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_城市道路网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ffd43226fff705cd170ac5.png)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城市道路网规划
![城市道路网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265752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f.png)
城市道路网规划引言城市道路网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的交通流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规划的城市道路网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并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网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原则,以及规划的过程和工具。
重要性城市道路网规划对城市的交通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合理和高效的道路网络可以减少交通拥堵,缩短通勤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它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良好规划的道路网络也可以增加城市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目标和原则城市道路网规划的目标是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规划者通常遵循以下原则:•密度平衡原则:道路密度应适中,既要满足交通需求,又要避免过度拥堵和资源浪费。
•可达性原则:道路网络应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缩短通勤时间。
•安全性原则:道路设计应考虑交通安全,提供安全通行的道路环境,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环境友好原则:道路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推广低碳交通方式。
•城市发展原则:道路规划应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协调,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过程城市道路网规划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需求,收集交通数据和人口数据,进行交通量分析和交通需求预测。
2.目标设定: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需求分析结果,确定道路网络规划的目标和重点。
3.方案设计:根据目标设定,设计不同的道路网络方案,并评估其效果和影响。
4.评估和选择:综合考虑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案。
5.细化设计:对选定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包括道路布局、交叉口设计、标线和交通信号等。
6.实施和监测: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
规划工具在城市道路网规划过程中,规划者常常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辅助决策。
城市道路与交通_城市道路网规划解读
![城市道路与交通_城市道路网规划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4fd96323169a4517723a3b9.png)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 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入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设计
针对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考虑城市发展和用地的调整, 从骨架和功能的角度提出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3.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包括车辆、交通量增长的预测,交通的产生、分布和道路 上交通量的分配预测以及根据交通量对道路面积和密度的 预测
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根据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方案修改道路系统初步规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使建筑取得良好的朝向;有利于通风;过境道路和货运道路应避 免直穿生活区;充分考虑历史、地方特色和自然条件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划程序为:
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1)城市用地现状和地形图:包括城市市域或区域范围 和中心城区范围两种图,比例分别为1:25000(或1: 50000)、1:10000(或1:5000),一般还有1:1000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 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 分。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侧
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城市交通规划名词解释填空题
![城市交通规划名词解释填空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89b78d83d049649b6658a5.png)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交通基本参数: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
交通流的三项标志:车流量、车流密度、车速 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三大类型。
道路设计年限包括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整体平地式、高架分离式。
环道一般采用左转车道、交织车道、右转车道三种车道。
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着手。
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出—出、出—入、入—入、入—出 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信号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道路照明以满足路面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三种。
交通标志三要素有颜色、形状、符号。
车流密度:指单位长度路段内行进的车辆数。
车速:间距平均车速 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平行式两种。
排水制度分为合流制、分流制两种。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首末站、枢纽站、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单排一侧布置、单排路中排列、双排对称布置、双排交错布置。
道路交通流三个基本特征:两重性,局限性,时空性。
沿河道路应根据 路线位置 确定路基标高。
交通量随 时间 变化规律分布 分 时变 ,日变。
空间变化规律分:路段 车到 方向 分布。
关于车速 设计车速,行驶车速,区间车速,临界车速目前主要的交通流理论: 概率论理念,交通流排队理论,跟驰理论,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概率论方法:离散型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式分布) 连续型分布(负指数分布,移位的负指数分布) 可以预测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数的概率分布类型是 二项式分布。
300个城市道路与交通名词解释(最豪华版)
![300个城市道路与交通名词解释(最豪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7d0b657fd5360cba1adbf4.png)
