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笔记6683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宝宝的良好性格

我们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帮助幼儿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发展幼儿的自主、自信和自制力;

(2)培养幼儿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学习适当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法;

(3)改善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形成与人合作、分享和商量的品质;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帮助幼儿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发展幼儿的自主、自信和自制力;

提升宝宝的专注力

一岁半至三、四岁左右,正是孩子发展自理能力的阶段,如果发展的好,孩子的自主性会提高,且有助于建立自信的人格,所以这个阶段应尽量让孩子学习自己动手做。

若此时未能建立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将会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在人格的发展上也会出现问题。

一岁以前的婴儿,可以让他自己拿汤匙吃饭,拿拖鞋或递物品给大人,收集垃圾、把衣服、玩具放进篮子里等。

锻炼持久力,提高注意力

不要干预孩子的活动,特别是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健康活动。

有不少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有些家长喜欢干预孩子的活动,如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搭积木,一会儿爸爸要他看电视,一会儿妈妈拉他去洗澡,孩子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干完这件事。

注意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实践的锻炼,注意力是无法提高的。所以,当孩子集中注意力活动时,父母尽量不要干预。

“独角戏”不仅能给孩子广阔的空间,帮助孩子学习专注身边的事物,更能帮助他们发掘自我和培养创意,为孩子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所谓“独角戏”就是让孩子单独活动,给孩子自主权。

让孩子演好“独角戏”,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a. 保持恰当的距离

在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时,父母不能紧紧地盯着孩子,这样孩子会感到很不自在;

也不能干涉孩子玩,否则孩子就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父母要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予指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当孩子沉浸在游戏中时,父母应该慢慢退出游戏,但不要让孩子觉察到。

b. 给孩子选择时间的权利

父母要留心选择训练孩子独立能力的时间。

一般来说,孩子吃饱了、休息好了,是“独自玩耍”的最佳时间。

睡醒之后也是训练孩子独立能力的大好时机,这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玩15-30分钟。

父母不要只想到自己的时间安排,当孩子需要父母时,不要因为忙碌而把孩子安排在玩具堆中。

(2)培养幼儿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学习适当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法;

教会孩子学会正面思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父母应该怎样教孩子学会正面思维,拥有积极乐观的精神呢?

a. 保持和睦愉快的气氛,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首先,拥有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正面思维的一个重要前提。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大声训斥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策略,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不可粗暴武断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其次,父母还要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父母如果平时总喜欢唉声叹气,看待问题消极悲观,或者总是心情不快,悲伤抑郁,孩子自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也要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以自己的快乐、开朗去感染孩子。

b. 让幼儿学习接受挫折

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说“不行”、“不可以”。

当幼儿情绪激动时,可用“忽视、不理会”、“转移注意力”等策略让其平息怒气,之后再说明道理。

另外,必须鼓励孩子做通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当他失败时,要支持鼓励他或提供适当的帮助,让他体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变挫折为挑战,变失败为成功,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与内省智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3)改善幼儿与人交往的技能,形成与人合作、分享和商量的品质

放手让孩子到外面的天地活动,和别的孩子玩耍,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温柔示诚。采取具体行动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

例如:当看到孩子把手伸进菜盘里拿食物时,你可以将他的手轻轻地拉回来,并温柔地告诉他说:“这样做不卫生,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当孩子犯错时

改变环境。一位家长近来一直在训斥他那刚刚学步的孩子:不许动这样东西,不许动那样东西!结果弄得孩子又哭又闹。其实只要把不让孩子动的东西放在他们够不着的地方,问题就解决了。如呵斥孩子饭前不许吃零食,不如事先把零食收起来父母不能使用恶语,批评孩子要讲技巧

(1)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只批评眼下犯的错误,不翻旧账。

以前的错误,应该随时间流逝了,父母不能念念不忘,只要孩子一犯错误就把旧账抖落出来,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无法翻身。

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翻旧账,这样会很伤孩子的心,大大降低批评的效果。

(2)先褒后贬,奖惩结合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冷静,不能孩子一犯错误就气不打一处来,只注意孩子的错处,急于让孩子认错,恨不得把孩子暴打一顿。

孩子并不是只做错事,有时候也会有好的表现,孩子也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如果父母只针对眼前的错事指责孩子,而对他的优点不理不睬,这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老是找自己的茬,产生逆反心理,父母的批评就不能达到效果。

孩子努力做好一件事之后,很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赞扬。父母的认同是孩子努力的动力。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不妨先找出孩子表现好的地方给予表扬,然后再对孩子不足的地方给予批评,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只注意孩子的错误,对于孩子的优点,

父母也同样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有一点需要强调,有时候孩子是为了做好事而犯错误的,父母一定要调查清楚,再进行批评或表扬,这样更能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3)用“亲密接触”化解冰冷的批评

如果不得不批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地接触孩子的身体,但是决不是打孩子。

例如,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孩子的肩膀,或拉着他的手给他讲道理。

批评的话终归让人感到不舒服,如果父母批评孩子的同时和孩子有一些“亲密接触”,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变淡。

批评孩子时,眼睛应该正视孩子,或拉着手、或拍着肩,这样会达到恩威并施的效果。

(4)批评是爱,感情依旧

批评过后,父母不能采取冷战政策,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应该给孩子找个台阶下。例如批评结束时,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好啦,这件事情就过去了,以后一定要注意哟,去玩吧!”

父母要设身处地替孩子想一想,经常“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当父母没头没脸地批评你时,有怎么样的感觉呢?

批评就如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孩子就能改过自新,用不好,就会伤了孩子,也有损父母对孩子的.

李昶: 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笔者多年潜心研究心理创伤,也研究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的关系,有些看法,提出来供读者分享。

中国有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意思是艰苦环境让人早成熟,要成点大气的人,就要有早年的“熬其筋骨”的阅历。

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即早年的艰难,的确可能可以让一个孩子在后来的生活中更有能力去承担生活中的压力。我以前也相信这一说,因为我自己就是从早年的艰难中走过来的人。

我也见过许多生活中有点成就的人,都有过生活中的苦难阅历。但是,从时间上来分,可以分为儿童期的苦难和成人期的苦难。

儿童期的苦难,往往给儿童心理上造成许多心理创伤。成人期的苦难,又分两种。一种人是劫后更坚,这种人往往后来成大器;另一种人是遇事心理上垮掉,惊慌失措,或焦虑忧郁,或盲目消极。

但从儿童心理健康和心态培养来讲,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做心理辅导工作,我逐步意识到:儿童的心理健康(包括后来的成人心理健康),与儿童是否有早年心理创伤有绝对的关系。也就是说,有过心理创伤的儿童,长大以后,多少都会有一些超过正常人的心理、情绪、行为问题。而没有过早年心理创伤的人,一般精神情绪行为都在基本正常的范围内。这里除开了有人格障碍、自闭症和其他精神病症的那些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