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探析
从韩国、芬兰经验看自主创新中的政府作为
摘要:近年来,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而创新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计划和有效组织。
本文在与韩国、芬兰的对比中分析我国在自主创新中政府作为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中政府作为的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后发国家,政府作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快速赶超,大多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模仿创新阶段,待各方面条件具备后,自主创新理应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而政府在自主创新中决不只是“旁观者”,政府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韩国、芬兰各具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探寻对我国的启示。
一、韩国:制度先行,全力推进“两个支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韩国开始实施经济增长五年计划,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原本落后的农业国已实现由引进模仿向自主创新的成功转型。
目前,韩国船舶占世界市场的40%,居世界第一;手机占世界市场的22%,居世界第二;纳米技术跻身世界四强;汽车年产量突破500万辆,居世界第五。
以上成绩得益于韩国政府在自主创新进程中对法律的高度重视以及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一)对高新技术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作为重要的市场购销活动,政府采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鼓励和扶持国内高新技术发展的作用。
韩国政府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颇具成效的做法是通过立法的强制力对高新技术产品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如,《科学技术促进法》、《科技振兴法》以及以总统令形式发布的《政府合同法实施细则》和以总理令形式发布的《关于特定采购的《政府合同法》的特殊实施规则》等。
对尚处于市场发展早期需重点扶持的本国高新技术产品,法律规定,在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即使价格高于国外同类产品,政府仍应优先采购。
1983年公立学校率先购买当时价格昂贵的5000台国产计算机成为推动韩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2004年韩国政府为扶持民族工业发展,以十倍于同类进口汽车的价格采购了数百辆现代公司新研制的清洁燃料汽车。
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牛盼强;谢富纪
【期刊名称】《科学管理研究》
【年(卷),期】2009(27)1
【摘要】对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新特色进行了研究。
认为韩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模式由政府推动型转变为市场主导的类型;国家支持的创新重心逐渐由大企业集团向中小企业过渡;政府仍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方式主要通过完善科技法令、配套科技政策、制定科技规划和建立权威的科技行政体系来实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总页数】4页(P117-120)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模式;自主创新;韩国
【作者】牛盼强;谢富纪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4
【相关文献】
1.美日韩国家竞争情报建设对比分析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孙华玮;耿庆军
2.韩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J], 韩正忠
3.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及对嘉兴的启示 [J], 顾骅珊;虞锡君
4.韩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J], 俗子
5.韩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政府作用与启示 [J], 曹峰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与启示
当今国际 竞争 的焦 点。研究表 明 , 世界 科
技 发 展 的 不 均 衡 性 要 远 大 于 世 界 经 济 的 不 均 衡 性 。 而 韩 国 等 国 家 在 技 术 落 后 的 情 况 下 , 技 术 创 新 为 主 导 , 以 组 织 创 以 辅
从 各 学 者 给 “ 家 创新 系 统 ” 所 下 的 国 定 义 可 以看 出 , 国 家创 新 系 统 由 五 种 要 素 构 成 :创 新 行 为主 体 ,包括 企 业 、 科 研 机
袈 倒 糯 茉 统 内 涵
2 世纪 9 年代 以来 , 0 0 由于 经 济 的全 球 化 和知 识 化 趋 势 日益 增 强 ,人 们 更 加 重 视
自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来 ,韩 国经 济 的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 专项 2 0 年度项 目( 0 I 2 50、 09 2 9 0 M0 10 ) 厦 门市科技计 划项 目 ( 5 2 0 9 0 3) 3 0 Z2 0 5 0 、厦 门理 工学院社会科 学研 究
项 目 ( K1 0 3 ) YS 0 1 R
统 化 发 展 ,进 而 充 分 保 证 韩 国科 技 发 展 的
连续性和速度。
面的 工作 :增 强 政府 的主 导作 用、 确 立 企 业 在 国 家 创 新 系统 中 的 主 体 地 位 、
加 强 国 家 创 新 系 统 中 机 构 间 的 沟 通 和
联 系。
我国 自 1 9 5年 开 始 引 入 国 家 创 新 系 9
迅猛发展令世人瞩 目,并威为发展 中国家
的 典 范 。 0 2 韩 国被 评 为 亚 洲 最 具 经 济 20 年
发展潜 力国家 的第二 名 ,仅次于 新加坡 。
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探析[文档资料]
韩国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探析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韩国作为一个饱受殖民统治、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依靠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成功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科技创新典范。
韩国采用的是以国家意志为先导,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的的追赶型科技创新模式。
1 韩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曰本在1910年至二战结束前一直统治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实行“北工业、南农业”的政策。
韩国作为经济落后的农业国,现代科学技术几近空白。
工业化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90年代末,被称为“亚洲最具技术经济实力的经济体制之一”。
如今韩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2010年,韩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GDP时隔3年再次突破2万美元,对外贸易额接近9000亿美元,为世界第七大出口国、第九大进口国;创造贸易顺差417亿美元;外汇存底近3000亿美元,居世界第六。
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韩国在139个国家中排名第22 位气“汉江奇迹”为世人瞩目,而韩国取得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把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韩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 科技活动起步阶段(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50年代,韩国科学技术水平很低,在美国的援助下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活动。
各种学会、研究所相继成立,科技活动慢慢起步。
20世纪60年代,韩国颁布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重点发展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劳动密集型经济,通过引进生产线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
1962年,韩国颁布振兴科学技术五年计划。
成立中央政府直属的科技部(MOST)(1967);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1966);颁布《技术引进促进法》(1960)、《科学技术振兴法》(1967)。