300个城市道路与交通名词解释(最豪华版)(上册)绪论1.交通:人与物的运输和流通,包括各种传统和现代的交通方式。
一、行人和车辆的基本知识2.步行:以行人自身体力为动力的出行方式,一般只能作近距离和低速行走。
3.行人静态空间: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的空间范围。
4.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5.车辆的自重:车辆整车装备重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好的重量。
6.车辆的载重:即车辆最大转载量,是指最大总重量与整车装备重量之差。
7.滚动阻力Pf: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
8.空气阻力Pw:汽车在行驶中迎风面空气受阻所引起的阻力。
9.坡度阻力Pi:汽车爬坡时作用于汽车上的阻力。
10.惯性阻力Pj: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
11.动力因数:代表汽车单位重量的有效牵引力,也是能够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
12.汽车爬坡能力:汽车满载时I档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
13.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的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14.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I档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逐步换至高档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
15.超车加速时间:大多是用高档或次高档,由30km/h或40km/h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度所需的时间。
二、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16.交通流: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
17.连续流:没有像交通信号那样在交通流外部引起交通流中断的固定因素影响。
18.间断流:受引起交通流周期性间断的固定因素的影响。
19.交汇交通流:行驶在不同车道上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交汇运动的状态。
20.合流:指两条分离的车道交通合并为一条车道的一种流向。
21.分流:有一条车道交通流分成两个分离车道上的车流流向。
22.交织:是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动。
23.交通流参数:用以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
城市道路与交通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文理学院
![城市道路与交通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文理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9bc458b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e.png)
绪论单元测试1.城市的三大要素是?A:工作B:游憩C:居住D:交通答案:ABC第一章测试1.“交通”是指人和物在两地间的位移过程。
A:错B:对答案:B2.城市道路系统形成城市用地布局的基本骨架,不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A:错B:对答案:A3.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A:错B:对答案:B4.交通是城市四大基本活动之一。
A:对B:错答案:A5.交通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运及()五种方式。
A:公交B:管道C:陆运D:地铁答案:B6.客运交通可分为路面公共客运交通、()以及轨道交通等形式。
A:专业客运交通B:行人客运交通C:单位客运交通D:私人个体客运交通答案:D7.市内货运交通包括专业货运交通、单位货运交通、()。
A:出租货运交通B:私人货运交通C:其他货运交通D:自行车货运交通答案:A8.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A: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高。
B:城市规划、用地布局上的局限。
C: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D:交通组织不合理。
答案:ABC9.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方向A:进一步加大道路建设。
B:适应于引导新形势下城市交通的发展。
C: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
D: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代化。
答案:BD10.市内客运交通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以及其他客运机动交通。
A:单位客运交通B:地铁交通C:公共交通D:出租交通答案:C第二章测试1.()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计及重复运输系数后的被运货物的数量,常以吨/年计。
A:货运量B:货运周转量C:货流量D:货运额载量答案:A2.下列关于自行车交通调查分析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各主要路段断面的自行车双向流量B:调查市内各典型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骑车率及为工作和生活活动骑车出行的范围C:调查工作是在区域内所有调查点上同时进行的,有短期的和长期的。
D:调查全市或主要交叉口的自行车流量流向答案:C3.乘客在流动过程中具有数量和距离,通常将它们的乘积叫做()A:客运额载量B:货运运周转量C:客运周转量D:客流量答案:C4.自行车交通的优点不包括()A:自行车是一种机动灵活的个体交通工具B:自行车是一种无环境污染的交通工具C:自行车是一种有污染的交通工具D:自行车是“门到门”的连续性交通工具答案:C5.步行交通系统包括()A:人行地道B:商业步行街C:人行天桥D:人行道答案:ABCD6.以下属于出行的内外类别的是()A:外内出行B:内外出行C:内内出行D:外外出行答案:ABCD7.城市交通规划的意义是()A:是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的重要手段B: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C: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D:交通规划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交通的基础答案:ABCD8.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未来城市交通道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未来城市交通道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d5ad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e.png)
未来城市交通道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城市交通道路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
未来城市交通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现有交通技术的发展和新的交通技术的应用,同时需要考虑城市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未来城市交通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自动驾驶技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交通智能化。
一、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道路网络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城市交通道路网络需要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和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需要考虑通达性、舒适性、高效性和环保性。
通达性:未来城市公共交通需要保证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交通连接。
