 障碍 表 现 76 倍 b r 型
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分泌 的异常。长期 高血糖可以诱 发糖 尿病患者 的情绪改变 。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 , 由该病带来的脏器损害 、 生化 改变 、 理 心
给予适当护理 , 成为护理工作 的一个重要 内容 。
焦虑情绪的出现不可避免。焦虑作为一种精 神症状 , 有主观 体验和客观表现两个部分。①主观体验主要 为精神性焦虑 。
如整天提心吊胆 , 其担 心 、 忧虑 和烦恼 的程度 与现 实很 不相 符。表 现为对外 界刺激敏感 , 易受干扰 , 注意力 不集 中, 情绪
会心理 因素也可导致焦虑情绪 的产生 : 如患者要 接受长期 的 治疗 , 可能需 要终生 服药 , 常使 患者烦 恼 。有些 患者担 心糖 尿病会遗传给后代而焦虑和 自责。有 的患者 可出现 阳痿 、 早
泻、 月经紊乱 等症状 。如果 焦虑 症状 长期得 不到控 制 , 将成
郁综合征 。
中 国 现代 药 物 应 用 2 0 0 9年 1月 第 3卷 第 2期
C i JMo rgA p,a 09, o. No2 hn dD u p lJn20 V 13, .
・
1 73 ・
汁, 可让婴儿吃到营养 价值 极高 的初乳 , 现 出生 后 的首次 实 免疫 , 高抗病能 力 , 进胎粪排 出, 提 促 减少婴 儿黄疸 的发生 。 正常新生 儿断脐 后 3 n 裸体 与母亲 皮肤接 触不 少于 3 0mi, 0
糖尿 病 患者 心 理 障碍 原 因分 析 及 护 理 对 策
白风 华 侯 雯
面, 以减轻抑郁 , 保持心情愉快 。抑郁症状 严重者 , 根据 医嘱
糖 尿病是 由遗传 因素 和环境 因素共 同作用 引起 的一种
慢 眭疾病 , 其治疗也是一个长期持续 的过程 , 对患者 的工作 、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等生理方面的干预,心理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等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对于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焦虑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面临的并发症等,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长期的焦虑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二)抑郁抑郁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也较高。
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带来的生活不便、社交障碍、经济负担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和绝望。
抑郁情绪会降低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影响饮食和运动的管理,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三)压力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也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使血糖升高,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应对疾病的能力。
二、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一)情绪波动与血糖当患者处于焦虑、抑郁或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相反,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二)心理压力与血糖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身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导致血糖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高压力状态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比例明显高于压力较小的患者。
(三)心理应对方式与血糖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如乐观、自信、寻求社会支持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逃避、自责、否认等,则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血糖控制。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在饮食 、 运动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 对老年糖尿病 患者进行 心
20 04年 2月 ~ 0 6年 1 20 月在我科住 院的老年糖 尿病患者
理行为干预 , 能改善抑郁 焦虑状 态, 保持血糖稳 定, 节省住院费
用 , 高生活质 量。 提
9 例 , 4 例 , 4 例 , 龄 6 岁 ~5岁 ; 中糖尿病 合并 0 男 8 女 2 年 0 8 其
2 0~ 8 8 21
2 唐维新.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I M. :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 0 , 2 22 0 3 赵砚霞 , 孙广美. 洗手护 士在手术中预防切 口感染 的措 施[. J 中华现 ]
代护理学杂志 ,0 4 1 5 :4 20 ,( )4 7
4 袁 昌容 , 钟雪霜. 急诊手术感染的护理预防[1 N. 现代护理报 , 0 , : 2 64 0
维普资讯
■ 汐强目嘧
者, 可用肥皂水刷手 1 i 0mn酒精浸泡 5mi, n 待酒精 自然晾干或
用一 次性无菌纸 巾沾干 , 穿无菌手术衣 、 再 戴灭 菌手套 , 保证 工 伤 口渗血 、 渗液情况 , 发现异常要及 时通知 医生 , 对伤 口留有负
2 心理 问题及护理对策
6 0岁 ~ 0 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 。由于糖 尿病 是慢 性终身 8岁 性疾病 , 给患者的心理造成 了很大 的压力 。调查显示糖尿病心 理 障碍发病率高达 3 %~ O J因而糖尿病的心理障碍问题 日 0 5 %『 J , 益受到关注。目前 , 已公认 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 1 , 发展 及其转归都有一定 的影响 , 心理护理干预可 以提高部分患者的 常规治疗效果 , 老年糖尿病患 者是 一个特殊 的群 体 , 其 自身 有 的生理特点 ,对患者不 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 , 对 糖尿病的代谢控制 能收到 良好的效果 , 对改 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从心脾论糖尿病心身障碍
从心脾论糖尿病心身障碍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糖尿病的发展和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许多患者伴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等。
通过查阅文献及实践,发现从心脾论治糖尿病心身疾病在糖尿病、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减少致死或致残具有深远的意义。
标签:心脾;糖尿病;心身障碍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和内分泌疾病,又是一种身心疾病。
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有382亿人,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592亿人[1-2]。
现代的疾病观强调疾病的多元性与身心交互作用,从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全方位探讨发病机制关注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
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的效应上起着“扳机”的作用。
[3]糖尿病的发展和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许多患者伴有的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和进食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等,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症状更为常见。
充分认识并积极进行治疗精神症状对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疑将有积极而有意义的帮助。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络并病是引起中医学界对其发病原因及并发症进展的较为一致的医学理论。
