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

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

根据病毒的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可分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

这些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关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指标,并探讨相关研究和优化方法。

一、临床诊断指标的研究与优化1.1 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黄疸、肝区不适、肝大等。

然而,这些症状在不同个体中表现有所不同,对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来说并不敏感和特异。

因此,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监测需要更具体的指标。

1.2 血清学指标在乙型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是主要的血清学指标。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标志物,可以用于初步诊断。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指标,可以用于判断病毒感染的活跃程度。

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指标,但不能判断活动性。

然而,这些血清学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完美,病毒感染开始阶段HBsAg 可能呈现阴性,而HBeAg可能标志着潜伏感染期。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这些指标。

1.3 分子生物学指标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为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核酸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病毒的DNA或RNA,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这些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病毒株系的类型和变异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如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监测指标的研究与优化2.1 血清学指标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血清学指标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例如,在乙型肝炎治疗中,血清HBsAg和HBeAg的消失可以预测疾病康复。

血清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也是常用的监测指标。

卞茂红---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卞茂红---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Window Periods in Days (Standard Error)HCV
1 copy/20 mls ID-NAT
MP-NAT
EIA 3.0
4.9 (0.45) 2.5 (0.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CV
7.4 (0.67) 50.9 (2.47)
Busch et al. Transfusion, 2005; 45:254-64.
输血传播病毒(TTV)肝炎



1997年10月日本学者Nishizawa等报道,从一 名不知原因即非甲-庚型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 中克隆出1株编号为N22的DNA序列,经Genbank 比较后,认为其是一种新的DNA病毒 暂命名为TTV(TT为患者名字缩写,又是 transfusion transmissible virus的缩写) TTV是输血有关并引致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单链 DNA病毒。
HBsAg detection by Auszyme at S/CO of 1.0 (6,800 copies / mL)
Kleinman and Busch.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HBV NAT on Window Period Reduction and Residual Risk, J Clin Virol 2006
庚型(HGV/GBV-C)肝炎



发现转变成慢性肝炎的比例较丙型肝炎少见 多数与其他病毒(如HCV,HBV或HIV)发生重叠感 染,世界各地均有发现,而且较为常见 我国人群中血清HGV/GBV-C抗体携带率高达为 1.4%-8.5%,抗体阳性者RNA检出率约为62% 关于HGV/GBV-C的致病力近年尚未定论,有认 为其可能并不致病,仅在与其他病毒(如 HCV,HBV或HIV)重叠感染时可引起病情加重和 使感染慢性化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研发与新药进展(2)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研发与新药进展(2)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研发与新药进展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引起的,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这些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全球有数亿人感染了这些病毒。

病毒性肝炎不仅会导致肝脏炎症、肝硬化甚至肝癌,还会对公共卫生系统造成沉重负担。

因此,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研发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研发方面,抗病毒药物是研究的热点。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和病毒载量。

目前,已经有多种抗病毒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如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等。

干扰素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是两种常用的干扰素类型,它们通过诱导抗病毒蛋白的合成来抑制病毒复制。

干扰素治疗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并且副作用较大,如流感样症状、抑郁等。

尽管如此,干扰素仍然是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是另一类重要的抗病毒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模拟病毒遗传物质中的核苷(酸),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取代正常的核苷(酸),从而导致病毒复制受阻。

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是两种常用的核苷(酸)类似物,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

然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需要长期使用,且存在病毒耐药性问题。

蛋白酶抑制剂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类新型抗病毒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所需的蛋白酶活性,从而阻断病毒复制。

泰诺福韦和达芦那韦是两种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它们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然而,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同样需要长期使用,并且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除了抗病毒药物外,免疫调节剂和其他辅助治疗药物也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调节剂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

利胆药、抗氧化剂和支持疗法等辅助治疗药物也可以缓解症状、保护肝脏功能。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新药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

新型抗病毒药物如索巴韦和帕巴韦等,具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更低的耐药性和更少的副作用。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张 珩
( 天津市大港 医院检验科 , 天津 307 ) 020
摘要 : 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 C ) H V 感染所致。H V感染呈全球分布 , 国是高流行地 区, C 我 由 于 H V基 因的 高变性 。 易逃避机 体免 疫 系统 的 清 除。H V感 染免 疫 系统 细胞 , 成 机 体 对 H V感 染 的 C 容 C 造 C 免疫应答异常, 并引起组织的损伤 , 导致肝 细胞 的慢性持续性感染 , 并可进 一步发展成肝硬化 , 甚至肝 细胞 肝癌。H V主要 经血液传播 , C 包括输血与血制品传播 、 静脉吸毒 、 针刺 、 医源性传播、 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 ] 第七届全国数学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1 64 ~ A. c. 9, 9 4
Z HANG n Ha g
(Dp r etfL brtr,Te aagH si l af i ,Taf 020 hn eat n aoaoy h g n o t T n nCt ‘in n307 ,C ia) m o D pao i i f y i
A sr c : eh p t sC i c m nyc ue yte HC w ih i wiep a i r ue h ol b ta t卟 e ai S o mo l a sdb h V hc d s ed ds i td i tew r i t S tb n d.O rc u t u o nr i yS
HC ifcsi V e t mmu e c l n a s st e a n r li n n e d a d c u b o ma e h mmu e r s o s d t s e d ma e 且 te e c u d c u e c r nc n e p n e a su a g .A h s o l a s h o i n i n ess n e t fh p t eln n x t t g t u e cr o i n v n c r io .T e Ke V a d p ri e tifein o e a c c l a d i e ts p t a mih d c i h ssa d e e a cn ma h y HC t n o i n e h n i r i s m a o S i lo o t hc ld lo a sa u in h u p.s )b h vo d mo e —c i .e c d se n t n i va bo d ru e w ih i cu e b o d t n t fso o u i i n r s e e a i a t r hl 【 rn h d t.

