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苏教版)第一单元1.1科学是……A.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E.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P><P>(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2、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3、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

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5、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6、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7、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保护土壤》优质教案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保护土壤》优质教案

7.保护土壤一.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并从自身和简单的事情做起,例如,管好自己手中的垃圾,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1.了解土壤能为人类做什么。

2.认识植被遭破坏后对土壤蓄水能力的损害。

3.研究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4.指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土壤。

二.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非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

科学探究:1.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2.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3.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一分努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提出保护家乡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

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泥土、草皮、水壶。

学生材料: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经常会出现暴风劲吹、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的景象。

这种景象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鄂尔多斯沙尘暴视频,同学们,看完视频,你想说点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鄂尔多斯沙漠化的现实情况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土壤流失的危害,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爱惜土壤的热情]2.是的,沙尘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板书课题:保护土壤)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1.土壤对人类的贡献(1)这地球是我们人类以及动植物共同的家园,那么想一想,地球上的土壤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什么呢?(2)(出示课件图片)描述生活中土壤带给人类、动物、植物的贡献。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苏教版科学三上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苏教科学三上1.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苏教科学三上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所以冷藏可以不加盖子。

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温度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想一想,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等。

形成的原因。

课堂练习一、判断1.空气的流动是不会形成风的。

()2. 暖气片应该在房间的最上方。

()二、选择1.空气加热后会()。

A.上升B.下降C.没有变化2.受热的的空气比冷空气()。

A轻 B.重 C.没变化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作业布置回家自己做一只热气球或者孔明灯。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的懂得:热空气向上运动;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1.3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向上运动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对流苏教版科学三上2.1《土壤的成分》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5《土壤的类型》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6《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7《保护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8《认识固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9《认识液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10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11 把盐放到在水里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2河流与湖泊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3地下水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4 海洋教案。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引入实验教师出示一个小口瓶和一个纸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小口瓶里能不能放下这个纸团呢?为什么?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放下,因为纸团比瓶口大。

教师引导:我们来试一试,教师将纸团塞进小口瓶里,发现纸团无法完全塞进去,只能塞一部分,说明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使得纸团无法完全塞入。

2.实验证明教师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塑料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气球能不能放进这个塑料瓶里呢?为什么?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放进去,因为气球比瓶口大。

教师引导:我们来试一试,教师将气球压缩后放进塑料瓶里,然后松开手,发现气球重新膨胀,占据了塑料瓶里的空间,说明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使得气球能够放进去。

教师再出示一个漏斗和一杯水,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漏斗能不能倒满这个杯子里的水呢?为什么?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能倒满,因为漏斗可以倒水。

教师引导:我们来试一试,教师将漏斗口对准杯子,发现水无法全部倒进杯子里,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使得水无法全部倒入。

3.总结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即空气会占据物体的空间,使得其他物体无法完全进入;同时,空气也可以被压缩,具有弹性,可以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4.活动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玩注射器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点,并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气垫车、气压锤等。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再次回顾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和应用实例。

教师引导:这是因为空气也占据着空间,水和纸团被空气阻挡着,不会漏下去或被湿透。

而当我们去掉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或倾斜水杯入水时,空气可以顺着漏洞或者倾斜的角度进入瓶内或者水杯内,导致水漏下去或者纸团湿透。

而气球可以吹得大,则是因为空气被吹入气球中,使得气球膨胀。

同学们,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证明了空气也占据着空间,这是科学知识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上:全册配套教学设计(word版,46页)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上:全册配套教学设计(word版,46页)

小学科学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授课人:上课时间:年月日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授课人:上课时间:年月日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授课人:上课时间:年月日
小学科学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授课人:上课时间:年月日
小学科学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授课人:上课时间:年月日
小学科学课教案。

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2020年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1、常见材料 2、纸 3、纺织材料 4、金属 5、塑料 1、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3、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4、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

4、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许多物品,它们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板书)二、探究新知: 1、给常见材料分类:(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材料,你们能给它们分个类吗?(2)、学生分组讨论,给这些材料分类。

