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群点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嵌套—循环算法 嵌套一循环算法和基于索引的算法有相同的计算复杂度,但是 它避免了索引结构的构建,它把内存的缓冲空间分为两半,把 数据集合分为若干个逻辑块。通过精心选择逻辑块装入每个缓 冲区域的顺序,能够提高效率。 (3)基于单元的算法 基于单元的算法中,数据空间被划为边长等于 dmin /( 2 k)的单 元。每个单元有两个层围绕着它。第一层的厚度是一个单元, ] 而第二层的厚度是 [2 k 1。该算法逐个单元地对离群点计数, 而不是逐个对象地进行计数。 2.2.3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的优缺点 基于距离的方法与基于统计的方法相比,不需要用户拥有任何 领域知识,与序列异常相比,在概念上更加直观。 三种类型的基于距离的离群检测算法中,都要求用户设臵参数 pct和dmin,寻找这些参数的合适设臵可能涉及多次的试凑, 复杂度高。
显而易见,如果使用k-distance(p)来量化对象p的局部空间区域范围, 那么对于对象密度较大的区域,k-distance(p)值较小,而对象密度较 小的区域,k-distance(p)值较大。 (2)对象p的第k距离邻域 已知对象p的第k距离,那么,与对象p之间距离小于等于k-distance(p) 的对象集合称为对象p的第k距离领域,记作:N k ( p) 该领域其实是以p为中心,k-distance(p)为半径的区域内所有对象的集 合(不包括P本身)。由于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第k距离的数据,因此 该集合至少包括k个对象。 ) 可以想象,离群度较大的对象 Nk ( p范围往往比较大,而离群度小的对 象N ( p)范围往往比较小。
第2节 离群点的检测方法
2.1 基于统计分布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统计分布的检测方法是为数据集构建一个概率统计模型 (例如正态、泊松、二项式分布等,其中的参数由数据求得), 然后根据模型采用不和谐检验识别离群点。不和谐校验过程中 需要样本空间数据集的参数知识(例如假设的数据分布),分 布的参数知识(例如期望和方差)以及期望的离群点数目。
数据行为不一致的离群点,往往预示着欺诈行为,因此成为执 法者所关注的。此外,在销售中确定极高和极低收入的客户的 销售行为,或者在医疗分析中发现对各种医疗处臵的不寻常的 反应。
1.4 离群点检测遇到的困难
第一, 在时间序列样本中发现离群点一般比较困难,因为这 些离群点可能会隐藏在趋势、季节性或者其他变化中; 第二, 对于维度为非数值型的样本,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多加 考虑,比如对维度进行预处理等; 第三, 针对多维数据,离群点的异常特征可能是多维度的组 合,而不是单一维度就能体现的。
2.1.2
基于统计分布的离群点检测的优缺点
优点 建立在非常标准的统计学原理之上,当数据和检验的类型十分 充分时,检验十分有效。 缺点 第一, 绝大多数检验是针对单个属性的,不适合多维度空间, 这也是一个主要的缺点; 第二, 需要预先知道样本空间中数据集的分布特征,而这部 分知识很可能是在检测前无法获得的,就不能确保所有的离群 点被发现。
1.2 离群点的来源
一、测量或执行误差所导致的。比如:某人的年龄-999岁,这 就是明显由误操作所导致的离群点; 二、 数据本身的可变性或弹性所致,比如:一个公司中CEO 的工资肯定是明显高于其他普通员工的工资,于是CEO变成为 了由于数据本身可变性所导致的离群点。
1.3 离群点检测的原因
一个人的噪声也许是其他的信号”。换句话说,这些离群点本 身也可能是用户感兴趣的,比如在欺诈检测领域,那些与正常
2. 2.4 基于距离和(DS)检测算法: 与DB (p, d)离群点一样,DS离群点使用同样的距离公式,如绝 对距离或欧式距离,但不根据pct和dmin来判定孤立点,而是 先计算数据对象两两之间的距离,再计算每个对象与其他对象 的距离之和。 设M为用户期望的孤立点个数,则距离之和最大的前M个对象 即为要挖掘的孤立点,这样可消除用户设臵参数pct和dmin的 需要。
N k ( p) reach _ distk ( p, o)
oN k ( p )
(5)局部离群点因子 表征了称p是离群点的程度,定义如下:
lrd k (o) oNk ( p) lrd ( p) k LOFk ( p) N k ( p)
结论 如果对象p不是局部离群点,则LOF(p)接近于1。即p是局部离 群点的程度较小,对象o的局部可达密度和对象p的局部可达密 度相似,最后所得的LOF(p)值应该接近1。相反, p是局部离 群点的程度越大,最后所得的LOF(p)值越高。 优点 通过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就能在样本空间数据分布不均 匀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发现离群点。
2.1.1 不和谐检验
不和谐检验需要检查两个假设:工作假设和备择假设。 工作假设H,假设n个对象的整个数据集来自一个初始的分布 模型F,即:
