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筝演奏中噪音产生的原因及
浅析古筝演奏中音色的处理

浅析古筝演奏中音色的处理作者:高忱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3期【摘要】古筝的音色是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的。
音色在古筝演奏中有美化旋律,表现情感的作用。
然而获得理想音色的途径有三个:好筝,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理想音色和演奏技巧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演奏技巧是理想音色的技术基础,而对理想音色的追求,要通过促进演奏技巧的提高来实现。
准确把握古筝演奏的音色,能够恰当地反映演奏者的音乐情感以及乐曲的音乐文化。
【关键词】古筝;演奏;音色一、关于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古筝由于琴弦材质不同,外观也不尽相同,但大体呈扁长方体的形状。
古筝主要由底板,面板,和框板构成。
面板呈孤拱形,一件乐器的好坏,一首曲子的完美表现都离不开同一个因素音色,即音乐的基本声音色彩及变化。
面板的薄厚直接影响古筝的音色。
面板厚,发音尖细、音量小;面板过薄,则声音空洞、干瘪、没有穿透力。
一般来说,面板簿对高音频率影响较差,对低音频率影响较好;相反,面板厚对高音频率影响较好,对低音频率影响应较差。
但是,古筝面板的薄厚程度还得由筝体的大小来决定,筝体大,则面板需相应加厚;筝体小则需相应薄些。
面板胶拼弧度过大,演奏时高、低音区的手型变化也会随之增大,必将给演奏者造成一定的难度,也必然会影响到筝的音色。
如果弧度过小,则容易在弹奏过程中指甲连带别的琴弦,导致发出噪音。
二、古筝演奏中音色控制的关键(一)演奏方法对音色的影响古筝属于弹拨类的乐器,它的演奏方式是手指之间的触碰弦点弹奏,让筝弦达到一种最佳的震动状态,从而发出最为清凉圆润的音色,而不同的演奏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当演奏的力度和触弦的方法不对时,会导致音色上的误差。
例如在触弦上,如果需要比较强烈的音响效果时,触弦的力度理应加大,这个时候如果把握的不到位,就会产生差强人意的效果,弹奏位子把握的不正确都会影响音色在音响效果上的变化。
义甲触碰的深浅也一样,触碰的较深,音色会变得比较浑厚,而触碰的較浅则是较为轻盈的声效,这些演奏技巧说来容易,但演奏者必须要在熟练掌握后,融入演奏曲目需要给予的思想感情,加以一定的灵活运用,否则演奏出来的音色跟乐曲本身会有很大的差异。
古筝常见的问题有哪些是什么导致的

古筝常见的问题有哪些是什么导致的古筝作为一种乐器,在平常出现的问题也不少,那么应该如何修理?下面就让小编介绍下古筝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修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木头音”之病因面板各音区的厚度不合理,古筝制作的核心技术就是古筝面板厚度的数据。
数据合理,则发音灵敏。
不合理,则声音发木(弦的振动通过码子的转播,无法激发面板的振动)。
目前,能把握此数据的厂家不多,大部分厂家没有数据,把面板刨光滑就行。
部分厂家重视数据,但执行的是不合理数据。
即使拥有合理的数据,还和工人操作时的误差大小有关。
所以制作一台完全没有“木头音”的琴比较困难,如果一台筝只有一两弦的“木头音”,就算很不错了。
目前市场上的古筝,中高音区“木头音”超过5根弦的,至少占80%以上,从14弦到21弦音发空更是超过95%古筝的通病。
原因是,如果低音区的面板厚度低于1.2厘米,就基本无法保证低音的浑厚了。
然而现在市场上买到的面板原始厚度大多不足,不符合行业标准(1.3厘米)。
如果完美的古筝是100分的话,目前中国的古筝制造业状况是:最多有10%的筝厂及格,90%的不合格。
声音发闷之病因面板含水率过高。
木制产品都应该有含水率标准。
如果古筝所用木料过于潮湿,则容易开裂、变形、音闷。
遗憾的是,很多厂商不知道什么叫含水率,更别说有含水率测定仪器了,一般来说,古筝面板的含水率不要超过10%,可采用炉火慢慢烘烤的方式达到此标准,浸泡后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的面板更佳,但很少厂家能做到这些,因为这需要一定的额外资金来实现。
后岳山杂音之病因后岳山形状有问题,在左手按弦时,如果听到部分弦发出咯吱咯吱的杂音,不要去怀疑弦和码子。
留意您见过的不同品牌古筝的后岳山(S弯),您会发现形状千奇百怪: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坡度有凸有凹,弯度也不统一。
合理的后岳山形状为:1.高度要合理,1弦至21弦高度在1.5厘米~1.8厘米之间较为合理,太高会影响张力,太低则左手按弦易触面板;2.坡度不宜外凸太多,否则增加了弦与坡的接触面,易产生咯吱咯吱的杂音。
3.声学复习(讲义)(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声学复习声音的产生与应用、耳和听觉、声音的三要素、噪音防治【知识点分析】一.声音的描述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介质:声音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声音的传播方式: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
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
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回声:声波有广泛的用途,如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深度等。