(3)、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么分?(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6)、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7)、你们还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8)、学生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举例说明:哪些材料属于天然材料,哪些材料属于人造材料?二、学习新课: 1、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品。

(1)、讲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们制作的材料。

(2)、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研究,做好记录。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我们的身体第2课:眼睛和耳朵第3课:手和脚2.第二单元:植物第4课:认识植物第5课:种子的秘密第6课:植物的生长3.第三单元:动物第7课:动物的家第8课:动物的食物第9课:动物的行为4.第四单元:天气和季节第10课:天气的变化第11课:季节的变化第12课:气候的影响5.第五单元:水和水的故事第13课:水的三态第14课:水的循环第15课:水的作用6.第六单元:有用的材料第16课:认识材料第17课:材料的用途第18课:材料的性质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基本构造。

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讲解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

(2)第2课:眼睛和耳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眼睛和耳朵的构造。

讲解眼睛和耳朵的作用。

进行视力、听力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视力、听力状况。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手和脚的构造。

讲解手和脚的作用。

进行手和脚的协调性测试。

2.第二单元:植物(4)第4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

讲解植物的基本构造。

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

(5)第5课:种子的秘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种子。

讲解种子的构造和作用。

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6)第6课:植物的生长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讲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进行植物生长实验。

3.第三单元:动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家。

讲解动物的家对动物生活的作用。

进行动物家的模型制作。

(8)第8课:动物的食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食物。

讲解动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链。

进行动物食物的实验。

(9)第9课:动物的行为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 ( 上册 ) 全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

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

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 2 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

