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史论纲题目总汇
绪论:
1.环境地理学的创立者,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2.中国所辖疆土,其自然地理环境,有三大特征: 其一,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轴,崇山高原将东亚,南亚,西亚分开,而中亚以帕米尔为线分东西两域,东侧新疆及河西走廊。

西部的高原屏障和东部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形成中国体系完整的地理单元。

其二,这一地理单元由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2000米以内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等,以及海拔低于500米的北起大兴安岭,中为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及云贵以东之地。

如此西北背靠亚欧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构成中国特有的季节性气候和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结构。

其三,由以上两特征制约,中国古代农业区与游牧区分野清楚,天然依存绌补。

3.汭:rui,称渭汭,泾汭,洛汭,即指此等三角地带而言。

4.教材认为,哪一座山可以给我们一些关于中国文化起源的启示?A、泰山;B、喜马拉雅山;C、昆仑山;D、紫金山
5.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文化重内陆,轻开拓的特点。

教材对此是否完全认同?不是
6.我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历史记录是甲骨文和金文。

7.儒家五经之中,《尚书》是较早的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

8.《诗经》中B、《大雅》部分的一些诗篇,反映了周人创业的传说
与历史,可以视为史诗。

A、《国风》;B、《大雅》;C、《小雅》;
D、《周颂》
9.《春秋》作为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编年史,其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0.战国时代出现的重要历史著作有《庄子》、《战国策》、《楚辞》、《吕氏春秋》、《左传》。

11.开创纪传一体的史学著作是《史记》,《汉书》开皇朝史先河。

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汉记》。

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则是目录学著作的开端。

12.唐代史官制度的一个重要创制是史馆。

这标志着从私人修史到官方的重要变革。

唐代还出现了一部史学理论名著即刘知几的《史通》,一部典章制度的名著即杜佑的《通典》。

13.判断:宋代史学发达,各种传统史体都有重要著述,尤其是地方志之丰富,为前代所未有,并开创了金石学的新领域。


14.清代学术,长于考据,其鼎盛期在乾嘉。

A、考据/康乾;
B、理论/乾嘉;
C、考据/乾嘉;
D、叙事/康乾
15.编年体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优势:(1)便于表现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的关系
(3)避免叙事重复啰嗦
劣势:(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全部情况
(2)难于记载年月不明的历史事件
(3)偏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件事件
16.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以A、鲁国(A、鲁国;B、齐国;C、周王室;D、晋国)的历史为主线。

17.所谓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8.判断:东汉末荀悦的《汉纪》是根据《汉书》裁剪而成;东晋袁宏的《后汉纪》则成书于范晔的《后汉书》之前,因此更具史料价值。

正确
19.《资治通鉴》上起战国,下终五代,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其作者司马光,也因此与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

20.以下哪部书,被史家认可为《资治通鉴》的续作而常常与之合刊:
A、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
B、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C、清初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
D、清末毕沅《续资治通鉴》
21.起居注和实录的区别是什么?
它们都记录中国古代皇帝的言行,但涉及范围广,更接近原貌的是起居注
22.判断:纪传体其实是一种综合体,其中的“本纪”部分,基本是编年体的。

正确
23.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

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24.十七史宋朝、二十一史明朝、二十二史清朝、二十四史清朝、二十五史、二十六史近现代(民国以来)
25.《史记》中记录典章制度的部分是书。

26.我国第一部记录典章制度的专史是唐代杜佑中的《通典》。

27.南宋郑樵的《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纪传部分了无新意,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二十略”。

28.上述二书,与宋末元初的史学家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三通”。

29.专记一朝典章的史书,私人修撰的,多称为会要,官修的则称为会典。

30.纪事本末体的开创者是南宋的袁枢。

其著作《通鉴纪事本末》。

这一体裁的优势是,“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

31.史评可分两大类,一重评论历史事件(史迹),一重评论史著。

32.刘知几的《史通》,提出著史着须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

33.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史学理论的又一代表作。

34.钱大昕、赵翼、王鸣盛被誉为乾嘉考史三大家,其代表作分别是《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

第一章史前文化
1、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

2、古籍中关于三皇的说法甚多,其中最常出现的两位是伏羲、神龙。

3、《史记·五帝本纪》中,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4、C、禹与启不是禅让?A、尧与舜;B、舜与禹;C、禹与启;D、汉献帝与曹丕;E、宋徽宗与宋钦宗;
5、判断:按照《礼记·礼运》的论述,禹传位于启,标志着从大同
社会到小康社会的转变。