6.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7.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二.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2.耳的功能(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也有一部分加强的功能)(2)中耳:鼓膜---随着声波的振动而引起振动,将振动传到听小骨鼓室---与耳道一起引起共鸣,并且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耳蜗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3)内耳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前庭---感觉头部位置变动,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维持姿势和保持平衡。
【晕车晕车主要由前庭和半规管影响导致】4.听觉的形成:(1)正常的听觉形成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古筝杂音几种常见的情况1

关于古筝噪音和杂音问题筝在演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杂音,杂音从产生原因上分析有两个(杂音是怎么产生的呢),一个是筝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另外一个是弹奏中产生的。
不论是哪个原因产生的杂音,对音色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让声音听起来不那么清晰圆润,同时也降低了演奏的清晰度,影响整体演奏效果。
我们知道,乐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音色、响度,在这三个要素中最难控制的就是音色,音色也是我们影响人们听觉最微妙的因素,清晰纯净圆润的音悦耳动听,模糊浑浊生涩的音令人烦躁,一个高水平的演奏家一定是一个出色的音色控制的专家。
所以我们在古筝演奏中必须克服杂音,使弹奏出的音悦耳动听,提高演奏水平。
怎样克服古筝杂音呢?克服古筝杂音必须分析产生杂音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办法解决问题。
一、古筝本身原因产生的杂音及解决办法你到乐器店走一走,到互联网上搜索一下,可以发现现在生产古筝的厂家真是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古筝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甚至很多民间的木匠都开始生产古筝了,目前,古筝制作市场就是一个字——乱。
近些年,一些小厂家为了争夺市场,追求产量,开始恶性竞争,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降低古筝的质量,参杂使假,。
因此市场鱼目混珠,在外行或初学者看来,这些古筝的外表和专业厂家制作的古筝差别不大,有的可能比正规厂家的古筝还要美观漂亮,外行和初学者根本没有办法鉴别,一不小心就把假货搬回家,这样的古筝绝对不会有好的音色。
如果是这样的古筝所产生的杂音是不可能克服的,你只能换一台好筝。
即使正规厂家生产的古筝,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只要找到根源,杂音是可以克服的。
下面是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1、弦破损,筝弦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因为用力过大或者指甲不圆润等原因可能会把筝弦上缠绕的尼龙包层损坏,这时弹奏这根筝弦就会发闷。
解决办法:换一根新筝弦。
2、筝码上的弦槽太宽或太窄,致使筝弦与筝码接触不稳,筝弦在弦槽内晃动,产生沙沙的金属丝性杂音。
解决办法:用锉刀修整一下,使筝弦在弦槽里稳定就可以。
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

浅谈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摘要:一直以来,古筝以其清丽悦耳的音色在众多民族乐器中脱颖而出,备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主要从古筝本身的属性、配件、演奏技法三个方面来分别阐述他们对于古筝音色变化所产生的一些具体作用,为古筝的演奏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古筝音色因素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以其优美的音色,在民族器乐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乐器的改革,技法的丰富,对新曲风的尝试,使得现在的古筝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描绘气势磅礴的乐章。
如何将古筝的音色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就必须先熟悉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从而对症下药。
第一,古筝本身的属性影响古筝的音色古筝是木制乐器,所以木材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
古筝的面板[1]是发音的关键部位,木头的选用需要注意它的弹性和发音性能。
因此一般由梧桐木制成,其木质比较疏松,容易引起振动。
面板由几块木板胶合而成,要求每块面板的纹路顺直,内部的纹路如果不一,那么音响频率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好的古筝在高音区会选用纹路较密的木材,低音区选用纹路较疏的木材。
虽然面板是最重要的,起着共振的作用,但是边框牵制着面板,起着反射作用,因此边框、侧板,一般要选用质地较硬的木材。
如红木、紫檀等硬质的材料,由此来增强面板的抗压能力,使音质圆润、清晰。
这样制作出来的琴身,才能有良好的共鸣效果.从而获得优美的音色。
第二,古筝音色受其配件的影响琴弦[2]:选用不同质地的琴弦音色也会有差异。
老一辈演奏家喜欢使用蚕丝弦,这种弦虽然保持了古筝柔美醇厚的音色,但是它的音量较小,又容易磨损断裂,因而渐渐被钢丝弦所替代。
