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了酸碱指示剂-(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发现了酸碱指示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

★掌握初中化学中常见酸碱指示剂与酸、碱作用时的变色情况。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他们比较、归纳、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

2、情感目标:

★在分组实验、讨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让学生在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献身精神,体验科学研究获取发现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网站搜集酸碱指示剂的相关信息。

★学生自愿结合分组,采集实验所需材料并进行实验测定,记录实验现象并制作电子演示文稿。

【课堂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师〗:在一张白色滤纸用紫色石蕊试液写上“Chemistry”,然后用喷雾器喷上一种无色液体后,紫色的字体即刻变成了红色。

〖师问〗紫色的“Chemistry”是用什么写的?喷洒的无色液体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紫色石蕊试液,碱液。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师〗:在预先用酚酞试液或碱液写有“Acid-base indicator”(酸碱指示剂)的白纸上,用喷雾器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后,立即显示出红色的字迹。

〖师问〗:原先白纸上的“Acid-base indicator”可能用什么写的?所喷的无色液体又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原先可能是用酚酞试液或碱液写的,所喷的无色液体可能是碱液或酚酞试液。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

〖师述〗我们己经知道石蕊、酚酞能与酸或碱作用而发生颜色的变化,为此,我们常用它们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同学们在学了这些知识后还不满足,他们提出了许多疑问,如:石蕊、酚酞遇到酸或碱为什么会变色?难道只有石蕊、酚酞能用作酸碱指示剂吗?为此他们经过查阅资料,动手做了大量的实验。如今他们自豪地宣布:我们也发现了酸碱指示剂!他们今天要在这儿召开有关这方面的新闻发布会。

〖学生活动〗

由学生代表介绍课外探究活动过程的概况及实验结果。(Powerpoint演示)

●组织问题讨论

〖师问〗根据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见表1)

1.你认为下列实验报告在归类记录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请修改并说明理由。

2.根据实验报告内容,你认为哪些物质最适宜作为酸碱指示剂?

3.根据实验报告内容,你能归纳出哪些规律?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选派代表表述讨论结果。

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1.该实验报告没有根据所选植物各器官(根、叶、花、果实)进行分类排列记录。

2.实验所取样品的液汁在酒精中的颜色与样品的原色大致相近。

3.这些液汁在稀酸中的颜色大多接近红色,在稀碱中的颜色大多接近黄或绿色。

4.大多数植物的花、叶、根、果实的浸出液能用于代替石蕊、酚酞,作为酸碱指示剂。

况相违背。应该如何解释?

〖师述〗我们要为同学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而欢呼!大家是否知道在化学发展史上是谁最早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学生〗由学生代表介绍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经过。

●改组知能结构

〖师问〗如果你们是三百年前的波义耳,你们会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什么样的假设?然后通过设计哪些实验去验证这些假设的成立?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表述结果。( 见表2 )

〖师〗在学生回答后加以适当的补充及评价。

〖学生活动〗

根据上述讨论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加以验证。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问〗波义耳之所以成为酸碱指示剂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波义耳具有什么样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而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表述认识和体会。

●知能创新和应用

〖师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物质呈酸性或碱性或中性。请同学们采用你们自己由紫甘蓝液汁制作的酸碱试纸,来测试一下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见表3)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师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今天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发现了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的浸出液能代替石蕊、酚酞作为酸碱指示剂。其实,同学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与三百多年前科学家的努力探索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科学家的发明、发现都来自于被别人所忽视的细微之处。成功总是亲睐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受成功所亲睐的人!

表1

课后的思考:二期课改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得怎样了?我们的教育观念不彻底改变固然不行,但仅有先进的理念,没有实际行动也是不行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物化为教学实践才能对教学实践起促进作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最终还是通过教学实践方能得以提高。在当今社会大力倡导的“减负增效”的教育形势下,我们教师能否

多做些“加法”,比如说:增加学科的趣味性,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增加学习的活动性。如果我们在加大教学的趣味上多做些文章,多下些功夫,使学生因兴趣的增加而在心理上减轻对学习的“负担”,我想这也许不失为一种减轻学生“负担”的做法。本课就是基于上述理念而设计的,这仅仅是本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初探,尚有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及同行不吝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