正确
6、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为顾颉刚所创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7、谁明确表示过对“尧舜禅让”的真实性的怀疑?C、荀子A、墨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8、层累的造成中国古史:(1)时代越后,古史越长(2)时代越后,中心人物越放大
9、考古遗址中发现B、陶器,并不会被认为是该文化已经发展至文明阶段的证据。

A、青铜器;B、陶器;C、文字;D、大规模定居点10、二里头文化遗址可能是A、夏代王都:A、夏代王都;B、周代王都;C、黄帝陵;D、外星人的弹坑
第三章西周文化
1.汉立学官,称A《仪礼》为《礼经》?
A、《仪礼》;
B、《礼记》
C、《周礼》;
D、《大戴礼记》
2.关于《仪礼》成书,有周公所制、孔子及弟子完成及秦汉间之书三种说法,教材倾向于哪种说法?教材赞成孔子及弟子完成
3.《周礼》原名《周官》,声称记录的是周代的政治制度。

全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其中冬官全亡,后以《考工记》补之。

4.钱穆《向歆父子年谱》否定了《周礼》成书于西汉末的说法,又撰《周官著作时代考》,考论《周礼》成书于战国晚期。

5.《礼记》本是《仪礼》的从属材料,至唐代,始取得经的地位。

6.判断:《礼记》特指戴德的《大戴礼记》。


7.《礼记》内容庞杂,其中《大学》、《中庸》两篇被宋儒抽出,与《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8.现存的关于儒家“乐治”思想的文献,保存在哪一部书里?《乐记》
9.相传,西周初年,制礼作乐者是C、周公旦: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公旦;D、召公奭;E、太公望
10.我国历史之有明确纪年,是从周召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的。

11.根据时代特点,选出不同类的一个:A、成康;B、文景;C、桓灵;D、康雍乾
12.《封建论》是柳宗元著名的政论文章,柳文中“封建”一词的意思是封邦建国。

13.这个意义上,B秦始皇统一天下即已标志着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正式结束。

A、周公平管蔡之乱;B 、秦始皇统一天下;C、汉武帝推恩令;D、辛亥革命
14.判断:王子是指天子的嫡长子。


15.“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

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

”柳宗元的这段议论,是说封建制度乃是天子与诸侯间的一种B、激励机制(A、妥协机制;B、激励机制)
16.不是任何时代的宗族都必然具备的特点:D、与封建制度相结合A、大家族;B、父系;C、族权强势;D、与封建制度相结合
17.“(知罃)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这段话说明大宗有什么样的特权?B、主刑权A、主祭权;B、主刑权;C、主财权;D、特享权
18.以下对大小宗问题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小宗的关系,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态度;B、天子既然天下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天下的大宗;
C、大小宗的权利分配,是一种主体突出,又兼顾各宗利益的模式;
D、体现了赢者通吃的逻辑
19.五服:(1)地理斩衰(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齐衰、大功小功(2)丧服:缌麻
20.《周礼》中的六官天,地,春,夏,秋,冬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21.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五礼: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22.新获得天命者推翻原来的统治者,这一个过程,传统上称之为革命。

23.以下哪种礼仪是天子的特权A、封禅:A、封禅B、祭祖C、乡射礼D、士昏礼
2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是指D、借指王朝。

A、七座佛教寺庙;B、供奉七佛的寺庙;C、借指诸侯国;D、借指王朝。

2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此诗适用于D、嘉礼:A、吉礼;B、凶礼;C、军礼;D、嘉礼
26.“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圭璧既卒,宁莫我听?”此诗适用于B、凶礼:A、吉礼;B、凶礼;C、军礼;D、嘉礼
27.尊尊亲亲:尊敬师长,亲近亲人
28.占筮书:夏之《连山》,殷之《归藏》,周之《易》。

29.画出八卦卦象: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30.周公对《易经》所作的贡献是D、作爻辞:A、作八卦;B、重卦;
C、作卦辞;
D、作爻辞
31.以下,那篇文章不属于《十翼》D、《解卦》:A、《系辞》;B、《彖传》;C、《文言》;D、《解卦》
第四章春秋文化
1.判断:上古时代,巫觋往往也扮演着国事顾问的角色。