钢丝弦声音清脆明亮富有韵味,河南筝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曹派就采用金属弦,使得古筝的音色铿锵有力,穿透力极强。
尤其是在演奏欢快的曲目时,钢丝弦使节奏旋律更加富有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乐曲的欢快喜悦之情。
但是金属弦也存在弊端,弹奏时金属声明显,余音过多。
出于对音色的追求,现在大都选用尼龙钢丝弦,这种弦集合了钢丝弦和丝弦的优点,既有丝弦的柔和,又有金属弦的清亮,应用音乐作品的风格更加广泛,刚柔相济,音色更加清晰明亮而富有弹性。
弹古筝为什么有杂音原因是什么

弹古筝为什么有杂音原因是什么古筝有时会发出杂音,但是一时之间也难以克服,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弹古筝有杂音原因,欢迎大家阅读!弹古筝有杂音原因支撑筝弦的码子角度不合理,演奏时发出嘶哑之声。
应把码子摆正,并经多次试验,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码子上小骨片的小槽过细过深,筝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时发出沙沙的噪音。
应对码子小槽加宽修整。
前岳山至筝头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拨弦后,弦的振动引起这段弦嘶嘶鸣叫。
应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换,使短弦尽量不接触其外侧。
暂时克服的办法:在短弦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筝弦与后岳山的接触部位处于慢性接触状态,拨弦后,引起此部位的杂音。
克服的办法有二:第一是放松琴弦,降低琴钉上的栓弦部位,再紧弦至原音高。
用此办法增加弦对的岳山的压力,从而避免杂音;第二是在接触部位中放置少许绵软物品,减小弦的振动,避免杂音。
假指甲劈裂,拨弦时发出沙哑噪音。
应修理或调换假指甲。
拨弦后,码外弦段(即码子左侧弦段)发生共振,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
这时调整弦的张力,移动码子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筝接触琴桌的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
应因定筝的两个角于琴桌上,亦可用螺丝拧上,消除筝的晃动。
琴桌接触地面的四个角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
应在琴桌右侧的两条腿底部做一横条,并在靠近身体的桌腿底部做踏板,必要时用脚踏横条或踏板,以求平稳。
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一、手指间技法的发展不平衡古人弹筝把小指列为“禁指”,意思是弹筝时不能使用小指。
而古筝技法流传到今天,现代筝的演奏者仍没有重视对小指的启用,小指一直处于辅助性的地位,如大指摇指时,小指扎桩作为支撑点,起到平衡手指的作用,或者偶尔用于拨弦,小指始终没有正式地参与弹奏的行列,而成为“闲指”。
我一直考虑,小指在钢琴、提琴、琵琶、二胡等乐器演奏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它手指同等重要,为什么在古筝演奏中不能使用呢? “快速指序”出现之前,无名指除了在“琶音”中使用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用武之地”,而“快速指序”出现以后,无名指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了,与中指、食指、大指几乎占据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古筝噪音扰民的解决办法《古筝消音、静音方法》亲试效果很好

.
对于多数古筝爱好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有时间去练习古筝,包括很多上班族早八晚五,往往下班时基本都已经傍晚了,甚至有加班的朋友下班会更晚,那么八九点以后练习古筝基本已经算是噪音扰民了。
我也是被邻居找过几次才找到了这种方法,以前也在网上搜索过右侧琴弦盖布,但是这种盖布的方法大大影响了练习的方便性,我还搜索过一个方法就是把古筝底板的发音孔堵上,本人也尝试过,认为效果一般且并不理想。
如我发的图片中所示,是我现在用的一种方法,找一根略带弹力的鞋带,或者扁的小弹力的弹性绳,首先在第21号琴码上用鞋带的一端系上,让后鞋带的另一端在琴码右侧的琴弦往复
交叉穿过。
最后一另一端系在1号琴码上面,并且略带弹力的鞋带要微微拉紧再系。
图中所示只穿过两弦,后面的依此类推穿过。
如不懂可以Q上联系我的百度文库账号就是,有其他的好办法也可以相互分享。
本人男不良想法的人请勿打搅。
古筝调时音标

古筝调时音标
音:分为乐音和噪音它们由物体震动所产生。
音乐:乐音与噪音通过有规律的运动从而产生音乐。
乐音:由物体有规律的运动所产生。
如:古筝音、钢琴音等乐器。
噪音:物体不规律的震动所产生。
如:锣鼓、木鱼、梆子等。
乐音的特性:音长、音高、音量、音色。
我们弹奏古筝时都具有这四种特性。
音长:指音的长短。
由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值决定。
在弹奏古筝时音的长短有规律的组合就构成了节奏。
节奏是整个乐曲的骨架。
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基本因素。
音高:指音的高低。
由发音体振动频率(每秒振动次数)决定,振动频率快音则高;频率慢,音则低。
古筝通过琴弦的粗细决定了音的振频,使每根弦音高各有不同。
音量:指音的强弱,由发音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
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古筝的音量通过弹奏者手上的力度体现。
力度大使琴弦振动幅度变大,音量也就大了。
