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综述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bd0276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e.png)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引言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于肝脏组织中。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肿瘤的扩散程度,医生可以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分期。
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将肿瘤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预后,并进行后续的随访观察。
分期系统目前,原发性肝癌的分期系统主要采用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系统。
这个系统依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器官转移(M)对肿瘤进行分期。
T分期T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分期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T分期的详情:•T1: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局限于肝脏。
•T2: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但小于5厘米,局限于肝脏。
•T3a: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仅局限于肝脏。
•T3b:肿瘤侵犯胆囊、膈肌、胃壁等,并未达到肝脏外。
•T4:肿瘤侵犯肝门、肝静脉、腹主动脉等。
T分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大小及对肝脏的侵犯程度,并帮助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N分期N分期用于评估原发性肝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以下是N分期的详情:•N0:没有淋巴结转移。
•N1:肿瘤已经扩散至肝门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N分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是否已经转移到淋巴结,进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手术或其他相应的治疗。
M分期M分期用于评估原发性肝癌是否有远处器官的转移。
以下是M分期的详情:•M0:没有远处器官转移。
•M1:肿瘤已经扩散到远处器官,如肺部、骨骼或其他脏器。
M分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扩散程度,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分期主要依据美国癌症学会和国际抗癌联盟发布的TNM分期系统,其中T分期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N分期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M分期评估远处器官转移情况。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7a0574fffd0a79563d1e720e.png)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性肝癌(HCC)为主。
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在发病率方面排名第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预测,估计2030年将有100多万患者死于肝癌。
在美国,从2000年到2016年,肝癌的死亡率增加了43%(从7.2人/10万人上升到10.3人/10万人),而5年生存率为18%,肝癌已成为仅次于胰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肿瘤。
大部分的HCC发生在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当中,主要是HBV或HCV感染或酒精滥用。
普遍接种HBV疫苗和广泛应用针对HCV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将改变HCC的病因谱。
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患者的增加放大了肝癌的发生风险,在西方国家,NAFLD将很快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
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疗法发展迅速,在过去2年,有4种新药在3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临床疗效。
本文将主要论述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风险因素、监测和诊断,以及循证治疗方法。
一、发病机制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持续性肝脏炎症、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异常再生。
这些异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并导致一系列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最终导致异常增生结节(真正的肿瘤癌前病变)的形成。
额外的分子改变能使异常增生细胞获得增殖、侵袭性和生存优势,并完成到成熟HCC的转变(图1)。
HCC也可发生于不存在肝硬化或明显炎症的慢性肝病患者(如HBV感染患者)。
图1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及分子分型图中描述了人HCC发生过程中关键的分子和组织学改变,以及HCC两个分子亚型的主要遗传和临床特征。
*表示高水平的DNA扩增。
在非增生型中,CTNNB1突变增强了免疫排斥。
二、风险因素没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很少罹患HCC,男性的HCC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
任何原因的肝硬化都会增加HCC的发生风险。
这种风险因病因、地理区域、性别、年龄和肝损伤程度而异。
在世界范围内,HBV感染是HCC的主要病因。
尽管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降低了HCC的发病率,但仍有许多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HBV(2015年为2.57亿人),有罹患HCC的风险。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ppt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582f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c.png)
