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心景观

合集下载

锻造生命科学的DNA

锻造生命科学的DNA
孵 企 业 提 供 专业 技 术 支持 、投 融 资 、基 基本形成系统 ,为园区产业的发展提供 业生态环境,成为具有中国国 内顶尖水 础 孵 化 等 服 务 上 的 重要 环 节 。 了 有 力 支持 。
准的高端生物技术产业化研发资源最密
由产业集中转而集聚到形成产业集
四大体 系的建立 ,使得 园区在 自主 集的专业园区。园区生物产业领域涵盖
群是一个过程 ,它不是 简单的 “ 产业聚 创新方面的爆发力逐步显现。据不完全 了生物医药制造业和医疗器械产业 、生
生物农业 、 生物环保 、 生 集” 而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 , , 满足构 统计, 目前园区共有在研的国际国内开 物技术服务业 、
建产业链 的需要 ,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 发项 目1 6 ,在国际著名的刊物上发 物保健品、医疗健康六大特色产业 ,其 4项 薄弱环节,确定 目标企业 ,打造产业集 表 论 文 6 ,园区 内企 业 拥 有 6 0 项 中生物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从上游研发 6篇 0余
北京隆重举 行。中关村科技发展集团董 技 园 区 这 一 目标 。 事长于军致 词说 :“ 生命 园用十年时 间 在实施要素上 ,生命 园遵循 园区定 建立起了创新 、创业 、技术支撑和服务 位 ,自始至终按照专业化 园区的产业定 四大体系,目前生态 良好 , 持续发展 , 生 位统筹规划实施开 发建设及产业要素的
府 则 通 过 引导 国 家和 北 京 市 重 大 项 目入 大厦 的科技创新型 中小企业 5 家,其 中 8
园 ,并对基础实施建设给与贷款贴息对 有 2 7家公司位于生命 园孵化器 内。至 生命园公司进 行支持 。因此生命园实行 今 ,生 命 园 已聚 集 了 7家 国 家级 研 究 机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精心整理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摘要:如同生命一样,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

本研究从细胞理论中获得启示,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为例,探讨了高科技园的空间结构和创新网络,强调了生态基质、功能体、流通网络和边界四大空间元素在高科技园规划中的意义,尤其强调了一个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建立对形成创新环境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Abstract:Zhong Guan Cun Lifekeyword:sciencepark,innovationnetwork,landscapearchitecture,siteplanning 1、引言: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早在17世纪早期,伽俐略就开始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眼睛,并惊奇地发现了美妙的生物显微结构。

17世纪中叶,英国实验科学家RobertHooke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软木塞的几何结构,这些整齐有秩序的壁合结构类同于人类日常感知尺度上的牢房,因而被命名为"牢间"(Cell),即细胞。

到了19世纪,显微镜技术的改进使人们对细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过Theod orSchwann和MathiasSchteiden以及RudolfVirchow的发展,形成了在生命科学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细胞理论:二是细胞内部的功能体:包括含有染色体和基因的细胞核。

在一个良好的细胞环境基质上,它们进行着包括细胞分裂,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化、储存,甚至自我解体的一系列功能,是细胞中最具创造力和能动性的部分。

三是细胞内外流通结构:包括细胞内的微管和微束、胞间连丝,它们是细胞内部各功能体之间以及细胞与外部联系的通道,承担着传输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功能。

们既是隔离的边界,(Gaia)理论(1979),大地本身也是一个生命体: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

这一大地生命体同样具有类似于生命细胞的生命基本单元。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细胞便是景观生态学所定义的"景观"(La ndscape):一个地域综合体,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摘要:如同生命一样,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

本研究从细胞理论中获得启示,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为例,探讨了高科技园的空间结构和创新网络,强调了生态基质、功能体、流通网络和边界四大空间元素在高科技园规划中的意义,尤其强调了一个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建立对形成创新环境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科技园创新网络景观设计场地设计Abstract:Likeanorganism,Zhong Guan Cun Life Science P ark,thispaperdiscussedthespatialstructuresandthefunct ionsofinnovationlandscapes::ecologicalmatrix,function ingbodies,.keyword:sciencepark,innovationnetwork,landscapearchit ecture,siteplanning1、引言: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早在17世纪早期,伽俐略就开始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眼睛,并惊奇地发现了美妙的生物显微结构。

