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教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文教材教学中生成日记素材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溧阳市前马小学执笔人孙新岚、戴彩凤 2010、1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前辈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然而不少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笔,要么依照作文选照抄一遍,写出来的往往是空洞无物,一个模式。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了解身旁发生的人和事,体会自己亲身做的事,把它们记录在日记中,为作文课积累选择的素材,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最佳途径之一。但是,对许多学生来讲,记日记与写作文一样令他们头疼。那么,除要让学生认识写好日记的重要作用之外,要首先让他们学会将日记当作作文的雏形来写,这样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记日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写生活日记,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直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可是,学生平时生活面狭窄,每天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生活少;或是身处应试教育的题海中,每天疲于奔命,投入写作的时间少。那么,作为教师,能不能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中为他们提供一些素材呢?

二、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教师的实验研究,在课堂上有意识的渗透,达到培养学生“爱写、善写”日记的目的。

三、预期的研究结果

1、学生方面

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为学生提供部分日记素材,解决写日记无从下笔的困难,使学生逐步达到“爱写、善写”的结果。

2、教师方面

通过教师合理地利用教材、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生成,以及从学生的谈话、课堂活动等方面发现日记素材,为学生日记提供线索,启发学生的灵感,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能有意识地渗透,还必须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精于提炼的本领。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从语文教材中发现

从语文教材中发现日记素材,不同的体裁、内容都是学生日记的例文,从中可以发现记叙类、想象类、书信类、诗歌类……的素材,让学生阅读、仿写。

(1)欣赏插图,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课文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包括封面、课文中的配图、练习中的图片,都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内容,如低年级学生刚拿到新课本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然后写下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写作能力,又能让同学们养成爱护书籍,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而与课文配套的插图,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再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写作。练习中的插图,如口语交际,在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之后,再写下来,既能照顾到中差生写日记难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认真倾听,及时巩固。

(2)诗歌类题材进行改写、续写

每一册教材中都会有古诗,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结合亲身实践,展开合理想象,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如苏教版小语第十册中,有2首与儿童有关的古诗:《寻隐者不遇》和《所见》,前者简短的四句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松下;又写到了故事的主人公:诗人贾岛和童子;还点明了故事的内容:寻访师傅时,遇到了童子,童子告诉诗人,师傅采药去了。细品古诗,其实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的,既然是对话,那么就可以想象对话时的动作,神情,诗人的心理活动等。四句诗,描绘了诗人去寻访隐者时满怀希望——得知隐者采药去了的失望——童子说师傅在山中时重新燃起了希望——最后发现山中云雾缭绕时的彻底失望,诗人的心情可谓跌宕起伏,这不正是一篇情节曲折的记叙文吗?所以,在引导学生学完古诗后,我立即让学生根据古诗的情境进行想象说话,并作为日记写了下来,同学们的日记都非常精彩。而后者,则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个活泼可爱又有些调皮的牧童形象跃然纸上。

还有许多现代诗,可以进行续写。比如同样是苏教版小语第十册中,有一首《风儿在哪里》,只有4个小节,通过风掠过不同事物所产生的变化:河面荡起碧波、树梢摆动……形象地写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那么,在大自然中,这样的现象有许多,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见过的事物进行续写,同学们俨然成为了一个个小诗人,一篇篇优美的诗歌成为日记本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3)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仿写

苏教版的教材在每一单元的编排上都进行了精心的组织,有的是描写大自然优美的风光的,有些是描写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的,有些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还有写动物、植物的……这些都是学生仿写的例文。如:教完了《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我就让同学们也写写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学完了《变色龙》,让同

学们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跟作者一起去《游天然动物园》后,自己也写一则游记;收到了《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大家也来给自己的朋友或老师、家长写一封信……再如低年级课文《狐狸和乌鸦》一文,也是一篇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文中通过对狐狸动作、语言的生动描写,将狐狸的狡猾、花言巧语的本性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模仿课文的写法,编一个小故事。

总之,每篇课文都有我们值得借鉴之处,借用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4)联系自身实际写读后感

许多课文还蕴涵了丰富的哲理,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和智慧。如:《滴水穿石》告诉我们持之以恒的道理;《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学会生存;《卢沟桥烽火》让我们重温历史;《学会合作》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些课文可以让学生练习自身的实际,谈谈从中得到的启发,自己的感受,就成了一篇篇精彩的读后感。

(5)巧用文本留白进行续写、扩写、想象写话

我们的语文教材有很多课文都有大量的留白,给予了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如《狼和小羊》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课文的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狼到底有没有吃掉羊呢?小羊面对凶残的狼会不会束手待毙呢?……可以让同学们发挥想象,续写后面的故事。

2、在语文教学中生成

语文课是动态生成的课,所以常常在不经意间,可能是学生的一个小动作、或者是学生的一个提问、抑或是教师的一些“题外话”……都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灵感”。

如在教学《登上月球》一文时,讲到宇航员在月球上活动,由于引力很小的缘故,宇航员轻轻的一个动作,都可以“飞”出好远,同学们明显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以“假如地球失去引力”为题,写一篇日记呢?结果,第二天,同学们交上了一篇篇想象奇特、丰富的日记。

还有一次,在课上描红生字时,一位同学因为找不到自己的钢笔,全然不顾纪律,大声地责怪起同桌,当我制止时,他失控地大哭起来,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如果此时,我再摆出老师的威严,严厉批评的话,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我抬手略一示意,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我微笑着说:“你别急,也许这会儿,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