音色:指音的色彩,由发音体振动方式、形状、成分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因素决定。
古筝的音色组成因素除了琴本身木质的不同,琴弦质量的不同还有人为因素,比如弹奏方式方法的不同也会导致音色的差异。
我们现在用的筝是二十一根弦,那么就有二十一个音。
古筝属于中国五声调式。
基本音阶有:宫、商、角、徵、羽。
即古筝音:1 2
3 5 6古筝出入门时定调为D调。
乐音与噪音的区别

乐音与噪音的区别乐音与噪音的区别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乐音与噪音的区别?大家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乐音与噪音的区别,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乐音与噪音的区别?——振动发音乐音与噪音共鸣振动发音: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
作为物理现象来看,声音是由于发音体的振动,在空气中产生音波,音波刺激听觉器官并通过神经把这种刺激传给大脑,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听觉)。
弦乐器是因弦的振动而发音。
管乐器是因吹奏者的气息引起乐器中的“气柱”振动而发音。
用槌敲击,引起锣面、鼓面的振动而使锣鼓发音;当用手按住锣面或鼓面时,振动停止,声音便停止了。
手指弹下钢琴琴键时,因小槌敲击使琴弦振动而发音;当手指离开键时,制音器即刻压住琴弦,使振动停止,声音也即刻停止了。
在自然界中,能为人类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不计其数,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作为音乐的材料。
乐音与噪音:在音乐中使用的音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选择出来的。
音乐中所使用的音分为两大类——乐音与噪音。
乐音由发音体的`“规则振动”而发出的有固定音高的音叫乐音。
这是音乐中大量使用的音。
各种键盘乐器,管乐器、弓弦乐器、弹拨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
噪音因发音体“不规则振动”而发出的无固定音高的音叫噪音。
像各种鼓、镲、锣等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都是噪音。
在中华民族音乐中,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的使用很普遍。
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戏曲音乐和民间吹打音乐中,打击乐器都表现出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共鸣:一个发音体的振动发音,借助另一个较大物体而使声音得以加强,这种现象叫做“共鸣”。
比如当我们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是很弱的,必须将音叉放到耳边才能听到,可当我们把音叉的握柄与桌子接触时,声音立刻就被放大了。
实际上,在人类的音乐实践中时刻都在运用这种共鸣现象。
甚至可以说离开了共鸣现象,音乐也就不存在了。
中外各种拉弦乐器、拨弦乐器、击弦乐器都是利用琴身(共鸣箱)的共鸣而加强了琴弦振动所发出的声音,这样才使我们听到了各种悦耳的琴音。
古筝的发声原理是什么

古筝的发声原理是什么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分享古筝的发声原理是什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古筝的发声原理是什么古筝是弹拨乐器,用手指拨弹琴弦可引发琴弦的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的琴弦通过琴码(雁柱)与音柱把振动传达到共鸣箱面板,面板振动再引起共鸣箱腔内的空气振动,再通过底板的振动及反射强化腔内空气与面板的振动。
由多次振动被扩展了的古筝声音,同时从底板的音孔传出来就是我们听到的乐音。
古筝的基本构造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
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纳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
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面板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正确,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正确,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正确,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
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正确,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1.5-2.5厘米为最正确,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为9mm、11mm、10mm,眼下面板大多数采纳弦切工艺。
琴弦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当下这段时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升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宝泉牌、敦煌牌为代表,较受专业人士欢迎。
筝码一般来说红木古筝配套红木筝码,楠木古筝配套鸡翅木筝码,紫檀古筝配套紫檀筝码,亦有说法以色木为筝码最正确材料,但是尚未有定论,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正确,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正确。