17世纪中叶,英国实验科学家Robert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软木塞的几何结构,这些整齐有秩序的壁合结构类同于人类日常感知尺度上的牢房,因而被命名为"牢间"(Cell),即细胞。

到了19世纪,显微镜技术的改进使人们对细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过TheodorSchwann和MathiasSchteiden以及RudolfVirch ow的发展,形成了在生命科学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细胞理论:所有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所构成的,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单元。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探访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探访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探访
楚华
【期刊名称】《首都经济》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正当人们关注着轰轰烈烈的中关村西区建设的时候,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另外两外同样重要的产业园区也在这阳春三月悄然动工,它们和尽显现代的中关村中央商务区--中关村西区遥相呼应,这就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中关村软件园。

与中关村西区截然不同的是这两个园区尤其是生命科学园建成之时将更多了一份清幽与恬静,更象是一座乡间庄园……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楚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1
【相关文献】
1.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打造中小药企技术服务平台 [J], 郑金武;沈春蕾
2.产业与空间协同规划实践--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例 [J], 蒋羿
3.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先行一步的“产业招商” [J],
4.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临床科研与转化合作平台”今日正式启动 [J], 郝瑞生;
5.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东路雨水利用工程研究与示范 [J], 吕志成;汪妍;郑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总结——关键

总结——关键

北京中关村生命医疗园“博雅—A05”社区售楼处景观设计清尚设计院第二设计工程部景观工作室成立4年多来,完成了大量的实际设计工程,获得较为深刻的景观认识。

感谢院领导提供的交流机会,能与众多设计师交流设计心得。

我方于09年有幸承接了北大集团“博雅—A05”地块景观设计。

在2年的设计合作中,我方不但出色完成甲方的设计任务,同时也和甲方建立了长久而深厚的友谊。

此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北侧中关村生命医疗园内部,项目总用地面积9.56公顷,总景观设计面积6.5公顷。

在整体规划条件暂不明确的情况下,我方依据甲方要求以售楼处景观设计为此项目的第一设计阶段,售楼处包含的景观设计面积为7000平米,其南侧为市政道路,北侧紧贴1.6万平米的代征绿地,东西两侧为将来用于办公、住宅建筑建设用地。

现状内部,地势较平坦,无现有种植,给我方设计带来一定的便利条件。

设计之初,甲方提出要求包含的重点空间设计为:停车场(兼做广场之用)、建筑入口广场、室外休闲区,水景休闲空间、背景种植等。

针对售楼处景观设计,我方对北京各大同档楼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结合北大集团自身要求提出项目的指导方向。

这样类比的方式使得方案的通过充满了合理性。

设计理念:在总体景观设计概念中,我方提出了“折叠城市生活”的主题设计理念,此售楼处景观设计沿用此理念。

我方以连续、折叠手法创造景观肌理,将景观空间中的绿化、功能、肌理、材质等元素分层罗列,同时将每条折叠带赋予生命、健康的属性(其用地隶属于生命医疗园之内),并结合具体功能进行有机折叠,从而形成不同主题的景观带。

创意的理念得到甲方的认可,理念的延续是成为方案的重点工作,为此,我方通过丰富的分层分析图、概念说明图、概念延续手法文字说明等工作,推导出最后的总平面设计,参见下图。

理性的思路、逻辑的推导而成的设计结果得到甲方的赞扬。

在具体的设计中,我方依据建筑位置及交通流向,合理设置开放空间、内敛空间、围合空间等空间结构,同时在确定各空间功能的同时尽可能使其功能的转换成为可能,从而使空间达到了多用途,其中:停车场的嵌草铺装形式,使得车场不但解决甲方提出的泊车要求,同时也为甲方组织户外活动安排了场地条件。

