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体味;对比;评析;联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味、对比、评析和联想,有意识地教育学生,使之感知动情,想象晓理,于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陶冶,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以文载美”的目的。

一、体味

1.人情美

为了使学生很好地体味文章的真情,真正理解人间的真挚、温暖、美好,教师进行“人情美”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如,在教学《背影》时,我先交代写作背景,创设一种“悲”和“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四处背影描写,紧抓富有感情色彩的字词分析。这样,学生心中的“背影”逐渐丰满——一位饱经沧桑、历尽艰辛的父亲,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还时刻惦念着儿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作者为之流泪,学生为之动情,由感知背影到为之动情,进入一种无限敬慕之境,深深体会了人间如此高尚真挚的“父子情

深”之美。掩卷深思,感慨万千。《回忆我的母亲》的母子之爱,《我的老师》的师生之情,《枣核》的赤子之心,都是教师进行“人情美”教学的好榜样,学生如果反复诵读感知,必将引起共鸣,达到陶冶情操之效果。

2.形象美

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能感受到各种人物的“形象美”,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我非常注重“形象美”教学。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松骨峰战斗”,那灵与肉、血与火的悲壮场面,志愿军战士为了中朝人民的共同事业,和敌人同归于尽,英勇献身。读着饱含泪水的语句,气吞山河的壮举,学生已深深动情,教师稍启发诱导,他们闭上眼,泪光中、心坎里呈现的将是一个个千载万世、永垂不朽的英雄形象。如果教师精心安排施教,将使学生获得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终身受益。

3.自然美

文学作品从来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作品中自然美景的描绘能使艺术形象更鲜明动人,起到烘托气氛和感情暗示的作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初春景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风光,其清新艳丽的自然美景,无不显示着景色的勃勃生机。进行“自然美”教学,风和景明、山清水秀、人文景观,都是教师言下之物,须启迪学生大胆地想象、入画、动情、晓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鉴赏和创造力。

4.意境美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品评作品的诗情画意,提高审美能力,我们可开展意境美教学。如,教学杨朔的《荔枝蜜》时,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情满胸中。这样,荔枝树的茂密,荔枝果的鲜美,荔枝蜜的甜香,画意诗情,跃然纸上,继而启发学生由“辛勤的蜜蜂”联想到“忘我劳动的人民”,进而仔细品味领悟到:美,都是劳动者酿造的。学生心领神会,激起了对劳动者的崇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意境美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鉴赏、综合、比较、评判之能力,思维上将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对比

对比就是启发学生对人物形象或文章的情境做比较,找出异同点,让它们在相互映衬下更为鲜明突出,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品的形象美。对比方式可灵活多变,可从正反形象对比,也可类比。指导学生选取美的内容,再造美的形象,使之传情、传神、闪光、生色。《阿q正传》中假洋鬼子手举哭丧棒,怒斥阿q“滚出去”的丑相,与阿q听说革命党进城了,对革命神往了,得意之余,禁不住大声嚷道:“造反了!造反了!”的形象对比,激发学生是非分明的感情,铸造美的灵魂。又如《守财奴》中的葛朗台与《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这两个各具特色的吝啬鬼形象,认识这类腐朽人物的共同点是贪婪、吝啬、毫无人性,但他们灵魂丑恶又各有特点。激起学生憎恶和怨恨的感情,自觉地同丑恶现象作斗争,热爱、向往和追求美。

三、评析

文学本来就是一种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无论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还是故事情节的安排,细节的描写,美好的语言艺术,都能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评析的能力。学生通过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和塑造动人的形象去领会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从中获得感化。例如,《孔乙己》的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为什么用“终于”这个词呢?从词义来说,它是一个副词,可是从文学鉴赏评析的角度来看,这个副词背后就有不少潜台词了,这个极普通的词表明孔乙己这个被人遗忘很久的人,只有“我”才能对他的不幸遭遇施舍一点惦念之情,透露出作者对这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深切同情和对他麻木不仁、执迷不悟的愤懑之情。据我调查,有些学生看了《红楼梦》这部小说,只是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不能完美而伤感,却不能通过他们的悲剧看到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学生的评析鉴赏能力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培养,因为作者创作文学作品时,总是把自己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态度渗入到字里行间。

四、联想

联想就是启发学生对作品的想象与体会,使之对作品中的形象或意境的感受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

1.教师要根据文学作品形象的间接性,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补充或丰富感知的对象;以自己想象的美,充实感知的人物形象,丰富自己的美感

例如,在教学《荷花淀》时,由于“题材的新鲜,语言的新鲜和

表现方法的新鲜”,“写得别开生面”,因而“风靡全国”。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新鲜”二字上做文章。体会这篇文章“泥土的色香、荷花的清香、生活的甜香、语言的芳香融合在一起”的特色。再就是对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进行剖析与联想,犹如“生香喜色”涌入了荷花淀,不仅体味到了冀中泥土的香气和人们健康活泼的生活气息,而且感受到了抗日风暴席卷冀中平原的时候,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对国家时局的切实回答。这是时代的灵魂,学生也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升华了他们的思想。

2.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

让学生理解教材的语言形象,感受作者运用的语言文字表现了什么样的事物或景象,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极尽笔墨描绘了冬天济南的景色,由远而近、由上到下的顺序,动静结合的方法,将形、声、色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凭借语言文字的描写,通过想象,使所描绘的内容在大脑里像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这样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要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维共鸣

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种情调和氛围,启发学生以现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与作品描述的情境融合、撞击,并发出迷人的情感弧光。驱使、生发想象,在活生生、鲜灵灵的情境中,去感知言语神韵。

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加强美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心灵,而且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美感中学好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