公共交通需要提供多种出行方式,包括地铁、巴士、有轨电车、轻轨等。
公共交通需要合理规划站点,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舒适性:未来城市公共交通需要注重车辆的舒适性和乘坐环境。
公共交通需要规范乘客的行为,防止走私和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公共交通也需要安装洗手间、WiFi等便民设施,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高效性:未来城市公共交通需要提高运营效率,缩短等待时间和换乘时间。
公共交通需要实现快速换乘和快速支付,提高使用效率。
公共交通还需要考虑司乘人员的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环保性:未来城市公共交通要注重环保。
公共交通需要使用清洁能源,降低污染排放。
公共交通也需要规范垃圾处理、车内空气净化等环保标准,保证乘客的健康和环境的质量。
二、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城市交通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
自动驾驶技术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自动驾驶技术需要规范自动驾驶车辆的生产和使用标准,保证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和稳定性。
自动驾驶技术也需要考虑与其他交通工具的配合和交互,保证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自动驾驶技术将提高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率和交通效率。
自动驾驶车辆可以提高车辆的载客量,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完整版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完整版城市道路网络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00c5ee410661ed9ad51f3f0.png)
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红线定位的方法:
1)尽量与原有道路平行 2)规划红线根据少拆迁原则,以一侧拓宽为宜 3)原有的道路中线不动,两侧拓宽
红线宽度较大,分期两侧拓宽; 两侧都有永久性建筑物,做骑楼式人行道
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 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 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项 级 设计车速 双向机动车 机动车 分隔带 道路断面形式
目 类别
别 (km/h) 道数(条) 道宽 设置 (m)
快速路 \
80
≥4
3.75 必须设 二、四幅路
Ⅰ 60,50
≥4
3.75 应设 一、二、三、四
作用:控制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不允许侵入红线规划的道路 用地范围(包括围墙不能侵入)。
(二)红线规划内容
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也即路幅宽度,它是道路横断面中机 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施带、绿化带等各种用地 宽度的总和,包括远期发展用地。 考虑因素:①交通功能所需宽度②绿化所需宽度③通风、日照所需
宽度④防震⑤市政设施所需宽度⑥建筑艺术上的要求
建筑物高:红线宽度=1:2 原则:远近结合、以近为主
道路红线宽度推荐值
城市快速路 城市主干路
红线宽 度m
60-100
40-70
城市次干路 支路
30-50
20-30
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
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依赖于道路中线的定位。
1)新区道路: 先定红线,两侧建筑物依照红线逐步建造。
城市主干路
设计车速: 40~60km/h 行车道: 4条以上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练习题要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练习题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18c2e58762caaedd33d4f1.png)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一、选择题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A、1067;B、1000mm;C、762mm;D、1435mm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A、G201;B、G101;C、G302;D、G203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A 方案一;B 方案二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A、1:1:2:4;B、1:2:3:7;C、1:2:3:4;D、1:2:5:4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A、方格网;B、环形放射式路网;C、自由式路网;D、放射式路网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B、主要干路C、支路D、高速公路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3、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对危险品、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应设在哪?()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A.分离式立交和环形立交B. 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C.互通式立交和半互通式立交D.苜蓿叶式立交和半苜蓿叶式立交15、关于用地布局与道路网形式的配合,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D )A.城市用地集中布局的小城市,道路网大多为方格网状B. 组团式用地布局的城市,组团内的道路网应当与组团的结构形态一致C. 呈带状组团布局的城市,一般由联系组团间的道路与组团路网形成链式路网结构D. 采用方格网道路的中心城市不会在方格网基础上形成放射状道路网形态16、判断图中两种布置形式哪一个正确?( A )17、下列对于铁路编组站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为干线运输服务的路网性编组站大部分为中转车流,与城市的关系不大,应远离城市,设在主要干线车流顺直的地点;B、肩负干线与地方运输双重任务的区域性编组站,不仅要设在主要干线车流顺直的地点,而且要靠近城市车流产生的地点,如工业区、仓库区等;C、主要为地区服务的工业和港湾编组站,则应设在车辆集散的地点附近,不可远离城市;D、当铁路枢纽是路网的终端时,则应设在铁路干线引入方向的市中心区边缘。
居住区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居住区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77a2e0eb84ae45c3b358cca.png)
themegallery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themegallery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 2.居住区道路 ❖
themegallery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依据居住区(居住小区)所在区位,综合考虑城市道路交通、居住区内部 交通,地形和功能布局等因素,居住区路网空间形态有三叉形、环形、半环 型、树枝型、风车型、自由型等多种。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人车混行
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 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 同使用同一套路网。
themegallery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人车混行
特点: 道路组织系统性强,路 网像动物的循环系统那 样,按居住区级道路、 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 路顺序连接,并逐级减 小服务区域。
