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三峡库区水资源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三峡库区水资源问题研究古往今来,人们歌颂长江雄伟壮丽的山水景色,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怀。现在,长江因建设三峡工程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将会更加爱护长江,关注三峡。建设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各代领导人长期以来的梦想,中国的奠基人孙中山先生早在1919年就曾设想要利用三峡筑坝以改善川江航道、利用水能发电;而坚信人定胜天的毛泽东更以“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来表达他的愿望。在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和诸多质疑情况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随着这个工程的开工建设,在这十几年时间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随着移民搬迁、清库、验收和分阶段蓄水等任务的圆满完成,已发挥出发电、防洪、航运等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使这个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基础薄弱,环保投入很少,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加,流速大大减缓,库区水域将从自净能力较强的天然河流突变为环境容量降低、生态功能相对脆弱的巨大的人工湖泊,干流城市江段近岸水域纳污能力减小,部分支流回水区和库湾成为富营养化的敏感水域,库区次级河流水污染严重。
据国家环保局有关水环境监测评价数据表明:三峡库区范围内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等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各城市江段水质以三类为主。对三峡库区水资源的规划和保护是三峡水库蓄水后面临的首要的严峻问题。因此,研究三峡库区水资源问题具有带生态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具有现实的经济和生态意义。作者在多次考察三峡库区水资源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水资源的作用、为什么要保护和保护措施及对策作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三峡库区水资源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提供依据。
一、三峡库区水资源解释
(一)水及水资源的概念
水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全球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总量达15亿立方千米。
水资源指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经济资源,它包含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从广义来说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这些仅仅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8%左右,在这其中固体冰川占了约65%,地下水占了约33%;湖泊、内陆海和河流里的淡水占了约0.7%;大气中的水蒸气又约占了0.04%,由于固体冰川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也就是说,目前人类真正可以被利用的水源不到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值得说明的是,“水”与“水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水的范围比水资源大得多。随着水资源短缺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水资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成为政府、学术界的重要议题。
(二)三峡库区的概念
三峡库区这一个相对较新的地名词它由于修建三峡大坝而在中国地理词汇里产生的,它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包含了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从而被淹没的湖北省所辖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
二、三峡库区水资源的作用:
(一)调节气候
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能量平衡。由于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夏季容易爆发洪涝灾害,冬季容易干旱,三峡库区储水后水资源能为重庆、湖北两地25个县(市、区)的277个乡镇传输能量调节这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的气候。
(二)提供饮用水保障
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三峡库区面积超过63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涉及湖北省、重庆市21个县(市、区)的277个乡镇,其中重庆所属的库区面积约占整个库区面积的70%以上,整个库区85%以上的居民生活于此,这1100多万人口的生活、工作、灌溉、饮用水就由库区水资源提供。
(三)水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三峡库区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夏热冬暖。本区地质构成复杂,主要由川东隆起褶皱带和川鄂湘黔褶皱带构成,属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区。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峰林立,河流深切,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中。海拔33。6~3005m。库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年均温度15~19℃,大于10℃积温5 000~6 000℃。年平均降水量1 200mm。长江横贯全区,过境客水丰富,水资源总量约4 000
亿m3。且降水集中,4~10月份的月降水量在宜昌等地占全年降水量的85%,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均日降水量不小于50mm的暴雨日数为2~3d,年均蒸发量为1300~1700mm。区内水能蕴藏量除长江干流外,尚有409万kW,其中可开发利用220万k W。水资源开发潜力非常大。
(四)改善航道
据悉,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提高到175米以来,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千百年看水走船的历史,改善了湖北宜昌至重庆段660公里的水运条件, 平均江面宽达1.1公里,库区增加小型通航河流106条,具备通航能力或提高了航道等级的支流增加到73条。新增通航里程约2000公里,升级航道1760多公里,长江干线宜昌至重庆660公里航道从三级升级为一级。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港,长江中上游成为黄金水道。三峡船闸运行6年多来,累计通过三峡坝区的货运量突破3亿吨,超过三峡蓄水前葛洲坝船闸22年货运量的总和。此外,三峡水库每年枯水季节利用蓄积的水量为下游补水,可提高中下游通航能力,缓解中下游用水紧张状况。
三、保护三峡库区水资源的原因
长江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据统计长江流域生产了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养育了全国1/3的人口,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三峡库区刚好就地处这个地区,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分布均匀,水域面积达到1084平方公里、总库容393亿立方米。目前该流域内蕴藏着全国1/3的水资源和3/5的水能资源,拥有全国1/2的内河通航里程,是我国水资源配臵的战略水源地、实施能源战略的主要基地、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和改善我国北方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支撑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保护三峡库区水资源不仅有利于维护健康长江,更有利于加快三峡库区区域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