古筝发声原理

古筝发声原理
古筝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它的发声原理是基于弦乐的共鸣。
古筝上有多根弦,当演奏者用手指或琴拨弦时,弦就会产生振动。
这些振动通过筝面(指古筝的共鸣箱)传递到整个共鸣箱内部,并引起空气的共鸣。
当弦产生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包括基波和谐泛音。
基波是音调的主要成分,而谐泛音则是高频的倍频振动。
这些振动通过筝面传递到共鸣箱内部,使共鸣箱内的空气也开始共鸣。
共鸣箱内的空气共鸣产生的声音增强了弦的振动,从而使声音更加丰满和富有共鸣效果。
同时,共鸣箱内部的空气通过音孔与外界空气交换,形成了音色和音量的调节。
通过手指按弦的位置和力度的不同,可以改变弦的长度和紧张度,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调。
演奏者可以利用这些技巧控制古筝的音色和音量。
总的来说,古筝发声的原理是通过弦的振动和共鸣箱内的空气共鸣产生声音。
通过演奏者的技巧和控制,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调、音色和音量。
古筝因其独特的发声原理和华丽的音色,在中国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筝的原理

古筝的原理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深受人们喜爱。
那么,古筝的原理是什么呢?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古筝的原理,带您一起了解这件美妙的乐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古筝的构造。
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由筝体、琴弦、音桥、琴码、琴轴等部分组成。
筝体是古筝的主要部分,通常由木材制成,琴弦则是连接在筝体上的,产生声音的关键。
音桥位于筝体上,起到传递琴弦振动的作用。
琴码是用来按弦的,琴轴则是调节琴弦音高的部分。
这些部分共同构成了古筝的整体结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古筝产生声音的原理。
当演奏者用手指或琴拨弹奏琴弦时,琴弦产生振动,这些振动通过音桥传递到筝体上,筝体共鸣产生声音。
而琴码的不同按弦位置会产生不同的音调,演奏者通过按弦的位置和力度来控制音调的高低和音色的变化。
此外,琴弦的材质和张力也会影响声音的音质和音量。
因此,古筝的声音是通过琴弦振动和筝体共鸣产生的。
古筝的原理还涉及到音乐的基本理论。
古筝是一种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乐器,音阶按照特定的频率比例排列。
演奏者需要根据这些音阶来演奏不同的曲目,掌握好音准和节奏。
古筝的演奏技巧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功底,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的灵活运动和力度的掌握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
除此之外,古筝的声音还与共鸣箱的结构和材质有关。
不同的共鸣箱会对声音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共鸣箱越大,声音越浑厚,共鸣箱的材质也会影响声音的音质和音色。
总的来说,古筝的原理涉及到琴弦振动、筝体共鸣、音乐基本理论以及共鸣箱的结构和材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筝音乐,也能更好地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古筝这一美妙的乐器。
古筝调不准音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古筝调不准音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小伙伴们是不是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调音器换了N个了,音还总是不准,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古筝调不准音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古筝调不准音的原因古筝是木制乐器,木头在不同的天气下,因为湿度的不同会造成密度不同,而密度不同则导致音高产生细微的变化。
尤其,古筝的面板是由松软的桐木制作而成的,天气对其的影响直接通过琴弦反映出来。
因此,在天气变化较大的时候,调音时最好把所有的音都调一遍,而不是只调一组音。
你的琴码放正了吗?琴码没摆正的情况下,即使你刚刚调准这根弦,也很容易跑掉。
所以,一定要把琴码摆正,与琴弦垂直,使琴弦正好卡到琴码的凹槽,这样音高就会相对稳定啦!当你给古筝换上新琴弦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扯一扯、按一按,直到怎么按滑音都不跑调为止。
因为刚缠上的琴弦张力还没打开,弹性比较大,但通过按压——上紧琴轴——再次按压的反复动作,使琴弦张力得到充分的伸张,其音准就可达到相对的稳定。
在调音时注意力度的适中。
当弹奏力度不同时,琴弦振动的幅度也会相应产生变化,因此,根据琴弦振动的频率,发出的音高也会不同。
另外,在不同的位置演奏时,琴弦振动的频率也会有所改变,这一情况在大力弹奏低音时尤其明显。
因此,最好在相对统一的位置调音,保证琴弦振动的幅度也相对同一。
使用调音器调音后,再用自己的耳朵听一遍音准。
人的耳朵与机器感知音高时会产生一定偏差,在耳朵发现不舒服的音高后,再做细致的调整,如此反复,慢慢的你会发现,琴跑调跑的越来越少,而且耳朵对音准的辨识度会有极大的提高。
古筝调音的方法一、初学者由于音准概念较差,有的是幼童,自己无法调音,必须由古筝专业人士帮助解决。
二、筝码每弦配一只,码底有编号。