调整生活方式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继续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 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药物指导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 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 量。同时应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时向医生反馈。
CHAPTER
05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免费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 原发性肝癌的案例分析
CHAPTER
01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的定义
01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实质 细胞的恶性肿瘤,而非从其他部 位转移至肝脏的继发性肝癌。
总结词
心理支持、家庭护理
详细描述
强调心理支持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重要性,如何提供 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以及家庭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 项。
总结词
患者自我管理、康复指导
详细描述
介绍原发性肝癌患者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如何科学 地进行康复锻炼和生活调整,以及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措 施。
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 ,通常与手术或药物治疗 结合使用。
介入治疗
通过肝动脉插管注射药物 或栓塞剂,以阻断肿瘤供 血或杀死癌细胞。
热疗和冷冻治疗
利用高温或低温杀死肿瘤 细胞,通常与其他治疗方 法结合使用。
CHAPTER
04
原发性肝癌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措施,建议新生儿接种 乙肝疫苗。
膜黄染。
CHAPTER
02
第十一章 原发性肝癌【24页】
![第十一章 原发性肝癌【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73f1d67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0d.png)
③一旦出现肝癌临床表现,已至中期,此
时,病情发展很快,不久可出现黄疸、腹
水、肺转移以至广泛转移及恶病质的晚期 表现、中、晚期共约6个月左右。肝癌发展 至晚期时,瘤体直径已达10厘米左右,难以 治愈。
[鉴别诊断]
肝炎、肝硬化,继发性肝癌,肝脓肿,肝 良性占位性病变,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
[治疗]
一、手术治疗:手术切除 是治疗肝癌最好 的方法。小肝癌行局部或肝叶切除,可望 彻底治愈。复发后亦有少数病人可再次手 术切除。
二、放射治疗 三、化学抗癌药物治疗 全身化学治疗较其
他癌肿更不敏感,疗效不够满意。
第十一章 原发性肝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 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概述]
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 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 接侵袭到肝脏所致。
原发性肝癌是指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 发生的恶性肿瘤。
四、介入治疗 采用肝动脉给药和或栓塞 (TAE),配合放射治疗,效果较明显。对较 小的肝癌用经皮穿刺乙醇注射疗法、微波 或射频热固化治疗,可能有根治效果。
五、中医药治疗
六、生物和免疫治疗
七、并发症的治疗
一、病毒性肝炎 二、肝硬化 三、黄曲霉毒素 四、饮污染水 五、其他
[病理]
一、分类 (一)大体形态分类: 1、块状型:最多见,直径>5cm,容易发生破裂。 2、结节型:直径<5cm,常伴有肝硬化。 3、弥漫型:米粒至黄豆大小,最少见。 4、小癌型:孤立的直径<3cm的癌结节或相邻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54f36e9a8114431b80dd832.png)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目前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我国男女之比为(3~4):1,年龄以40~55岁为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全球肿瘤统计分析表明,目前每年新患肝癌人数为62.6万,死亡59.8万人,我国肝癌占全世界40%~55%,诊治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目前对肝癌的基础理论和病因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肝癌诊治有了较大进展,现简述如下。
1 病因1.1 肝炎病毒感染肝癌高发区常为肝炎高发区,肝癌病人中40%有肝炎史。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肝炎与肝癌二者地理分布接近,HBV携带者肝癌发病高于正常人群,肝癌家系中HBV呈聚集现象,肝癌病人中有HBV-DNA整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HBV-DNA整合可激活癌基因,并使抑癌基因突变如p53。
1.2 黄曲霉毒素摄入动物试验表明,小量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损害,大量可诱发动物肝癌,我国主要粮食黄曲霉污染分布图与肝癌分布趋势基本相同,提示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之一。
1.3 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可诱发动物肝癌,亚硝胺富含于腌制食物中和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及其它化学物。
1.4 其它因素尚有饮水污染、吸烟、饮酒、寄生虫、性激素、放射性钍、遗传因素等。
目前认为肝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经多个阶段发展而成,而且不同地区肝癌的病因亦有不同。
2 病理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类型可分三型: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其中以结节型最为常见,可为单个或大小不等多个结节散在肝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多伴有肝硬变。
巨块型一般直径超过10 cm,常为单发癌块,也可由许多密集的结节融合而成。
弥漫型较少见,癌结节很小,呈灰白色,与肝硬变不易区别,病情发展快,预后极差。
70年代以后,由于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的明显提高,又增加了小肝癌型,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5 cm 以下,或两个癌结节体积总和小于5 cm者。
八年制内科学 原发性肝癌
![八年制内科学 原发性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c9d4dae1f8c75fbfc77db2dd.png)
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中的绝大多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不足5%。
本病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
