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族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麦和青梨,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烩菜、火锅和大块肉。
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
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门类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再配搭诸如八宝饭、高丽肉、松子炒鸡,以及按季节制作蒸梨、蒸苹果等甜食,形成蒸煮炒卤炸烩酥炖多样齐备,色香味俱佳,别具特色的宴席。
丽江粑粑、鸡豆凉粉和丽江窨酒,也是纳西人传统的著名食品。
永宁等地的猪膘(又称琵琶肉),系将整头猪去内脏、骨头后风腌而成琵琶状,久放而不变质,肉味清香,为待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边远山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较差,但也非常好客,民风淳朴,仍然可以品尝到浓茶配炒面、荞饼蘸蜂蜜、核桃油煎面饼等风味食品。
1639年,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受丽江世袭土司木增的盛情邀请来到丽江,在解脱林盛情款待“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
”
三叠水简介:
一叠:果碟类(13碟)即象征玉龙山13峰。
(迎宾礼)四干果、四蜜饯、五点心[代茶水(雪茶)] 可根据季节变化,原料也随之改变,可规格不变。
菜名菜单:纳西风味冷盘、丽江火腿、油煎黑粉、玉水鸭蛋、板栗烧肉、高勒韭黄、芝麻吹肝、风味腊肉、寺舟龙爪、满梨肉丁、纳西乳扇、泡辣子炒肉、神龙地参。
二叠:欢聚碟(13碗)
菜名菜单:白芸豆酥肉、烩佛掌参、百合圆子、木耳炖鸡、很普凉拌、拉市鲫鱼、云腿老龙皮、白云尖尖、菊花闹铃、云腿粉丝、油煎麻补、纳西格贡、炒三丁。
三叠:热烈碟(火锅为中心)共13种
菜名菜单:大红肉、烤鱼、酥油茶(甜咸两种)、铜锣锅焖饭、水焖粑粑、丽春火锅:
从下往上分八层,分别为:腊排骨、芋头、茨姑、豆腐、韭菜根、粉皮、粉丝、青菜(代辣子蘸水)。
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的传统穿戴分两种:一种见于丽江一带,一种见于中甸三坝一带。
丽江纳西族男子蓄短发,戴毡帽或缠包头。
毡帽中有一种一半卷边、名为喜鹊窝帽的,十分潇洒和别具一格。
上身内穿麻布和棉布衣,外披羊毛毡或穿羊皮坎肩下穿黑色或蓝色长裤,腰束带,穿布鞋、皮鞋。
中甸三坝一带的纳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裤,衣为右衽或对襟、长袖外套,衣长到腹部,缠红布包头。
各地的纳西族男子服饰都比较简洁,色调明快,显得纯朴自然。
纳西族建筑特色
纳西族的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
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
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纳西族节日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
而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
春节:
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
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
初二洗头洗脚。
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
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习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棒棒会:
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
每当农历正月十五,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以备春耕。
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歌舞表演。
小年:
小年是云南省宁获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人民的节又、也叫做牛马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用来酬谢牧童一年来的辛劳。
届时。
孩子们可得到家长缝制的新衣裤和一些食物,食物有。
一只猪前脚、两根猪肋骨以及鸡蛋、面饼、精粑、酥油、水果糖果等。
替别人放牧的孩子也同样可在寄宿户中得到同样礼机一歹节日里,歌舞和赛马活动为大家带来欢乐。
一赛马,也称"跑罐子",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能有幸喝到头一罐美酒。
目前,组织儿童看电影,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为古老的节日又增添了新内容。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隆重节日。
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
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
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
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
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农具会:
正月十五丽江农具会,正月二十日白沙农具会,都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着春节活动的高潮,也是这个节庆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备耕生产的开始。
白
沙农具会在明清时叫"白沙庙会",纳西语叫"白沙堂美空棒",意即"白沙大宝积宫开门"。
是明代建筑"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寺庙一年一次的开门日。
主要是让人们进香拜佛。
近半个世纪来,成了交流农具为主的节日,故人们名副其实地称为"白沙农具会"。
届时,邻近各县农民纷纷来此买卖农具和马匹,赶会期间热闹非凡。
北岳庙会: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盛大节庆。
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
纳西人认为三多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牲隆重祭祀。
三多的信众颇多,香火之旺,当居丽江所有寺庙的首位。
龙王庙会:
三月十五的龙王庙会,也叫黑龙潭会,既是纳西族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各族人民的物资交流会。
会期三至五天。
参加庙会的人,除丽江及邻县各族农民外,还有大理、保山等地的商旅及一些外省客商。
届时,黑龙潭附近临时辟出的广场中,商棚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异常。