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以粉笔、水为例;引发学生对物体会占据空间的思考.2.通过三个不同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并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4.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5.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操作;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知道空气有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水杯、水、漏斗、小口瓶、水槽、纸团、气球、塑料瓶、注射器、橡皮、凤尾夹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的;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你呀;总是这么调皮.植物说;有了你;我们才能茁壮成长;动物说;没有你;我们就会停止呼吸.你呀;就是这么神奇.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猜一猜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全班交流:这首小诗写的是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有调皮、神奇的特点.3.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特点.4.这个单元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空气;来认识更多的有关空气的特点.板书课题: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二、课前小研究1.教师出示一盒满满的粉笔;问: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盒粉笔;已经是满满的了;老师想问大家一下;还能往盒子里放进粉笔吗?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放了;因为粉笔盒已经被放满了;没有地方再放粉笔了.2.教师再出示一杯满满的水;问学生:还能往水杯里倒水吗?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因为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再倒就漫出来了.教师引导:同学们;粉笔盒满了;就不能再放粉笔了;水杯里的水满了;就不能再加水了.粉笔盒和水杯都是有一定的空间的;而粉笔盒和水都是占据空间的;当这个空间被占满了;就不能再往里面放东西了.3.水和粉笔;都是占据空间的;那么;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周围的空气占据空间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板书:1、空气占据空间吗三、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教师引导:我们想要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就先动手做几个小实验.1.实验一:水会漏下去吗?出示实验操作图和实验步骤;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实验材料:漏斗、小口瓶、橡皮泥、烧杯、水等等.实验方法:将漏斗插入小口瓶中;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实验注意点:(1)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不能有一丝缝隙.(2)倒水的速度要快.(3)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测一下;水会漏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面.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的结果:水不会漏下去.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们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做这个实验;水会漏下去吗?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学生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看一看实验的结果;然后全班交流讨论.2.实验二:纸团会不会湿?出示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方法;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实验操作要求.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水杯要垂直入水;不能倾斜.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还是像上一个实验那样;来预测一下;纸团会不会湿.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交流实验的结果:纸团不会湿.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纸杯不是垂直入水;而是倾斜入水;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实验结果:倾斜水杯入水;纸团就会湿掉.3.实验三:气球吹得大吗?用以上教学步骤进行实验;然后交流实验的结果.教师引导:假如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然后汇报结果.4.实验交流总结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做了三个小实验;按照书上要求的实验方法去做;我们发现水会漏下去吗?(学生答:不会)纸团会湿吗?(学生答:不会)气球吹得大吗?(学生答:吹不大)不过;当我们去掉橡皮泥再倒水;水会漏下去吗?(学生答:会)当我们倾斜水杯入水;水杯里的纸团会湿吗?(学生答:会)当我们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学生答:吹得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全班进行交流讨论: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第一个实验中的塑料瓶里面盛了满满的空气;水就漏不下去了.第二个实验中;水杯里盛有满满的空气;因此;即使把水杯放入水中;水杯里的纸团也不会湿.第3个实验中;因为塑料瓶中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气球是吹不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填好活动手册中的我的结论.四、空气能被压缩吗1.教师引导:空气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可以被压缩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实验: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学生看一看操作图;并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小泡沫.教师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点.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时;不要用力过大;把活塞完全拉出来.用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的时候;要记下活塞的位置.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活塞扣都要顶住橡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针筒中的小泡沫发生了什么变化;还要注意手的感觉.这个实验可以重复多做几次.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操作不当的动作.3.交流实验的结果.针筒中的小泡沫有什么变化没有?(泡沫被挤压)在用手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推拉活塞要很用力才行;推的时候感觉很吃力;推不下去;有弹性.拉的时候也是这样.教师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4.空气压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空气压缩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一些例子.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引导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说一说这些东西在使用时有什么感觉?比如说充气城堡、自行车、充气床垫、篮球、足球等等.教师总结:是的;这些东西在使用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弹性;这种很有弹性的感觉;就是空气被压缩的结果.其实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很广泛的运用.学生举一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教师相机出示:商场门口充气门柱广告、大型充气玩具、气枪、喷雾器、公共汽车门、水火箭等等.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跟粉笔、水一样;也占据一定的空间;同时空气还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六、课后作业1.观察周围的生活;看一看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2.观察生活中压缩空气运用的例子.第一单元认识空气2、空气有质量吗教学目标:1.用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有质量的.2.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回形针等物体和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来证明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4.