【流行病学】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肝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域间具有明显差异。
东亚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非洲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和南欧,而北欧及美洲的发病率最低。
国内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其中江苏启东、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是高发区。
男:女比例为2.7:1。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多认为与以下易患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不同,故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不同。
我国肝癌患者中HBV的检出率髙达90%,而在欧美及日本等HCV感染的高发国家及地区,肝癌患者的HCV检出率高。
HBV的致癌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是由于HBVDNA与宿主DNA的整合、HBV游离复制型缺陷病毒的存在以及HBV的某些基因产物使宿主基因组丧失稳定性,激活或抑制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内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癌变。
HCV的致癌机制不同于HBV,其可能是通过表达基因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
基因1型HCV感染者较其他基因型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癌;HBV/HCV重叠感染或合并HI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明显增加;血清肝炎病毒检测值长期处于高水平者更易发展为肝癌。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3285db3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b.png)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肿大、发热、水肿、疲劳、昏迷、胸痛、出血倾向、男性乳房发育、低血糖、糖尿、消瘦、食欲不振、腹水、呕血与黑便、腹痛、肝肿大、黄疸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很高。
发病原因普遍认为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摄入黄曲霉菌素、亚硝胺等物质有关。
(一)病史:原发性肝癌的自然病程为2年或更长。
早期多无症状和体征,称亚临床肝癌或小肝癌,此阶段病程可长达10-18个月。
待出现典型肝癌症状和体征,多属中、晚期,自然病程约6个月。
中期从症状、体征出现至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出现,约4个月。
从中期至死亡为晚期,病程仅2个月。
1、多有乙肝、丙肝病毒慢性感染、慢性酒精中毒性肝硬化等病史。
2、主要症状为肝区疼痛、腹胀、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和肝肿大。
有的有发热、腹泻及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等伴癌综合征。
3、晚期可有黄疸、出血、感染、昏迷和腹水、胸水、胸痛、咳嗽、呼吸困难、骨病等转移灶症状。
(二)体格检查1、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缘钝而不整和压痛。
常有脾肿大。
2、偶可闻及肝区吹风样血管杂音。
3、晚期有恶病质、黄疸、腹水、胸水、腹壁静脉曲张及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三)辅助检查1、甲胎蛋白(AFP)测定:对肝细胞肝癌有相对特异性,尤其对早期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目前定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如AFP>200ng/ml,持续8周;或>500ng/ml,持续1个月;或定期多次检查AFP从小于200ng/ml逐升至大于500ng/ml,即应考虑为本病。
AFP 异质体尤其抗AFP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更提高了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2、血清酶学检查:对AFP检查不能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可有α-L-岩藻糖苷酶(AFU)、羧基-γ-凝血酶原、CA19-9,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功酶V(5'-NPD-V)、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醛缩酶A(ALD-A)、血清碱性磷酸酶I (AP-I)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科普知识PPT
![原发性肝癌的科普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3c382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e.png)
何时应该就医?
何时应该就医?
常见症状
早期症状可能包括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疲倦、 腹部疼痛等。
晚期症状可能包括黄疸、腹水、恶心等。
何时应该就医?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例如超声波或CT扫描。
早期发现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应该就医?
原发性肝癌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2. 谁容易得原发性肝癌? 3. 何时应该就医? 4. 如何预防原发性肝癌? 5. 如何治疗原发性肝癌?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定义
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的癌症,最常见 的类型是肝细胞癌。
与转移性肝癌不同,转移性肝癌是其他器官癌症 扩散到肝脏的结果。
预防意识
如果有肝病史或高风险因素,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了解个人风险。
尽早干预和治疗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如何预防原发性肝癌?
如何预防原发性肝癌? 疫苗接种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原发性肝癌的重要 措施。
乙型肝炎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
如何预防原发性肝癌? 健康么是原发性肝癌? 发病率
原发性肝癌在全球范围内是第六大常见癌症,特 别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根据WHO的数据,每年约有84万新病例。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发展过程
原发性肝癌通常在肝脏患有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 上发展。
这使得早期发现变得尤为重要。
谁容易得原发性肝癌?