鸭病毒性肝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鸭病毒性肝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辅 以 止 血 药 物 ,使 之 相 互 协 同 。 产 生 全 方 位 的 协 调 作 用 和 对 机 体 有 利 因 子 的 整 体 调 动 ,从 而 达 到 抗 虫 、 治 疗 效 果
参考文献: [ 1 云峰 , ]李 曾振 灵 , 抗球 虫 药 研 究进 等.
应 用 特 点Ⅲ. 养禽 与 禽 病 防 治 ,9 0 5 19 ,, f 3 1彭 广 辉 中草 药 防 治鸡 球 虫病 研 究 进 展 Ⅱ 养禽 与 禽 病 防 治 , 9 9 1 ] 1 9 ,1
胚 尿 囊 液 和 健 康 鸭 肝 组 织 呈 阴性 反 应 。 分 别 应 用 该 方 法 、病 毒 分 离 、 中 和 试 验法 检测 1 0份 来 自人 T 感 染 锥 鸭 的肝 脏 以及 4 0份 临床 疑 似病 鸭 的 肝 脏 ,人 T 感 染 雏 鸭 的肝 脏 检 测 中 r T— CR相 R P 对 于 病 毒 分 离 和 中 和 试 验 符 合 牢 为
资源育 繁
鸭病毒性肝炎分子生物 学诊 断方法研 究进展
梁 明 ( 西 柳 州 市 水 产 畜牧 兽 医局 5 5 0 ) 广 4 0 6
摘 要 :鸭病 毒 性 肝 炎 ( u k v a h p D c i l e — r a t ,D i s vH)是 由鸭 肝 炎 病 毒 ( u k ti D c
段 .对 I 型鸭 病 毒 性 肝 炎 病 毒 、鸭 瘟 病 毒 、鹅 细 小 病 毒 细 胞 毒 、流 感 病 毒 等
病 原 扩 增 结 果 为 阴 性 , 最 低 检 m量 为 2 g RN 1P A。 该 方 法 的建 立 为 新 型 鸭 病 毒 性 肝 炎 病 毒 的 鉴 定 及 快 速 诊 断 提 供 了可 靠 的依 据 。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华 宴 聆和 临 床感 染 病 杂 志 r 电子 版 1 2 0 1 4 年2 月 第8 眷 第1 期 C h i nJ E x DC l i n I n f e c t Di s f E
0 1 4 . Ⅵ) 1 . 8 . NO . 1