然糖其味甘,以水谷为源,由脾运化所主,脾病则糖浮游血中,浓度升高,谷精散而不敛;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当为脾失健运,谷精不藏之故;诸络皆属于经,诸经皆属于藏,诸脏皆为心所主。
可见消渴的发病与传变心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结合临床实践,今从心脾论治消渴及心身疾病。
其依据如:《索问·气顾论篇》认为:“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
《景岳全书》提出:“上消者,渴证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古云其病在肺,而不知心脾阳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
又渭:“上焦渴,是心火刑金所致,宜降火清金。
”《格致余论》指出:“主闭藏者肾也,可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届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而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
”心火、肝火刑金,肺阴被灼,耗伤律液,故见口渴多饮。
不良心理既可引起糖尿病,又可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摘要】本文阐述了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产生的原因及护理的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焦虑恐惧抑郁紧张护理随着现代医学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物综合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感到身心疾病产生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是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
同时糖尿病的产生与心理因素也是密切相关的,运用心理学方法,了解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需要,观察其心理变化,收集其心理信息,及时解决其心理问题,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解除病人的不良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糖尿病病人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一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多数糖尿病病人患病后,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
他们对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是过分担忧。
病人希望对疾病做深入的调查,但又担心会出现可怕的结果,他们反复询问病情,对诊断半信半疑,忧心忡忡,因而产生焦虑。
长期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心理上不平衡,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妨碍身体的康复。
2.恐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需要终身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
有的病人得病后,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感到恐惧。
特别是得知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的危害后,如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失明、糖尿病坏疽要截肢、合并心脏病容易得心肌梗塞等,思想顾虑更多,对糖尿病更加恐惧。
这种恐惧心理会加重病情。
糖尿病患儿会对医护人员的白色工作服及各种医疗措施有一种生疏感,从而产生惶恐不安、恐惧心理。
3.抑郁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易感素质者更易产生。
这些人性格内向,易悲观,将生活看得灰暗。
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被改变,由于长期控制饮食,无法享受到“美味佳肴”,对自己不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感到悲观失望,有的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
有些老年人则因自己患病给儿女造成的负担过重而抑郁,有的甚至拒绝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应对
经内 功能 分泌 紊乱可 能也介人了 病过程[ 。 发 ] 8 糖
尿病动物模型亦有类似的改变, 静脉注人5 小鼠 经色胺酸后可降低血糖, 但对胰岛素的分泌没有 影响。5一 经色胺这种与胰岛素无关的葡萄糖调节
作用, 可被5一 胺拮抗剂阻断图。 一 胺还 经色 5 经色
可降低摄食行为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总能量的
为和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两个方面。患者的自 我管理行为包括患者的个性、 我效能、 自 应对方式
病 独危 因[ 。 的立 险素 ] 6
s n u l L t a
等[ 认为 ] v 高血糖可导致应激样激发,
和情绪等;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系涉及医务人员 是否持有同情心、 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关于糖尿 病的信息、 是否具有帮助患者的能力。该研究认 为以上所述的心理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着糖尿病患 者, 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来控制代谢, 使代谢指标 达标, 而最终指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即能让
天遇到的刺激情境、 情绪、 思维进行 自 我监测。与 单纯接受糖尿病教育相比,T 能更明显的提高 CB
D B I指数(B k D c e ep俄si l v nto巧 改善抑郁症 n o ne )和
状, 而且在治疗的半年后, 这种差异仍存在。更重 要的 CB通过下丘脑或下丘脑 一 垂 体一 靶腺轴引起神经内分泌改变, 使胰岛素分泌 减少, 升糖激素增多, 血糖升高。抑郁症导致胰岛 素抵抗已被证实, 而且通过抗抑郁治疗胰岛素抵 抗可得到改善。国内研究发现, 抑郁患者对血糖 的自 我监测和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这可能是该 类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差的另一个原因。由于抑郁 的糖尿病患者比无抑郁的糖尿病患者 E山 c 水平 月 显著升高, 而加速了抑郁的糖尿病患者的病程。 研究发现, 抑郁的糖尿病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合并 有一种以上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这又使抑郁 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 形成恶性 循环。抑郁症本身亦可严重损害糖尿病患者的生
糖尿病的心理健康
在这种治疗方式下,医生、心理治疗师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4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心理调 适
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
了解自己的病情
了解糖尿病及其治疗方式,认识到自己的病情状况,有助于更好 地应对和管理。
情绪调节
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血糖波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 助他们识别和改变对疾病的错误认知, 例如对疾病的恐惧、对治疗的抵触等,
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和情绪。
治疗师会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讨论和 练习,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 模式,例如如何正确看待疾病、如何应
对治疗中的困难等。
放松训练和冥想
放松训练和冥想是一种通过深呼 吸、放松肌肉和集中注意力来减
未来研究方向和策略
加强跨学科合作