Hale Waihona Puke themegallerythemegallery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CBD交通方式
❖ 2.城市CBD之间的交通方式
❖
由于城市CBD位于城
市不同区位,居民一般是
通过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线
路到达目的地,一般都需
要换乘,城市CBD之间联系
不够紧密,因此有必要通
过快速公交来实现各CBD之
间客流的疏散和聚集。南
京市的地体规划,就考虑
了城市不同区位的交通联
themegallery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themegallery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1)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城市道路的延续,也是城市道路的末稍之一 A.满足居民各种出行需要 B.为必要进出的清运垃圾、粪便,递送邮件,消防、救护等市政公用 车辆提供方便 C.满足铺设各种管线的需要 D.组织居住区内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 空间场所
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流量分析
![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流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c85f6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c.png)
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流量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流量分析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合理的道路规划和科学的交通流量分析,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流量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道路规划城市道路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交通状况,制定合理的道路布局和道路建设方案的过程。
它涉及到道路的长度、宽度、数量以及道路的功能划分等多个方面。
城市道路规划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交通网络的布局。
首先,城市的整体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以及城市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例如,山区城市的道路规划需要考虑到山体的地形和地势,以及山区的交通需求。
其次,交通网络的布局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的分布。
例如,城市中心区域的道路规划需要考虑到商业区的交通需求和人流密集度,而远郊区域的道路规划需要考虑到居民小区的交通需求和居民出行的方向。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随着城市交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汽车交通,还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
因此,在城市道路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和交通流量的分布。
例如,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公共交通道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也可以设置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以鼓励居民选择骑行和步行的方式出行,减少对汽车交通的依赖。
二、交通流量分析交通流量分析是指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了解交通状况,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交通流量分析可以通过交通调查和交通数据分析来进行。
交通调查可以通过人工调查和自动化调查两种方式进行。
人工调查主要是通过人工观察和统计来获取交通流量数据,例如通过人工计数器和人工观察员来进行交通流量统计。
城市公共交通路网规划与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路网规划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45f247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0.png)
城市公共交通路网规划与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公共交通路网的规划与优化是确保城市交通高效、便捷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就城市公共交通路网的规划与优化进行探讨。
一、城市公共交通路网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公共交通路网规划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良好的公共交通路网规划能够合理组织城市交通资源,提高交通运营效率,减少拥堵现象发生,从而改善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便捷畅通:公共交通路网规划应该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减少其出行成本和时间,提高出行便利性。
通过规划合理的线路布局和车站设置,确保公交线路密集、换乘便利。
2. 覆盖面广:公共交通路网规划要覆盖到城市各个区域,包括市中心、郊区和新兴开发区等。
不仅要满足人口密集区的出行需求,还要考虑到城市的扩大和人口的迁移等因素。
3. 经济效益:通过科学规划,使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和产出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比如,通过合理设置公交车站和换乘枢纽,吸引更多的乘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高收益。
二、城市公共交通路网规划的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路网规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 综合性原则:公共交通路网规划要与城市规划、交通系统规划等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规划。
2. 基础设施原则:公共交通路网规划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车站、停车场、换乘枢纽等,以提供便利的服务。
3. 公正性原则:公共交通路网规划要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各个群体的出行需求,提供平等的服务,特别是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4. 可持续性原则:公共交通路网规划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倡导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城市公共交通路网优化的方法城市公共交通路网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交通需求、道路网络、人口分布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优化方法:1. 线路优化:通过对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和优化,减少线路重叠和冗余,提高运输效率。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大学笔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大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7a84dc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c.png)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大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背景与意义1.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定义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道路网络、交通设施、交通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和规划,以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1)交通安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2)交通效率:优化交通流线,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3)经济促进:良好的交通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4)环境改善:通过交通规划,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5)社会公平:确保不同群体都能享受到便捷的交通服务,促进社会公平。