工业厂房的蜕变之路——华润生命科学园一期立面改造及室内展厅设计

工业厂房的蜕变之路——华润生命科学园一期立面改造及室内展厅设计
102at202001工业厂房的蜕变之路华润生命科学园一期立面改造及室内展厅设计therenovationofindustrialplants设计档案archives1亟需改造的传统工业厂房华润生命科学园隶属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国药谷的核心位置紧邻大兴机场占地约43万m2总建筑面积约103万m2
设计档案 / Archives
1
工业厂房的蜕变之路
—— 华润生命科学园一期立面改造及室内展厅设计 The Renovation of Industrial Plants
张露秋 郝龙英 盛启宇 ZHANG Luqiu, HAO Longying, SHENG Qiyu 弘石设计
102 AT 2020 / 01
7
第二界面是园区展厅主入口界面。作为前后 界面的转折区域,该立面的特点介于安静与活跃之 间;作为园区对外展示的橱窗,立面首层采用大面 积玻璃幕墙,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二、三层立 面加入了大量活泼的凸窗元素,形成连续起伏的曲 面,与沿街立面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
第三界面是中心花园界面,中心花园位于整个 建筑组团中心,阳光充足,植被茂盛,是园区的活 力聚集地。南立面充分考虑与花园的关系,将保留 的连廊打造成活力共享空间,并在连廊外立面设计 了彩虹玻璃肋,成为整组建筑最活跃的展示面。 2.2 弱化体量
改造前,这三栋建筑功能单一,每一层仅为 一个独立车间,单间面积过大,且并无其他辅助
功能,这样的布置不仅不符合首开区的基本使用需 求,也不利于中小型创业公司的入驻。设计通过新 功能的植入,打破了以往产业园区的单一性,实现 了组团内的自给自足。
(1)园区展厅 作为首开区,园区的形象展示必不可少,设计 将展厅布置在201栋首层,在展示企业形象之余, 还可为企业用户提供沙龙空间。 (2)生产办公 为保证建筑各层独立运营,避免互相干扰,通 过重新梳理原有的交通核,实现了各层独立入户, 且各层平面空间能够根据租户需求重新划分。 (3)连廊 原先连接三栋建筑的连廊为原料运输廊,空间 相对宽敞,设计将儿童活动、图书馆、咖啡吧、健 身房以及众创办公等辅助功能布置于内,作为人们 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重要空间。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_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_

高新技术项目资助和奖励、行政费 用减免等方面。
—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生命科学园被列入 2004 年北京 市政府投资计划项目, 北京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参股组建公司进 行园区的土地一级开发, 积极参与和协调园区的基础设施建 设。
— — — 园 区 招 商 引 资 。以 国 家 科 技 部 、国 家 发 改 委 、中 关 村 管 委 会 、市 发 改 委 、市 科 委 为 后 盾 , 跨 国 企 业 驻 京 企 业 联 谊 会 、商 会等相应专业社会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渠道招商网络。
发实体。现已入驻 40 余家生物医药行业的高端研发及产业化 “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 , 提出把生命科学园作
企业。
为建设特色专业园和产业基地的重点之一;
— ——政策扶持。历年来, 北京发
布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扶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政策
措施, 包括《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
技 研 究 开 发 机 构 规 定 的 通 知》、《北
平方米, 二期 119 公顷, 规划定位于医疗区、产业区以及公共配 村 科 技 园 区 管 理 委 员 会 等 单 位 合 作 , 组 建 中 关 村 兴 业(北 京)投
套设施区等。
资管理有限公司, 对高技术项目进行风险投资和创业扶持。
中 关 村 生 命 科 学 园 是 集 生 命 科 学 研 发 、企 业 孵 化 、中 试 与
— ——园区管理与服务( 完善服务体系)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 委 会 、海 淀 园 管 委 会 与 开 发 公 司 一 道 合 作 , 通 过 混 合 型 的 管 理 模式, 针对生命科学园的产业特点, 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优质 的服务。
148
京 试 验 区 税 务 所 税 收 征 管 办 法》、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导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和创新基地之一。

该园区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商业于一体的生态链。

本文将介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概况、发展历程、产业布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概况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设于1994年,是中国最早的生命科学园区之一。

园区占地面积约200公顷,拥有现代化的研发设施和配套服务。

园区内涵盖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

发展历程自建园以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入驻。

园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培育和孵化优秀创业项目。

园区在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生物制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为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产业布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依托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重点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

园区内聚集了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

园区内涉及的产业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医疗器械、生物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未来发展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未来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更多高新技术和产品在生命科学领域落地生根。