正确
2.判断:西周时代,史官往往也扮演着国事顾问的角色。

正确
3.判断:史官是由巫觋发展、分化而来的。

正确
4.最早倡导“六经皆史”的观点的是谁?清人章学诚
第五章孔子与老子
1.记录孔子的生平学术重要的史料,主要有哪些。

《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崔述的《洙泗考信录》
2.教材认为,孔子的学术思想,最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主要在“仁”,“礼”,“知”三方面
3.孔子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教材认为,它主要包含着哪几个层面的意义?核心是“仁”。

首先表现出广泛的“人性”,也涵盖了做人的全部规范;其次,实现了一种由尊天命向重人事的思想转变。

4.对孔子期望恢复周礼的思想倾向,教材是如何评价的?
对此应做两点辩证:其一,孔子重西周礼制,是针对当时乱世而言,取拨乱反正之意,而且这也与周制儒职的教育传统与精神相一致。

其二,孔子重西周礼制,同样内含了一种时代的“损益”发展观。

5.孔子是怎样看待知与不知的关系的?
在他看来,“知”与“不知”并非决然对立,“不知”正是求“知”的开端,从“无知”到“知”的过程。

6.孔子将“知”归于“知人”,弊端是什么?
儒家学派对神秘大自然的探究显出知识的贫困,与道家相比也捉襟见肘。

7.从史家记述与现存文献来看,道家学术形成主要在老、庄、列三家,然其中《列子》一书,恐非先秦著作。

8.《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关于老子生平的记录,留下了哪三大疑问?一是老子是否姓李名耳字聃?二是老子生何地?三是老子任周守藏史问题。

9.后世流传的《老子》其书,以两种为主,其中河上公本(河本)为民间传本;王弼注本为官方定本。

10.二十世纪疑古思潮盛行,许多学者怀疑老子成书的年代,其中有梁启超、冯友兰、钱穆。

11.建国以后,考古发现了哪几种重要的老子版本?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战国中期楚墓出土的简本《老子》
12、春秋时代,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山东一带。

13、礼乐制度最发达的诸侯国是鲁国。

14、以下C、军国化不是齐国的特点:A、女性地位高;B、工商业发达;C、军国化;D、文化空气较自由
15、以下那个成语与宋国无关C、假途伐虢:A、守株待兔;B、宋襄之仁;C、假途伐虢;D、揠苗助长
16、以下哪个成语与郑国无关D、杞人忧天
:A、买椟还珠;B、郑人买履;C、人尽可夫;D、杞人忧天
17、以下哪个成语与楚国无关E、卧薪尝胆(越国)
:A、自相矛盾;B、问鼎中原;C、掘墓鞭尸;D、南蛮鴃舌;E、卧薪尝胆
18、以下哪个国家春秋时被视为蛮夷也不惮以蛮夷自居?D、楚国A、郑国;B、秦国;C、晋国;D、楚国;
19、以下哪个国家被视为蛮夷却又与周天子同姓?C、吴国A、郑国;
B、越国;
C、吴国;
D、楚国;
20.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

祝聃请从之。

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这反映了春秋初期A、王室衰微:A、王室衰微;B、诸侯混战;C、篡弑频繁;D、戎狄交侵
21、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22、春秋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3、齐桓公霸政的内容不包括D、一统天下:A、尊王攘夷;B、禁簒弑;C、制兼并;D、一统天下
24、公元前589年的鞌之战,发生于A、晋齐(选择:A、晋齐;B、晋楚;C、秦晋;D、秦楚)之间,结果晋国获胜。

25.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左传·僖公五年》)对这段话分析错误的是(多选):A、从宗法关系上说,相比虢国,虞国和晋国要亲近一些;B、相比虞国,虢国和晋国要亲近一些;C、晋国是较早破坏宗法传统的国家之一;D、赤裸裸政治利害,已经撕下了温情脉脉的宗法面纱,是当时列国的共识。

E、桓、庄之族与晋国国君的关系较虢国、虞国都要亲密得多;
26.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

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

”这段话反映了霸政中的什么问题?B、提供大军的军费,给诸中小国家造成了很重的经济负担
A、郑国这样的诸夏也可能成为霸主侵略的对象;
B、提供大军的军费,给诸中小国家造成了很重的经济负担;
C、有些华夏国家和蛮夷相互勾结;
D、攘夷是霸政的当务之急。