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近年来,韩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球科研实力的重要国家之一。
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韩国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的积极推动与支持。
本文将对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科技创新政策的背景韩国作为一个拥有先进科技和制造业的国家,早在上世纪就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然而,长期以来,韩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并不理想,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相对较低。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韩国政府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以提升科研实力和推动科技创新。
二、韩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内容1. 加大科研投入韩国政府积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通过增加科研经费和建设研究基础设施等方式,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
这不仅包括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还包括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提高科研投入,韩国政府创造了优质的科研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强化产学研合作韩国政府鼓励和推动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产学研联盟、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促进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的结合。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可行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使得科技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济发展。
3.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韩国政府对科研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这包括提高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公正透明的评价机制,增设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等。
通过改革科研评价体系,韩国政府增加了科研人员的动力,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韩国科技创新政策的效果韩国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得韩国的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首先,韩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其次,韩国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韩国的科技创新政策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科研人员和企业来韩国交流和合作,提升了韩国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的地位。
规章制度之论朴正熙执政时期韩国赶超经济的特点及制度保障
论朴正熙执政时期韩国赶超经济的特点及制度保障[摘要]赶超经济是对自然发展过程的压缩和跨越,是后发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追赶并超越先发国家的特殊经济形态。
朴正熙执政时期的韩国经济具有明确的赶超目标和强烈的赶超意志、清晰的战略设计、强势政府的主导、赶超路径的创新、政策制定的冒险偏好等特点。
而威权政体的权力支撑、发展型政府的构建、“指导资本主义”原则的确立、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均衡机制,构成了韩国赶超经济成功的制度保障,确保了韩国赶超经济的成功。
[关键词]韩国;朴正熙;赶超经济;制度保障[中图分类号]f1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17)02005006韩国从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后发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典范。
这一切都始于朴正熙执政以后,在“经济发展至上”目标下确立的赶超经济模式,使韩国成功地摆脱了“贫困恶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和高速发展。
韩国成功实现经济赶超给其他后发国家带来巨大鼓舞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幺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能够后来居上、成功实现经济赶超,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非但没有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差距反而还有逐步扩大之势?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追赶效应”与“马太效应”之间的强烈反差,是分析韩国赶超经济的特点、取得成功的制度保障,探究韩国赶超经济成功背后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赶超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循序渐进的自然增长和跨越式的赶超增长。
自然增长是在“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下,一些潜在的或自发的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131~132)以缓慢性、平稳性和持续性为特点的经济增长。
赶超增长是有别于自然增长的超常规经济增长,其过程表现为对自然经济发展历程的压缩及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其结果表现为后发国家对先发国家的追赶与超越。
赶超经济是指后发国家在强烈赶超意愿和意志的影响下,以追赶和超越先发国家为目标,以政府力量为依托,以快速实现工业化为主要内容,通过战略制定、政策实施等顶层设计,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经济结构现代化的经济形态。
韩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与启示
韩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与启示本文通过分析韩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过程与特点,提出学习和借鉴韩国经验,我国在发展和完善国家创新系统时重点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增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确立企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国家创新系统中机构间的沟通和联系。
关键词:国家创新系统韩国启示当前,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资源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
研究表明,世界科技发展的不均衡性要远大于世界经济的不均衡性。
而韩国等国家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说明,国家在推动本国的技术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创新系统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化趋势日益增强,人们更加重视对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并日益受到关注的。
虽然研究者众,但目前在国际上,国家创新系统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概念,各国学者均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C. Freeman),在1987年首先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追赶和跨越,必须将技术创新与政府职能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国家创新系统。