综述 ・
戊型病 毒性肝 炎的研 究进 展
付宽 王晓静 孙凤 霞
暴发 的戊 型肝 炎疫情 , 共 计发 病 1 1 9 2 8 0 例, 死1 l = 7 0 7 例, 的传 播 途径 。 其 中孕妇 4 0 4例 。此 外 , 自 2 0 0 3年 来我 国戊 型肝 炎病 例 3 . 易 感人 群 :HE V 临床 感 染 可见 十 任 何 年 龄 组 , 已呈 逐步 卜 升 趋势 ,截 至 2 0 0 9年 ,其在 急性病 毒 性肝 炎 特 别 是青 壮 年及 老 年人 较 为 多 , 武 汉 同济 医院进 行 共2 1 0例 ),仅 1 例 年龄 在 2 0岁 中所 占 比例 已 由 2 0 0 3年 8 . 8 5 % 稳步 上升至 3 1 . 6 2 % , 过 的一 项 临床调 查 中 (
卜 两 型病 毒只 见 于人 类 ;而 HE V - 3与 H E V - 4则 为人畜共 围,可 见 浸润 的淋 巴细 胞 ,提 示细 胞 免 疫 反应 可 损伤 肝 患病 毒 ,HE V- 3在 世 界各 地 都 有 分布 ,HE V - 4则 主 要 发 组 织 ,并 影 响肝 内毛细 胆 管 ,造成 肝 内胆 汁淤滞 性 黄疸 , 现在 我 国 与 日本 J 。 目前 ,我 国患者 中仅发 现 H E V - 1和 从 而支 持戊 型肝 炎 的免疫 发病 观 点 _ 。 】 HE V - 4 。HE V基 因组 为 线 性 正 股 单 链 R NA,全 长为 7 _ 2 k b ,两 端 为 5 一 甲基鸟嘌 呤 帽与 3 . 多聚 核苷酸 尾 ,中 问则 是 3个 部 分 重 叠 的 开 放 阅 读 框 架 ( o p e n r e a d i n g f r a me ,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炎病毒 的病原体不仅具有传染性 ,还可 能导致发展成肝 硬化 , 甚至肝癌 , 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 、 确 、 所 准 定量检测对 乙型肝 炎临床诊断 、 疗效观察及预防具有重要 的意义 。随着检测技术 的不断发展 , 对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 的认识也在不 断深入和更 新。近年来 , 很多学者 报道人群 中存 在 H e g阴性 的 HB BA V携 带者和抗 一 B H s阳性 后 仍 存 在 H V复 制 等 情 况 。 国 内 对 B
17 9 0年英 国学者 D n ae等在电镜下发现 了完整 H V颗粒 B
即 D ns 粒 [ R D o ae 颗 6 eV s等 随 后 用 电 子 显 微 镜 观 察 1 3 , 8例
H s g阳性 的慢性肝炎患者 的肝组织 , BA 发现 了直径约 2 m的 5i r
核心抗原( c g颗粒/ HB A ) 7 1 。常规 电镜法的优点是标本用量小 , 制
ban ifrtpe itblt n tefrt5 o r rm to e o sta d ri nac : rdca i y i h is h us f i o srk n e n
i un e nciiao t me ] erlg ,9 6 4 ( )3 1 3 5 n ec l c c [. uooy1 9 ,6 2 :4 — 4 . l f o n l u o JN
2 0 ,2 6 :3 0 13 . 0 1 3 ( )1 3 — 3 5 [3 董郡 . 1] 病理学【 . 2版. M] 第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9 6 8 2 88 19 :3 — 3 . [ ] 张培林. 1 4 神经解剖学【 . : 民卫生 出版社 ,9 7 52 5 3 M] 北京 人 1 8 :1 — 1 .

七种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述评

七种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述评

另外 其 它与肝 炎相关性 的病 毒也 又有 了 临床 表现 , 分型如下 : 七 种病 毒性 肝炎 流行病 学特征 自 6 代 中期 Ku nn等 从 病 人血 清 O年 r ̄ a 黄疸 型 2 .慢性 肝炎 :1轻度 ;2 中度 ;3 重度 () () () 3 .重型 肝炎 :1急性重 型肝 炎 ;2亚 急 () ()
病 人 和 病 毒 携 带 者
丁型 肝
病 人 和 病 人 感 染 的 动 物
l经 输 血 传
1 A A .S NB NV. ONB NV, L Y A T MV ( ) S NB NV 是 Mi i 1 A A s r 在研究 h o等
治疗 等方 面也有新 的进 展 总之 ,病毒性 肝炎 流行病 学 研究 进展 很 如 HG T V、TV等 , ^们知之 甚少 , 应加 强对其 病原学、 流行病学 、 特 征及 致病 机 理等方 临床
本 病分 为 两型 ( 传染性 肝 炎和血 清型肝 炎 ) 将 其 称为类 TT v微小病 毒 ( T f e mii T V— k i
以来 ,随着 利学 技术 的不 断进 展和肝 炎 病原 学及抗 原 一 体系统 的发现及深 人研 究 , 抗 人们
对病 毒性 肝 炎的 了解 和认 识 逐渐 深入 ,大 大
4 淤胆 型肝炎 5 肝 炎肝 硬化 另 外 , 病 毒性 肝 炎 的 预 防 、 断 标 准 、 在 诊
新发现 , 并正对 其 深入研究 ,
中发现 甲型 肝炎 病毒 颗粒 以来 ,人们对病 毒
本 学 者 Ni i wa等用 代 表 性差 异 分析 法 从 sz ha 输 血后 肝 炎患 者 的血 清 中分离 出一 种 甲一庚 型 病毒 之 外 的与转 氨 酶 异 常相 关 的新 病毒 ,