需要加强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糖 尿病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创新研究方法
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研究方法,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研 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推广研究成果
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临床实践中,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 健康水平。
提高公众意识
寻求社会支持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与家人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 病情和需求,获得他们的支持和
理解。
同事和朋友的支持
与同事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经历, 让他们了解糖尿病并给予支持。
专业机构的帮助
寻求糖尿病专业机构的帮助,获 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遵循医生推荐的饮食计划,控制糖分摄入,保持 营养均衡。
心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哪些心理干预措施 对糖尿病患者最有效,以及如何将这些干 预措施整合到现的差异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讲解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的护理干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 , 全世界有糖尿病病人约 2.46亿人 , 我国的糖尿病病人达 9000余万人。
由于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知识缺乏 , 思想上不重视及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 致使血糖长期不理想而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等病变 , 导致疾病并发症及死亡率大幅增加 , 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尚无特效方法来彻底治愈的疾病, 加上长期的治疗和病情的不可逆转,使病人产生一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问题,因此,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的一些护理体会。
1 纠正对糖尿病的错误观点,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糖尿病病人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而往往产生以下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如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足 ; 只知血糖高了不好 , 会影响多个脏器,而不知道产生低血糖之后更危险 ; 自己读相关书籍 , 听信宣传,到处打听好药 , 认为可以经过特殊药物而治愈糖尿病;比较医生 , 以为成了专家 , 结果往往是断章取义、误诊误治。
有的病人认为 , 糖尿病不能预防、糖尿病有年龄阶段限制、非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糖尿病、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等。
因此通过心理干预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纠正对糖尿病在认识上的误区是使病人和家属配合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前提。
并且使病人建立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 让其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和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下 , 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的内分泌代谢病 ,发病机制不明 , 目前世界上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鼓励糖尿病病人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 , 去接受正规的终身治疗 , 避免心存侥幸 , 相信不负责任媒体的虚假宣传及某些惟利是图行医者的游说 , 使用所谓根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灵丹妙药 , 致使血糖难以控制或发生低血糖而加重病情。
认真、耐心地作好解释工作 , 使病人了解糖尿病虽不可根治 , 但如果控制良好仍可享受正常人的寿命 , 树立病人接受正规治疗 , 终身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 提高生活质量 , 延长寿命。
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措施
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措施目的:了解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出护理应对措施。
方法:对199名初诊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生活质量调查表、自评抑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吃惊怀疑者占19.1%,否认放纵者占6%,怨恨愤怒者占16.1%,主动配合者占43.2%,焦虑敏感者占15.6%。
结论:初诊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负性心理,应加强心理护理,提高病人治疗的积极性。
标签:初诊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护理应对措施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已有超过1.5亿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
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内科门诊2014年1月接诊的108例初诊糖尿病患者以及其他内科系统经住院检查初诊为糖尿病的91例患者,年龄在26~78岁,男性多于女性,门诊诊断是病人几种症状被确诊。
住院患者是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差,健康指数低,知识缺乏,在查随即血糖时发现并确诊[2]。
2 初诊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3]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的重要性,精心做好全面护理工作和健康指导,才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1 吃惊怀疑型此类患者无不良嗜好及糖尿病家族史,无糖尿病相关症状,表现很吃惊,对自己所患糖尿病及医生的初诊表示怀疑,往往会去多家医院进行复查,并通过各种渠道找专家查询,并对糖尿病患者询问各种症状,是否与自己相符,然后慢慢接受现实,小心治疗。
2.2 否认放纵型此类患者一般症状较轻或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或尿糖阳性,医生初步诊断为糖尿病而此类患者鉴于对生活、工作未受到影响,表现的无所谓,不在乎,对医生及家属的劝导不听从,不愿意改变现今的生活习惯,此类患者需要耐心及长时间沟通。