伦德瓦尔(B. A. Lundvall)则认为,国家创新系统就是指“由在新且经济有用的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各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创新系统,而且这种创新体系包括了位于或者根植于一国边界之内的各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自1995年开始引入国家创新系统概念以来,学者们对该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何传启(1998)认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一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体系,他们的行为分别地或联合地贡献于知识创新(包括科学知识创新和技术知识创新),其主要功能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新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发生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全过程。
从各学者给“国家创新系统”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家创新系统由五种要素构成:创新行为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以及政府等;各行为主体的内部运行机制;行为主体间的联系;以及创新政策和市场环境。
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以三星电子为例
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以三星电子为例王达政【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韩国企业技术追赶的市场绩效和技术发展,然后以三星电子为例,分析了韩国企业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战略模式,最后指出其对中国企业进行技术追赶的几点启示.【期刊名称】《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7)001【总页数】6页(P48-53)【关键词】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启示【作者】王达政【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41963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只有400万美元, R&D/GDP为0.25%,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比例分别为97%和3%,企业技术能力非常薄弱。
到1970年,韩国R&D 经费的总投入是1963年的8倍多,达到3 300万美元,R&D/GDP为0.38%,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71%和29%,企业R&D投入比例大幅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1980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是1970年的13倍,达到4.28亿美元,R&D/GDP为0.77%,是1970年的2倍多,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64%和36%,企业R&D投入比例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能力继续增强。
到1990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达到46.76亿美元,几乎是1980年的11倍,R&D/GDP大幅提高到1.87%,是1980年的2倍以上,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19%和81%,R&D 投入由过去的政府占大头彻底转变为企业占大头,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绝对主体,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90年以后,在韩国企业继续加大技术研发的同时,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以提高基础研究水平。
到2000年,韩国R&D经费总投入达到138.49亿美元,是1990年的近3倍,R&D/GDP大幅提高到2.39%,接近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政府与企业的投入分别为25%和75%。
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及优势
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及优势特点- 1. 国家主导经济: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在经济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模式。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引导和调控经济发展,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国家主导经济: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在经济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模式。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引导和调控经济发展,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 2. 人民民主实践: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参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人民的选举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这使得人民的利益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和保障。
人民民主实践: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参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人民的选举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这使得人民的利益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和保障。
- 3. 社会公平与公正: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享有,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同时,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财富的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社会公平与公正: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享有,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同时,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财富的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 4. 文化自主保护: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文化的自主保护。
通过鼓励和支持本土文化的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维护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独立性。
文化自主保护: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文化的自主保护。
通过鼓励和支持本土文化的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维护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独立性。
优势- 1. 高度的社会凝聚力:韩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注重社会公平与公正,使得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凝聚了整个社会的力量。
韩国现代追赶型的组织学习分解
本文的创新点:1、多数关于组织学习和创新的研究是针对于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研究不足。
2、更多关注于创新驱动过程,而忽视模仿追赶过程。
3、改变以往对危机消极的看法,危机可以促进知识转移。
本文的研究目的:1、开发一个描述在模仿追赶过程中,组织学习的模型。
2、建立一个危机构造和组织学习的模型。
本文的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
分析韩国现代技术改革的历史。
本文研究的问题:1、现代是如何得到技术能力,迅速将自己由模仿的“干中学”转移到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2、发展中国家的追赶型学习和发达国家的创新驱动学习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危机创造是实现组织学习的有效机制?4、韩国现代的学习模式可以被其他追赶型国家模仿吗?5、韩国现代的模型对未来的研究有什么启示?概念介绍1、组织学习。
(1)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
(2)个人是组织学习的主要参与者。
(3)组织学习不是个人学习的简单加总。
它是一个过程,知识经创造后,分散在组织内部,经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形成共识效度,进而被整合到组织的战略和管理中。