高音第一根弦(最细)称一号弦,配一号码(最短),第二弦称二号弦配二号码以此类推。
筝码上好后,呈雁形。
这里还要注意码之间距离的大小,以163型-21弦筝为例,第一码通常离前岳山12厘米左右,第二十一码之间的距离在1.5厘米左右,第八码至第十四码距离可稍大些,十四码以下距离可在5厘米左右。
浅析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

关 键 词 :音 色: 客观 因 素 ; 观 因 素 主
中图 分 类 号 :6 2 2 J3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9 (o 0 o — 17 0 1 7— 56 2 1 )3 0 4 — 2
古筝是我 国最富有特 色的民族 弹拔乐 器之一 。远在公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nlf hf g n esy Sc c) o rao in i r t( 0 . i C e U v i S
V 0. . 1 3l No3
Ma . 01 r2 0来自浅 析 影 响古 筝音 色 的 因素
陈
( 包头师 范 学院
不 开 同个 因素 一音 色 , 即音 乐 的基 本 声 音 色 彩及 变 化 。
( ) 三 对筝 的音 色影 响最大的就是筝弦 。弦 的质地 优劣
直接成为音色 的决定 因素 。古筝使用的琴弦有动物筋做 的
弦、 丝弦 , 和钢 的金属 弦 , 铜 尼龙 弦 , 由于其材料不 同 , 音 故
连 带 别 的琴 弦 , 发 出 噪 音 。 会
质地上 , 人们 普遍采用不同型号的钢丝外缠尼 龙丝的方法 ,
制成尼龙 弦 , 种弦兼有 以上几种弦 的特 色 , 细有序 , 这 粗 除
筝的底板 一般用梧桐木或 白松木薄板 制作 ,也 有用五
层胶合板 代替 的。底板的两端分别 开有音孔 , 音孔 的大小 因
一
用红木 、 骨 、 牛 塑料 、 象牙制成 的 , 以酸枝木的效果 为最佳 。 在酸枝木上端还镶有一个小骨片 , 以增 加其 硬度 , 同时提高
声音的明亮度 。为稳固筝弦 , 骨片上还刻有小槽。为调整音 色、 音质 、 码子可前 后移 动, 使之与面板有适当的角度 。
[浅谈,影响,古筝]浅谈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
![[浅谈,影响,古筝]浅谈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8dd05fd0066f5335a8121d2.png)
浅谈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浅谈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以其优美的音色,在民族器乐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乐器的改革,技法的丰富,对新曲风的尝试,使得现在的古筝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描绘气势磅礴的乐章。
如何将古筝的音色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就必须先熟悉影响古筝音色的几个因素,从而对症下药。
第一,古筝本身的属性影响古筝的音色古筝是木制乐器,所以木材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
古筝的面板[1]是发音的关键部位,木头的选用需要注意它的弹性和发音性能。
因此一般由梧桐木制成,其木质比较疏松,容易引起振动。
面板由几块木板胶合而成,要求每块面板的纹路顺直,内部的纹路如果不一,那么音响频率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好的古筝在高音区会选用纹路较密的木材,低音区选用纹路较疏的木材。
虽然面板是最重要的,起着共振的作用,但是边框牵制着面板,起着反射作用,因此边框、侧板,一般要选用质地较硬的木材。
如红木、紫檀等硬质的材料,由此来增强面板的抗压能力,使音质圆润、清晰。
这样制作出来的琴身,才能有良好的共鸣效果.从而获得优美的音色。
第二,古筝音色受其配件的影响琴弦[2]:选用不同质地的琴弦音色也会有差异。
老一辈演奏家喜欢使用蚕丝弦,这种弦虽然保持了古筝柔美醇厚的音色,但是它的音量较小,又容易磨损断裂,因而渐渐被钢丝弦所替代。
钢丝弦声音清脆明亮富有韵味,河南筝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曹派就采用金属弦,使得古筝的音色铿锵有力,穿透力极强。
尤其是在演奏欢快的曲目时,钢丝弦使节奏旋律更加富有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乐曲的欢快喜悦之情。
但是金属弦也存在弊端,弹奏时金属声明显,余音过多。
出于对音色的追求,现在大都选用尼龙钢丝弦,这种弦集合了钢丝弦和丝弦的优点,既有丝弦的柔和,又有金属弦的清亮,应用音乐作品的风格更加广泛,刚柔相济,音色更加清晰明亮而富有弹性。
假指甲[4]:从前弹奏古筝多采用自己的真指甲,弹奏起来方便灵活,但是真指甲较软,容易断裂,弹出来的音色较虚,并且拨弦的角度不能演奏出最好的音色。
涨知识!古筝常识百问百答

涨知识!古筝常识百问百答对古筝爱好者在学习、购买、演奏古筝中的产生的诸多问题,《古筝常识百问百答》来给您一一解答!问:儿童学习古筝应选择的古筝等级?答:儿童学习古筝的最适合时期为幼儿园大、中班,这一年龄层的儿童,不但学习速度快,而且,手指关节已经有了相当的发育,弹弦力度已经能有所体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乐感与音位也能得到更加全面理解和培养。
该阶段学习古筝时,并不需要太高级的产品,中、低档普及型筝即可,普及型雕刻筝、麦秆花筝较为适合。
问:青少年学习古筝应选择的古筝等级?答:从儿童时期即开始学习古筝的学员们,在青少年时期大多都应该通过了古筝初、中级等级考试。
此时,普及型古筝的音色已经远不能满足学员们对古筝的需求,因此,及时更换新等级的古筝,是必要的。
该阶段古筝升级的首要选择是音色与音质,中、高档古筝,无论是音色还是音质,都在普及型古筝上再上一层楼,完全可以满足学员对音色音质等的需求,美观大方的筝面设计也使得学员更从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