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及治疗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及治疗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病的影响、对糖尿病的治疗优势之处,陈述了各种心理疗法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心理因素糖尿病影响治疗导言: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的日益攀升,糖尿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糖尿病的各种预防治疗措施上,大都着重于生理医药方面的预防治疗,但是,人们却忽视了,糖尿病的发病以及治疗,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心理特性、情绪状态、生活事件等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病的影响以及用心理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Diab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遗传基因、自身免疫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或拮抗,胰岛素激素的增高以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导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以及水和电解质代谢的紊乱,以高血糖和糖尿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群,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慢性高血糖长期作用引起多系统损害而导致心、肾、眼底、血管、神经等多种慢性并发症【1】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糖尿病诊断: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称为糖耐量异常【2】糖尿病临床上可分为I型和II型,I型又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I型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占患者总数的90%—95%。
糖尿病I型和II型的发病机理不相同。
I型主要是由于先天胰岛素缺乏所致,与遗传、基因等先天因素有关。
II型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作用,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所致,因此本文在探讨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时主要研究的是对II型糖尿病的影响。
随着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给糖尿病的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研究发现,糖尿病在发病上不仅与上述生理病理学上的因素有关,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如工作学习长期过度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中的突发不幸事件等社会、心理上的不良刺激,都是糖尿病发生和引起加重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的社会心理与人文关怀
糖尿病的社会心理与人文关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糖尿病还对患者的社会心理和人文关怀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1. 糖尿病的社会心理影响1.1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由于需要长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以及对饮食和运动进行严格控制,许多患者常常感到沮丧、焦虑和压力。
他们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血糖水平,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风险。
这种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1.2 糖尿病歧视与社会支持由于缺乏了解和认识,一些人可能对患有糖尿病的个体产生歧视或偏见。
这种歧视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
然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亲朋好友、医疗团队和支持组织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困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糖尿病的人文关怀2.1 医疗人文关怀医疗人文关怀是指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的关爱和尊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医护人员应该提供个性化、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
这包括提供清晰而易于理解的治疗方案、耐心解答问题以及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与信任关系,以促进治疗效果。
2.2 社会环境与健康促进社会环境在影响个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供更好的人文关怀,社会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促进和预防措施实施的环境。
这包括提供健康教育、鼓励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减少环境中的糖分和高能量食品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心理支持与心理治疗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对于帮助患者应对糖尿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非常重要。
通过提供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他们的思维方式,减少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此外,支持组织和社交活动也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交流平台。
3. 糖尿病社会心理与人文关怀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3.1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为了深入了解社会心理与人文关怀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关调查和数据分析。
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种类及处理
病是一组 由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 符合关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 ;③患者本来就 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 存在抑郁症状 ,整个临床特征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
足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脂 且有证据表 明抑郁与躯体疾病 没有 明显的联系。近二十
l 病因及发病机制
究结果表 明:患有糖尿病及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与对照
由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未明,因此对于糖尿病所导致 组相比,其精神障碍发生率更高,这是因为该组抑郁情 的心理( 障碍的机制 目 精神) 前也难 以准确描述 。 一股认为 绪 或抑郁 综合征 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 对照组 。19 年 , 93 糖尿病首先引起躯体各8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并 C v r等全面 回顾 了2个关于抑郁情绪或抑郁综合征在 庄 aa d 0
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可能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原 因。糖尿 糖 尿病 患者确实可 以在过 去病 史中问出有发生抑郁情绪
病 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血糖紊乱 ,
的情况或抑郁症 史 ,有些患者 则没有这种情况。但另一
二是 神经内分泌的异常 。19年 ,G rgr, 出了联系 个值得注意 的问题是 ,在内科病史采集 和病历书写规 范 90 ene ̄ i ,结 这两种疾病的器质性证据 ,并提出糖尿病 引起抑郁的两 中,没有 明确规定应该 了解患者过 去和现在是否存在情
其 郁情绪 ,但达不到抑郁症的诊 断标准 ,因此不能下任何 发生率 比其他 内科疾病高 , 可能的原 因为糖尿病作 为 精神疾病的诊断 ,抑郁情绪对患者 的社 会功能不构成明
一
种慢性 内科疾病所带来的应激影响 ;糖尿病带来的种
我护理的特别要求等, 显的影 响;②达到 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且抑郁对患者 种限制如饮食和活动的限制、自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往往会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心理健康问题1.1 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和管理的疾病,患者面对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抑郁。