(4)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5)当个人的洞察力和技术在组织惯例、实践和信仰中呈现时,即组织学习。
只有有效的组织才能实现个人学习到组织学习的转变。
2、吸收能力(1)组织学习是组织吸收能力的函数。
(2)吸收能力要求学习能力并拓展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能力是吸收知识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即创新)。
(3)吸收能力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先验知识基础和努力程度。
上图是一个由先验知识基础和努力程度构成的一个2×2阶矩阵,这一矩阵也表明了吸收能力的水平。
①当先验知识基础和努力程度都高时(即第一象限),吸收能力也高;②当两者都低时(即第四象限),吸收能力也低。
③当先验知识基础高、努力程度低时,吸收能力低。
随着任务相关的技术不断发展,之前的先验知识将过时,导致快速向第四象限移动。
④当先验知识基础低、努力程度高时,吸收能力高。
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研究
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研究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加剧,各国都意识到科研实力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韩国作为一个重要的亚洲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里展现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其科技创新政策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评价研究。
一、引言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韩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努力提升国家的科研实力。
本文将剖析韩国科技创新政策的针对性、可行性以及成果。
二、政策背景韩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源于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关注。
韩国政府积极推动科技发展,通过建立科学研究机构、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等一系列举措,为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政策内容1.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为了促进科研实力的提升,韩国政府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持科学研究项目,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究。
这种资金的持续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稳定的支持。
2. 建立科学研究机构韩国政府重视科研机构的建设,积极投资于各类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设和运营。
这些机构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资源支持,同时也为各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支持。
3. 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韩国政府注重人才培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通过设立各类奖学金计划、留学项目以及优化科研人员的待遇等措施,韩国鼓励人才流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政策评价1. 针对性韩国的科技创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政府通过分析和研究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科技创新政策,使得政策的实施更加具有目标性和有效性。
2. 可行性韩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可行性表现在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上。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增加了政策的可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3. 成果通过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韩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政策与法规研究
韩国科研实力的科技政策与法规研究韩国作为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家,一直以来注重科研实力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提高整体实力,韩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探讨韩国科研实力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分析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一、科技政策(一)韩国科技创新计划为了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韩国制定了科技创新计划。
该计划围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展开。
韩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通过提供资金、税收减免和奖励等方式,激励企业从事创新研究。
此外,韩国还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对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为科研人员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研究条件。
(二)科技产业振兴战略韩国通过科技产业振兴战略,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该战略的核心是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韩国政府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园区,提供技术支持和配套服务,吸引企业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投资。
此外,韩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降低创业成本、简化创业程序等,积极促进创新创业活动。
二、科技法规(一)知识产权保护法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韩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法。
该法律保护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各种知识产权。
韩国政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护和执法机制,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创新环境。
(二)技术转让法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韩国制定了技术转让法,规范科技成果的转让过程。
该法律明确了技术转让的程序和要求,保护技术转让双方的权益。
韩国政府还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应用。
三、科技政策与法规的影响韩国的科技政策和法规对于科技发展和科研实力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鼓励了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通过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活动,推动科技创新。
韩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
韩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韩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六方面:一、科研力量配置合理,不同类型研究所分工明确,各有侧重,有利于科研生产相结合根据韩国现行研究体制,研究所分为三大类:即民间研究所、国公立研究所和大学研究所。
民间研究所在韩国的研究所中占主导地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企业研究所、非营利法人研究所、产业技术研究组合、民间生产技术研究所和营利法人研究所。
在民间研究所中,企业研究所又占主导地位。
到1995年为止,企业研究所共有2270个,研究人员达63037人,研究人员免服兵役。
国公立研究所分为全额拨款研究所和出捐(资助)研究所。
前者的经费全部来自政府拨款,所长由政府任命,研究人员具有公务员身份,研究任务由政府下达,研究工作侧重于农业方面,如荞麦等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以及养蚕技术的改进等。
后者由政府提供部分资助,主要靠自己的科研服务维持研究所的运转,以竞标方式获得政府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侧重于工业方面,如化学、原子能的研究等。