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的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的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R A 科 病 毒 的 一 个新 属 。T e g C N s n
H 等 分 析 克 隆 了 9 D和 0 G两 个 分 0 4
D D / . ml 强 毒 攻 击 ,其 半 数 L 01 的
免 疫 量 为 1 0 ’ D5 0 1 。 皮 MI 0 . / ml
பைடு நூலகம்
离 株新 型 鸭肝 炎病 毒 ( — H N D V)全 基 因序 列 ,分 析 表 明核 苷 酸 与 氨 基 酸 之 间具 有 高 度 的 同 源 性 ,仅 结 构
I D V 与其 他小 R 型 H NA病 毒 科 成
员的亲 缘 关 系较远 , I型 DHV 属于
小 R A 科 病毒 的一 个新属 。 N
三 、 免疫
D VH 在 全 国 各 养 鸭 地 区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发 生 和 流 行 。 由于 I型
雾 免 疫 两 次 ,免 疫 效 果 最 好 。 通 过
距 离较 远 ,但认 为 I型 DHV 属 于小
渗滤 法 ( GF 。随 着分 子 生物 学 DI A) 技术 的广 泛 应用 , I型 DHV 分 子生 物学 的 研 究也 得 到 了 进一 步 的 发 展 。
鸭 安 全 、稳 定 。 鸡 胚 混 合 毒 滴 度 为
1 3 呻 C L 0 1ml 07 l E D / . 。以 1 8万 .
马 秀 丽 等 程 安 春 等 分 别 建 立 了检 测
C等建 立 了 RT-P CR一 步 法检 测 I 型 DHV,Ya g M 等建 立荧 光定 量 n 有 特 异 、快 速 和 敏 感 的 特 点 , 可 用 于 I DHV 的分 离 鉴定 、临床 病料 型 的检 测和分 子 流行病 学 调查 。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2 0 , 3( ): 2 — 3 . 0 5 1 3 2 7 2 2
[8 DelsRe e ,DeLa geJ,M ia d ta.Efeto u 13 o y sM n r n aP,e 1 fc fh —
ma h ro i o a oto hi u l me t to r n i e e t n c o i n cg n d r p n s pp e n a i n du i g d f r n f
染病 。该病 以肝 炎为主 要特 征 , 具有 高发病 率和 高病死 率。D HV 分为 I型 、 Ⅱ型和 Ⅲ型 , 3个型之 问无 交叉
保护作 用 。 I型 DHV呈世 界 性分 布 , 常和其 他病毒 、 菌混合 感染 , 重影 响 了养 鸭业 , 成 了巨大的经 并 细 严 造 济损 失。 文章 对 I型 DVH 病 原 学 、 致病 机理 、 分子 生物 学诊 断技 术和 防控 等 方 面进 行 了综述 。 关键词 : I型鸭肝 炎病 毒 ; 致病机 理 ; 因结构 ; 基 分子 生物 学诊 断; 防控
tmyo ugcl tr ef s igJ .JVe M e c,0 1 6 o r ri ei uhn [] t dS i 0 ,3 s au n l 2
wih e b y n c fb ob a t n I t m r o i i r l s s o VM .I n VC o a i e VF a d I fc n n
i io n c a trt no a ie o cts J . Z g t, n v r ul rmauai fcnn o ye [ ] yoe t e o
Th ro e O o y, 0 5, 4 1 1 1 . e i g n l g 2 0 6 ( ): - 1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型 鸭 肝 炎 在 血 清 型 上 不 同于 其 他 三 种 鸭 肝 炎 病 毒 。 近 年 来 仅 苏敬 良等人 对 其 分 子生 物 学特 性 进 行 了一
作者简介 : 魏宁 ( 1 9 7 8 一) , 男, 讲师, 硕士 , 江苏邳州人 , 主要 从
事预防兽医教学 、 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 : 曹军平 ( 1 9 7 0 一) , 男, 副 教授 , 博 士研究生 , 湖北 阳
升 高 。Me n n e l l a和 Ma n d e l l a [ “ l i 贝 4 定感 染 鸭血清 中谷 丙
可 以传 播 , 但没 有 分 离 到病 毒 。 1 9 4 9年春 , L e v i n e和 F a b r i c a n t [ 2 1  ̄究 了发 生 在 纽约 长 岛 的 白色北 京雏 鸭 的
研 究 与 综 述
鸭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研 究 进 展
魏 宁 李 巨银 管远 红 吴桂银 程 汉 周广 生 曹军平
( 江 苏农牧科 技 职 业学 院 江 苏泰 州 2 2 5 3 0 0)
摘要 : 鸭病毒性肝炎是 由鸭肝炎病毒 ( D u c k h e p a i t i t s v i r u s , D H V ) 引起雏鸭的一种 高传播 性和高 致死性的传染病 。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 无明显季节性 , 但在孵化季节发病率会 明显增加 , 其主要发 生于 3 周龄以下的雏鸭 , 是危 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对于鸭病毒性肝炎, 可于雏鸭 1日龄时, 注射 弱毒 苗或抗 血 清 的方 法 来进 行 保 护 , 对发 病雏 鸭 通过 注射 高免 血 清来救 治 。
而 肝脏 和肠 道 中则未 测 到 。 D H V弱 毒经 过 注射途 径 ,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每年有8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

乙型肝炎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担,对乙型肝炎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特征研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该病毒可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病毒生物学特征的研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诊断技术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血清标记物检测、病毒DNA检测和肝脏组织活检等。

这些方法在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 疫苗研制与应用: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研制和广泛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

针对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策略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4. 治疗药物研究: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出现了多种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核苷类和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等。

这些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显著改善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延缓了疾病的进展,降低了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