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能通过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以及用电子天平测量的方法;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学难点:过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伽俐略等科学家的图片;支架、小木棍、气球、打气筒、电子天平、回形针、皮球等等.预习要求: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体会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能够被压缩的特点.预习第2课;想一想怎样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科学课本;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出它的重量?2.再引导学生随意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手里掂一掂;看看有没有重量.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质量的;那么空气它有质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2课.4.板书课题:2.空气有质量吗二、活动一:气球平衡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1.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周围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下面我们就用悬吊小木棍来做气球平衡实验;看一看空气是否有质量?2.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实验的注意点.实验材料:气球支架、小木棍、打气筒.实验方法、步骤:第一步:在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 第二步: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第三步:放手后;看一看平衡棍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注意点:先拴球;后挂球;再调整平衡;注意步骤.用打气筒给气球打进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不要把气充的太足;以免气球爆炸.在本次实验中;同小组同学要合作分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只气球放气之后;平衡小棍发生的变化.友情提示:本次实验主要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给每小组把气球中的气打好;实验中就可以省去打气这一步骤;直接让学生把球挂到平衡小棍上;再调整平衡;就可以做实验了.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减少给气球充气时不必要的麻烦.3.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不当的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按步骤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上讲台交流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交流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5.教师总结:刚才通过大家的动手操作;我们初步发现:空气是有质量的.三、活动二:用电子天平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悬吊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初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为了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下面我们利用电子天平来称一称.2.活动材料:电子天平、打气筒、皮球.3.活动过程: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出示电子天平;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东西;放到电子天平上称一称;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把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上讲台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利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先打20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再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再打10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再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并记录下来.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进行活动;记录下测量的数据;认真思考并完成活动手册.4.全班交流:(1)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数据.(2)引导学生思考艵交流:充气20下的皮球和充气30下的皮球;质量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说明什么?(3)教师总结:充气20下的皮球和充气30下的皮球质量是不一样的;因为充气30下;皮球里的空气就要比充气20下皮球里的空气多的多;因此质量要大一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充气越多;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越大;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学生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四、活动三:阅读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1.出示资料;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2.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升是多少吗?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一升的概念:小瓶矿泉水;一瓶为500毫升;两瓶就是一升;我们平常喝的盒装牛奶;一盒为220毫升;4盒多一点;就是一升.大家又知道1.29克是什么概念吗?一般来讲;一枚一元硬币大约为6克;三枚回形针大约就是1.29克. 学生再读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体会空气是有质量的;并了解一升空气的质量究竟是多少.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现在能够坐在这里;读到这些数据;都是科学家前辈们不断探索的结果;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让我们向这些科学家致敬.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科学家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一下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五、课后作业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点.3、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做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2.做纸杯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的特点.3.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冷空气和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重点: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难点: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准备:支架、蜡烛、卡纸、剪刀、大塑料袋、纸杯、细线、广口瓶、冰水、热水、线香、打火机、玻璃片、水槽、塑料瓶、垫片、美工刀、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自然界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那么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流动.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二、热空气的流动教师引导:同学们;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实验一:让纸蛇转动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图;再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实验材料:卡纸、剪刀、蜡烛、打火机、支架、细线.实验方法:用卡纸剪一条纸蛇;将纸折放在火焰上方约10厘米处.点燃蜡烛;对着这只蛇尾巴斜面处.观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蜡烛.实验注意点:蜡烛不要靠纸蛇太近;靠的太近;会将纸蛇点燃;也不要太远;太远了;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距离纸蛇约10厘米为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纸蛇的变化;并且可以用手去探一探纸蛇上方的空气;感觉一下空气是冷的还是热的.本次实验可以反复多做几次.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相机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实验二:让热气球上升(本次实验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先演示这个实验.)