27、春秋后期,晋楚两国愿意接受和平局面,很大程度是因为晋国被吴的崛起的问题所困扰,而楚国则被越国威胁着后方。

28、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是郑国,当时该国执政是子产。

29.“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

……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

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对这段话的分析不正确的是:C
A、这一观点认为法律颁布将导致人民不害怕统治者
B、这一观点认为法律颁布将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C、这一观点法律颁布将导致国家灭亡
D、这一观点认为应该完善法律,避免让人民利用法律来反对贵族
E、这是一种贵族观点
30.栾怀子(栾盈)之出,执政(范宣子)使栾子之臣勿从,从栾氏者为大戮施。

栾氏之臣辛俞行,吏执之,献诸公(晋平公)。

公曰:“国有大令,何故犯之?”对曰:“臣顺之也,岂敢犯之?执政曰‘无从栾氏而从君’,是明令必从君也。

臣闻之曰:‘三世事家,君之;再世以下,主之。

事君以死,事主以勤。

’君之明令也,自臣之祖,以无大援于晋国,世隶于栾氏,于今三世矣,臣故不敢不君。

今执政
曰‘不从君者为大戮’,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以烦司寇。

”(《国语·晋语八》)对这段话分析错误的是:C
A、本段文字中,君有时指晋国国君,有时却指栾氏;
B、这一事件反映了西周宗法体系和新兴的王法制度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C、辛俞强调自己的行为正是遵从“君之明令”,表明他追随栾氏出行其实是不得已;
D、在范宣子发布的政令中,其实是默认只有国君才可以称君的。

你怎样看待辛俞的这种的态度?
春秋时代的贵族文化特色,不包括D、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强烈的尊严意识;B、较高的文化修养;C、对鬼神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D、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1、“汉阳诸姬,楚实尽之”的意思是:C、汉水北岸的诸多姬姓国家A、汉水北岸的诸多妇人;B、汉水南岸的诸多姬姓国家;C、汉水北岸的诸多姬姓国家;D、汉水南岸的诸多妇人
32、选出文武二字,含义不同的一项:B、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
A、文王兴周,武王伐纣;
B、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
C、文武之道,不坠于地(《论语·子张》)
D、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33.“赋诗断章”的意思是:C
A、创作诗歌的时候,思维不妨跳跃;
B、创作诗歌的时候,不必遵循文学传统;
C、在饮宴等场合,要求乐工演唱诗经中的诗句,而借以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与原作无关;
D、在饮宴等场合,要求乐工演唱诗经中的诗句,而不必符合当时的气氛。

34、“书法不隐”的意思是:B
A、好的书法,要笔无藏锋
B、写历史的原则,是不要隐瞒的事情的真相;
C、制定法律时,不要有恻隐之心;
D、判决案件时,不要隐瞒对自己不利的法律条款
35.以下几种人,最令孔子愤慨的是:D、乡愿
A、中行;
B、狂者;
C、狷者;
D、乡愿
36.判断:孔子鼓吹中庸之道,意思是提倡要做好好先生。

不对
37.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这句中的人,特指君主,这句话是强调忠君的重要性。

不对
39.郑人评价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对此的的反应是B、欣然接受:A、勃然大怒;B、欣然接受;C、羞惭无地;D、嚎啕大哭
40.孔子提倡“以德报怨”。

41.所谓“君君臣臣”,意思是君权无远弗届,臣绝对服从。


42.孔子认为,身为君主,最重要的素质是D、道德高尚:A、精明强干;B、明察秋毫;C、博学多能;D、道德高尚
43.《论语》中的君子,一般指A:A、贵族;B、有德之人;C、无德无能之人(反讽语气);D、有德的贵族
44.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5.孔门四科:德行科;言语科;政事科;文学科
4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8.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49.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50.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5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2.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5.老子与孔子在哪个问题上分歧相对不突出?A A、对战争的态度;
B、对仁义的态度;
C、对智慧的态度;
D、对救世的态度。

56.老子与法家在哪个问题上分歧最明显?A、对智慧的态度;B、对仁义的态度;C、对严刑峻法的态度;D、对君主的态度3
57.以下哪个意象,不是老子推崇的D:A、赤子;B、水;C、牝;D、瑚琏;
5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第五章战国文化
1.思孟学派
2.《史记·孔子世家》中,以《中庸》的作者为:子思。