虽然乙型肝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望:1. 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尽管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疫苗接种的覆盖率仍然较低。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疫苗接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从根本上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

代谢综合征与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与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 S h a n g h a i F i r s t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a g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 2 0 0 0 8 0 )
因型 、 H B V D N A水平 以及 H B V e 抗原情况 与脂肪肝 的发 卜 无关 。病毒复制可能会影 响脂质代谢 , 但 尚需进 一步 验 、
相对于病 毒因素, 代谢紊乱 与肝脂肪变性进展 的相关悱 可能
更为显著 , 合并代谢综合征可能加速 r乙型病毒性肝炎 的进 展。此外 , 迄今 尚无证据显 示代谢综 合征会 降低 H B V患耆
代 谢 综 合 征 是 一组 以胰 岛 素 抵 抗 ( I R) 为 共 同 病 理 因 素
致 。R a s t o g i 等 的研 究 显 示 , 在H B V感 染 患 者 中 , 病 毒 基
的相关临床症候群 , 主要包括肥胖 、 高血压 、 高血糖 、 脂肪 肝 、 m脂异常 , 可导致 2型糖尿病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心血管 疾病等 。 目前 诸多 研究 显示 , 代谢 综合 征 可能是 加重 慢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o r d e r s .S o me s t u d i e s h a v e s h o w n t h a t m 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 e i s a r i s k f a c t o r f o r h e p a t i c t i s s u e i n j u r e i n

病毒性肝炎治疗新进展

病毒性肝炎治疗新进展

病毒性肝炎治疗新进展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包括乙型、丙型、甲型等多种病毒。

随着对肝炎病毒的认识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也出现了一些新进展。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目前,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病毒药物。

近年来,随着对肝炎病毒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一些直接抗病毒药物被研发出来,例如针对乙型肝炎的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和针对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直接靶向病毒,阻止其复制和传播,提高治疗效果。