韩国目前有100多所大学,大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研究人员中博士较多,但研究经费较少,设备和仪器也较陈旧。
?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源泉。
韩国国公立研究所和大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承担和参加企业研究所无力承担或没有积极性的国家长期研究项目。
这将有利于提高韩国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同时有关研究成果也将为企业研究所进行技术创新及开发提供基础。
?企业研究所主要从事本行业的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直接为生产服务,其研究与开发总投入占全国研究所总投资额的70%。
一些大型企业研究所,如三星、现代、金星等大企业集团所设立的研究所还得到政府的支持,其研究成果可以很快用于生产。
因此,政府鼓励企业自办研究所。
企业自办研究所目前和将来都是韩国研究所的主要发展方向。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二、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韩国政府一直很重视规划工作,常通过规划或计划发挥宏观引导作用。
韩国近年来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完善
[ = 》 圈[ = 》 离 l 业 塑 I 蛔 l 薷h向 I 来自r i 万 ]。 为
中图 分 类 号 : F 7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1 9 3 1 1 / j . c n k i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7 . 1 8 . 0 1 8
1 科 技 创 新 政 策 完善 工 作 背 景
3 韩 国 科技 创 新 政 策 的 完 善 随着科技 日新 月 异 的发展 , 韩 国传统 支 柱产 业在 科技创 新政 策完 善 的方 向之 一就 是 要 减 少 中小 国际上 的竞 争 力呈 弱化 趋势 。为 了扭转 这 一现 状 , 韩 企 业风 险投 资公 司有关金 融 和科技 方 面 的投 资 限制 。 国未来 创造科学部于 2 0 1 3年开始 , 推动 多个部 门进行 根据之前韩 国《 中小 企 业 创业 扶 持 法 》 第 3条 和 试行
世 界 的瞩 目。对韩 国政府 2 0 1 3 年 -2 0 1 5年科技 创新政策 的建立和制度 完善 以及相关 内容进行 了分析 , 其韩 国政 府 对 科 技 创 新 政 策 的 建 立及 完善 经 验 对 于处 于经 济转 型 期 的 中 国具 有 深 刻 的 启 示 意 义 。 关键词 : 韩 国科 技 创 新 政 策 ; 科技 创新政策 ; 创 新 制 度 的建 立及 完 善
国 际 商 贸 《
o r
韩 国近 年 来 对 科 技 创 新 政 策 的 完 善
赵 佳 博
( 黑龙 江 大 学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O O O O )
摘
要: 韩 国未来创造科 学部 于 2 0 1 3 年 开始 , 推 动 多个部 门进行科技创新 政策的 建立及 完善 工作 , 受到 了全
韩国的技术创新有哪些特色
韩国的技术创新有哪些特色韩国,这个位于东亚的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从一个相对资源匮乏的经济体迅速崛起,成为全球技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韩国的技术创新有着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不仅推动了韩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为全球技术创新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韩国的技术创新有着强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积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战略。
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如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来统筹和协调全国的科技研发工作。
同时,政府还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科研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设立了多种科技基金和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创新活动。
对于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企业和个人,政府给予丰厚的奖励和荣誉,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
这种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使得韩国的技术创新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和有利的环境中迅速发展。
其次,韩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决心和行动力。
韩国的大型企业,如三星、LG 等,都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它们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吸引了全球顶尖的科研人才。
这些企业不仅注重自主研发,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
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韩国企业能够迅速获取最新的技术和知识,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同时,它们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韩国企业还非常注重市场需求的导向。
它们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模式,使得韩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再者,韩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韩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开设了各种科学和技术课程,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韩国强化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举措
韩国强化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举措
刘助仁
【期刊名称】《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02(022)006
【摘要】@@ 一、改革和调整国家科研体制rn韩国的科技开发政策过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模仿和跟踪国际先进技术为主,重视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滞后,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相对不高.20世纪60年代起韩国借助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重点发展了轻纺、重化工等产业.80年代后,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深入,韩国政府一方面保持传统的劳动、资本密集产业的优势,一方面利用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低层次的技术和产品的机会,大力发展本国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重振韩国经济的基金项目.为此,金大中总统迅速将发展任务转向科技,开始对科技体制和政策、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进行重大调整.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刘助仁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3.126
【相关文献】
1.韩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J], 韩正忠
2.韩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J], 俗子
3.韩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J], 俗子
4.韩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J], 俗子
5.韩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举措的启示 [J], 俗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跨越式科技管理体制变革历程、特点及启示
韩国跨越式科技管理体制变革历程、特点及启示
江笑颜;叶小青
【期刊名称】《广东科技》
【年(卷),期】2013(22)12
【摘要】韩国作为后发的亚洲国家代表,其政府始终坚持以国家意志为主导,以发展科学技术为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最终实现了由经济落后农业国向世界前沿创新型国家的华丽转变.通过介绍韩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变革历程,探讨其科技管理体制中的特色做法,从中获得对广东科技管理体制的启示.
