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
经典分类鉴定方法、现代分类鉴定方法。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我们 要认识、研究和利用各种微生物资源也必须对它 们进行分类。
分类学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
分类、 命名、 鉴定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一定的原则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 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 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b)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正确衡量生物间系统发育关系的方法;
c)对探索生命起源及原始生命的发育进程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 d)突破了细菌分类仅靠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的限制,建立了全
新的分类理论;
e)为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建立了全新的研究理 论和研究方法,特别是不经培养直接对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进 行研究。
4)种(species): 物种,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
高等生物中,“生殖隔离”被看作是区分物种的标准
微生物的种: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 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二、微生物的命名
双名法,由二个拉丁字或希腊字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组成, 一般用斜体表示
属名在前,一般用拉丁字名词表示,字首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常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全部小写 若所分离的菌株只鉴定到属,而未鉴定到种,可用sp来表示,
2. 特征序列或序列印记(signature sequence)
通过对r RNA全序列资料的分析比较(特别是 采用计算机)发现的在不同种群水平上的特 异特征性寡核苷酸序列,或在某些特定的序 列位点上出现的单碱基印记。
特征序列有助于迅速确定某种微生物的 分类归属,或建立新的分类单位。
3. 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
生产蛋白酶 生产α淀粉酶
3)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
亚菌种株不与同型菌的株区之别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 细菌分株为之不间同不的存型在。鉴别性特征的差异,命名不同的菌株无需分类学 依例据如,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对噬菌体裂解反应的 不不同同型分的为细不菌同之的间噬存菌在型鉴等别性特征的差异,命名或鉴定不同的型 必需有分类学依据。
2)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 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 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 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Bacillus subtilis ASI.398 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第九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 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 在不断增加。
生物分类的二种基本原则:
a)根据表型(phenetic)特征的相似程度分群归类,这种 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进化或不以反映生 物亲缘关系为目标。
b)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类,其目标 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建立反映生物系 统发育的分类系统。
例如 Bacillus sp
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
种和亚种指定模式菌株(type strain); 亚属和属指定模式种(type species); 属以上至目级分类单元指定模式属(type genus); 模式菌株应送交菌种保藏机构保藏,以便备查考和索取。
不可培养微生物(uncultured microo百度文库ganisms)
从环境中直接分离并克隆rRNA并分析其序列 和在分子进化树上的位置等方法而发现的的目前尚 不能在人工条件下获得培养的微生物。
不可培养的微生物与生物多样性
3)三(界)域生物的主要特征
三界理论虽然是根据16SrRNA序列的比 较提出的,但其他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 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三界生物的划分。
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 建的系统树称为分子系统树,其特点是用一 种树状分枝的图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 的亲缘关系。
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
1)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生菌
动物界和植物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20世纪60年代)
界(Kingdom) 域(domain)
古细菌(archaebacteria) 真细菌(Eubacteria) 真核生物(Eukaryotes)
(1977,Carl Woese)
Bacteria(细菌) Archaea(古生菌)
原核生物
Eukarya(真核生物)
(1990,Carl Woese)
2)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
a)使生物进化的研究范围真正覆盖所有生物类群; 传统生物进化研究主要基于复杂的形态学和化石记载,因此多限 于研究后生生物,而后者仅占整个生物进化历程的1/5
从进化论诞生以来,已经成生物学家普遍接受的分类原则
生物系统学(systematics)
章节内容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系统分类单元、种的概念、学名、亚种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生物界级分类学说、五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 ※微生物的进化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纲要、真菌的分类系统纲要
命名(nomenclature):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 专有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 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 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
1)培养物(culture):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 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两界系统 三界系统 四界系统 五界系统 六界系统
二、三域学说及其发展
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进化树的美国科学家
Carl Woese
三、rRNA和系统发育树
1. rRNA的顺序和进化 培养微生物
提取并纯化rRNA
rRNA序列测定
分析比较
微生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