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方法。

近年来,一些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法被研究出来,如自体T细胞治疗、干细胞移植等,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的清除,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策略的探索:由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人而异,因此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如根据患者的病毒基因型、病史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药物、细胞免疫治疗、个性化治疗等。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学术论坛2006N O.08Sc i en ce an d Tec hn ol og y Cons ul t i ng H e r a l d科技咨询导报1流行病学鸭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和流行,主要在春季育雏高峰期爆发,部分雏鸭突然发病,病程较短,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或死前头颈后仰,抽搐,两脚划动,很快死亡病理解剖肝脏肿大,肝脏被膜下有点状条状片状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脏肿胀,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根据这些症状结合抗菌素治疗可初步诊断2病原检测主要是血清学方法,如电镜检测,中和试验,琼脂扩散实验血凝试验荧光抗体胶体金技术酶连免疫吸附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这几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但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仍是中和试验2.1电镜检测王平等较早就报到了在肝细胞中看到了病毒样的颗粒,成类晶格状排列,颗粒近似圆形,直径在35~40nm程安春[1]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到鸭肝炎病的呈球形,大小20~40nm,用本方法可直观的观察到鸭肝炎病毒的形状,但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现主用于科研,临床诊断受限制2.2中和试验l evi ne等[2]首先将中和试验用于D H V的诊断鉴定,中和试验主要有鸡胚鸭胚雏鸭或病毒是应细胞中和试验K a ebe r l e E F[4]用北京鸭肾细胞培养的D H V进行了微量中和试验,既快速又易于判定陈琨等在鸭胚肝细胞上培养出了D H V,在此基础上设计了D H V 微量中和试验,比一般的鸭胚中和试验灵敏准确秦智锋等也在中和试验应用于D H V的诊断方面进行了研究中和试验虽是普遍认为的权威诊断方法,但其操作繁琐,费时,不能用于快速诊断,不适用于基层的推广.3琼脂扩散试验M ur t y等首次报道采用扩散试验检测D H V,准确性欠缺,张济培等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对D H V抗原和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用抗原检测抗体或用抗体(血清)检测病毒抗原,均可达到80%的检出率赵新柳等[3]比较了ELI SA与琼脂扩散的结果,两者检测D H V检出率有很大的差异,前者100%后者为60%琼脂扩散试验简便易行,但琼脂扩散试验灵敏度不高,需进一步提高.4血凝试验罗函禄等报道了在获得纯化D H V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纯化的病毒抗原进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D H V抗原研制成功,该法具有特异灵敏简便快速等优点,但是对D H V的纯度要求较高,加上非特异性凝血因子的影响,以及不同批次制备的红细胞在敏感性和稳定性方面有波动,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汪铭书等[1]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t aphyl ococc al pr ot e i n A co-aggul ut i na t i on,SPA-CoA检测D H V,对D H V攻击死亡的雏鸭肝脏的检出率为100SPA-Co A用于检测D H V的含毒材料,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当D H V强毒的毒价为2000LD50/m L时,SPA-CoA检测出现阳性,当D H V弱毒的毒价为10000L D50/m L时,SPA-Co A检测出现阳性检测提纯抗原含量时,其浓度需达到0.4m g/m L才出现阳性反应这为实验室测定D H V强毒和弱毒的毒株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2.5荧光抗体M ai bor da A D报道,快速和准确的诊断方法是接种雏鸭采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1984年,郭玉璞等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证实了北京地区的流行的D V H由I型D H V引起的免疫荧光抗体法虽然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但其费用较高,对设备的要求很高,使得目前基层很少应用荧光抗体法进行D H V的检测2.6胶体金技术张小飞等首次建立了检测D H V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ot i m m uno-gol d f i l t r a t i onass ay,D I G FA,该法既可定性,亦可定量,对纯化D H V的最小检测量为4.12ng/点,其敏感性为抗原斑点试验的2倍特异性阻断试验和交叉反应试验证明D I G FA检测D H 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D H V鸡胚尿囊液D I G FA法检出率为100%,对36份临床样本检测阳性率为83.3%但是在应用DI G FA法检测肝脏等病料时,因有血色素在滤膜上沉淀,严重干扰结果的判定,而且胶体金法成本很高,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2.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陈溥言[4]首次报道了D H V单克隆抗体研制成功,并用单抗建立了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nz ym e l i nke d i m m unos or bent as sa y,ELI SA)诊断方法Zha o等比较了琼脂扩散中和试验和E LI SA三种检测方法,得出E L I SA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方法范伟兴等[4]首次建立了检测D H V的单克隆抗体D ot-E LI SA法,并用该法检测了175份病料,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检测雏D H V的一种微量简便特异性强的方法孙泉云等以D H V抗体的单抗捕捉法E LI SA,与间接E LI SA平行试验表明,二者结果符合率为100,应用此法的优点在于可免去D H V的复杂提纯工作,更易于被基层工作者接受周学利等首次报道鸭血清中的I G G份子FC片断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结合杨萍萍等以氯仿去脂滤膜过滤-浓缩层析方法纯化病毒作包被抗原,成功地建立了检测鸡抗DH V血清抗体的间接EL I SA方法,经交叉试验和阻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严亚贤等应用D ot-EL I SA法,对采集的52份鸭肝脏进行检测,能更准确地诊断出疾病的病原,使临床诊断率有所提高马秀丽等采用过碘酸钠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纯化的型D H V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DH V的D o t-EL1S A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特异性好,对病毒尿囊液的最低检出范围为116,而对肝脏病料的最低检出范围为1160D ot-EL I SA法检测D H V易受组织中色素的干扰,而且单抗的供应尚未商业化,使其推广受到了限制2.8对流免疫电泳藩文石用对流免疫电泳检测DH V,其检测等一行与琼脂扩散试验一样存在争议,在DHV的检测很少用此方法3治疗3.1高免血清与高免卵黄抗体治疗在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高免血清是最先被采用的,其疗效令人满意但其制作复杂,易污染,制作的成本高,限制了其使用据D H V抗体能经卵传递的特点,国内许多单位采用DH V抗原免疫母鸭一定次数与一定时间,取卵制成高免卵黄抗体,治疗鸭病毒性肝炎,认为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1980年王平就用耐过鸭血清免疫高免卵黄液免疫小鸭,控制了北京地区的鸭病毒性肝炎四川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中心已经研究制出抗鸭病毒性肝炎二价高免卵黄,1日龄出芽皮下注射1m l即可有效预防I型I I I型雏鸭病毒性肝炎,治疗量2~3m l,且有很好的疗效母源抗体对免疫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母源抗体存在或不明的情况,雏鸭可以注射超高免血清或超免卵黄抗体进行预防和治疗3.2中草药治疗(1)治疗原则和应用机理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解毒益气健脾活血化淤的有机结合中草药的应用机理和优势调节机体的气血疏肝理脾调节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又具有抗病毒作用,副作用少,很难形成抗药性,故机体恢复快,愈后不易复发,动物体内的残留也很少相对来说,抗体有抑制和或杀灭病毒的作用,但没有调节机体代谢和防御免疫功能,又因机体内抗原被全部清除,机体抵抗力下降,故病愈后多有重复感染之状况如果抗体毒型与流病毒型不同,则抗体没有或极少有杀灭病毒的作用;又因幼鸭个体小,对抗体的吸收缓慢,故作用不甚理想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王青伟杨保山(山东省临邑县畜牧局山东临邑276000)摘要: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死高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并常和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雏鸭一旦感染可在鸭群中迅速传播且病死率高使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简要概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综合诊断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病原检测和治疗的研究情况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S8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534(2006)08(a)-0121-02121科技咨询导报Sci en ce a nd Te ch no l og y Con su l t i ng H e r a l d122科技咨询导报Sc i en ce a nd Te ch n ol og y Co ns ul t i ng Her al d 2006N O .08Sci enc e a nd Te ch no l o gy C on su l t i n g Her al d 学术论坛科技咨询导报(2)常用中草药躁动型药用板兰根120g 大青叶120g 紫草90g 枯矾45g 葛根90g 木贼草60g 朱砂5g 甘草120g,一日一剂,连服3天.