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材料:大塑料口袋、细铁丝、蜡烛、打火机.教师边进行演示实验;边强调实验注意点:第一步:用细铁丝把大塑料口袋撑成圆形.(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完成;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第二步:将塑料口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特别注意:塑料口袋不要靠蜡烛太近;否则;塑料口袋会被烧坏. 第三步:过一会儿松手;看塑料袋是否会上升.教师再次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选择塑料口袋的时候;要选择薄而轻的塑料口袋;不能太重;铁丝也要细一点;轻一点;不能太重;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实验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纸蛇为什么会转动?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次实验;思考:是什么让纸蛇转动;让热气球上升的?学生答: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空气使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教师总结:是的;热气球上升;纸蛇转动;都是因为热空气的原因.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使纸蛇转动;也带动了热气球的上升.相机板书;热空气轻;会上升.实验三:教师演示纸杯实验引导:为了进一步验证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我们再来做一个纸杯实验.教师做演示实验:出示实验材料:纸杯、蜡烛、细线、支架.实验操作过程:将两只纸杯口部朝下;用细线悬挂在支架的两边;保持平衡.在一只纸杯下边点上蜡烛.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本来保持平衡的两只纸杯;现在不平衡了.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 三、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那么冷空气和热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展示实验材料:水槽两个、冰水、热水、广口瓶两个、玻璃片一块、线香、打火机.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讲解实验中的注意点:第一步:在两个水槽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把两个广口瓶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取出来.(注意要确保两个广口瓶一个变冷;一个变热.)第二步:把线香点燃;放在热瓶中;使热瓶中充满烟雾;然后拿走线香;在热瓶上盖上玻璃片.(注意;第二步速度要快;否则;热瓶会冷却;影响实验的效果.)第三步:将冷瓶倒放在热瓶上;轻轻抽掉玻璃片;仔细观察;热瓶中烟的流动.(注意;抽掉玻璃片以后;要让两个广口瓶口对口;不能让烟雾跑出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第四步:将冷瓶和热瓶上下颠倒一下;重复上面的步骤;引导学生再观察实验现象.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怎样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教师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里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从而形成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教师边讲解边用示意图板书;引导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冷热空气的流动情况.引导学生完善活动手册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的流动;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同时通过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知道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情况.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请大家课后预习下一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进一步体会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2.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明白其中的原理.3.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解释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4.思考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明白制造风的意义.教学重点: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准备:风的成因示意图、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自然界中的风;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谁来说一说;热空气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流动的?2.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规律.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二、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1.教师引导:要想进一步探究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我们就要来制作一个简易的空气流动装置.2.出示课本上的空气流动简易装置制作和实验的图片及方法步骤.3.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空气流动简易装置制作和实验需要的材料、方法、注意点.4.全班交流:材料:塑料瓶、短蜡烛、美工刀、垫片、打火机等.制作步骤:用美工刀给塑料瓶扣底;边缘修理平整.将去底的塑料瓶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底的一侧用垫片垫起来;观察火焰的情况.去掉垫片;再观察火焰有什么变化.教师强调注意点: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注意短蜡烛点燃后不要靠近塑料瓶;不然会把塑料瓶烧得变形;影响实验的效果.这个实验可以多次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5.小组合作制作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并按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装置制作情况及实验进展情况;相机指导.6.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小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三、探讨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际应用一:出示暖气片图片;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知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老师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如果要在一个房间里面安装暖气片;你认为;把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低处;还是高处;为什么?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加以总结:如果装暖气片;应该装在房间的低处;因为暖气片散发出来的是热空气;热空气向上升;不用多长时间;暖气就会循环到整个房间.如果把暖气片装在房间的高处;暖气只会停留在房间的上部.实际应用二:出示超市里冷藏柜图片;教师引导:在超市里面;有很多的冷藏柜;我们发现;这些冷藏柜很多都是不加盖子的.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呢?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弄明白冷藏柜散发出来的是冷空气;冷空气在下方;热空气在上方是;很少发生对流的.因此;冷藏柜不加盖子;也不用担心冷藏柜里的冷气会跑掉.其他运用:除了暖气片和超市里的冷藏柜;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还。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小组使用的方法,如果方法合理,我们可以当场验证一下,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三组积木的体积大小。
教师小结:比较这三组积木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积木进行拆分,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样的话,就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二组:一堆面粉和一堆玉米粉
出示一堆面粉和一堆玉米粉,引导学生看一看,预测一下这一堆面粉和一堆玉米粉,谁的体积大?
学生读一读,了解水平面的水平面的特点——始终保护水平。
认识水平仪
引导:因为静止的水平面一般都保持水平,聪明的人们根据水平面的这一特点,发明了水平仪。
出示水平仪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水平仪。
