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实

1.以受关注的音乐或生活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的教学里,教师不管学生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一厢情愿地照本宣科,最后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形成了学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新课标中说道“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就要从学生关注的音乐或生活热点切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激发学生进行自主研究的兴趣。如:在上《走进音乐剧》这个单元时,很多学生不了解音乐剧,我抓住报纸、网络都争相报道《雪狼湖》的这个热点,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谈论《雪狼湖》这部音乐剧,对作品和演员进行各方面的评价,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音乐剧”后,再播放音乐剧《猫》,一时间,音乐剧成了学生课间议论的话题,也激起了他们对音乐剧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去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器”,更多的是单纯的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排练作品等活动中形成了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使学生学会从感兴趣的音乐入手,去认识了解音乐知识,在实践中形成技能技巧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现成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由此,学生学习的方式获得了改变,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

同学们从中感悟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探究学习的益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如在学习《大众音乐》的单元里,学生们把寻找到有关通俗音乐的各种体裁和形式的资料交上来时,大家发现通俗音乐包括了多种的体裁形式,大家喜爱的体裁又不尽相同,面对着大量的风格各异的通俗音乐,我们要进行整理归纳,进一步探究它们的风格特点,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完成对通俗音乐学习的探究任务,我采用了省音乐教研员伍老师提出的“任务分解驱动式”的方法,也就是把“通俗音乐”分解为“什么是通俗音乐?”、“通俗音乐有什么特点?”、“通俗音乐是怎样产生的?”、“通俗音乐是如何发展的?”、“通俗音乐包括了哪些体裁形式?”、“各种体裁分别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和特点?”等诸问题,让学生分组带着这些问题回去利用报刊、书籍、网络、媒体等途径寻找答案。同学们寻找到各式各样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他们难以分辨“新时代音乐”和“电子音乐”。为了分清“新时代音乐”和“电子音乐”,我指导同学们首先查找它们的相关资料,找出它们的定义,从定义上去把握两者的特点,抓住“新时代音乐”在运用上高科技的基础上具有即兴表演的特点,“电子音乐”是在实验室里制作出来的,运用了计算机、电子合成器的技术。通过努力,学生们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更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了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其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以“问题”统领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围绕“问题”提供相关

信息,学生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展开研究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学生自己创作音乐剧,同学们分工合作,自己组织安排导演、演员、舞台监督、服装道具、舞台布景、舞台音响等人员配备以及工作任务,为表现好剧中人物的情感,对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都有正确的把握,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这样唱很好,轻轻的演唱更能表现彤彤的自言自语,你记住啊,以后就这样唱。”“我觉得这里加一段街舞更能加强舞台效果,吸引观众,大家认为呢?”“这里唱错了,有附点的,你们没有唱出来。”“你这个音没有唱准。”……大家在创作中获得了经验,排练中音乐技能得到了训练,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体验,更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学生创作的音乐剧《紫贝壳》在学校艺术节文艺汇演的表演获得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改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态度,过去可有可无的音乐课,如今已成为学生音乐生活的一部分,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模式的改变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改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而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关键在于教学结构和模式的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更多将学生看作知识的“接受器”,过多的重视音乐知识的传播和音乐技能的训练。教师的讲授多于学生的练习,且练习往往是“依葫芦画瓢”,多是模仿的、机械的、单

项的,缺乏创造的、自主的、综合的练习。而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正好补其不足,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走上讲台,主讲探究的成果,使学生感受探究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大众音乐》这个单元就是由学生介绍通俗音乐及其体裁形式,各个体裁的音乐风格和特点。这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分享的方式,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种多样。除此之外,还可采用课堂讨论、课外探究汇报、分组学习、班级音乐会等形式。由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结构,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交流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的活动都统一在共同体验探索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科学知识的唯一的传授者,学生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学习方法,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为关键,以开发挖掘学生发展的核心潜能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为目标,正确地、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这个主体的认识能力、智力潜能、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音乐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既是“导演、主持人、参与者”,又是“研究者、求知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到各种信息和资料,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相互间扩大了视野,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增大了信息量,从学生的身上学

到了不为熟悉的知识,教学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改变了过去老师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平等、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平等、民主的教学中,音乐课堂上真正的洋溢着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由一种处于被动接受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同时也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学生学习的教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注重向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最终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提高。实现了上海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教育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