衰静型药用板兰根60g 大青叶70g 枯矾30g 夏枯草60g 绿豆15g 甘草90g,一天一剂,连服3天参考文献[1]程安春,汪铭书,廖德惠,等.鸭病毒性肝炎D H V 的研究病原分离鉴定及弱毒株的培育[J].中国兽医杂志,1994,20(6):3-4.[2]L evi ne PP.D uck di sease i nver st i gat i on[J].[3]赵新柳,李观娣,钟安清.E LI SA 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0,11:5-6.[4]范伟兴,陈薄言,蔡宝祥.检测鸭肝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技,1990,11:5-6.[5]刘兆宇,程安春.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家禽,2002,2410:6-9.近年来随着我国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它对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保证采购人和供应商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采购效益等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1.1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工作虽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但由于政府采购制度的宣传不到位以至使得许多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意义作用及业务流程等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的驱动不严格遵照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规制度办事从而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推进1.2采购小组的成立不规范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都规定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小组的成立必须由采购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采购小组完全由采购人组成有些采购小组中邀请的专家人数未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或邀请的专家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过低由此成立的采购小组做出的评判结果就不尽合理难以达到政府采购所要求的质优价廉目的1.3有意采用非主要采购方式政府采购法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非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有关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但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往往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主要采取了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甚至有些部门用竞争性谈判取代了公开招标方式这一主要采购方式 1.4邀请的供应商数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都规定参与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行为的供应商不得少于三家但少数采购人总以无法找到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为借口或为照顾老客户关系户而人为设置障碍以排斥其他潜在的供应商参与竞争以致造成实际邀请的供应商数量少于三个这不仅使一些资质良好的潜在供应商失去了参加谈判的机会同时也难以保证供应商之间的有效竞争和公平竞争1.5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专业人才匮乏政府采购因其学科交叉多涉及面广而对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但目前我国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专业人员较少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或专业培训对政府采购法及其采购程序不甚明了往往仅凭经验办事这不仅影响着政府采购的有序进行还影响着政府采购效率的提高2解决政府采购问题的对策2.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政府采购制度能够有效贯彻执行的前提是大家都充分认识到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规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其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方式让大家了解政府采购制度提高大家知法懂法的意识改善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环境2.2规范采购小组的成立采购小组作为采购活动的主体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制定采购文件实施招标过程确定最终供应商等可以说采购小组的成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采购任务完成的好坏为此相关部门要逐步完善评标专家信息库制度建设使采购人根据采购项目要求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从评标专家信息库中抽取若干名专家与采购人共同组成采购小组同时确保专家人数占采购小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以保证政府采购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权威性2.3根据采购项目特点合理确定采购方式公开招标相对于其他采购方式来讲因其更具透明性竞争性和公平性的优点而成为政府采购制度中最主要的方式尤其是像那些投资金额较大采购数量较多的项目都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而对一些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公开招标或投资金额较小采购数量较少的项目可以经有关监督部门批准以后采取其他的采购方式2.4加强审查,确保供应商资质符合要求加强审查就是采购人要把好资格审查关确保被邀请的供应商资质和信誉良好具体地一是在平时的采购过程中及时整理参与招标的供应商的投标文件并按采购项目产品种类等逐步建立起供应商资料库;二是采购人应定期对产品市场进行考察以掌握产品种类市场价格主要生产企业和相关代理商等信息三是采购人可以借助政府采购信息网在信息网上定期发布采购信息广泛寻找潜在的供应商并从中选取符合资信条件的供应商2.5加强学习和管理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学习和管理一是要加强采购人员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使其熟知政府各种法纪法规并掌握与政府采购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二是实行采购人员准入制度主要采取由人事部门和政府采购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相应的任职资格考试确保采购人员的基本素质三是对政府采购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制度主要考核其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和行业道德考核不合格者须调离政府采购岗位以保证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当前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鲁建辉1殷荣2(1.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西安710068 2.西安政治学院教育技术中心陕西西安710068)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相继颁布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也进入了法制化阶段这对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保证各方合法权益及提高政府采购效益等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政府采购在工作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的行为特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关键词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公开招标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534(2006)08(a)-0122-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学院:班级: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摘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