园区将加强与国际前沿科技创新的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国际生物医药企业和资本进入园区,加速推动园区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同时,园区还将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培养更多优秀科技人才,推动生命科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和创新基地,为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园区将继续发挥其政策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取得更大发展。

北京生物医药园区及全国其他园区简介

北京生物医药园区及全国其他园区简介

北京生物医药集聚区及国内其他园区概况经过多年发展,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了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昌平科技园和海淀园为核心的北部创新中心,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南部产业化基地,及其他区县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南北两翼,协同发展”的格局。

1.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于2000年批准建设的具有专业园区特色的国家级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创新基地,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为249公顷,其中一期占地130公顷,规划建筑规模70万平方米,定位为生物技术源头创新、生物医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基地;二期为国际生命医疗园,占地119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定位为医疗服务及产业化基地。

2006年10月,生命园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为产业基地的研发核心区,初步形成了从源头创新到临床科研、从现代制造到终端用户的较为完整的生物技术产业链条和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成为具有国内顶尖水准的高端生物技术产业化研发资源最密集的专业园区,园区代表企业有博奥生物、扬子江海燕药业、万泰生物、诺和诺德、先正达种业、奥瑞金种业、保诺科技、宝日医、健赞生物等。

2.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以下简称昌平园)成立于1991年11月,是北京较早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规划面积11.4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园区中心区5平方公里、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4平方公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及三一产业园2.48平方公里。

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企业有乐普医疗、北陆药业、诺华制药、绿色金可、百奥药业、中生北控等。

3.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企业总数突破1万余家,经济总量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名列前茅。

园区重点发展软件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重点培育金融服务业、创意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促进光机电一体化产业。

园区展示中关村科技园区

园区展示中关村科技园区

园区展示:中关村科技园区作者:来源:《硅谷》2010年第09期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

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请示中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立足首都,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由此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从海淀区的“电子一条街”发展成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园和健翔园在内的一区多园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其中海淀园的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辐射、孵化和商贸中心,其他六园主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科院校39所,在校大学生约40万人,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的科研机构213家,其中国家工程中心41个,重点实验室4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

园区内还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历史名胜和自然风景区,非常适宜人的工作、生活、居住。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30%的增长速度。

2005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7万家,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80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多,五年内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占全国高新区总量达七分之一左右;实现增加值960亿元,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1%。

中关村指数从2月份的120.22点上升到9月份的138.55点。

以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其中台式PC 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笔记本电脑达到25%以上,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业占全国三分之一,软件出口占全国总额二分之一,星光系列多媒体芯片打入海外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60%。

中关村的雕塑之光《生命》

中关村的雕塑之光《生命》

中关村的雕塑之光《生命》作者:尹世昌来源:《中关村》2017年第03期《生命》雕塑以其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生命》就与中关村密不可分了,《生命》就是中关村,中关村就是《生命》。

在中关村看到满目高楼大厦、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繁华景象,你一定会发现黄庄路口那座屹立在鲜花草坪中的外形奇特、熠熠发光的现代雕塑——《生命——献给新技术开拓者》。

它是中关村的形象代表和特征,是海淀区独特的人文景观。

20世纪80年代初,地处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所内,以陈春先、纪世瀛、柳传志、王洪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以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为主的高新科技界的能人志士,率先叩开了科技创新的大门,奏响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最强音。

几年间,逐渐形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从而改变了中关村和海淀的面貌。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的名声、影响和人气儿,就像插上了翅膀似的飞出海淀、越过北京,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中关村不再是默默无闻的自然村落,也不再是一个地域概念。

中关村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发了全国的科技创新创业热潮,成为北京和全国人民的骄傲。

在这方炙手可热的土地上,建立一座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物,迫不及待地提上了日程。

时任海淀区副区长的赵知敬,既通晓规划、设计,又是城建方面的行家里手。

他豪情满怀地亲自深入调研并勘查选址,到科研单位求索,了解最新最先进科学动态,提出了中关村雕塑应彰显高瞻远瞩和不断开拓向上的精神,具有时代感、独特性,艺术地与试验区的创业环境相匹配。