3.孟子立论,往往首先以“为我”、“兼爱”为批驳对象。

4.孟子的性善论具体阐发,表现为哪四个方面?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5.孔孟对礼的态度,实有分殊。

孔子更重“尊王”,孟子更重“贵民”。

6.孟子的“经”、“权”观念:由贵民意识上升于人道观念
7.庄子曾担任过什么官职?蒙漆园吏
8.判断:《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的成就。

正确
9.今存《庄子》,为郭象注三十三篇。

10.《庄子》全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现在学界一般认为,哪一部分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内七篇
11.教材认为,从《庄子》内七篇的主要内涵看,可分为哪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包括《逍遥游》,《齐物论》与《养生主》三篇,也是《庄子》立论的核心。

第二个层面包括《人间世》与《德充符》。

第三个层面包括《大宗师》与《应帝王》
12.教材认为,老庄代表的道家和孔孟代表的儒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德治为本,而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则以玄化为本。

13.教材认为,老庄之间最大的共性是什么?
其一,应化自然,清虚自守是道家学者的基本观念。

其二,思绪玄远,好为形而上学之探求,表现的先秦南方文化之姻缘和特征。

其三,提倡节俭与反智观念,喻示的是作为“乱世之文”的道家学派对周朝礼制的反思与批判。

14.荀子是七国中的C人:A、齐国;B、楚国;C、赵国;D、韩国
15.荀子“三为祭酒”是在A:A、齐国;B、楚国;C、赵国;D、韩国
16.判断:荀子代表全体儒生,与墨家、道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7.荀子对人性的看法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8.相比孟子注重内在的心性,荀子更看重能使人群且有分的“君道”礼制。

19.“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是谁的主张:C、谭嗣同
A、韩愈;
B、王先谦;
C、谭嗣同;
D、毛泽东
26.瓜分晋国的三家大夫,不包括:C A、赵;B、魏;C、卫;D、韩
27.战国时,率先称王的是:B A、楚国;B、齐国;C、秦国;D、赵国
28.七国中最早变法的是:A A、魏国;B、秦国;C、楚国;D、赵国
29.(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

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

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
取薛陵,子弗知。

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

……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

齐国大治。

结合上述文字,分析战国时代的大夫与春秋时代的大夫的区别。

1、春秋时代,国君无权这样处死大夫;
2、春秋时代,大夫也没有必要向国君弄虚作假;
综上,战国时国君权威扩大,大夫已经由贵族变为官僚。

30.以下,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D
A、尚首功;
B、崇本抑末;
C、户籍制度;
D、制礼作乐
31.“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

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

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这段话,着重强调的是战国时的战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军事技术的发展;
B、兵法的发展;
C、战争规模更大;
D、战争更残酷
32.稷下学宫在A:A、齐国;B、楚国;C、秦国;D、鲁国
33.战国人才,齐鲁思想文化方面的学者最多,三晋地区政治家出色,秦国武将冠于七国。

(思想文化方面的学者;武将;政治家)
34.战国时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是C、齐之临淄
A、秦之咸阳;
B、赵之邯郸;
C、齐之临淄;
D、魏之大梁
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楚春申君
35.以下,主张连横的是:CE(多选):
A、屈原;
B、苏秦;
C、张仪;
D、蔺相如;
E、范雎;
F、鲁仲连
36.以下,最有爱国精神的是:B
A、荀子;
B、屈原;
C、李斯;
D、孟子
37.以下,不是墨子的思想C:A、提倡兼爱;B、提倡专制;C、反对迷信;D、反对奢侈
38.以下,是墨子的思想A:A、鼓励告密;B、强调宗法血缘;C、言论自由;D、提倡礼乐教化
29.以下,是孟子的思想:B
A、人民应该甘愿为道义牺牲利益;
B、国君可以被撤职;
C、任用名将统兵;
D、礼制不容变通;
E、国君应该艰苦朴素;
F、重农轻商4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42.第欧根尼住在装死人的陶瓮里,物质生活简单到极点。

亚历山大大帝来找他,问他需要什么恩赐。

第欧根尼说:“请你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他的这种态度,和先秦诸子中的哪一位最有相通之处:D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E、荀子;
F、韩非子
43.章太炎《論諸子學》:“其術似與老子相同,其心乃于老子絕異。

故《天下篇》歷敘諸家,己與關尹、老聃裂分為二。

其褒之以‘至極’,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說,為己所取法也。

其裂分為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