他们可能会担心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也会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产生担忧。
1.2 自我否定和自尊心下降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方案,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像以前那样享受美食而感到自我否定。
此外,糖尿病容易引发体重增加、性功能下降等问题,这也会对患者的自尊心造成一定打击。
1.3 社交障碍由于饮食和运动的限制,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经历社交活动的减少。
他们可能会因为担心低血糖发作而避免外出就餐或参加社交聚会,这会影响他们与家人、亲友的关系,并可能导致孤独感的加重。
二、应对策略2.1 接受疾病现实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正视疾病的存在并接受现实。
他们应该明白糖尿病是可以管理和控制的,不是不治之症。
积极的态度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非常关键。
2.2 寻求支持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加入支持组织或社区活动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与其他患者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恢复信心。
同时,家人和亲友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可以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和管理。
2.3 学习应对技巧患者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应对技巧来处理心理压力。
例如,积极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如通过冥想、深呼吸等缓解焦虑和抑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发展兴趣爱好和参与社交活动等。
2.4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并定期检测血糖和体重。
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对于控制疾病和维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2.5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一般处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一般处理方法作者:海大医院内二科丛大龙糖尿病是目前内分泌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种,并且糖尿病患者及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高达3亿人左右。
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糖尿病的一般治疗,如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
但实际上相当多的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往往治疗过程中被忽视,而这些心理问题也是造成血糖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
现将我在临床中发现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简单总结,希望能给予基层医护人员及糖尿病患者一定的帮助。
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情绪低落,压抑、悲伤状态,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青中年患者身上,青中年本身处于学习、生活、事业的上升期,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大多数初次患糖尿病的青中年患者开始不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或者怕人嘲笑,加上疾病导致的各种症状,及严格的饮食、运动要求,需终身用药等,以上因素叠加,容易产生疲惫、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的想法,而老年人往往也是本身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本身需要被人照顾及正规治疗需要一定费用,常常感觉老而无用,拖累子女,或者是被多种并发症折磨,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甚至常有轻生现象。
部分患者明显存在社交减少、兴趣丧失的现象,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该类患者,患病以前开朗乐观,朋友圈广泛,有很多爱好,当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后很短的时间内就丢掉了一切兴趣,不参加社交活动,甚至平日购药也由家属代劳,复诊的时候也是反复催促,平日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仿佛世上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还有部分患者烦躁、情绪多变,这类患者病史一般较长,往往出现在病情轻重反复,或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时候,他们有一定的接受相关疾病知识的能力,但往往先入为主,觉得自己久病成医,除医生的治疗方案外常有自己固有的见解,当疾病控制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后心生烦躁、焦虑,多数有怀疑医生治疗方案及反复向医生陈述自己经验的过程。
当然相关的不良心理反应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案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案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除了身体上的问题,糖尿病患者还面临着一系列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心理问题一: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着高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疾病的不可逆转性和长期的治疗过程可能会使患者感到无望和沮丧。
同时,对饮食和运动的严格控制也增加了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感。
解决方案:1.寻求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加入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2.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3.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可以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问题二:自我认同和社交障碍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的存在而出现自我认同的问题。
他们可能感到自己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从而产生自卑和羞愧的情绪。
同时,疾病管理所需的生活方式改变也会给他们的社交生活带来困扰,例如无法在聚餐中随意选择食物。
解决方案:1.接受自己和疾病:患者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身体状况,并理解糖尿病并不代表他们的整个人格。
2.寻找支持系统:患者可以与家人、朋友或其他疾病管理者保持联系,互相支持和分享经验。
3.寻找适合的社交活动:患者可以参加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社交活动,例如健康讲座、疾病管理培训等,以减少社交障碍的影响。
心理问题三:恐惧和不安感糖尿病患者常常担心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他们可能会对血糖控制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和不安。
此外,接受长期药物治疗也会给他们带来担心和负担。