经发动,不少群众献计献策,先后收到了不少优秀图稿和建议。

其中双螺旋生物链的设计因其新颖独特尤为吸引大家眼球。

要知道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二十世纪科学领域里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也是近60年来的科学发展的重大事件。

赵知敬副区长很快从科学家手中得到一个巴掌大小的DNA空间结构小模型,他如获至宝,将其摆放在办公桌上。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

基于智慧城市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智慧城市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

重点讨论了可持续性、生态友好性、用户体验与参与性以及技术集成与创新等设计原则。

文章还探究了基于数据的景观规划、智能技术集成、社区参与与文化融合等设计策略。

通过荷兰Brinport智慧街区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医药科技中心雨水花园等案例,展示了这些原则和策略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智慧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可持续性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技术的进步,风景园林设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智慧城市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关注于如何利用技术和创新方法,以达到可持续性、生态平衡和优化用户体验。

本文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的新原则和策略,旨在为城市环境和居民创造更加和谐、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一、智慧城市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原则在智慧城市理念下,风景园林设计的原则被重新审视和定义,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城市化挑战和技术进步。

这些原则不仅指引着设计的过程,还确保设计结果能够持续地为城市环境和其居民服务。

可持续性原则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占据核心位置。

这涉及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同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设计师通过采用本地植物、使用循环水系统以及选择环境友好的材料来实现这一原则。

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还有助于保护和增强本地生物多样性。

生态友好性原则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这意味着创建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并提供生态服务的空间。

例如,设计中可能包含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创造,雨水花园和湿地的构建,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生态质量。

用户体验与参与性原则关注的是设计过程和最终空间中的人的角色。

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性和美观性的需求,还应考虑用户的舒适度和互动性。

这可以通过创建多功能空间、提供互动艺术装置和设置舒适的休息区来实现[1]。

同时,积极引入社区参与,让居民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发声,也是此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科学园三期将建成创新应用高地

生命科学园三期将建成创新应用高地

生命科学园三期将建成创新应用高地作者:田文娟来源:《投资北京》2018年第05期这里生长着一片蓬勃的芦苇荡,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鸟儿在头顶欢乐歌唱。

如果不是指示牌提醒,你会以为走入了一个景观公园。

其实,这里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以下简称“生命科学园”)。

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馈赠,更能领略到科学的神奇。

生命科学园,规划总建筑面积达498万平方米,计划分三期开发。

一期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定位于生物医药研发、中试、孵化基地;二期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定位为医疗服务及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

一、二期现已基本完成建设,其中产业用地约占90%。

目前,正在进行三期开发,建筑面积约345万平方米,和前两期不同的是,三期规划科研用地不超过40万平方米,其他用地主要用于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创新和应用高地。

生命科学园三期项目的开发建设,将承载国家和北京重大创新科研项目的落地。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个审评中心、国家脑科学北方中心、中关村精准医疗研究院、高端专科医院等项目将落户生命科学园三期。

3月22日上午,由北大教授饶毅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敏敏出任联合主任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脑科学中心”),在生命科学园宣布成立,标志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脑科学,是研究脑认知、意识与智能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被称为人类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终极疆域”。

随着脑成像、生物传感、人机交互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脑科学正成为多学科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学领域,也成为发达国家的科技战略重点,世界各国相继启动脑科学研究计划。

脑科学中心的成立,既是落实中央关于设立“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战略部署,也是北京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中心将采取全新的体制、机制,吸纳海内外顶尖专家,在相关认知障碍重大脑疾病研究、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儿童青少年脑智开发、脑认知原理解析等研究方向集中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并积极承接和完成国家重大项目相关任务,完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科学布局,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北京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心景观设计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心景观设计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心景观设计类别:景观设计甲方: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规模:263464平方米地点:北京【特色:设计说明】——野草之美本方案将生命科学园作为一个生命细胞来设计,有四大特色,包括:提出可持续湿地环境的营造模式、功能建筑群与环境的交融、流通网络的设计、和边界的营造。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生命细胞概念。

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细胞,它能高效地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并与其它细胞协同工作。

