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的知识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積電的知識管理

台積電流傳著一個神奇故事。

有一年,英特爾來台灣準備找工廠代工生產晶圓。到台積發現台積有兩百六十六個缺點,就說台積不能當英特爾的代工廠。

半年後,台積努力將缺點降為六十六個,再半年後,只剩下六個。「這是非常大的improvement(改進)。」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朱博湧說。台積藉由持續的製程改善與製程創新,不斷累積精進的代工專業知識。此外,九七%的良率也是個「不可能卻達成的任務,」朱博湧說。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致勝關鍵是速度。台積內部也不斷在加強各種加速度的戰爭。台積資訊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林坤喜說,當別人由訂貨到交貨時間要八到十個星期,台積只要四到六個星期。

這些令人驚奇的數字背後,正顯示出台積最令人值得挖掘的不是一股可分配多少盈餘,股價會漲到多少,而是在張忠謀光環的覆蓋之下,旁人看不到的台積核心優勢──優異的知識管理能力。

組織的知識管理是組織內的經驗、知識可以有效記錄、分類、儲存、擴散以及更新的過程。未來的企業一定要有效管理組織內各種專業知識,不能像過去只將經營的目光放在有效管理資金、設備、產品、人員等。藉由有效果的知識管理,台積在短短十二年內,迅速擴建了五個工廠、一個還在南科進行的新廠,以及新加坡、波士頓等籌建中的廠。五月中,台積總經理曾繁城還在美國矽谷宣布台積要建台灣第一座十二寸晶圓廠。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所教授湯明哲也指出,台積是台灣唯一做好知識管理的企業。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朱博湧說,台積內部一定有一套非常嚴密的製程不斷更新的流程。而這正是台積知識管理的一個良好典範。

晚春的新竹科學園區,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不景氣,仍然陽光普照,翠綠點點。走進園區三路,台積二廠入門大廳,迎面而來的大廳牆上,誠信與創新兩句毛筆大字,緊貼在一幅山水瀑布風景圖兩邊。由強勢領導者張忠謀所領軍的台積,給外人的感覺總是氣氛森嚴、大氣、堂堂正正、一絲不苟。

朱博湧曾在一九九五年問張忠謀:「台積的獲利有四○%,一定會吸引競爭者投入,你如何應付?」張忠謀回答:「市場是大家的,你不能限制別人不能做,你

要反過來自己要求自己。」張忠謀也認為,像聯電常常挑戰台積,他卻不回應,因為他看的都是世界最好的企業,不斷地標竿學習,不斷要激盪出最好的知識。

不斷在激盪出最好的知識台積人隨時非常積極在標竿學習(bench marking)相關領域最好的知識。長期就近觀察台積的朱博湧分析,台積人之所以能不斷開發出新知識,與台積內部有一套非常強的標竿學習風氣有關。

台積每人每天由工作中、書本中挖掘出最好的工作方式以及專業知識。台積人最感覺痛快的是,可以隨時把學到的新技術用在工作當中。「上面很容易接受新技術,也一直push我們要這樣做,」台積資訊科技處處長林錦富說。在工廠內,管工廠的副總經理例如目前在南科蓋廠的陳建邦,一讀完什麼新書,就叫同仁趕快讀。林錦富就常拿到要他讀的新書。這種分享知識的風氣散布在台積每個樓層。最高領導者張忠謀一看到什麼好文章,隨時丟出來與同仁共享,台積發言人黃彥群也常在午餐時間,與同仁分享他新學習到的新知。即使是出國,也不忘吸取最新的知識。「老闆出國,也常常在data mining(資訊挖掘),」林錦富說。

台積公司內部的標竿學習也頻頻上演。這個工廠操作這個機器達到最好的效能,一定記錄下來,供台積別的工廠學習。跨部門的溝通也十分積極。資訊部門也會盡量去滿足生產部門的需求。