谁容易得原发性肝癌? 高风险人群
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以及 长期饮酒者是高风险群体。
此外,肥胖和糖尿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肝癌的综述
![肝癌的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713d69f5f0e7cd18425368f.png)
肝癌的综述一、什么是肝癌肝癌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继发性肝癌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三位,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较困难,出现症状就医时,多属中、晚期。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肝癌高发区之一。
本病多发生于中、壮年男性,男女性比率可高达3-8:1,并以40-49岁之间发病率最高,这可能是与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变多见于中、壮年男性有关。
以往对肝癌治疗多持消极态度,近10多年来有关肝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不少病人经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长期存活.二、肝癌的症状早期肝癌可无症状体征,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时,已属于中晚期肝癌。
肝癌的常见症状有:肝区疼痛、纳差、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黄疸等。
肝癌伴腹水、黄疸、远处转移等情况时,称为晚期肝癌。
对肝癌伴腹水者,可先予中药或西药利尿剂治疗,腹水消退后,根据肝内肿瘤情况,仍可按上法治疗。
如为血性腹水,则不易消退;门静脉或肝静脉有癌栓者,予中西药利尿剂不易见效。
如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应予止血处理,同时采用腹部加压包扎。
肝癌伴黄疽者,如系肝门区肿块压迫所致阻塞性黄疽,可采用局部放射治疗,或局部瘤内注射、或介入治疗,或内支架或外引流;如系非黄疸,可予中医药治疗、保肝治疗。
对肝癌有肺转移者,如肝癌原发灶已控制,只有单个肺转移灶,可考虑切除,或局部放射治疗。
如系多个转移灶,或弥漫两肺者,可考虑放射治疗(全肺野照射),或化学治疗、生物治疗。
如肝癌原发灶未治疗,或治疗未见控制,转移灶为单个,或较为局限,亦可考虑放疗。
三、肝癌的病因肝癌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嗜酒等因素有关。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者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资料显示,我国肝硬化患者中20%有既往肝炎病史;56%可查出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的阳性指标;而肝硬化患者中,16.5%—51.5%可发展成肝癌。
原发性肝癌概述
![原发性肝癌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c2ce10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9.png)
原发性肝癌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化学致癌、饮水污染、酒精、吸烟、遗传因素、其他。
肝癌形态学表现可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
按组织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混合型。
原发性肝癌早期多无典型症状,临床就诊者多为中晚期病人。
以右上腹疼痛、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发热、黄疸、腹水等位主要临床表现。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放疗、介入治疗,全身治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 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肝癌常见的并发症:1 .肝性脑病:最严重并发症,1/3死亡。
2、上消化道出血3、癌结节破裂出血4、继发感染: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手术治疗适应症:患者的基本条件: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肿瘤。
肝癌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主要是针对早期肝癌(肿瘤在3cm以下)患者,早期切除肿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微创技术,亦称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经血管化疗栓塞(TACE)、间质消融疗法(去血疗法,如射频微波、激光、冷冻、乙醇消融以及聚位超声)。
TAE定义: 在X线透视监视下,将能够引起血管腔暂时性或永久性阻塞的物质,通过导管释放入病变血管或病变的供血动脉内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TACE理论基础: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血供不通,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
射频消融(RFA)原理:利用频率460〜500kHz电磁波在人体组织中产生离子振动,使电能转化为热能,产生60〜100C高温,致肿瘤组织热凝固坏死。
适应症:对3-5cm的肿瘤具有根治率高、所需治疗次数少和远期生存率高的显著优势。
无水乙醇注射(PE1)原理: 利用无水乙醇注入并浸润瘤体,导致瘤细胞的化学性蛋白凝固,最终达到灭活肿瘤的效果。
肝癌的病理类型及分期标准
![肝癌的病理类型及分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f2911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7.png)
肝癌的病理类型及分期标准肝癌是一种严重的肿瘤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了解肝癌的病理类型及分期标准对于医学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肝癌的病理类型肝癌主要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种类型。
1.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组织的恶性肿瘤。
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和组织学特征,原发性肝癌可分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和混合型肝癌等。
-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约占肝癌的70-85%。
HCC起源于肝细胞,通常与肝硬化密切相关。
- 胆管细胞癌(CCA)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约占肝癌的10-15%。
