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理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理论分析
0904 高艺
一、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一般较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人际交往,不合群。既无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显得与世隔绝。他们虽然因此而痛苦,但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 一R)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
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从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到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来应付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内心的焦虑和敌意的痛苦。
分裂样人格的人可以适应人少的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他们更容易从事宗教和过隐居生活,但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
分裂样人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个词:精神分裂症。一般认为,分裂样人格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但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明。有些学者研究表明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有分裂样人格,而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对分裂样人格患者持续观察15—20 年后,极少有变为精神分裂症的,分裂样人格的血清中也
并无较一般正常族群更多的精神分裂症病患特征。因此分裂样人格与精神分裂症和遗传的关系尚待证实。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理论分析
来访者基本情况:张晨,男,19 岁,独子,父母为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和睦。咨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愿去学校,不愿见同学。
这是一个职高的学生。距对口单招的最后一次模考还有一个星期了,同学们都进入了最紧张激烈的复习中。张晨(化名)已连续三天没到校上课了,他的父亲找到了我们中心,告诉我说:孩子不打算参加考试了,也不准备再到学校去了,家长怎么劝说都毫无用处,甚至家人几乎无法开口,因为他拒绝和人谈心,拒绝别人的任何劝说,且脾气暴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何人都不愿见。班主任打电话去也被粗暴地回绝了。班上唯一能与他谈得来的同学,随意地打个电话,只当是同学间随意平常的问候。结果电话打过去还没来得及把话说完,就被他粗暴地挂断了。家长对孩子已无计可施,只能求助于我们“中心”。
父母主述说,孩子一直很内向,没有什么朋友,喜欢一人独处。他的叔叔在大学期间也曾休学在家,当时的表现与此极相似。
研主任主述.该学生是个肯吃苦耐劳,听话懂事,内向,不善言辞的人。他从来没有迟到、无故旷课过,
是个遵守纪律、做事认真负责、学习刻苦的好学生。班上同学都不大愿意和他交往,因为他说话挺怪,“不
合潮流”,带娘娘腔。而他也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交流。
要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和当事人交谈一次,尤其是需要他有求助的意愿。终于,家长做通了孩子的工作,张晨愿意来中心面谈试试。
看到张晨,感觉和想象的差不多。人长得一般,身姿不挺拔,从姿态上就看出不自信。眼睛总是看着地,即使和人说话也不看对方,说话声音较轻过于柔和,但语气比较强硬,似乎有点赌气的口吻。
通过和他面对面接触,谈话,及观察其与父母的相处,再结合家长及班主任的叙述,我觉得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张晨:感情冷漠,对人对事无动于衷。沉默寡言,不爱交际,没有朋友。活动常以自我为中心,爱幻想,爱静思,思维缺乏澄辑性。
患者,男,23岁,某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大学三年以来,虽然同宿舍这么长时间,但从不和宿舍同学一起聊天、谈话,也很少见有同学、老乡来找他,因此,同学们都背后戏称他为”怪人”。
他终日离群独处,冥思苦想,偶尔交谈亦不能与人合拍。说的竟是些”玄论”,令人莫明其妙。他学习成绩
不错,但性格孤僻,对人冷漠,又很怕羞,敏感。从不肯在公众场合出头露面,也没有什么知心朋友。在一段时期里,他突然着迷于气功,经常不上课,外出去找什么”气功大师”传授”功法”。回来说早晚面壁练功,搅得同学都非常反感,劝也不听,止也不住。他一味我行我素,行为奇怪,简直像个”外星人”似的。当学生尚且如此,工作以后怎能适应社会?同学们都为他着急,他到底怎么了?
精神分析、人本论是以人的情感角度观察探讨如何影响心理机制的发生发展,特质论及生物论是从人得遗传角度观察探讨如何影响心理机制的发生发展,行为论是从人与环境的关系观察探讨如何影响心理机制的发生发展的,认知论是从人的认知思维模式探讨如何影响心理机制的发生发展的。这就为我们对心理学理论提供了明确应用方向:人格障碍表现出器质性变化为主的症状,以生物和特质论为指导进行治疗(采
用药物体液调节等);人格障碍表现出行为变异为主的症状,以行为论为治疗主导;人格障碍表现出认知偏差为主的症状,以认知论为治疗主导;人格障碍表现出情感障碍为主的症状,以精神分析及人本理论为治疗主导。但所有的治疗过程都离不开精神分析理论的支持,离不开对人格障碍者情感的梳理重建。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根据阿德勒的理论,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是否健康,集中体现在他的生活风格上。造成分裂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忽视或遗弃的错误生活风格。这种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变得对社会和他人极端冷漠、仇视,对所有人都不相信。在埃里克森划分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主动对内疚这三个阶段极容易因为父母在教养过程中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或者对孩子的保护和惩罚不当、经常嘲笑和限制孩子的想象与主动行为而产生内疚、自卑、怀疑和不信任。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样人格。
1.生物学因素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Rombroso曾对众多罪犯的家庭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发现许多罪犯的亲族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亦有学者发现人格障碍的亲族中,患人格障碍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能忽略。也有报告人格障碍者脑电图异常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群,从而提示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影响。
2•心理发育影响幼儿心理发展过程受到精神创伤,对人格的发育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未来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常见如下:
(1)婴幼儿母爱或父爱的被剥夺。被遗弃或受继父、母的歧视;父母、亲人过分溺爱,使其自我中心的
思想恶性膨胀,异常地发展至蔑视学校的校规与社会纪律。这为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提供了温床。
(2)一个孩子若有迅速消除恐惧反应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就要具备迅速、强大和良好的习得性抑制能力;反之,若自主神经系统反应迟缓,则习得性抑制能力就缓慢和软弱。人格障碍和犯罪者的自主神
经功能是异常的。有人提出自主神经反应性低下,皮肤电恢复的缓慢,可作为罪犯和人格障碍的一种易病
素质特征。
(3)幼儿与青少年期受虐待导致产生仇恨与敌视社会或人类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