水平仪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出示文字: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做判断。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固体,知道了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尽管有时候,固体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大小会发生改变,但是构成固体的物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还是固体。下一节课我们将初步认识一下液体,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板 书
设 计
8、认识固体
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大小、体积和质量
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除了图中观察到的这些东西是液体之外,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液体?
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液体,如饮料、眼泪、血液、柴油等等。
出示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两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也是液体吗?
教师引导: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这种飘动和流动跟液体的漂动和流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设计说明:此处建议使用透明的玻璃杯测量的办法,把面粉或和玉米粉分别装入玻璃杯中,然后用尺子量一量面粉和玉米粉的高度,谁的高一些,谁的体积大,反之,谁的体积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以粉笔、水为例;引发学生对物体会占据空间的思考.2.通过三个不同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并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4.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5.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操作;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知道空气有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水杯、水、漏斗、小口瓶、水槽、纸团、气球、塑料瓶、注射器、橡皮、凤尾夹等等.预习要求: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的;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你呀;总是这么调皮.植物说;有了你;我们才能茁壮成长;动物说;没有你;我们就会停止呼吸.你呀;就是这么神奇.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猜一猜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全班交流:这首小诗写的是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有调皮、神奇的特点.3.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特点.4.这个单元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空气;来认识更多的有关空气的特点.板书课题: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二、课前小研究1.教师出示一盒满满的粉笔;问: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盒粉笔;已经是满满的了;老师想问大家一下;还能往盒子里放进粉笔吗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放了;因为粉笔盒已经被放满了;没有地方再放粉笔了.2.教师再出示一杯满满的水;问学生:还能往水杯里倒水吗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因为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再倒就漫出来了.教师引导:同学们;粉笔盒满了;就不能再放粉笔了;水杯里的水满了;就不能再加水了.粉笔盒和水杯都是有一定的空间的;而粉笔盒和水都是占据空间的;当这个空间被占满了;就不能再往里面放东西了.3.水和粉笔;都是占据空间的;那么;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周围的空气占据空间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板书:1、空气占据空间吗三、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教师引导:我们想要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就先动手做几个小实验.1.实验一:水会漏下去吗出示实验操作图和实验步骤;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实验材料:漏斗、小口瓶、橡皮泥、烧杯、水等等.实验方法:将漏斗插入小口瓶中;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实验注意点:(1)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不能有一丝缝隙.(2)倒水的速度要快.(3)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测一下;水会漏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面.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的结果:水不会漏下去.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们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做这个实验;水会漏下去吗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学生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看一看实验的结果;然后全班交流讨论.2.实验二:纸团会不会湿出示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方法;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实验操作要求.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水杯要垂直入水;不能倾斜.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还是像上一个实验那样;来预测一下;纸团会不会湿.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交流实验的结果:纸团不会湿.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纸杯不是垂直入水;而是倾斜入水;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实验结果:倾斜水杯入水;纸团就会湿掉.3.实验三:气球吹得大吗用以上教学步骤进行实验;然后交流实验的结果.教师引导:假如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然后汇报结果.4.实验交流总结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做了三个小实验;按照书上要求的实验方法去做;我们发现水会漏下去吗(学生答:不会)纸团会湿吗(学生答:不会)气球吹得大吗(学生答:吹不大)不过;当我们去掉橡皮泥再倒水;水会漏下去吗(学生答:会)当我们倾斜水杯入水;水杯里的纸团会湿吗(学生答:会)当我们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学生答:吹得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全班进行交流讨论: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第一个实验中的塑料瓶里面盛了满满的空气;水就漏不下去了.第二个实验中;水杯里盛有满满的空气;因此;即使把水杯放入水中;水杯里的纸团也不会湿.第3个实验中;因为塑料瓶中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气球是吹不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填好活动手册中的我的结论.四、空气能被压缩吗1.教师引导:空气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可以被压缩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实验: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学生看一看操作图;并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小泡沫.教师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点.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时;不要用力过大;把活塞完全拉出来.用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的时候;要记下活塞的位置.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活塞扣都要顶住橡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针筒中的小泡沫发生了什么变化;还要注意手的感觉.这个实验可以重复多做几次.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操作不当的动作.3.交流实验的结果.针筒中的小泡沫有什么变化没有(泡沫被挤压)在用手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推拉活塞要很用力才行;推的时候感觉很吃力;推不下去;有弹性.拉的时候也是这样.教师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4.空气压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空气压缩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一些例子.