解决方案:1.定期检查和监测:定期进行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查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接受教育和培训:患者可以参加疾病管理的培训班,了解更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和处理方法,从而减少恐惧感。
糖尿病心理调适
糖尿病心理调适糖尿病,这个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诸多挑战,也在心理层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学会心理调适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当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震惊、恐惧和否认。
“怎么会是我?”“这一定是搞错了!”这样的想法常常在脑海中盘旋。
这种否认的心理状态,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人们在面对突然而来的重大打击时的一种本能反应。
然而,如果长时间处于否认状态,不愿意正视疾病,就会延误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随着对疾病的逐渐了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可能会悄然来袭。
患者开始担心疾病的进展,害怕出现并发症,担忧未来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比如,会担心自己的眼睛会不会失明,肾脏会不会衰竭,双脚会不会因为糖尿病足而失去行走能力。
这些担忧会让人变得焦虑不安,甚至出现抑郁症状,如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面临社交方面的心理压力。
因为需要时刻关注饮食、血糖监测、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患者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人不同,从而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在社交场合,比如聚餐时,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随意吃喝,也可能会让患者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首先,要接受现实,正视疾病。
这是心理调适的第一步。
只有勇敢地面对疾病,才能积极地采取措施去控制它。
可以多了解一些糖尿病的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从而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和未知感。
其次,保持积极的心态至关重要。
要相信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自身的努力,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过上正常的生活。
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比如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当目标实现时,给自己一些小奖励,以增强自信心。
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对于调节心理状态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众多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除了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健康,如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其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还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需要面对疾病的管理、治疗的负担以及对未来健康的担忧,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焦虑可能表现为过度担心血糖波动、对并发症的恐惧等;抑郁则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
2、压力与应对困难疾病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限制、定期监测血糖等要求,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一些患者可能在应对这些压力时感到困难,出现逃避治疗、自我管理不良等情况。
3、自我形象和自尊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能会因身体上的针孔、携带胰岛素注射器等而感到自我形象受损,从而影响自尊和自信心。
4、社交障碍担心在社交场合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交活动中感到不自在,进而出现社交退缩的现象。
二、心理健康对糖尿病管理的影响1、影响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可能对治疗方案缺乏信心,不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不遵循饮食和运动建议,从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2、血糖波动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代谢,导致血糖波动,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生活质量下降心理问题会削弱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整体生活质量下降。
三、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1、心理量表评估常用的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QOL)等。
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临床访谈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应对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224・
应对机制,发挥潜能,更好地适应患病时心理状况的变化。 3.4行为矫正疗法纠正错误认知及不良的行为方式,根据 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运动计划和食谱,指 导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如血糖出现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消 除不利因素,将它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5家属支持协助治疗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争 取家庭成员的支持,告知家属其情绪稳定与否将宣接影响患 者病情,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要求每位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 家庭温暖,多方照顾,多与患者沟通谈心,让患者感受家庭成 员的关爱、支持、同情,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总之,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个体进行相 应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许多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疑惑和担忧,消除心理因素对血糖 的影响,以达到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ustman PJ,Clouse RE,A1rakawi A,n a1.Treatment of major cb-
pression in
adults with diabetes.8
primmT
c日∞perspe击ve.Clinical
Diabetes。1997,15:122・126.
[2]Popkin
和组织结构与大动脉有明显差异的阻力小动脉部位向中央大
动脉和心脏反射回来而产生反射压力波.这种反射压力波迅 速逆向传递,并与前向压力波在收缩晚期和(或)舒张早期重 叠融合,成为实际状态的压力波,动脉压是这两种压力波叠加 而成的综合波。 1.2中心动脉压的影响因素
deal with
the
key behavioral issues faced by
patients and health ca弛tsams.Alexandria.Va:Allkf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1996:143-154.