不和谐检验就是检查对象 关于分布F是否显著地大(或小)。 如果某样本点的某个统计量相对于数据分布的是显著性概率充 分小,那么我们则认为该样本点是不和谐的,工作假设被拒绝, 此时备用假设被采用,它声明该样本点来自于另一个分布模型。 如果某个样本点不符合工作假设,那么我们认为它是离群点。 如果它符合某个备择假设,那么它就是符合这一备择假设分布 的离群点。
k
(3)对象p相对于对象o的可达距离 公式: 也就是说,如果对象p远离对象o,则两者之间的可达距离就是它 们之间的实际距离,但是如果它们足够近(即p在o的k距离邻域 内),则实际距离用o的k距离代替。
(4)局部可达密度 对象p的局部可达密度定义为p的k最近邻点的平均可达密度 的倒数
lrd k ( p)
2.3 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能够检测出基于距离的异常算法所不能 识别的一类异常数据——局部离群点。 2.3.1 局部离群点 局部离群点,是指一个对象相对于它的局部邻域,特别是关于 邻域密度,它是远离的。
图1是二维数据集,图中包含两个簇C1 , C2和两个离群点o1 , o2,其中C2稠密,C1 稀疏。 o2是全局离群点,根据上述定义 及挖掘算法,o2离群点易于挖掘,但o1却 难以挖掘,如果为了挖掘出o1,而调整参 数dmin,假如使dmin小于C2与O1之间的 最小距离,那么C1中的大多数数据点都 将被标识为离群点。此时, o1是一个局 部离群点。
图1
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的必要性
2.3.2 局部离群点因子(LOF)
图1中,O1相当于C2的密度来说是一个局部离群点,这就形成 了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的基础。此时,评估的是一个对 象是离群点的程度,这种“离群”程度就是作为对象的局部离 群点因子(LOF),然后计算 。为了定义局部离群点因子,需 要引入以下几个概念: (1)对象p的k距离 对于正整数k,对象p的第k距离可记作k-distance(p)。在样本空间 中,存在对象o,它与对象p之间的距离记作d(p,o)。如果满足 以下两个条件,我们则认为k-distance(p)= d(p,o): 1) 在样本空间中,至少存在k个对象q,使得d(p,q)<= d(p,o); 2) 在样本空间中,至多存在k-1个对象q,使得 d(p,q)<d(p,o)。
例1 假如我们设儿童上学的具体年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所 给的数据集是某地区随机选取的开始上学的20名儿童的年龄具 体的年龄特征如下: 年龄={6,7,6,8,9,10,8,11,7,9,12,7,11,8,13,7,8,14,9,12} 那么.相应的统计参数是: 均值=9.1; 标准差=2.3 如果选择数据分布的阈值为: 阈值=均值±2×标准差 则在[4.5 ,13.7]区间以外的数据都是潜在的离群点, 将最大值取整为13。所以年龄为14的孩子可能是个例外。而且 由均值可知,此地的孩子普遍上学较晚.教育部门以后可据此 作一些政策上的改进。
2.4 基于偏差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偏差的离群点检测,它通过检查一组对象的主要特征来识 别离群点,“偏差”这种特征的点我们认为是离群点。 通常有两种技术: 第一, 顺序异常技术 第二, 采用OLAP数据立方体技术
(参见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第三章和第四章)
Thank you!
离群点分析
1
离群点的简介 数据处理方法 一
目
录
2
离群点的检测方法 2.1 2.2 2.3 基于统计分布的离群点检测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的检测 基于密度的离群点的检测 基于偏差的离群点的检测
2.4
第1节
1.1 离群点的含义
离群点的简介
在数据库中包含着少数的数据对象,它们与数据的一般行为或 特征不一致,这些数据对象叫做离群点。
2.2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Baidu Nhomakorabea测
2.2.1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含义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也叫基于近邻的离群点检测。此时离 群点就是远离大部分对象的点,即与数据集中的大多数对象的 距离都大于某个阈值的点。即: 如果数据集合D中,对象至少有pct部分与对象o的距离大于 dmin,则称对象o是以pct和dmin为参数的基于距离的离群点。 即DB(pct,dmin)离群点。 2.2.2 基于距离的离群点的算法 (1)基于索引的算法 搜索每个对象o在半径dmin范围内的近邻。设M是一个离群点 的 dmin邻域内的最大对象数目。如果对象 o的 M+l 个近邻被 发现,则对象 o就不是离群点。这个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复杂 度为 O(k*n *n ) , k 为维数, n 为数据集合中对象的数目。 当 k 增加时,基于索引的算法具有良好的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