CCA通常发生在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交界处,其病理类型多样,包括乳头状瘤、管状腺癌和黏液性腺癌等。
- 混合型肝癌是指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组织学类型的肝癌。
2. 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是指肝脏转移性瘤,即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肝脏形成的肿瘤。
常见的原发癌症有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
继发性肝癌的治疗策略与原发癌症有关。
二、肝癌的分期标准肝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来确定的。
目前最常用的分期系统是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
1. TNM分期系统:- T(Tumor):用于描述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
- T1:单个肿瘤,直径≤2cm。
- T2:单个肿瘤,直径2-5cm。
- T3:单个肿瘤,直径>5cm;或多个肿瘤,最大直径>5cm。
- T4: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或腹膜种植。
- N(Node):用于描述淋巴结转移情况。
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文献综述)
![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56ff05cbe1e650e52ea998f.png)
自门 静 脉
9 5% 以 上
肝癌 的 血 供则 以 肝 动 脉 为 主 门静脉血供很 少
。 ,
血
。
阻 断门静脉
。
可 以 干 扰 肿 瘤 周 边 血 供 防 止癌 细 胞
,
,
主要在小肝癌
,
子结 节
向 周围 扩 散
及 肿 瘤 边缘 基 础上
, , 。
我 国 原 发性 肝 癌 8 0 % 以 上 发 生 在肝 硬 变 肝 血流 量
, ,
而 正 常 肝 实质 仅 出 现 轻 肝 动脉 栓塞是结扎的
H A E 即 被 广 泛 用 于 肝癌 的 治 疗
通 过 近二 十 年 的 观
,
短 期 内 即可 恢 复 正 常
,
察和 改 进
,
取 得 了 良 好 的 治疗 效 果
,
尤 其是 对多 数 不
。
进一 步发展
近 端 或 中心 性 肝 动 脉 栓 塞 与 结 扎 作 用 相
能衰 竭 等
。
因此 如 何 提
常 呈 浸 润性 向 周 围 生 长 高
脉 径
, ,
肿 瘤的 生 长 使 瘤 内 压 力 增
、
高 栓 塞后 的 切 除 率 仍 是 一 大 难 题 肝癌 临 床 研 究 的 重 要 课 题 之 一
H
A
这也 将是 9 0 年代
,
压 迫 中央 静 脉 使 血 流 受 阻 而 使 门 静 脉 成 为 引 流 静 使 门 静 脉 成 为 癌 细 胞 在 肝 内扩 散 肿 瘤细 胞 在 生 长 过 程 中
。 、
引;
2 肝动脉栓塞 ( ) l
3 阻 断 肝 癌 双 重 血 供的 血 管
2024年原发性肝癌最全诊疗资料
![2024年原发性肝癌最全诊疗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65eb8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e.png)
2024年原发性肝癌最全诊疗资料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指起源于肝脏的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原发性肝癌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六,死亡率排名第三。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一半。
二、病因与风险因素病因原发性肝癌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 肝硬化:约50-9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的高风险因素。
2.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这两种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
3. 长期酗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硬化,增加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4.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肝病、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等,可能增加原发性肝癌的风险。
风险因素1.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2. 长期酗酒。
3. 肝硬化。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5. 长期暴露于黄曲霉毒素B1(AFB1)。
6. 遗传易感性。
三、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 肝区疼痛:最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
2. 腹部包块: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
3. 体重减轻和乏力:近期内体重明显下降,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
4. 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5. 黄疸:肿瘤侵犯肝门附近胆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
6. 腹水:晚期患者常伴有腹水。
7. 全身症状:如发热、出汗、盗汗等。
四、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1. 血液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AFP)等。
2.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肝血管造影等。
3. 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五、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多样,根据患者病情、肿瘤分期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1. 手术治疗:根治性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适用于肝功能良好、肿瘤局限的患者。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0013605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e.png)
原发性肝癌一、原发性肝癌【病理与临床】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管而居第三位,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
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