[4]Katon WJ,Lin EH,Russo J,et a1.Cardiac risk fllG'tor8 in P“cn蛔 with diabetes meilitos and major depre%i蚰.J C,en Intern Med, 2004,19(12):1192-1199. [5]Bradley C,k丽。l(s,Jennings AM,et-1.Scales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CABP)的基础之上。然而,有研究已经表明不同的降压药物 降低肢体动脉血压的幅度即使相似或相同,对中心动脉压的 影响也会有所不同【IJ。周围动脉压并不能完全替代中心动 脉压或更不能等同于中心动脉压用以评价高血压药物治疗效 果呤】。本文就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及其与周围动脉压的关 系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中心动脉压 1.1中心动脉压的形成动脉血管本身具有传递及缓冲的 功能,传递功能主要决定于平均动脉压、血流及二者关系,而 缓冲功能与管壁的弹性有关。左心室收缩射血产生沿着动脉 壁由心脏向外周传递的前向压力波,前向压力波在几何构形
dmbetes.Dil3]M五C Med.1990。7:685-694.
to
ineaStLm咿
celved conlaol developed specifically for people with tablet-treated
。焉不灭全‘ ・综述・
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和应用
杨志刚 卢竞前李建美
反映大动脉僵硬度,是评价大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5 J。年龄 和血压水平是影响脉搏波传递速度的重要因素,但脉搏波传 递速度不受反射波影响。颈一股动脉脉搏波传递速度反映弹 性动脉僵硬度,其值随年龄线性增加;颈动脉和肱动脉或桡动 脉脉搏波传递速度反映肌性动脉僵硬度,其值受年龄影响小, 而受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活性药物影响大。如果大动脉弹性 明显减退,脉搏波传递速度增快,反射波重叠在收缩晚期,产 生收缩期第2压力高峰波,导致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 压增大。 1.2.2反射点位置(反射点到心脏的距离)№.7’ 反射点到 心脏的距离越近,反射波越早返回。如果小动脉血管重构明 显、阻力大,反射点即向向心侧移动。结果反射波落在中心动 脉血压(CABP)压力波由舒张期前移至收缩期,引起收缩压 升高,舒张压降低,中心动脉血压(CABP)升高。有研究表明 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可以抑制胶原沉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 胞钙离子细胞内流,舒张动脉壁,增加动脉弹性,改善血管内 皮功能和动脉重构,从而改善动脉顺应性,使反射波位点远 移,从而显著降低中心动脉血压(CABP)¨1。Feske等¨1的研 究表明,硝普钠可以使大动脉顺应性增加19%,而使小动脉 顺应性增加326%,改善了血管顺应性不匹配的程度,增加了 反射点距离,延迟了反射波的返回,中心动脉血压降低。 中心动脉压主要受血管僵硬 1.互3反射波幅度不但两种压力波叠加的时间变化会影 响中心血压,外周动脉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引起反射波幅 度的改变,使中心动脉压发生变化。如果阻力微、小动脉收缩 痉挛或者壁/腔比值增大、内径缩小,反射波明显增强,反射波
作者单位:336000扛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根治性和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患者的心 理上有阴影,产生恐惧情绪,随之四处求药、八方投医,这种求 医心切的心理,一则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二则期望往往 落空而陷入迷茫之中,极易产生消极心理。患者常不主动配 合医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毫不 在乎,无所顾忌,我行我素;有的患者则表现为精神萎靡,情绪 低落,甚至拒绝治疗。大多数患者的情绪受血糖、尿糖指标所 左右,当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时,认为完全治愈了,便放松饮 食治疗,甚至自己停服降糖药物;当指标急剧上升,症状重现 时,情绪又紧张恐惧。这种类型的患者情绪波动很大,不利于 病情的控制。医生应该告知患者,对待疾病应该采取“既来 之,则安之”的态度保持心情舒畅、开朗及平静的心理,不要 惊慌失措,更不要产生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 在具体防治措施上与医生积极配合,科学地对待它,按照糖尿 病“五架马车”的治疗原则认真地去做,血糖肯定会降下来, 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就随之可以避免产生,已产生的也可避免 继续发展或使其发展减慢,不会致盲致残,寿命会与正常人 一样。 3.2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最初反应通常是 否认,拒绝接受现实。但长时间拒绝接受患糖尿病这一现实, 会延误对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否认”是一种短期的正常反 应。应该认识到糖尿病既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也是能够治疗 的疾病。治疗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糖尿病患者容易因情绪低落而发生抑郁症。无论是正常 人还是糖尿病患者,都会有情绪低落、忧郁和失望的时候,只 是当这种状态持续过长时间时,才会转变成忧郁症。患了糖 尿病这种慢性疾病很难使自己的心情愉快,甚至有自暴自弃 的念头。常使一些青年患者非常痛苦,这时,指导患者不妨试 一下克服低落情绪的几种方法,①放松疗法:包括自体放松训 练和音乐治疗。指导患者进行自体放松的练习,通过练习啻 随意肌松弛,达到全身放松状态,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得到调 节。以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听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 保持愉快的心情;②转移法:唱歌、跳舞、听音乐、看电视或做 其他有趣的事情;③释放法:向自己可以信赖的人倾诉;④控 制法:以个人修养稳定情绪;⑤升华法:把气化为干工作、干事 业的动力;⑥安慰法:找个合适的理由自我安慰;⑦让步法:对 非原则性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谦让、礼让。 3.3心理支持疗法热情诚恳、关心体贴患者,取得患者能 信任与合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介绍糖尿病有关知 识、饮食控制的目的和意义,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预防低 血糖的方法及低血糖的处理措施。予以疏导、解释、支持、安 慰、帮助、鼓励等措施,减轻或消除负性心理,引导患者以积极 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患者心理
1988,45:64-68.