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这些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引导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说一说这些东西在使用时有什么感觉比如说充气城堡、自行车、充气床垫、篮球、足球等等.教师总结:是的;这些东西在使用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弹性;这种很有弹性的感觉;就是空气被压缩的结果.其实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很广泛的运用.学生举一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教师相机出示:商场门口充气门柱广告、大型充气玩具、气枪、喷雾器、公共汽车门、水火箭等等.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跟粉笔、水一样;也占据一定的空间;同时空气还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六、课后作业1.观察周围的生活;看一看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2.观察生活中压缩空气运用的例子.第一单元认识空气2、空气有质量吗教学目标:1.用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有质量的.2.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回形针等物体和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来证明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4.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教学重点:能通过悬吊小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以及用电子天平测量的方法;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学难点:过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伽俐略等科学家的图片;支架、小木棍、气球、打气筒、电子天平、回形针、皮球等等.预习要求: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体会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能够被压缩的特点.预习第2课;想一想怎样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科学课本;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出它的重量2.再引导学生随意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手里掂一掂;看看有没有重量.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质量的;那么空气它有质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2课.4.板书课题:2.空气有质量吗二、活动一:气球平衡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1.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周围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下面我们就用悬吊小木棍来做气球平衡实验;看一看空气是否有质量2.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实验的注意点.实验材料:气球支架、小木棍、打气筒.实验方法、步骤:第一步:在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第二步: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第三步:放手后;看一看平衡棍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注意点:先拴球;后挂球;再调整平衡;注意步骤.用打气筒给气球打进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不要把气充的太足;以免气球爆炸.在本次实验中;同小组同学要合作分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只气球放气之后;平衡小棍发生的变化.友情提示:本次实验主要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给每小组把气球中的气打好;实验中就可以省去打气这一步骤;直接让学生把球挂到平衡小棍上;再调整平衡;就可以做实验了.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减少给气球充气时不必要的麻烦.3.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不当的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按步骤来;注意观察实验现象.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上讲台交流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交流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5.教师总结:刚才通过大家的动手操作;我们初步发现:空气是有质量的.三、活动二:用电子天平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悬吊木棍做气球平衡实验;初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为了进一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下面我们利用电子天平来称一称.2.活动材料:电子天平、打气筒、皮球.3.活动过程: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出示电子天平;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东西;放到电子天平上称一称;验证电子天平的准确性.把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上讲台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利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先打20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记录下来.再用打气筒给皮球打气;再打10下,然后把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一称;指生再读一读电子天平上显示的数字;并记录下来.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进行活动;记录下测量的数据;认真思考并完成活动手册.4.全班交流:(1)各小组汇报测量的数据.(2)引导学生思考艵交流:充气20下的皮球和充气30下的皮球;质量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说明什么(3)教师总结:充气20下的皮球和充气30下的皮球质量是不一样的;因为充气30下;皮球里的空气就要比充气20下皮球里的空气多的多;因此质量要大一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充气越多;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越大;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学生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四、活动三:阅读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1.出示资料;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2.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升是多少吗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一升的概念:小瓶矿泉水;一瓶为500毫升;两瓶就是一升;我们平常喝的盒装牛奶;一盒为220毫升;4盒多一点;就是一升.大家又知道克是什么概念吗一般来讲;一枚一元硬币大约为6克;三枚回形针大约就是克.学生再读这一段文字;进一步体会空气是有质量的;并了解一升空气的质量究竟是多少.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现在能够坐在这里;读到这些数据;都是科学家前辈们不断探索的结果;正是有了这些科学家;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让我们向这些科学家致敬.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科学家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一下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五、课后作业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点.3、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做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2.做纸杯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的特点.3.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冷空气和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重点: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知道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难点:做冷热空气流动实验;明白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准备:支架、蜡烛、卡纸、剪刀、大塑料袋、纸杯、细线、广口瓶、冰水、热水、线香、打火机、玻璃片、水槽、塑料瓶、垫片、美工刀、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自然界中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冷空气和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通过学习;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那么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的流动.