【总页数】2页(P1-2)
【作者】江笑颜;叶小青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广东科学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德国科技管理特点及启示 [J], 王顺兵
2.韩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J], 杨阳
3.韩国本科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韩国三所大学动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J], 华蕾
4.韩国银行体制变革的经验与启示 [J], 熊继洲
5.韩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原因及启示 [J], 陈大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各国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比较研究
各国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比较研究
课题组
【期刊名称】《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03(016)001
【摘要】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经验都可以证明:制度安排是技术创新的决定因素.无论是在企业外有法律、税收等形成的制度,还是在企业内部主要由于雇佣合同和企业内部规章所形成的制度,对技术创新都将起着正面或负面的作用.本文结合企业内外的制度来共同分析,对美国、日本、韩国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进行了比较研究.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课题组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
【相关文献】
1.基于低碳技术创新的专利制度安排 [J], 马蓉蓉
2.开放条件下自主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 [J], 魏杰;高旭东;田也壮;周作伟
3.物流技术创新与制度安排刍议 [J], 孙庆峰;鲁瑞娟
4.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制度安排 [J], 李超峰;
5.近代各国改革比较研究的可喜成果——《近代各国改革的比较》评介 [J], 苏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技术追赶范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
韩国技术追赶范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
贾嘉;嵇登科;魏国平
【期刊名称】《科学管理研究》
【年(卷),期】2006(24)1
【摘要】技术追赶被认为是在一个固定的技术轨道上各国的相对速度。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距离,这点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韩国的三种技术追赶范式:路线创造,路径跳跃和路线模仿。
然后又分析了我国技术追赶状况及相关原因,最后结合上面两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建议:即建立一个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尤其是研发能力,同时加强国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宏观调控。
【总页数】4页(P117-120)
【关键词】技术追赶;技术引进;借鉴;创新
【作者】贾嘉;嵇登科;魏国平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4
【相关文献】
1.日本、韩国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J], 吴富伟
2.日本、韩国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J], 吴富伟
3.企业金融学的研究范式及其架构--西方公司金融学的借鉴与我国财务管理学范式
转换 [J], 张玉明;吴有红;张娟
4.韩国优势与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后发追赶战略研究 [J], 梁枢;黄念南
5.技术引进:韩国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J], 贾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 l y s i s o n Fe a t ur e s of Nat i o n al I ns t i t ut i on a l Ar r a ng e me nt s o f Ko r e an Pur s ua nt Te c hn ol og i c a l I nn o v at i o n Mo de
陈 晓 晖 ,丛 培 鑫
( 大连理 工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辽 宁大连 1 1 6 0 2 3 )
摘要 :韩 国的科技创新 经历 了起 步阶段 、发展 阶段 和 高科技发 展 阶段 ,呈现 出政府发 挥重要 作 用、企业是 自主
创新 的主体 、“ 官产 学研 ” 良性互动等特点 ,其追赶 型科技创 新模 式 中国家制度安排的特点是确 立以 实现 经济跨 越 式发展 为 目标的科技创新 战略 ;建 立政府 主 导的 集 中的科 技 管理体 制 ;建 立 以企业 为主体 的 自主创新 体 系;
Ab s t r a c t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K o r e a h a s g o n e t h r o u g h t h e s t a g e o f s t a r t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h i g h—t e c h d e v e l o p — me n t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f o l l o w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g o v e r n me n t p l a y s a n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t h e e n t e r p r i s e i s t h e ma i n b o d y o f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 g o v e n me r n t —i n d u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i n s t i t u t e f o r ms b e n i g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a n d S O o n .T h e f e a — t u r e s o f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a r r a n g e me n t s o f i t s p u su r a n t t e c h n o l o g i c l a i n n o v a t i o n mo d e a r e t o e s t a b l i s h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s t r a t e y g or f t h e t a r g e t t o a c h i e v e e c o n o mi c l e a p e d d e v e l o p me n t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c e n t r a l i z e d g o v e n— r me n t g u i d e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s y s t e m w i t h e n t e r p i r s e s a s t h e ma i n b o d y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h i g h i n t e n s i t y o f R& D i n v e s t me n t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s u p p o t r s y s t e m.
CHEN Xi a o h ui , CONG Pe i x i n
( S c h o o l o f Ma r x i s m S t u d i e s o f D a l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D a l i a n 1 1 6 0 2 3 ,C h i n a )
建 立 高 强 度 的 研 发 投 入 体 系和教 育 支撑 体 系 。 关 键 词 :追赶 型 科 技 创 新 模 式 ;国 家 制 度 安 排 ;韩 国 中图分 类号 :F 2 7 3 . 1 ;F 2 7 9 .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3 )1 8— 0 0 3 9— 0 4
2 o 1 3年第 1 8期
s c i … 。 dT e
me n t
删h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6 9 5 . 2 0 1 3 . 1 8 . 0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