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复习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喘
风寒袭肺麻黄汤。得汗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支饮复感外邪,痰液清稀呈泡沫样,小青龙汤。
表实里热麻杏石甘汤。
痰热壅肺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五磨饮子。
虚喘
肺虚生脉散合补肺汤。中气虚弱补中益气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上实下虚苏子降气汤。阳虚饮停,上凌心肺,真武汤。
慢性病变爪甲紫而带弯。
初期银翘散。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如意解毒散。
溃脓期加味桔梗散。
恢复期沙参麦冬汤、桔梗杏仁煎。
溃脓期是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
5.哮证
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未发扶正气为主,既发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哮证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肺气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 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引动 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留于胃肠者为痰饮,水流肋下者为悬饮,淫溢肢体者为溢饮,支撑胸肺者为支饮。
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
痰饮
脾阳虚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饮留胃肠------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
悬饮
邪犯胸肺------柴枳半夏汤。
饮停胸胁------十枣汤或控涎丹。
络气不和香附旋复花汤。
阴虚内热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鼻衄
热邪犯肺桑菊饮。
胃热炽盛------玉女煎
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
气血亏虚——归脾汤。
齿衄
胃火炽盛 ——[加减清胃散合泻心汤 阴虚火旺-------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咳血
燥热伤肺桑杏汤。
肝火犯肺------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百合固金汤。 吐血
胃热壅盛-----泻心汤合十灰散。
喘证的发病机理在肺肾,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喘在肺,为外邪、痰饮、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 虚喘当责肺肾两脏。因肾精不足,气阴亏耗而致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本证发展的严重阶段,不但肺 肾俱虚,每多影响到心。心脏阳气的盛衰,与先天肾气与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
辩证论治 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 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 静息时亦苦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则喘息持续不已。实喘其治在肺,治予祛邪利气,区别寒、 热、痰的不同,采用温宣、清肃、化痰等法。虚喘治在肺肾,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 采用补肺、纳肾、益气、养阴之法。
病位在肺,发作时的病理环节是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故呼吸困难,呼出为快。
发作期
寒哮射干麻黄汤。表寒里饮,小青龙汤。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
热哮定喘汤。病久热盛伤阴,麦门冬汤。
痰气壅实,寒热俱不显著三子养亲汤。
缓解期
肺虚玉屏风散。
脾虚六君子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6.喘证
病因病机 外感由六淫乘袭,内伤可由饮食、情志、劳欲、久病。病理性质有虚实两个方面。有邪者为实,邪壅于肺, 肺失宣司。无邪者属虚,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溢饮——小青龙汤
支饮
寒邪伏肺------小青龙汤。
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10.自汗、盗汗
治疗原则
虚证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实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挟杂者,根据虚实的主交适当兼顾。
肺卫不固------玉屏风散。
营卫不和桂枝汤。半身或局部出汗+甘麦大枣汤。
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
肝火犯胃-----
气虚血溢-----归脾汤。气损及阳者,用柏叶汤合理中丸。 便血
肠道湿热------地榆散或槐角丸。
脾胃虚寒------黄土汤。 尿血
下焦热盛——
小蓟饮子
中阳素虚,脏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病理因素。
饮为稀涎,痰多稠厚,水属清液,湿性粘滞。饮之为病,多在身体局部。痰湿为病,无处不在,变化多端。 水之为病,可泛滥体表全身;饮因寒积聚而,痰因热煎熬而成,水为阴类,有阳水、阴水之分。遍身肿,烦 渴,小便赤涩,大便闭,为阳水。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为阴水。湿无定体,可随五 气从化而相兼为病。四者源出一体,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邪热薰蒸------龙胆泻肝汤。湿热内蕴,热势不盛者,用四妙丸。
11.血证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疗四法,是通治血证的大纲。
病因病机
病理变化是火热薰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火有实火、虚火之分;气虚有气虚及气虚及阳 之别。
血证的治疗有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治火,实火则清热泻火,虚火则滋阴降火。治气,实证清气降气, 虚证补气益气。治血,根据情况采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
1.感冒
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风寒荆防败毒散
风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暑湿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参苏饮;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2.咳嗽wk.baidu.com
病因病机
病因有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犯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系受 病,肺气上逆。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火。痰有火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 咳嗽少痰者为燥热、气火或阴虚。
肺气欲竭,心肾阳衰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9.痰饮
金匮要略首创痰饮的病名;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是诸饮的一个类型,由于水饮停留部位的 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长期留而不去的为留饮,伏而时发的为伏饮。
病因病机
中阳素虚,感受外邪、饮食不当、劳欲所伤,导致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化,津液停积。三脏之 中,脾之转输,首当其要。病理性质: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液停积。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三拗汤或止嗽散。
风热犯肺桑菊饮
风燥犯肺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加减泻白散合黛蚧散。
肺阴亏虚沙参麦冬汤。
燥与湿较为缠绵。
4.肺痈
病因病机 病位在肺,病理性质邪盛的实热证候。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是热壅血瘀。 验痰法诊断,咳唾脓痰腥臭,入水即沉。试验口味也有助于诊断。