「台積就是要做到 more communication ,no complain,」林錦富說,「要多溝通,把一些歧見化解。」戴憲燐就說,他有空就去跟資訊處的user溝通,所謂的用戶就是台積各個部門的人,對於資訊科技,需要該部門何種支援?戴憲燐下班時,甚至還跟user(資訊科技處的下游客戶,例如需要他支援系統的財會部門)打球,培養工作默契。

就像醫院各個專科醫師每天早上一起開晨間會議、探討每個病人的診療狀況,台積各個工廠每天早上八點半到九點半,都會由廠長召開生產會議,討論工廠昨天一天發生的事情。開會討論的結果,都會列入紀錄,再分門別類列入各自相關檔案,讓後人也可參閱資料,不要再發生同樣的錯誤。台積電有個document center(檔案中心),專門列管相關資料。

台積的標竿學習令人想起新加坡。新加坡就是一個不斷往外學習世界各種最好標的的國家。喜歡做標竿學習的新加坡政府,也到台積取經。五月十八日下午,新加坡政府高級文官團親訪台積做標竿學習。台積十二年來累積了各種建廠專業知識,並且有系統地建檔、將各種建廠作業整合成標準化流程,並存入電腦檔案。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特色是組織中要能將知識儲存、標準化、建檔,同時知識要能在組織內擴散出去,讓沒有經驗的人來接手時,只要參考各種有關的工作知識存檔,就可

立即上線。林坤喜指出,台積的成功是全體員工的集體智慧所致。否則,設備大家都買得到,蓋廠成本大家都差不多,問題是如何使設備最有效率、良率低、製程時間短?

台積最典型的一套知識管理代表作是在兩年前,由前營運副總經理蔡力行雷厲風行的技術委員會。。現已轉調世界先進擔任總經理的蔡力行,成立幾個以晶圓製造流程為分類的委員會,譬如廠務、照相區、爐管區等八個技術委員會。台積每個工廠的相關人員都加入相關委員會先做資訊交流及溝通。大家共同討論出哪種機台最好用,日後擴建新廠就採用大家共認最好的機台。

林錦富指出,台積是用central team(中央檔案)的概念來做 smart copy(聰明複製)新廠。也有所謂的copy executive(複製主管)來確保其他廠的人是否做到正確的copy(複製)。

台積內部也有所謂的教戰手冊,只要工廠一建好,機器一搬進來,就會有教戰手冊教新技術員很快就可以上機生產。機台本身也有教戰手冊。由六寸、八寸、十二寸晶圓,教戰手冊會提醒技術員上機時可能會碰到什麼困難,要預先避免犯錯。「要先知道什麼時候會出問題,出問題要如何解決,」戴憲燐說。教戰手冊還教導要如何打洞?機房如何設定?「等於是把既有經驗記錄與傳承下去,不會因為有人離開而讓經驗中斷,」林錦富說。

即使開股東會,也可做聰明複製。台積公關經理曾晉皓指出,譬如股東大會該怎麼辦,每個人要負責什麼事,都列入文件檔案中。同時,每年辦完股東會,公關部門會再開檢討會,並將每年討論出應該改善的項目(譬如經營團隊胸前所別的花不要選擇有花粉的,一直到今年乾脆不要別上花朵)打入舊檔案中,讓舊工作手冊有更新的機會。「哪天我不在公司了,這些東西還會在,」曾晉皓說,「這些東西就是科學方法,只是你是否習慣這些方法。」

台積工業設計部經理高萬中說,台積在累積知識上,可說是十年光陰一步一腳印。他指出,台積一定要把最好的機器設備、材料以及製程紀錄成為可以共用的know-how,並且要能把這套知識快速移植到新廠。「讓客戶覺得把訂單放在台積哪一個廠,都可以獲得同樣好的品質,」高萬中說。「全世界最好的建晶圓工廠的知識,都累積在我們的技術委員會的檔案中,」高萬中說。

台積每個工廠都有一個技術整合的人,會把最好的技術與知識拿出去分享給技術委員會的成員。黃彥群指出,在台積的人事考核項目中,能不能將自己的工作經驗記錄、編碼、儲存,並與人分享經驗,是重要項目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