当地人民争先购买内地来的日用百货,外商则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品。
这种互通有无的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会期中还伴有唱滇戏、赛马及唱纳西族民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骡马会:
七日骡马会,是纳西族人民的又一重要节日。
于七月中旬在丽江县城西狮子山后坡上举行。
会期七至十日,以牲口交易为主。
届时,滇西北各县及大理等地农民,携带土特产品到丽江出售,买回著名的丽江骡马、铜器等。
一个会期中上市或成交的牲畜达一、两千头左右。
朝山会:
七月二十五日朝狮子山拜女神,是永宁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
传说狮子山是一位女神的化身,名叫"里底干木",即永宁的女神。
她不仅主宰着永宁人口的兴衰、农业丰歉、牲畜增减以及婚姻和生育,同时也是众山神之首,周围的男山神归她管辖。
每年的七月二十五日,各地山神都要到西藏聚会娱乐,干木女神也前往参加。
为使女神愉快和祈求人畜兴旺、庄稼丰收以及百事昌盛,在这一天,永宁坝区的男女,特别是青年,都穿着盛装,聚集在狮子山麓,数家或数十家人烧一堆松枝,再洒上蜂蜜、牛奶、酥油等祭品,向狮子山朝拜。
拜毕,尽情欢乐,就地野餐。
据说参加朝山的,最盛时达一、两千人。
有些青年男女结伴绕狮子山一周,露宿偶居,趁此进行社交活动。
纳西族宗教信仰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永宁又称“达巴”),是一种受藏族铭教(黑教)影响的原始巫教,崇奉多神,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均视为神灵,非病死者及冤家仇人则视为恶鬼,凡遇疾病、婚丧、节日等都要请东巴念经。
东巴没有寺庙,一股都是不脱产的农民。
东巴教始祖名为丁巴什罗,东巴经书中有一类经书叫《什罗超荐经》,记载了他的生平和故事;在中甸自地和丽江南山汝南化村,有两个大山洞相传为“什罗修行洞”,过去东巴教徒都要前去朝圣。
纳西族还信奉“桑多”为至尊的本主神灵,据《光绪丽江府志》记载:“南调封为北巍,元世祖征大理时经此,救封为大圣北额定国安邦景帝。
”北撅庙在丽江白抄玉龙山麓,纳西语称“桑多阁”,古相参天,一进三院,旧时每年二、八月的羊日,不分宫民
都前去献牲祈福,香火之盛,无与伦比,民间还有许多有关“白沙桑多”的动人传说。
纳西族地区又是佛教(禅宗)和喇嘛教(密宗)交汇的地方,红教喇嘛寺从藏区往南传到丽江为止,掸宗和尚庙由内地往北传也到丽江为止,所以纳西族也信佛教和喇嘛教,还有信道教的,形成了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但信而又不全信,有病有钱就信,无病无钱就不信,解放以后,群众对宗教的信仰破渐淡薄。
纳西族婚丧
纳西人结婚有不见天的习俗。
在天井里搭喜篷,棚内下铺松毛,门口扎迎亲牌坊。
接亲队伍到女方家门的时候,女方家要闭门,双方隔门对唱喜歌,闹腾一阵后方才会开门迎入,男方迎新的人则要洒“开门钱”。
新娘要先祭祖先、后告别父母,然后再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爸妈边随迎亲的队伍出门。
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正中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了。
可以这样说,纳西族近代的婚姻习俗与中原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
婚姻中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夫唱妇随正是汉族的传统伦理。
偏居一隅的纳西族又怎么接受了传统的汉族婚俗呢?从历史资料上来看,清朝雍正年间强力推进的改土归流政策使得纳西族开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
该政策全面影响并最终改变了纳西族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当然也包括婚俗。
而在此之前,纳西族的婚姻是相当自由的。
那时纳西地区还没有受“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青年男女在婚前有社交自由,男女之间两情相悦,谈情说爱并不受父母干涉,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
恋人们一般通过生产劳动,节日活动等场合相识并开始交往,他们会定期相约于山间田野,对歌弹弦,倾吐衷肠,互赠情物。
而这种婚姻自由的古纳西族传统势必会和外来汉文化带来的包办婚姻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才致使相爱的纳西族男女青年在不能
成婚而又不愿妥协于封建礼教的情况下,为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才相约至玉龙
雪山脚下的云杉坪或其它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可见云杉坪不仅是纳西族人
纯洁爱情的见证,更是近代以来,纳西族社会传统文化和强势的外来汉文化激烈冲突而又相互交融的见证。
丧葬习俗纳西族丧葬习俗以三坝乡最具特色。
作为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三坝的东巴文化色彩在当地纳西族丧俗中体现得最为深刻。
一般人死后,都要由东巴接气、净身、指引魂路、招魂并在一段时间后举行超度亡灵仪式。
东巴教认为人死后的回归祖先之地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丧葬仪式中,极尽哀悼和指引之能,以期亡灵顺利回归。
出殡当天早上,死者女儿哭唤死者魂灵上路,东巴吟《鸡鸣唤死者经》。
饭后又铺开神路图,念经指引魂归祖地之路。
指路后,要献死者所骑的“冥马”,此时要念《献冥马经》。
马抖动身子,标志亡灵上路了。
此时又要念经献领路猪经,然后由东巴开路出殡。
葬法多为火化,火化后东巴念经安魂经。
等过了一段时间,东巴在死者火化后的遗骨(供于神龛)前请亡灵回归,设祭坛,全村人同来祭奠。
在此之后方会将骨灰撒向江河。
葬礼和超荐仪式期间,晚上都要跳“哦哦热”,以挽歌悼亡灵,以沉重的脚步劝慰亡灵。
东巴大师的葬礼比一般人隆重,全村东巴都参加,进行初察、复祭和再祭,其中唱尽东巴经卷中的精华,跳各种东巴祭
舞。
此舞演示的其实是教祖丁巴什罗生平及其再生、升天的过程,象征大师升天与祖师爷相会。
火化后,一般人视东巴大师遗物为圣物物,纷纷抢夺。
宗教信仰
像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一样,丽江地区也是一个多个宗教并存而又互不干
扰和谐相处的社会。
在丽江,以纳西族特有的东巴教为主,同时还有藏传佛教和中原的汉传佛教以及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
东巴教是纳西族固有的一种原始的信
奉多神崇拜的教义,因其巫师叫“东巴”(泸沽湖地区叫“达巴”),故称为东巴
教。
纳西族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
纳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
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
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
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
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
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