3. 我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快速发展阶段(1979-1999年):改革开放后,城市交通规划进入快速发展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主要任务。
(3)品质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21世纪初,城市交通规划开始注重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强调绿色交通、智能交通和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1)多学科融合:结合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2)多因素考虑:考虑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2. 可持续发展原则(1)环境保护:在规划中注重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2)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土地和能源,推广绿色交通方式。
(3)社会公平:保障所有市民的交通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3. 人本原则(1)出行需求:以人的出行需求为导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
(2)人性化设计:在交通设施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4. 科学性原则(1)数据支撑:基于详实的交通调查和分析数据进行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017907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f.png)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得《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得姓名:专业:班级:学号:交通是⼈类进⾏⽣产、⽣活的重要的需求之⼀,凡是有⼈的活动就离不开交通。
交通更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
交通对城市拓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快速、便捷、舒适、⾼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提⾼⼴⼤市民⽣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城市管理者追求的⽬标。
因此学习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专业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了五周的课程学习,我对《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册)有了许多体会与了解,⽐较系统地掌握了各个章节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了交通规划的定义、过程以及发展史。
交通就是“⼈与物的运输与流通”,他包括各种现代的与传统的交通运输⽅式,从⼴义来说,信息的传递也可归⼊交通的范畴。
现代城市交通是⼀个组织庞⼤、复杂、严密⽽⼜精细的体系。
就其运输⽅式来说,有道路、铁路、⽔路、航空、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等;就其空间分布来说,有城市对外的实际与城乡间的交通,城市范围内的市区与市郊间的交通;就其运⾏组织形式来说,有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就其运输对象来说,有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
城市道路是随着城市形成⽽形成的。
社会⽣产⼒的发展推进着⼈类物质⽂明,道路交通也是遵循着这条规律逐渐形成和发展期。
据《周礼》记载,“匠⼈营国,⽅九⾥,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舍,⾯朝后市,市朝⼀夫。
”说明了当时城市道路⽹的规划布局状况,可见周朝的道路规划已经是相当发达,更不提早在上古时代我国道路的发展便已经开始。
在奴⾪社会时期,世界各地区在交通⽅⾯亦有发展。
在印度河下游发掘的公元前三千多年的谟亨约·达罗城,城市接近长⽅形,有排列整齐的街道,主要道路呈南北向布置,顺着主导风向,宽度约10m,东西由此要接到连接,在⼗字路⼝,拐⾓等成圆形,以便于车辆⾏驶。
⽽回归到当今,我从《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学习时所记录的笔记中还可以了解到如下知识点:道路在道路交通⽹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线和⽀线。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6740e1e581b6bd97f19eab3.png)
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TOD是指在不排斥小汽车使用的前提下,以培育客流为着眼点,以提高土地价值为核心目的,在主要轨道交通枢纽沿线及站点适度进行高密度的土地开发,并应伴随着居住、办公、商业、公共空间等用地的混合使用设计,同时宏观上兼顾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增长,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作用。
BRT: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 ,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LRRT:轻轨快速交通(Light Rail Rapid Transit)是一种新的城市交通模式,是以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有轨电车和隔离程度较完善的线路为基础构成的城市交通。
TDM:交通需求管理TDM(Travel Demand Management)是指运用经济和法规等手段对交通需求量进行科学地控制与调节,削减不合理的交通需求,分解、转移相对集中的交通需求,从而使供需达到相对平衡,以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缓解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
为促进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在城市交通系统扩容的同时,对城市交通需求发展实行最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对城市的客、货运出行采取最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构成最佳的交通方式结构,避免有限的城市交通空间资源的滥用,实现城市交通供需平衡,从而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快速、安全、可靠、舒适、低污染地运行。
OD调查:OD调查(Origin Destination)即交通起迄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ppt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cdfe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8.png)
– 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专题讲
–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
•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性质、流量、形式
– 道路选线利用景观环境
北海大桥改造
– 利用道路营造景观
城市入口处、道路节点
– 道路空间尺度
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的关系
.
