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城中次要人物褚慎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围城中次要人物褚慎明

一部成功的小说往往要突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描写往往不会是通过直接描写,有的时候是通过次要人物烘托典型人物。因此,对次要人物描写,安排,对作品尤为重要。

围城是钱钟书在上海沦陷时开始构思的,1946年完成。讲述的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群相。作品中一共描写了72个人物,有有名字的,有没名字的,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作品还是以主人公方鸿渐为线索,展开了他人生中的“爱情围城”“事业围城”“婚姻围城”。其中也描写了一系列的次要人物形象。例如:有在美国花旗洋行做买办,喜欢人们唤他jmng的张先生;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对“雄雌性别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明;满肚子不老实的,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诗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鸿渐当情敌、枉费心思的赵辛楣;甚至还有生的漂亮出水芙蓉般,头脑乖巧的唐晓芙,他们都在作者笔下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和色相,他们宴饮会客,谈诗论文,以及各种应酬交际都显得他们生活那样内心空虚,百般无聊以及庸俗不堪。在这种生活下,不会培植出健康的爱情,更不会培植出健康的理想,他们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有待冲破的围城。

我主要对次要人物褚慎明进行人物形象分析。褚慎明在戏中成分不多,只有在第三章出场过一段,在以后的章节再无涉及。但是我个人认为,褚慎明这个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分析的地方很多。它能够非常形象的代表当时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丑相。在第三章,褚慎明是以赵辛楣邀请参加宴会的客人身份出现的。作者把他的丑相描写的淋淋尽致,首先以在方鸿渐的眼中的形象侧面对他外貌做了介绍。一个躬背高额,大眼睛,苍白脸,戴夹鼻金丝眼镜,穿的西装袖口没遮手指,光光的脸,没胡子也没皱纹。外表形象是这样一个人。褚慎明的名字也非常不平凡,他原名褚家宝,成名之后,嫌家宝这两个字不符他的身份,据斯宾诺沙改名的先例,改名为慎明,慎思明辨的意思,

褚慎明是作品中极具特色的人物。我对他具有特色的形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他虚荣,也正是因为他的虚荣,才让他有了“中国哲学界创始人”的称号。如果不是他这颗宝贵的虚荣心让他一封一封的写信给外国哲学写信时,还把杂志里的赞美他们著作的话说成是他自己意见,然后拿到回信,怎么才能获得了这样的美称。也正是他的虚荣心让他到欧洲去找不给他回信的伯格林,受了冷落。褚慎明这个哲学家用他的话来说确实“确实伟大”,连罗素那样的人都和他有书信来往,其实,只不过是罗素请他喝过一次茶,问他几个问题,“什么时候到的英国,有什么计划,茶里要加几块糖,”诸如此类问题,到了他嘴里,便成了还够得上朋友,承他瞧得起,请他帮忙解答了很多问题。还在与赵辛楣他们交谈时叫罗素的乳名,他“不小心透露”的这一消息,真是用心良苦啊。他自负,自以为是。所以还被人称为精神病,因为他小学、中学大学都不肯毕业。他就是觉得没有先生适合教他。在他分析哲学问题时,赵辛楣极力吹捧,他倒越说越来劲。他还打着他世界著名哲学家的称号招摇撞骗,但是有时候因为功底不够,不能够怀才不乱而被人揭穿。方鸿渐问他:“近来研究什么哲学问题”,他神色慌忙。他连一句方鸿渐说得“从没学过”都可以阐述出这话有语病,你没学过怎么知道它难呢,你的意思是“听说这东西太难了”可见他不是闲的无聊就是学得发疯,较于方鸿渐的胡言乱语有过之而不及。把送他出洋的大官僚讲中国人生观的著作翻译为英文,他每月到国立银行领一笔生活费,过着极舒适的日子。

他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夜莺雌的不会唱歌,会唱歌的是雄夜莺。”他最恨女人,因为怕看清女人的脸,近视都不戴眼镜,后来改变态度,他心里装满女人。研究数理逻辑都会浮想联翩他还好色,苏小姐来时,他害馋痨的看着苏小姐,大眼珠子像哲学家谢林懂得“绝对观念”。褚慎明有生以来,好没有美貌少女和他讲心,苏小姐刚一提及,他非常激动,易导致他的金丝眼镜掉入牛奶杯,产生一系列笑话。

他还爱显摆,摆架子。苏小姐来迟了,他说他这样等女人,生平是破例。方鸿渐问的问题,

非要等到苏小姐来的时候再来回答,这个时候好把自己“才华”展现给别人看。别人喝酒他不喝,还要喝鲜牛奶。

他还猥琐,赵辛楣请客,董斜川点菜。褚慎明危坐不说话,像内视潜意识深处的趣事而微笑,比了那神秘的笑容,蒙娜丽萨的笑算不得什么一回事。

他还做作。方鸿渐被赵辛楣灌多了,吐了,褚慎明看形势,掩鼻把窗子全打开,满脸鄙厌,可是心上高兴,觉得自己泼的牛奶,给方鸿渐呕吐在同席者的记忆里冲掉了。

他哆哆逼人,挑方鸿渐说话的毛病,方鸿渐说不敢再开口了。他反倒说:“不开口没有用,心里的思想照样的混乱不合逻辑,这病根还没有去掉。”

作者笔下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明,就是一个受中洋教条毒害的典型人物,夹带着许多哲学家和洋哲学名词去吓他人,自己大概也被这些东西吓坏了身体,被作者描写为,看起来像幼稚的老太婆或者是上了年纪的小孩子。但是他也及其怜惜自己的身体,病态的他,别人喝酒他喝牛奶,吃饭前还要吃什么外国的补药。外套和裤兜里还经常装着,保喉、补脑、健胃、通便的药片,药膏应有尽有.

褚慎明在文中作用,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围城”这个作品的名字的含义,是通过他和苏文纨大谈特谈谈出来的。他引出英国一句古话,说结婚就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苏小姐回应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说得不是鸟笼,说的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正好揭示作品的主题:人生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婚姻也好,事业也罢。

作者笔下的褚慎明可谓不学无术、寡廉鲜耻的知识分子的典型。褚慎明只是作者所描写这些知识分子形象之一,但是他反应所有在这些旧社会壁垒面前显得软弱无力的所有人。他们随时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总之,活跃在这部作品中的各色人物,虽然用不着把他们都分析开来,但是他们真面目给人带来的感觉,都是一种,仿佛自然界的动物带上保护色,追求自身的发展一样。他们由两类人组成,一类像中国清官一样郁郁不得志,甚至他们比清官还要差一点,他们的爱情,事业家庭和理想都不能实现,只能在理想和现实两座围城中间苦苦挣扎。另一类像中国的贪官一样,官运亨通,事业、家庭、爱情比较成功、美满、稳定,但是也到不了极富极贵的地步。在读围城时,你会笑,笑书上的人,笑身边的人,也在笑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