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在古诗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字在古诗中的运用

作者:陈晓燕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年第01期

中国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无论是真情与兴会、脉注与绮交、对偶与排比、借景与伏线……常常与数字有着深广的联系。古人留给我们丰富文化遗产,不论是诗、词,还是曲、赋,其中的佳句名作如林。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古诗中间往往镶嵌着数字。

一、数字往往给人单调平淡、枯燥乏味之感,但经诗人巧妙地用在诗句中,却使文辞生辉,情趣盎然

古诗中的数字犹如点睛之笔,构成诗文的主线或脊梁,就好像围棋的九段高手,投下一子,满盘皆活矣。我国科普大家郑公盾老先生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专门文章介绍数字古诗,郑老先生特别提到的一首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短小的古诗巧妙穿插应用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而且完全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七平八稳,一点不乱,很好地描绘出恬静、平和、纯朴的田园风光。读起来琅琅上口,同学你记性好的话,朗读两三遍,就能记住了。

数字入诗常表示比喻,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以潭水千尺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感情本是抽象无形的,拿它与千尺潭水作比,就显得具体可感了。

诗人利用数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苦闷和忧愁,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以“百尺”作虚指,形容山楼高峻、耸入云际的景象,这种高度上的夸张,突出了山楼的高。“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诗中的“三千丈”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忧愁。

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千里”虚指由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说明时间很短,两者作悬殊对比,写出了舟行的迅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遇赦东归时喜悦兴奋之情,快船快意,令人向往。

更有味道的是有些诗文本身就是一个数学问题。读着琅琅上口的诗歌,思考着耐人寻味的数学问题,数学思维与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学者喜闻乐见,闻者愿作深思。如:

晚霞红

太阳落山晚霞红,我把鸭子赶回笼。

一半在外闹哄哄,一半的一半进笼中。

剩下十五围着我,共有多少请算清。

二、幼儿园的古诗教学和数学教学的一些情况

现在的幼儿物质生活丰富,学的东西也很多,如:乐器、舞蹈、绘画、书法等等,但值得幼儿背诵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古诗篇幅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幼儿期学习古诗、诵读古诗,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陶冶情操。出发点很好,但目前孩子对古诗还是出于诵读的阶段,不需要孩子能有多深的理解。小朋友对古诗还是挺感兴趣的,特别是当他们摇头晃脑的在背诵古诗时,就特别的兴奋,总要一下子把自己会的古诗统统都背诵一遍。

而在我们班,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不是很浓,那一个一个数字仿佛与他们无缘一样,上到数学课部分孩子就有些无精打采的,就是搞不清那些数字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把孩子喜欢的古诗和不喜欢的数学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有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带点古诗文,走进数学课堂。在选择古诗方面,我们考虑到了趣味性和难易程度,如:

李白沽酒

李白无事街上走,提着酒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巍巍古寺

巍巍古寺在山林,

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

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

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

算来寺内几多僧。

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总是一成不变地带领学生走入教材,也有乏味的时候,我们平常何不改变一下教学内容,把这些诗歌中的数学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换换味道,读着古诗,想着数学。解决了问题,也读懂了古诗,还开了眼界。

三、数字在古诗中运用后,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更浓,趣味性更强

让古诗中充满着数学的气息,而让数学课堂上增添古诗的韵味,孩子学习起来兴致更浓,既对古诗有了全新的认识,又提高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古诗《一望二三里》中,孩子们对其中的数字感到非常的兴奋,不仅仅是回答出了老师的提问,而且自己还从中挖掘到了很多数学的成分,如:里面有哪些是单双数?里面到底是什么最多?如何把数字从小到大排序(或者是从大到小)?

又如在古诗《李白沽酒》中,当孩子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含义时,更多关心的是李白到底喝了多少酒呢?有没有喝醉呢?到底怎么样才能知道李白喝了多少酒呢?孩子学习的情趣特别浓。

还有,在古诗《巍巍古寺》中,孩子们对诗中所说的数字感到很有趣,很想进一步的去了解古诗的含义。

另外,给孩子做和数字相关的古诗练习时,孩子们的兴趣也很浓,都争着要回答相关的问题。

如: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月春风似剪刀。(二)

2.飞流直下___千尺,疑是银河落___天。(三、九)

3.人间___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

4.春色满园关不住,___枝红杏出墙来。(一)

5.欲穷___里目,更上___层楼。(千、一)

6.烽火连___月,家书抵___金。(三、万)

古诗和数学进行结合后,经过实践证明,孩子们不管是对古诗还是数学,兴趣有增无减,所以我们感觉这个方法是行的通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该方面的研究,争取把该课题完善,并能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