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

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炎,研究,感染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 E)。

另外一种称为庚型病毒性肝炎,较少见。

1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导致局部地区暴发流行。

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⑷性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染}。

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多见。

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

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2.1. 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2.慢性肝炎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

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中度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

肝功能有异常改变;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

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2.3.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

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亚急性重型肝炎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171μmol/L)、腹胀并腹腔积液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并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3.4.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转肽酶、胆固醇均有明显增高,黄疸深,胆红素升高以直接增高为主,转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

较轻的临床症状和深度黄疸不相平行为其特点。

3.5.肝炎后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必须依靠病理诊断、超声和CT检查等,腹腔镜检查最有参考价值。

临床诊断肝硬化,指慢性肝炎病人有门脉高压表现,如腹壁及食管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肝脏缩小,脾大,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且排除其他原因能引起门脉高压者,依肝炎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

4.传统治疗4.1.一般治疗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

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

4.2.抗病毒治疗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

仅在急性丙型肝炎时提倡早期应用干扰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

①干扰素:重组DNA白细胞干扰素(IFN-α)可抑制HBV的复制。

隔天肌注,连续6个月,仅有30%~50%患者获得较持久的效果。

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

②拉米夫定:是一种合成的二脱氧胞嘧啶核甘类药物,具有抗HBV的作用。

口服拉米夫定,血清HBV-DNA水平可明显下降,服药12周HBV-DNA转阴率达90%以上。

长期用药可降低ALT,改善肝脏炎症,但HBeAg阴转率仅16%~18%,治疗6个月以上,可发生HBV的变异,但仍可继续服用本药,副作用轻可继续服用1~4年。

③泛昔洛韦:是一种鸟苷类药物,它的半衰期长,在细胞内浓度高,可以抑制HBV-DNA 的复制。

本药副作用轻可与拉米夫定干扰素等合用提高疗效。

④其他抗病药物:如阿昔洛韦、阿德福韦、膦甲酸钠等均有一定抑制HBV效果。

4.3.免疫调节剂常用的有:①胸腺素α1(日达仙)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重建原发、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

②胸腺素参与机体的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诱导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放大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调节T细胞各亚群的平衡。

③免疫核糖核酸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4.导向治疗新的免疫治疗(如DNA疫苗免疫复合物治疗等)、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治疗转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

4.5.护肝药物护肝药:①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纤维化作用。

②水飞蓟宾有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作用。

③甘草酸二铵(甘利欣)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适用于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

④腺苷蛋氨酸(思美泰)补充外源性的腺苷蛋氨酸有促进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4.6.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对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有较好疗效,如茵陈、栀子、赤芍、丹参等。

甲型肝炎一般预后良好,慢性乙型肝炎预后差。

大多数迁延不愈,少数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较易发生肝硬化及肝癌。

5.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在慢性乙肝预防方面,在最新研究成果中特别强调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时间与剂量。

对于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进行10 μg剂量的乙肝疫苗注射;并强调,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不产生抗体),应增加疫苗接种剂量和针次,推荐剂量为每针60 μg。

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

最新的研究还特别指出,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是否须筛查乙肝病毒(HBV)感染标志物,主要是从成本效益方面考虑,而非从安全性方面考虑。

因为自1982年全球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普遍接种以来的实践证明,该疫苗在接种前不筛查是安全的。

5.1.最新治疗研究在诊断方面,最新的研究增加了HBV DNA检测常用的两种报告单位及国际单位和拷贝数之间的换算关系,还增加了肝脏弹性检测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

在抗病毒治疗方面,最新的研究除介绍2011年及以前上市的药物新的抗病毒和耐药发生研究数据外,还增加了2011年以后上市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b 和替比夫定的抗病毒和耐药研究数据。

最新研究增加了对疗效预测和优化治疗方面的内容,提出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情况可预测长期疗效和耐药发生情况。

在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部分,专门增加了核苷(酸)类似物(NA)耐药的预防和治疗一节。

对于联合治疗,则修改为,对合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肝硬化及高病毒载量者,宜选用强效低耐药的药物,或尽早采用无交叉耐药位点的NA 联合治疗。

一旦发现耐药,应尽早给予救援治疗,对于接受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发生耐药的患者,可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于阿德福韦酯耐药者,可加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对于未接受过其他NA 治疗者,亦可换用恩替卡韦。

对于NA发生耐药者,亦可考虑改用或加用IFN类联合治疗,但应避免替比夫定和Peg-IFN 联合应用,因为可导致外周神经肌肉疾病。

5.2.老抗HBV药物获新数据在2010年的研究成果中关于丙型肝炎的研究有7篇,而乙型肝炎仅1篇。

该项关于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其结果显示,妊娠妇女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可有效、安全地阻断母婴传播。

该研究是第一项大样本、应用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其突出特点是不仅报告了阻断效果,还报告安全性情况,这为将替比夫定应用于妊娠后期提供了新数据。

2010年的研究结果分别报告了意大利和我国学者将Peg-IFNα-2a治疗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延长至2年的结果。

研究显示,2年疗程可显著改善停止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

在北京佑安医院的研究中,142例HBeAg阳性患者的疗程被延长至2年,38例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其中22例依次出现HBV 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血清学转换;9例在HBV DNA转阴后,同时出现HBeAg和 HBsAg血清学转换;7例则在HBV DNA转阴后,先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再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

5.3.新型抗HBV药物初现曙光在2010年的研究成果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两项有潜力的报告分别为HBV 入胞抑制剂myrcludex B的临床前研究和具有潜在打破免疫耐受作用的重组假病毒颗粒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