[3]Lasmum PJ,Griffith LS,Clouse RE.Recognifing and
depression
tea
managing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Practical psychology for diabe-
to
clinicians:how
with
MK,Callies AL,Lents RD,et a1.Prevalence d majoT de-
in padents
pression。simple phobm,and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long-stand・ing ty】pe I diabetes mellitus.Arch Gen Peychiaa7,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SC0094) 作者单位:650021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杨志刚李 建美);云南圣约翰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卢竞前)
一般所说的血压即主动脉压,代表心脏后负荷大小,是心 血管结构损伤、病变和临床预后的强预测因子。临床上通常 以袖套法测定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用以评判降压治疗疗 效,以及评估患者临床预后,这是建立在假设肱动脉血压能够 准确地反映中心动脉血压(Central
・223・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干预措施
杨玉荣
【摘要l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针对不同个体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让患者的不 良行为得到改变,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因为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在保证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中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改变能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减轻体质量,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降低 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障碍;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终身疾病,容易产生 各种心理问题。国外报道¨J,与正常人群比较,糖尿病抑郁 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焦虑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 发生率大大高于普通人群旧J。糖尿病与焦虑抑郁并存,可通 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和加重,例如抑郁引起的激素混 乱可导致血糖控制不良L31;糖尿病伴抑郁症者,其发生心血 管的危险增加1.5—2倍卜J。患者应对技巧的提高能直接或 间接减轻心理压力对血糖的影响”J。因此,对患者的这些心 理障碍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培训患者提高应对技巧,对 控制血糖,预防各种心理问题或减轻其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住院确诊的 Ⅱ型糖尿病128例,其中男71例,女47例,年龄15—83岁, 平均(46.28±14.17)岁,文盲15例,中小学文化程度66例,’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7例。 2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 2.1焦虑症这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糖尿病 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进行,且慢性并发症可累积全身各重 要器官,患者由于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麻烦”和“限制”估计 不足,缺乏信心,进而对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过于担心、恐惧 和思虑过度。焦虑症可分为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前者 表现为情绪焦虑、紧张恐惧、坐立不安,易怒、生气、失眠、烦 躁;后者表现为心慌、气短、手脚发抖、头痛、无力、肢体麻木、 食欲不振等。 2.2精神抑郁 以患者长时间(半月以上)持续的情绪低 落,心情压抑和悲观失望为主要特征。患病后心理应激引起 矛盾冲突,易产生焦虑、柬手无策,甚至绝望等悲观的情绪。 为病痛缠身而烦躁不安。患者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注意力 不集中,对治病失去信心,表现为心理忧郁苦闷、无精打采、失 眠、愁容满面、唉声叹气、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生活能力明 显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 2.3脆弱、易激动 表现为行为、情感退化,不能忍受疾病 带来的压力和痛苦,顾虑疾病对自己家庭、工作和前途带来影 响,常常感到周围的一切都不顺心。 2.4孤独和不安全感患糖尿病后担心受到单位或家庭的 冷落或别人的鄙视,固执与否认,这两种心理在患者身上常相 伴,表现为固执己见,不承认患病的现实,拒绝治疗,不吃 药等。 3干预措施 3.1调整不良心态患者长期饮食调理与进行各种烦琐的 治疗与检查,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和苦恼,该病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