生命科学园应成为大地机体和中关村的一个活细胞:一个可持续的环境滋育着一个创新的系统。

基于生命细胞的概念和上述构思来源,本规划有以下四大特征:1、环境:一个可持续的湿地系统。

这一湿地系统犹如生命细胞的细胞液和细胞基质,滋育着园区创新功能体的生长和发育。

湿地的水源有三个:一是汇聚园区地表径流;二是汇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三是在必要情况下少量引灌上庄水库清水。

湿地系统分为两部分:外围生活污水处理湿地和中部景观和休闲湿地。

这个湿地系统构成了一个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成为高技术人员创新思维的源泉。

2、功能体:高效的创新单元。

功能建筑群如同细胞核及胞间体,有完善的结构、高效运作、富于创新能力。

3、流通网络。

犹如细胞的信息及物质联系的通道,生命科学园的流通网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车流交通与停车场、人流、货流、水流和信息流。

4、边界。

内与外的界定,犹如细胞膜,它是园区各功能区之间及其与外界联系与隔离的介面,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园区外围边界、各功能体间的边界、内环路两侧边界。

客户: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时间:2006年项目规模:26111平方米西塔处于新城市中心的中轴线上,具备开发广州市顶级商务写字楼,标志性写字楼的区位条件。

奥雅在设计中根据功能、交通的总体分析,以及运用风与山的概念,进行整体的空间布局,形成不同的特色空间。

风——景观设计中希望通过动态的线条组合把西塔所处的这种独特环境传达出来。

铺装的律动、树列的指引,以及水晶体的点缀和水景的活跃,都在加强这种动感景观的流动性。

基于城市生态水环境设计的景观定位

基于城市生态水环境设计的景观定位

中央湿地景观
水质净化机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水体设计的各种生态技术手段,达到有效吸收、沉淀、降解污染物和营养盐份的目的,以
促进水的循环利用。
中部休闲湿地水田景观
寻常景观的诗意:景观设计强调用寻常的植物材 料、乡土物种,来营造富有现代诗意的寻常景观。丰 富多彩的水深和湿生植物被大量地应用,通过群体的 美来营造一种“新田野”的体验。
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布道网络穿越于丘林。水泡 中设临水平台,丘林上有观光亭塔之类。创造丰富多 样的体验空间。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塔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 公园高架景观平台
登上观光塔和高架平台可以将群力国家城市湿地 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
2.污水生态治理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Landscape Strategy for Water Cleaning and Flood Control Shanghai Expo Houtan Park
“水田”截流了来自场地的地表雨水,经过多层的湿生植物净 化后排如中央水体。实现雨水收集。
“水田”湿地设计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一些生态理念。
湿地走廊景观
生态设计: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物质 和能量的交换体系,是动态的平衡系统,有其自身的 演替规律,并运用合理的生态技术,就可以使设计的 水体成为一个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
改良土壤
现状建筑垃圾
现状垃圾填埋场
该场地位于中国北部海滨城市—天津,占22hm2。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原打靶场 着不堪入目的破败临建。其南部和东部为人口稠密地带,西侧和北侧则紧邻公路和立交桥。
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壤盐碱,在项目被委托之前,场地上还存在
湿生植物展示
桥园公园仅用两年就实现了其设计目标。水池内蓄存的雨水为多种多样的水敏感植物 群落提供了演替条件。植被的季节性变化与“野趣”的本土景观美感结合在了一起,每天 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

细胞建筑

细胞建筑

“细胞”建筑即将矗立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一座以“细胞”为造型的地标性建筑,即将矗立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主入口。

记者今天从承建方北京住总工程总承包部获悉,正在建设中的“细胞”预计11月结构封顶,届时市民可一睹它的“别致”魅力。

据介绍,“细胞”建筑名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是集医药研发、综合办公、商务配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组群,建成后将成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标志性建筑。

其造型设计创意来源于“细胞”概念,平面为细胞“三叶草”结构,外立面为点阵渐变彩釉玻璃幕墙,立面造型生动富于变化,其“细胞”造型寓意生命科学研发主题。

“细胞”建筑结构复杂,不规则圆弧是施工的难点之一。

承建方配备了多名专业测量师,通过专业设备,确保了圆弧精度,现在建筑的“骨架”已基本成型。

这座“细胞”建筑地处昌平区回龙观镇,位于生命园主入口处17号地块范围内,规划总建筑面积65240平方米,项目拟分两期建设。

1号楼为综合服务楼,2、3、4号楼为生物研发楼,5号楼为研发办公楼,6、7号楼为化学研发楼。

其中,北京住总工程总承包部承建一期工程,4号生物研发楼和5号研发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5693.26
平方米。