问:中、老年学习古筝应选择的古筝等级?答:中、老年的学员在购买学习用古筝时,基本应与儿童学员相似,但由于已经有了适当的经济基础,在选择上将更加的多样化。
该阶段学习古筝时,古筝的任意款式古筝都可以选购,经济较好的可以购买高级古筝产品,如楠木雕刻、紫檀雕刻等类型。
一方面,美观的筝面设计能给予人舒适典雅的视觉享受,即便是摆着,作为一款布置家居的陈设,也非常适合。
另一方面,高档古筝选用的筝面木材,如楠木、紫檀等属于名贵木材,还具备着保值、升值的能力。
问:古筝很简单吗?答:相对于其他乐器来说,古筝确实是非常简单的。
通常情况下,每天坚持半小时~一小时的练习时间,半年内即可弹奏相当难度的曲目。
如经受正规教师的专业训练,加大练习时间,三个月内即可出色的演奏效果。
因为古筝本身的音色与音质的缘故,自然音阶悦耳动听。
问:古筝课的分别?答:古筝学习课可分为(1)大课——大规模的学习班,学员人数较多,但学费比较低。
谈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

谈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音乐论文谈古筝演奏中的音色问题张梦怡内容提要古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到现代其演奏艺术已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赏。
在怎样提高演绎古筝音乐能力这一庞大的研究课题中,音色一直以来都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并贯穿着整个技术练习的始终。
本文将以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观技术因素、主观心理因素三方面为切入点,具体阐述这一论题。
关键词古筝音色客观主观作者简介张梦怡(1985—)女,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助教。
古筝演奏的整体音色要求是:高音有穿透力,清脆明亮;中音通透圆润,音色饱满集中;低音浑厚低沉,共鸣要好。
这是由乐器的客观物理性质决定的。
但演奏具体音乐作品时,演奏者所要演绎的声音音色又不拘泥于此,是多种多样的。
这由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表达这种情感所需要的音响效果来决定。
演奏者在演奏前,需要在了解乐器固有音色的前提下,对影响演奏音色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训练。
熟练自如地掌握了这些影响因素后,才能够奏出完美音色,为音乐服务。
1 客观因素不可否认,影响演奏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由乐器本身的声音品质决定的。
乐器的声音品质越高,演奏出的声音品质也就越高。
这要看做琴师傅的做琴用料及工艺水平。
但对于演奏者来说,还需要在演奏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1 琴弦现在常用的琴弦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钢弦和尼龙弦两种。
钢弦音色清脆明亮,细腻缠绵,余音较长,易出杂音,弹奏手感较软。
尼龙弦音色坚实浑厚,刚柔并济,余音较短,杂音较少,弹奏手感有弹性。
音色的区别决定了演奏不同风格的筝曲需要使用不同种的琴弦。
钢弦常用于演奏传统潮州、客家筝派的曲目,其音色更能表现潮州、客家筝派明快、阴柔、古朴、典雅的音乐特点。
而尼龙弦常用于演奏现代创作筝曲,其音色与手感更能表现创作筝曲夸张、个性、有张力、饱满等音乐特点。
1.2 琴码琴码又叫做“雁柱”,是琴弦与面板的传振支柱。
除了琴码自身的材质外,还要注意琴码与面板之间要紧密贴合,这样琴弦的振动才能最大程度地传到面板处,达到共振,使音量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古筝演奏中噪音产生的原因及解决
内容摘要:本文从音质的角度提出在古筝演奏中出现的噪音问题,从噪音产生的原因入手,阐述了解决噪音的方法。
从而使音质更加完善,充分发挥演奏者的水平。
关键词:音质/噪音
在古筝演奏中,除了正确掌握左右手的演奏技巧外,对发音的音质是否纯圆,也必须懂得并加以掌握和控制。
所谓“音质”,是针对发音的质量而言,在人们的自然感觉中总是喜欢听到既纯粹圆润,又清晰稳定的乐音,决不愿听到“干巴巴”或是带有“噪音”的乐音。
所以,所谓须讲究“音质”,简单地说,就是在演奏时尽量使发音既圆润稳定,不伴有噪音或将无法避免地噪音降到最低。
但实际演奏中噪音问题是所有演奏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令初学者倍感困扰的难题。
它直接影响演奏者水平的发挥,所要表达的乐曲内容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如何能降噪、抑噪这是古筝演奏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说明的是在古筝演奏中,有时根据乐曲的需要特别使用的一些噪音音响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例如:在筝曲《战台风》中出现了左手在筝码左侧连续刮奏,模拟自然界电闪雷鸣的声响,属于应用性噪音的范畴。
本文所阐述的噪音即非乐音,是一系列不规则的振动所产生的音响,属于破坏性噪音的范畴。
乐曲的噪音既然会影响乐曲的正常表现,也就成为演奏者引以为重的一项课题了。
现将各种产生噪音的原因,分述如下:
一、弹片的使用
古筝弹奏出美妙的声音是通过弹片触弦得到的,弹片的规格、厚度、表面光滑度等,都影响古筝弹奏的音色效果。
指甲过大,触弦面宽,弹奏时阻力大,影响速度,而且发音不干净,噪音重。
指甲过小,弹奏时力度不够,音量小、音质单薄。
弹片厚了发音闷,弹片薄了发音飘。
另外弹片缺损后,造成弹片表面凹凸不平,在与筝弦接触时也会导致噪音的产生。
二、触弦点不当
演奏时,弹片与弦身的接触部位称为“触弦点”。
一般情况下,距离前岳山5-6公分处较为合适。
这里的音色较为柔和。
如果离前岳山太近,演奏出来的音较为干涩、刺耳。
在演奏摇指技巧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三、右手触弦过深
触弦深度是弹片尖端与弦接触时的深度。
