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7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学号:
题目:
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

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 畜牧兽医
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产科疾病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2012年6月10日
2 / 17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申请表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学专业 畜牧兽医 所在系部 动物科学系

毕业论文(设计)选择题目
编号:
题目: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

系部审批:

年 月 日
3 / 17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题目 奶牛乳房炎及综合防治措施
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
1、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应体现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社会现实生活或生产活动中,或个人工作中的实际
问题。
2、毕业设计应有设计图纸的要求,需要进行试验的,要有试验内容的设计方案,试
验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
3、不可将毕业论文(设计)写成“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或主要反映实际现状与问
题,缺乏理论深度,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的文章形式。
4、文字表述。
5、除要求签字的地方和论文评语用手写体外,论文其他部分都必须用电子稿件。
主要参考资料:
1.万克军、张宝玲、乌云期格等,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吉林畜牧兽医,2010(7):31,
33.
2.农艳芳、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畜牧兽医.2010(6):56-57.
3.形玫、王振雄等.规模化奶牛场牛乳房炎感染情况调查报告.新疆畜牧业,2007(3);
4.刘萌武.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概况.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3)
5.张升华、徐作仁、赵英杰.无乳链球菌性乳房炎的诊治与探讨.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
6.杨龙骥、彭义.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技术.当代畜牧,2007(2);22-25.
7.王应安、张才俊.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方法的研制及临床试验.中国兽医科技,
1988,383-426.

学 生 (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4 / 17

摘 要
乳房炎是奶牛经常发生的疾病,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奶牛乳
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的炎症,它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奶牛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
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是奶牛最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同时,
治疗乳房炎时使用抗生素,可能诱导产生抗药菌株并带来抗生素残留问题。有效控制乳
房炎对于提高奶牛生产效益、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经济 疾病 防治
5 / 17
目录
1前言………………………………………………………………………………………6
2关于奶牛乳房炎…………………………………………………………………………6
2.1定义………………………………………………………………………………6
3发病机理…………………………………………………………………………………6
4流行病学特点……………………………………………………………………………7
5发病原因…………………………………………………………………………………7
5.1饲养管理…………………………………………………………………………7
5.2病原微生物………………………………………………………………………7
5.3其他因素……………………………………………………………………………8
6诊断……………………………………………………………………………………8
6.1临床诊断………………………………………………………………………8
6.11记性乳房炎……………………………………………………………………8
6.12亚急性乳房炎…………………………………………………………………8
6.13慢性乳房炎……………………………………………………………………8
6.14亚临床性乳房炎………………………………………………………………9
6.2实验室诊断……………………………………………………………………9
7临床症状…………………………………………………………………………………9
7.1临床性乳房炎……………………………………………………………………9
7.2隐性乳房炎………………………………………………………………………9
8治疗措施…………………………………………………………………………………10
8.1抗生素治疗法……………………………………………………………………10
8.2中药治疗法………………………………………………………………………11
8.3蜂胶制剂…………………………………………………………………………11
8.4基因工程药物……………………………………………………………………12
9乳房炎预防措施…………………………………………………………………………12
9.1勤观察……………………………………………………………………………12
9.2搞好环境卫生……………………………………………………………………12
9.3注意挤奶卫生……………………………………………………………………13
9.4提倡机械挤奶尽量少用人工挤奶………………………………………………13
9.5定期检测…………………………………………………………………………13
9.6干奶期加强对隐形乳房炎的防治………………………………………………13
9.7产前准备和产后护理……………………………………………………………14
9.8接种乳房炎疫苗…………………………………………………………………14
9.9微量元素预防奶牛乳房炎及其他方法临床症状学……………………………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6 / 17

1前言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当中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平均发生率在10%以上,高的地
区达到30%,甚至更高。根据地区喝养殖条件的不同,其发生的概率高低也不一样,大
部分情况是由于卫生问题和不适当得挤奶方式造成的。乳房炎是非常顽固性的疾病,很
难治愈。治愈后也容易复发,一旦得病,将终身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必须引起重视,以
预防为主。我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预防工作难度较大,涉及面广,经济损失大。调
查发现,在黑龙江地区648头奶牛中隐性乳房炎感染率为53.7%;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
23%;因乳房炎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3.2万元,我国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超
过3.16亿元。做好奶牛乳房炎预防工作,发展绿色奶牛养殖业迫在眉睫

2关于牛乳房炎
2.1定义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入侵。以及
造成感染的各种诱因,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环境卫生不良、饲料管理失宜,激素失
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等。

3发病机理
发病受季节、环境、管理、挤奶方式、饲料、泌乳量、泌乳阶段、胎次、乳头形态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与机体的防卫能力有关。乳房炎症的发展,要经过侵袭、感染或
炎症三个阶段。病原微生物从乳头外侵入乳头管内,在其中定居,大量繁殖,并向乳腺
组织扩散,引起感染。然后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如乳汁中白细胞数量大大增加、氯化物
增多、电导率升高,以及有关临床症状。一种病原微生物可引起多种类型的乳房炎,同
7 / 17

一类型的乳房炎也可由多种微生物所引起。这些均决定于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毒力以及
机体抵抗力的高低。

4流行病学特点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饲养管理中饲养环境状况、挤奶卫生条件、
程序及护理措施的规范程度都与乳房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乳房炎的发生与牛只自身因素
如胎次、泌乳阶段有相关性,2~3胎后,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加,患病机会增加;随着泌
乳时间的延长,患病机会增加;分娩期的感染率较其它时期高数倍。本病的发生与气候
和季节变化也有一定关系,多发于雨季、酷暑及寒冬。

5发病原因
诱发乳房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饲养管理
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挤奶设备使用不正确、挤奶程序不规范、
不注意挤奶卫生等是诱发乳房炎的重要原因。

5.2病原微生物
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根据病原的来源和
传播方式可分为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无乳链球菌、停
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等;后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肺炎克雷
伯菌等。临床病例中,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8 / 17

5.3其它因素
季节、气候、遗传因素以及其它疾病等都对乳房炎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总之,引起
乳房炎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多重性的,在诊断时应全面考虑。

6诊断
6.1临床诊断
乳房炎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通常称为隐性乳房炎),临床型又可分
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6.1.1急性乳房炎
突然发病,乳房发红、肿胀、变硬、疼痛,乳汁显著异常和减少,出现全身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脉搏增速,脱水,全身衰弱、沉郁。当病情发展
很快且症状严重时为最急性乳房炎,此时可危及患牛生命。

6.1.2亚急性乳房炎
病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最明显的异常是乳汁中有絮片、凝块,并呈水样。乳房有
轻微发热、肿胀和疼痛。

6.1.3慢性乳房炎
慢性乳房炎多由长时间持续感染引起,或由于急性乳房炎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而转
来。长期保持亚临床型乳房炎,或亚临床型和临床型交替出现,临床症状长期存在。最
终可导致乳腺组织纤维化,乳房萎缩、出现硬结。这类乳房炎治疗价值不大,而且是牛
群中的感染源,应及早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