据了解,建成后的“细胞”建筑将为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和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落户提供实验平台,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生命科学园三期将建成创新应用高地

生命科学园三期将建成创新应用高地
对标 波 士 顿 医疗 服 务标 准 , 汁划 用 l0 时 问 建 成 涵 盖 心 、肝 、 脾 、 怖 、 肾等 々科 医疗 的 高 端 专 科 }'{院 。
除此 之 外 ,生 命 科 学 还 积 极 探 索 城 i 养 老模式 。 目丽常 的养老模式是 养老 院养老 ,儿乎 都足建在 郊区 ,导致 老 人逐 渐 脱 离 城 市 活 , 缺乏 鲜 活 的社 会 文 流 。 而 生 命科 学 同 汁划 在 三 期 建 设 的 城 I 养 老 项 目 , 将 帮 助 养 老 院 老 人 享 有 更 加 丰 富 、 充实 、 毕 福 的 晚 年 城 市 生 活 。
脑科学 中心的成立 ,既是落 实中央
66 投 资 北 京 INVEST BEIJING
To UZI Q UYU I j l ≮
转 化 ·批 重 大 科 技 创 新 成 果 ,最 终 实现 健 康 f11园 梦 。
实 现 健 康 r}1国 够 ,将 足 一 个 不 断 攻 r 克 难 的 过 程 , 而 科 医 院将 为 其 送 来 为:风 。众 所 周 知 , 现 代 学 是 科 学 高 度 发 腱 的 产 物 ,随着 现 代 医 学 的 蓬 勃 发 展 ,
等 项 目将 落 户 生命 科 学 园 三 期 。 3月 22日上 午 , 由北 大 教 授 饶 毅 和
火 伸 惭 墩 刨 捌 嘲 姗 刺 是 也 将 判 要 重北 机顶 制京生知研 荆 障命 科年 青 智 机、 学向 方 理 原研 究术 技 跚 力,所 项 I 完 和资{母}j 深究 学 脑 京研究北 提 j 资 进共 粤Ⅱ 耋.,员 罗敏科 啮 界 世 准 心 中敏 类与 学 科 在 冢 国 和 协 急同 立 建 通 需一球 全 汇 制 机 行 运聚, 学 科 脑 合 整 队 团 新,学 科 脑 建 搭 源 资 势., 发实 台 平 研 和 验, 究 类 与 在研 脑 学 北 将 成 惭 始 源,科 脑 的 { 际 国 为 戚搴一 构机。 脑心 中 学 甫 仅 不, 诊 准 精 蝤 肿 有 还围 瘤 肿 泣 建 库 漶 信 与邢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俞孔坚;张东
【期刊名称】《建筑学报》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本研究从细胞理论中获得启示:大地景观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为例,探讨了高科技园的空间结构和创新网络,强调了生态基质、功能体、流通网络和边界四大空间元素在高科技园规划中的意义,尤其强调了一个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建立对形成创新环境的重要作用.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俞孔坚;张东
【作者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
【相关文献】
1.产业与空间协同规划实践--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例 [J], 蒋羿
2.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J], 俞孔坚;张东
3.21世纪:生物新医药真正崛起的时代——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撑起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产业的未来 [J], 郑小红(执行)
4.一个创新网络生命绿树之果——中关村软件园规划设计之设想 [J], 俞孔坚;张东
5.生命的细胞与可持续的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方案 [J], 俞孔坚;张东;李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休闲广场设计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休闲广场设计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休闲广场设计摘要:设计者将对生命的结构的理解转换为设计语言,创造出具有启发性,具有视觉冲击力,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同时又具有清晰简明结构的景观。

关键字:风景园林;生命科学园2003年2月,多义景观完成了中关村软件园D-Gl地块景观设计,得到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于是,同属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生命科学园,邀请多义景现参加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休闲广场的设计竞标。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为生命科学研发、中试、生产的机构提供研发型产业的基地,位于中关村科枝园发展区内。