当弹片入弦过深时,弹片受到的阻力就会很大,如果演奏者要想使弹片经过弦身,必然会加大指间关节发力,从面出现音量过于强大,超过了弦本身所能负担的能量,噪音也就越大。
有时还有可能导致筝码的跳动,严重时会导致弦断码倒。
四、过弦速度过慢
过弦速度是指演奏过程中,弹片经过筝弦时的速度。
过弦速度过慢在演奏快速地同音型旋律时导致的噪音是最明显的。
尤其是在倍低音区演奏时,由于弦身比较长且粗,弹片经过筝弦时,筝弦的振幅很大,振时长。
当弹片第二次撞击筝弦时,如果过弦速度很慢,会发出明显的“吱吱”声。
五、弹片触弦角度
通常演奏时,弹片与弦面平行,即弹片面与弦身接触。
这样出来的音色才会光滑,圆润。
当弹片的侧边与弦身接触时,则会出现弹片剐弦的声音,特别刺耳。
即使弹片面与弦接触后中,还要注意到触弦角度即弹片与弦之间形成的夹角。
当弹片触弦角度太小接近平行时,会导致弹片侧边扫过筝弦,出现摩擦噪音。
或者是胶布碰到筝弦的声音。
六、弹片与弹片之间的碰撞杂音
该杂音通常会出现在演奏左右手小撮的技巧时。
小撮是指大指和食指同时弹奏距离相近的两根筝弦。
由于大指和小指运动方向是相向的,而且距离很近,很容易导致弹片与弹片的碰撞发出“嗒嗒”的噪音。
七、松紧处理不当
松紧处理不当而产生的噪音最常见于摇指技巧中。
摇指的动作是:右手前臂、手腕、手掌和手指成为一体,以小指作轴,通过手臂带动手腕,手腕带动大指内外转动,手臂、腕、掌和手指都要放松,注意作为“轴”的小指一定要放松,摇动的力量放在大指上,手腕在手臂的带动下自如摆动,这摆动的力就是摇指的力。
小指只起稳定作用,不能用力压,如果肩、臂、腕其中任何一个关节紧张,就会导致力点分散,使大指摇动时阻力增大,从而影响摇指。
导致过弦不畅,产生刺耳的声音。
以上是古筝演奏中产生噪音的一些主要原因。
初学者或演奏者要想在演奏中避免和减少噪音,应该做到:
1. 正确选择弹片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演奏中理想的弹片应该是材质坚实富有弹性,厚薄适度,触弦面小,又能承受较大力度的压力,制作精细,光洁度好的弹片。
此外要确保弹片的完整,要经常检查弹片,当弹片出现磨损时,应及时更换。
2. 触弦点得当
①在演奏较快旋律时,触弦点要距离前岳山近一点。
因为越靠近前岳山,弦的振幅越小,其撞击弹片的力量也小,噪音因此也可以得到削弱。
例如在演奏点弹技巧(左右手食指交替动同一根筝弦)时可利用该原理,双手距离前岳山大约5-6公分,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
但是触弦点离前岳山也不能太近,在演奏摇指技巧时,由于小指扎桩在前穿弦孔处,大指弹片离前岳山较近,初学者把握不好尺度会出现弹片碰到前岳山上去。
此时演奏者可以通过调整小指与前岳山的角度(肘关节稍下垂),使弹片距前岳山4公分,这样可有效地避免干涩、刺耳的声音。
②在演奏缓慢的旋律时,往往会在弦体的中段位置,大约距前岳山10公分。
在慢速弹奏时,一个音弹出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弦的振幅逐渐减小,这样弹弦的中部就很少产生噪音。
3. 触弦深浅要适宜
古筝演奏时用弹片尖触弦,一般弹片尖入弦5mm为宜。
这样能有效减少弦对弹片的阻力。
同时可以缩短触弦时间,减少弹片与筝弦摩擦的机率。
4. 演奏中把握“一触即离”的原则
在演奏快速的乐曲时,为了有效的控制噪音,必须做到一触即离:
①“触弦浅”,在第三点已阐述过
②“过弦快”,当连续拨动同一根筝弦时,弹片不要提前放在筝弦上,弹奏之前弹片应离开筝弦,在最短的时间内扣击发音。
③“莫停留”,当弹片拨完筝弦后,手指不要又放回弦上。
因为刚拨完弦后,弦仍在振动过程中,此时弹片放回去,立刻会产生摩擦噪音。
5.酌情使用小指
在古筝演奏中小指一般不戴弹片,当在低音区和倍低音区出现同音反复的伴奏音型时,可使用左手的小指来代替其它手指。
事实证明用手指肚拨弦更能有效的控制弹片与弦摩擦而产生的噪音。
而且小指拨弦的音色浓厚,优于弹片拨弦的音色,但小指不太适合演奏快速的旋律,所以在比较慢的乐曲中可以酌情使用小指肉弹代替弹片的拨弦。
6.调整触弦角度
一般弹片触弦角度与面板呈70°-80°为宜。
例如在演奏分解和弦时,左手四个手指即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琴弦上从低往高依次动琴弦。
一开始在摆放手型时很难保证每个弹片面与弦都能平行接触,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在演奏过程中通过手腕旋转,依次调整每个手指触弦角度。
保证每个弹片的面与弦接触。
这样才能避免弹片侧边与弦摩擦发出的刺耳声音。
7.调整位置消除弹片间的碰撞杂音
针对演奏小撮技巧时出现的弹片与弹片间的碰撞杂音,建议食指和大指的位置稍微错开,一般大指在前,食指在侧。
同时还要注意大指和食指演奏时注意小关节(离指尖最近的关节)弯曲,这不仅是指法的要求,同时也是避免碰撞的有效办法。
8.协调好紧张与放松
要注意的是演奏任何一种乐器,都必须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处于自然状态,避免反常状态,心情紧张造成肌肉紧张都是一种反常状态。
要使全身及上肢器官各部位保持自然放松状态,腰、肩、臂、肘、掌、指任何部位的反常紧张状态,都会使某部位阻塞,形成局部的僵硬,致使力量通不下去,声音发不出来。
而心情紧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技术技巧上不过关而导致的,因此提高演奏者的技巧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必须从基本功入手,打好扎实的基础。
演奏时才能做到游仞有余。
同时还有为学习者多提供一些演出锻炼的机会,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所述的噪音问题的原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时是同时出现的。
在演奏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完全消除不合理的噪音,将一些无法避免的噪音控制到最低。
音乐是用声音来表现的艺术,音质是一切音乐表演艺术进行音乐表现的重要要素。
古筝学习者应培养正确的音质观,正确区分噪音和乐音,掌握全面熟练的演奏技巧,在演奏中不断完善音质,定会减少和避免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