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高考语病辨析之表意不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病辨析之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了解(费解)或不止一种解释(歧义)。

【例】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2004江苏)

对“有人认为……”是肯定还是否定?既然“偏见”,应该是错的。“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又应该是对的。“然而”表示转折,对前面应该是否定的。揣摩句意,对“有人认为……”应该是否定的,可把“说明”改为“驳斥”或“反驳”。

【例】凡是可以种树的地方都要逐步种起树来,这对美化首都,防止或减轻一般大城市容易出现的拥挤、嘈杂和烟尘弥漫的现象能起很大作用。

种树为什么能防止拥挤?前后没有说明,令人费解。

【例】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04吉林】

申请时间究竟是开学前“3个月内”还是“2个星期内”还是“3个月到2个星期”之间那段时间?让人费解。

更多的是歧义。形成歧义的原因较多。

1.词语多义

【例】这个人好说话儿。

“好”可读作hào,意思是喜欢;也可读作hǎo,意思是脾气好,容易商量。

【例】独连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003全国卷6C)

“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看不到”,也可以理解为“瞧不起”。

【例】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例】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停顿不同

【例】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2005天津卷4C)

“晚上来”可以理解为“晚上上来”,也可以理解为“迟上来”。

【例】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04全国卷Ⅰ)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都可能。

【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例】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例】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这句可有不同停顿: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3.指代不明

【例】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2005全国卷Ⅱ4B)

“自己”可以指“我”,也可以指“老师”。如果把“自己”改为“我”就没有歧义了。

【例】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2005湖北卷5D)

“她”指“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的人?如果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删去第二个“她”,全句的陈述主体就是“三妹”了。(另外,“哭泣”不能带宾语。)

【例】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这方面”指代不明,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例】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是七八岁的小孩,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七八岁的小孩”是“我”还是“他”,有歧义。

4.主语不明

【例】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2005全国卷Ⅱ4C)

“很高兴”的主语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部”?如果改为:“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祁爱群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就没歧义了。

【例】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

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2005全国卷Ⅰ4C)“批评的人很多”,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

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

【例】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

“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既可理解为“风格”和“语言”都要保持与原作的一致,也可理解为“风格”与“语言”之间要保持一致。

7.定语、状语修饰(限制)的对象、范围不明

【例】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可作“学校”的定语,也可作“领导”的定语。

【例】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2005广东卷4A)

“180多家”只作“医院”的定语,还是作“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

【例】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8.中心词的修饰(限制)成分不明

【例】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一半”的定语是“女生”,还是“男生和女生”?

9.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

【例】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对”的宾语是“以色列”,还是“以色列的进攻”?按前者理解,就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按后者理解,则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

【例】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

10.介词、连词词性不明

【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作连词是说他把两人都瞒了,作介词是说只瞒总经理。

【例】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

“和”作连词是说历史学家之间争论不休,哲学家之间也争论不休;“和”作介词则是说历史学家与哲学家之间争论不休。

巩固练习

1.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2.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3.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它的传播”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4.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指示代词“这”指代范围不明导致了这一语病。将“这”改为“这种状况”;搭配不当,“电影剧本是最大障碍”不能搭配。)

5.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同样的担心”指代不明)

6.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严禁”的宾语是个联合结构,到底要不要捕杀野犬、狂犬呢?表意不明。)

7.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