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发展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工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发展初探

作者:李建平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1期

【摘要】技工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几年,部分技工院校却存在着举步维艰的发展窘境,由于认识上存在偏颇、技工院校生源短缺及生源基础较差、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技工教育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从拓宽生源、提高培训质量、改变就业观念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技工教育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工教育现状质量改革多元化就业准入制度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教育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技工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技工生的生源、教育、就业问题。因此,探究技工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对策,对提高技工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技工教育现状

1、招生困难,生源数量短缺,生源素质差

当前虽然技校招生有自主化的趋向,但仍是以行政指令性计划为主,招生工作存在迟滞现象。同时受当前企业失业率高的现象和“不愿当工人”的陈旧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存在轻视工人的倾向,人们对技工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颇,不能正确认识技工教育地位。招生中没有主动权,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一些地方行政上不合理的操作与垄断行为,设置了重重障碍,严重干扰了市场的自由竞争,没有形成人力资源合理有序的分流,使得技工学校招生成了一本难念的经,成为招生大战中的弱势群体,往往在别人的后面拾遗补漏,使得技校的招生周期拉长、成本增高,招生门槛放低,广泛接纳初中流失生,造成了技校生源短缺、素质低下的后果,从而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让用人单位造成了对职教生的不信任。

2、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1)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适应市场需要。由于生源差,学生入学的成绩与素质差异大,管理压力大,很难组织教学与提高教学质量,技工教育已成为我国毫无门槛的兜底教育。教育与需求相脱节,这是技工教育目前自身教育质量不高所致。我省技工教育由于专业和课程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相比一直滞后,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虽然每年从技工院校走出数以

万计的技工人才,但难以满足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以致于技工人才需求出现严重短缺。

(2)技工院校重“硬”轻“软”。改革开放以来,技工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这种发展更多的是体现在“硬件”上,如不少技工院校的教学楼、教学设施、校园面积可以说堪称一流,而更为重要的“软件”方面显得极其薄弱。一些地方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办学条件等方面对技工教育的扶持力度不够;技工院校的办学机制不够灵活,教育观念落后,管理体制陈旧,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把技工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技工教育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很多技工院校由于实训基地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师队伍与社会对技工教育的要求还不能适应。技工学校普遍存在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的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文化课教师比重偏大的问题;教师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40岁以上的教师占到了70%多,缺乏年轻教师,工作缺乏活力,因而造成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少。不少专业教师和实习教师是理论课教师转来的,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技工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3、学无致用,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行业管理不规范,给就业准入制度的落实带来了负面影响;在需要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中,由于执法不严,“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有些企业和单位用人用工只注重学历、不注重职业技能,学生学不能致用,大部分技校毕业生从事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工作,使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激励机制,挫伤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到技工学校生源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给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考

根据以上现状,要改变技校面临的困境,必须从拓宽生源、提高培训质量、改变就业观念三个方面入手,即把好学生入口关、培训关、出口关。

1、改革招生录取制度,使招生政策完全市场化

(1)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进一步提高技工教育的地位,克服人们对技工教育认识上的偏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技工院校招生的有力保证。

(2)改革现在技校的招生录取制度。要改变技校最后录取的现状,建议从中考和高考统一招生改成分类招生,根据学校不同类型和专业不同科类,分别制定若干大类的考试录取标准,实行分类招收学生。所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报考各类学校。

(3)建立综合性招生培训机构,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熟的同志负责。要跟踪市场调查,加强招生信息收集与反馈工作;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及有关中学校长定期召开座谈会,通报信息,掌握生源分布情况,提前形成市场需求预测,指导年度招生计划的制定。

2、通过不断创新来创造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实施多元化的办学体制,以合作促发展。多年来我校在多元化的办学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①与高校联合求学历。受几千年“学而优则仕”封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还存在着单纯追求学历的心理。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提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我校多年来一直于众多高等院校合作,形成了“大专+高技”、“大专+技师”、“本科+技师”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开创“学历+技能+就业”的良好局面。

②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校企合作是合作办学的关键,是理念的更新,是模式的创新,是特色的体现,是根基之所在。我校校企“无缝对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实行班级企业冠名制。为实现这一宗旨,学校按企业需求招生,为企业量身定做办“专班”——企业冠名制,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实行工学交替。二是接企业进课堂。实行实习车间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全面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做到让学生在校实习期间就了解和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培养现场生产的基本职业素质;同时规范我校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工作,在实习教学中实行“5S”实训教学管理模式,做到车间企业化管理。三是送课堂进企业。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为企业的在职职工技能培训、开发服务,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也符合双方的利益。在对企业职工的培训上,我们创立了“企业设课堂、离岗不离厂、教师来回跑”的课堂设在企业里、送教到企业的新模式,受到企业的认可,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

(2)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主管部门要成立督导委员会,对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督导评估,通过教学检查、督导听课、学生评价、网络信息等措施,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有效地进行质量监控。

(3)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化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对教师培训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综合配套改革,把教师培训与薪酬激励、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竞争上岗等结合起来,建立起教师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培训机制。要鼓励教师学历进修,选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给教师创新和发展的空间;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