风寒袭肺麻黄汤。得汗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支饮复感外邪,痰液清稀呈泡沫样,小青龙汤。
表实里热麻杏石甘汤。
痰热壅肺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五磨饮子。
虚喘
肺虚生脉散合补肺汤。中气虚弱补中益气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上实下虚苏子降气汤。阳虚饮停,上凌心肺,真武汤。
慢性病变爪甲紫而带弯。
初期银翘散。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如意解毒散。
溃脓期加味桔梗散。
恢复期沙参麦冬汤、桔梗杏仁煎。
溃脓期是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
5.哮证
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未发扶正气为主,既发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哮证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肺气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 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引动 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留于胃肠者为痰饮,水流肋下者为悬饮,淫溢肢体者为溢饮,支撑胸肺者为支饮。
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
痰饮
脾阳虚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饮留胃肠------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
悬饮
邪犯胸肺------柴枳半夏汤。
饮停胸胁------十枣汤或控涎丹。
络气不和香附旋复花汤。
阴虚内热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鼻衄
热邪犯肺桑菊饮。
胃热炽盛------玉女煎
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
气血亏虚——归脾汤。
齿衄
胃火炽盛 ——[加减清胃散合泻心汤 阴虚火旺-------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咳血
燥热伤肺桑杏汤。
肝火犯肺------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百合固金汤。 吐血
胃热壅盛-----泻心汤合十灰散。
喘证的发病机理在肺肾,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喘在肺,为外邪、痰饮、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 虚喘当责肺肾两脏。因肾精不足,气阴亏耗而致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本证发展的严重阶段,不但肺 肾俱虚,每多影响到心。心脏阳气的盛衰,与先天肾气与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
辩证论治 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 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 静息时亦苦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则喘息持续不已。实喘其治在肺,治予祛邪利气,区别寒、 热、痰的不同,采用温宣、清肃、化痰等法。虚喘治在肺肾,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 采用补肺、纳肾、益气、养阴之法。
病位在肺,发作时的病理环节是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故呼吸困难,呼出为快。
发作期
寒哮射干麻黄汤。表寒里饮,小青龙汤。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
热哮定喘汤。病久热盛伤阴,麦门冬汤。
痰气壅实,寒热俱不显著三子养亲汤。
缓解期
肺虚玉屏风散。
脾虚六君子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6.喘证
病因病机 外感由六淫乘袭,内伤可由饮食、情志、劳欲、久病。病理性质有虚实两个方面。有邪者为实,邪壅于肺, 肺失宣司。无邪者属虚,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溢饮——小青龙汤
支饮
寒邪伏肺------小青龙汤。
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10.自汗、盗汗
治疗原则
虚证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实证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挟杂者,根据虚实的主交适当兼顾。
肺卫不固------玉屏风散。
营卫不和桂枝汤。半身或局部出汗+甘麦大枣汤。
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
肝火犯胃-----
气虚血溢-----归脾汤。气损及阳者,用柏叶汤合理中丸。 便血
肠道湿热------地榆散或槐角丸。
脾胃虚寒------黄土汤。 尿血
下焦热盛——
小蓟饮子
中阳素虚,脏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病理因素。
饮为稀涎,痰多稠厚,水属清液,湿性粘滞。饮之为病,多在身体局部。痰湿为病,无处不在,变化多端。 水之为病,可泛滥体表全身;饮因寒积聚而,痰因热煎熬而成,水为阴类,有阳水、阴水之分。遍身肿,烦 渴,小便赤涩,大便闭,为阳水。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为阴水。湿无定体,可随五 气从化而相兼为病。四者源出一体,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邪热薰蒸------龙胆泻肝汤。湿热内蕴,热势不盛者,用四妙丸。
11.血证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疗四法,是通治血证的大纲。
病因病机
病理变化是火热薰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火有实火、虚火之分;气虚有气虚及气虚及阳 之别。
血证的治疗有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治火,实火则清热泻火,虚火则滋阴降火。治气,实证清气降气, 虚证补气益气。治血,根据情况采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
1.感冒
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风寒荆防败毒散
风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暑湿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参苏饮;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2.咳嗽wk.baidu.com
病因病机
病因有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犯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系受 病,肺气上逆。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火。痰有火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 咳嗽少痰者为燥热、气火或阴虚。
肺气欲竭,心肾阳衰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9.痰饮
金匮要略首创痰饮的病名;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是诸饮的一个类型,由于水饮停留部位的 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长期留而不去的为留饮,伏而时发的为伏饮。
病因病机
中阳素虚,感受外邪、饮食不当、劳欲所伤,导致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化,津液停积。三脏之 中,脾之转输,首当其要。病理性质: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液停积。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三拗汤或止嗽散。
风热犯肺桑菊饮
风燥犯肺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加减泻白散合黛蚧散。
肺阴亏虚沙参麦冬汤。
燥与湿较为缠绵。
4.肺痈
病因病机 病位在肺,病理性质邪盛的实热证候。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是热壅血瘀。 验痰法诊断,咳唾脓痰腥臭,入水即沉。试验口味也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