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二、热空气的流动教师引导:同学们;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实验一:让纸蛇转动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图;再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实验材料:卡纸、剪刀、蜡烛、打火机、支架、细线.实验方法:用卡纸剪一条纸蛇;将纸折放在火焰上方约10厘米处.点燃蜡烛;对着这只蛇尾巴斜面处.观察到纸蛇转动后;熄灭蜡烛.实验注意点:蜡烛不要靠纸蛇太近;靠的太近;会将纸蛇点燃;也不要太远;太远了;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距离纸蛇约10厘米为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纸蛇的变化;并且可以用手去探一探纸蛇上方的空气;感觉一下空气是冷的还是热的.本次实验可以反复多做几次.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相机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实验二:让热气球上升(本次实验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先演示这个实验.)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以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材料:大塑料口袋、细铁丝、蜡烛、打火机.教师边进行演示实验;边强调实验注意点:第一步:用细铁丝把大塑料口袋撑成圆形.(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前完成;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第二步:将塑料口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特别注意:塑料口袋不要靠蜡烛太近;否则;塑料口袋会被烧坏.第三步:过一会儿松手;看塑料袋是否会上升.教师再次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选择塑料口袋的时候;要选择薄而轻的塑料口袋;不能太重;铁丝也要细一点;轻一点;不能太重;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实验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纸蛇为什么会转动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次实验;思考:是什么让纸蛇转动;让热气球上升的学生答: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空气使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教师总结:是的;热气球上升;纸蛇转动;都是因为热空气的原因.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使纸蛇转动;也带动了热气球的上升.相机板书;热空气轻;会上升.实验三:教师演示纸杯实验引导:为了进一步验证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我们再来做一个纸杯实验.教师做演示实验:出示实验材料:纸杯、蜡烛、细线、支架.实验操作过程:将两只纸杯口部朝下;用细线悬挂在支架的两边;保持平衡.在一只纸杯下边点上蜡烛.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本来保持平衡的两只纸杯;现在不平衡了.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三、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这一特点.那么冷空气和热空气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展示实验材料:水槽两个、冰水、热水、广口瓶两个、玻璃片一块、线香、打火机.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讲解实验中的注意点:第一步:在两个水槽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然后把两个广口瓶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取出来.(注意要确保两个广口瓶一个变冷;一个变热.)第二步:把线香点燃;放在热瓶中;使热瓶中充满烟雾;然后拿走线香;在热瓶上盖上玻璃片.(注意;第二步速度要快;否则;热瓶会冷却;影响实验的效果.)第三步:将冷瓶倒放在热瓶上;轻轻抽掉玻璃片;仔细观察;热瓶中烟的流动.(注意;抽掉玻璃片以后;要让两个广口瓶口对口;不能让烟雾跑出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第四步:将冷瓶和热瓶上下颠倒一下;重复上面的步骤;引导学生再观察实验现象.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怎样的实验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教师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里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从而形成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教师边讲解边用示意图板书;引导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冷热空气的流动情况.引导学生完善活动手册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空气的流动;知道了热空气轻;会上升.同时通过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知道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情况.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请大家课后预习下一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进一步体会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2.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明白其中的原理.3.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解释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4.思考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明白制造风的意义.教学重点:知道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自然中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教学准备:风的成因示意图、多媒体课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自然界中的风;并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谁来说一说;热空气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流动的2.纸蛇转动和热气球上升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规律.板书课题:3.热空气和冷空气二、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1.教师引导:要想进一步探究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我们就要来制作一个简易的空气流动装置.2.出示课本上的空气流动简易装置制作和实验的图片及方法步骤.3.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空气流动简易装置制作和实验需要的材料、方法、注意点.4.全班交流:材料:塑料瓶、短蜡烛、美工刀、垫片、打火机等.制作步骤:用美工刀给塑料瓶扣底;边缘修理平整.将去底的塑料瓶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底的一侧用垫片垫起来;观察火焰的情况.去掉垫片;再观察火焰有什么变化.教师强调注意点: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注意短蜡烛点燃后不要靠近塑料瓶;不然会把塑料瓶烧得变形;影响实验的效果.这个实验可以多次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5.小组合作制作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并按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装置制作情况及实验进展情况;相机指导.6.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小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三、探讨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际应用一:出示暖气片图片;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知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老师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如果要在一个房间里面安装暖气片;你认为;把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低处;还是高处;为什么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加以总结:如果装暖气片;应该装在房间的低处;因为暖气片散发出来的是热空气;热空气向上升;不用多长时间;暖气就会循环到整个房间.如果把暖气片装在房间的高处;暖气只会停留在房间的上部.实际应用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