休闲广场位于园区一期用地的东南部,占地面积3hm2,是园内景观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关键节点。

构思之初,设计者正好购得由Phaidon出版社出版的《Heaven&Earth》一书,书中收集了300余幅有关生命与宇宙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的精美照片,从照片上那绚丽柔美的生命、细胞及组织到气势磅礴的广博的宇宙景象中,设计者捕捉到了设计灵感,这就是:生命是复杂的,但又是无序中的有序;生命的结构是无边无际的活的结构,这种结构遵循着特定的秩序和法则,以相似的基本单元不断重复、无限延伸,分布随机面有序,组成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的世界;在生命的结构中,没有轴线,没有对称,没有平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形状。

这种结构看似杂乱,实则是有序而统一的。

在设计中,我们把对生命的结构规律的理解转换为设计的语汇,传达出繁复但有序的环境理念。

我们将不同的景观要素,如铺装场地、植物、水体、平台、条石凳、攀援架等分为不同的层、如同生命中不同的组织系统。

每一层都自成一体,以特定要素的相似单元的随机并置组成。

然后再将这些层叠加在一起,形成看似复杂,实则统一于特定的规律与秩序的景观结构,如同一个生命的整体。

广场的底层是铺装层生命中的神经脉络,细胞中的枝状结构,树木的分枝形态为铺装层的设计和材质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铺装看似无序,但却遵循着整体的秩序,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神秘感。

龙湖:观萃,为“好房子”而生

龙湖:观萃,为“好房子”而生

龙湖:观萃,为“好房子”而生
莫倦
【期刊名称】《城市开发》
【年(卷),期】2024()5
【摘要】近日,北京首个“好房子”样板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四村项目即将亮相,其设计方案采用全国“好房子”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获奖作品。

企业可结合市场情况和产品定位,在保证获奖方案整体规划形态和建筑风貌不发生重大改变的前提下,对选用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和深化细化。

该项目操盘方龙湖在打造过程中,有几个突破创新设计都获得通过。

比如,在项目上首次试点首层架空、风雨连廊和阳台设计等方面,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并给予政策支持。

这也意味着,龙湖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项目会与传统住宅项目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总体设计理念和品质提升方面,将有全新突破。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莫倦
【作者单位】龙湖集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什么是好房子”全新的标准和价值观
2.向死而生——从《最好的告别》透视美国的衰老与死亡观
3.观势谋篇向上而生——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高质量发
展的实践与探索4.《福乐智慧》死亡观的审美价值:向死而生5.向死而生:贵州龙里吴氏五寨岩洞葬与苗族人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心景观
类别:建筑设计
甲方: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规模:263464平方米
地点:北京
状态:2002年建成

色:设计说明
本方案将生命科学园作为一个生命细胞来设计,有四大特色,包括:提出可持续湿地环境的营造模式、功能建筑群与环境的交融、流通网络的设计、和边界的营造。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生命细胞概念。

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细胞,它能高效地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并与其它
细胞协同工作。

生命科学园应成为大地机体和中关村的一个活细胞:一个可持续的环境滋育着一个创新的系
统。

基于生命细胞的概念和上述构思来源,本规划有以下四大特征:
1.环境:一个可持续的湿地系统。

这一湿地系统犹如生
命细胞的细胞液和细胞基质,滋育着园区创新功能体的生长和发育。

湿地的水源有三个:一是汇聚园区地表径
流;二是汇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三是在必要情况下少量引灌上庄水库清水。

湿地系统分为两部分:外围生活污水处理湿地和中部景观和休闲湿地。

这个湿地系统构成了一个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成为高技术人员创新思维的源泉。

2.功能体:高效的创新单元。

功能建筑群如同细胞核及胞间体,有完善的结构、高效运作、富于创新能力。

3.流通网络。

犹如细胞的信息及物质联系的通道,生命科学园的流通网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车流交通与停车场、人流、货流、水流和信息流。

4.边界。

内与外的界定,犹如细胞膜,它是园区各功能区之间及其与外界联系与隔离的介面,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园区外围边界、各功能体间的边界、内环路两侧边界。

相关信息:
生命细胞、景观格局与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规划
湿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的营造
生命的细胞与可持续的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