一般,三块板型式主要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适 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不小 于36~40米)的主要交通干道。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道路,一般路副 窄纵坡大,非机动车数量很少,则不宜采用三块板。
两块板型式用以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 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郊 区之间交通的入城干道。城市道路横向高差较大或为迁就现状,也可采 用两块板型式。当交通量的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由于这种断面车辆 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宽度不够时,往往因超车造成事故。 通常,在我国非机动车比例相对高于机动车的具体条件下,对交通量大 市区交通干道上,就不宜采用两块板型式。为此,有的城市对原建成的 两块板断面型式,多陆续拆改为一块板. 或三块板断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道路网规划指标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
δ路=
城市道路总厂长度 城市用地总面积
(km/km2)
城市干路网密度δ 干 为城市干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 之比。 城市干道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a)城市干道网密度δ干 δ干 =
城市干道总度 城市用地总面 积
(km/km2)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 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 分。
混合式道路系统:在同一城市中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网,组合
而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效果较
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
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重要的是使交通运输网络与城市形态和 用地布局更好地结合,而不在于追求或拘泥于某一特定的形式。
4.道路网规划指标
4.1 交叉口间距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可按下表的推荐值选用。 表: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城市道路网规划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4. 道路网规划指标
5.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6.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命脉,具有多种功能。 交通功能- 通(通行)达(进入) 城市骨架功能-划分地块-建筑和用地的依托 管线设置功能-为城市管线提供埋设空间 环境景观功能-改善城市通风、日照-布置街道绿化,形成城 市景观,展示城市风貌 公共空间功能-开展商贸、文化活动 防灾功能-避难道路,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防火带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外部交通和市内交通联系)。
6.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 又是城市
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应遵
循以下基本原则: (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要求
方便联系,合理划分用地,组织城市的景观,具有良好的生长性。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方格网道路系统又称棋盘式,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灵活性
大,行车路线的选择相对自由,有利于分散交通流。
环形放射路系统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利于加强中心区
与外围各区以及外围各区之间的联系。
自由式道路系统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 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非直线系数较大。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划程序为:
道路类型 设计车速(km/小时) 交叉口间距(米) 城市快速路 ≥80 1500~2500 城市主干路 40~60 700~1200 城市次干路 40 350~500 支路 ≤30 150~250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 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入 计算。一般δ路=5~8 km/km2。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侧
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表
快速路 红线宽度(米) 60~100 主干路 40~70 次干路 30~50 支路 20~30
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5.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城市地理区位(自然地理条件);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同毗邻用地的性质相协调;合理布局,使交通均衡分布;适当 的道路网密度和面积率;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为交通组织和 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与对外交通有良好的配合;有利于提高
交通的可靠性。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使建筑取得良好的朝向;有利于通风;过境道路和货运道路应避 免直穿生活区;充分考虑历史、地方特色和自然条件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2.1 古代城市
强大的集权规划的影响:路网规划主要体现社会宗礼制度、 战争防卫的性质和规模、美学的理性认识、对宏伟和仪典 的追求等方面的影响 “经纬涂”制:我国古代王城道路主要采用,“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轨, 野涂五轨。”
2.2 现代城市
我国大城市道路网规划和建设采用快、主、次、支四级体系,
中等城市采用主次支三级体系。 (1)快速路:承担长距离快速交通为主,设中央隔离带,两 侧不设非机动车道,但可根据情况设置辅路。 (2)主干路:联系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车流 速度高,流量大。要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两侧 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3)次干路:以承担城市功能分区内部的集散交通为主,其
上可布置沿街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出租
车服务站等。 (4)支路:其上有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行驶,应满足公交线 路和站点的布设要求,并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连。
城市道路网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网。
城市快速道路网(机动车专用道路)是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道 路间的中介系统,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对快速、畅通和交 通分流的要求。 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共用的道路网和步行、自行车 专用路系统。规划时要分别考虑其功能要求并加以有机组织。
道路分级体系主要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即通达性能和承担交 通量的大小来划分。
“居住环境区”和分散道路体系模式(1963年布卡南报告):
干线道路设置在居住环境区外围,在区域内只布置为本区服务 的道路。 道路分级体系:明确交通功能,划分道路等级。干线道路注重 通行功能,支路注重出入功能,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的顺 畅。
城市道路网又可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也可能部 分重合为混合性道路)。
交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扰,避免 机非干扰。 生活性道路网要求的行车速度相对低一些,要求不受交通性车 辆的干扰,同居民要有方便的联系,同时又要求有一定的景观 要求。 城市各级道路(包括公路)的衔接
从交通功能来看,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 适当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