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成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作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
加之积极综合治=治疗,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
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
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多已属中晚期,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腹胀、疼痛、食欲缺乏、乏力、消瘦等,其他可有发热、腹泻、黄疸、腹水、出血倾向以及转移至其他脏器而引起的相应症状。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细胞、胆管细胞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三类,其中肝细胞肝癌最多见,占90%以上。
按病理形态来分肝癌分为三型:1、块状型癌结节直径>5cm,其中>10cm者为巨块型,块状型肝癌有膨胀性生长的特点,邻近肝组织和较大的血管、胆管被推移或受压变窄形成假包膜,巨块型肝癌内部多伴出血、坏死。
2、结节型癌结节直径<5cm,可单发或多个,多伴有肝硬化。
3、弥漫型癌结节小,呈弥漫性分布,该型肝癌多伴有明显肝硬化,癌结节与周围肝组织境界不清,易与肝硬化混淆。
另外,将肝内出现单个癌结节且直径<3cm者,或肝内癌结节不超过2个且2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者称作小肝癌。
近年来提出将单个肿瘤直径≤2cm肝癌定为微小肝癌。
原发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可经门静脉系统形成肝内播散,甚至阻塞门静脉主干引起门静脉高压的表现;经淋巴转移可出现肝门淋巴结肿大,其次为胰周、腹膜后、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
此外,还可出现膈肌及附近脏器直接蔓延和腹腔种植性转移。
【超声表现】1、二维超声肝癌结节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内部回声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混合型,而以低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较多见。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92f1ae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e.png)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又被称为肝细胞癌,是起源于肝脏的一种恶性肿瘤。
它通常在肝脏组织内起源,并可迅速蔓延到其他部位,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特点和预防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此疾病至关重要。
1. 定义:原发性肝癌是指肝脏细胞发生恶性肿瘤,形成肿瘤或癌肿的疾病。
它属于胚胎发育后期由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组成的肝实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
2. 病因: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其主要风险因素,而肝硬化则是最重要的预发条件。
其他可能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因素包括长期饮酒、脂肪肝、遗传基因突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糖尿病等。
3. 临床表现:早期原发性肝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常常被忽视。
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腹胀、右上腹痛等症状。
当肿瘤发展到晚期时,还可能出现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4. 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是个挑战,因为症状不明显。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肝脏超声、CT扫描、MRI、血液检测(AFP水平)以及肝穿刺活检。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是否具有恶性属性。
5.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手术切除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只适用于早期肿瘤。
对于晚期肿瘤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则是常见的选择。
6. 预防:预防原发性肝癌的关键是降低患者的肝癌风险因素。
首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肝炎相关肝癌的有效措施。
其次,避免暴饮暴食、戒酒戒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发生。
定期体检、及时治疗肝炎以及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监测肝炎、肝硬化的情况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选项对于预防和控制此疾病至关重要。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https://img.taocdn.com/s3/m/f902255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c.png)
什么是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可以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类型。
了解这两种不同的肝癌类型对于诊断和治疗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
在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肝细胞癌占据了肝癌的绝大多数,大约占肝癌患者的85-90%。
1. 病因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复杂多样,但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
其他引起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因素还包括肝硬化、饮酒、肥胖、吸烟、遗传因素以及某些化学物质的长期暴露。
2. 症状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在早期常常不明显,直到肿瘤达到一定大小或者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时才会出现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以及肝区的包块等。
3. 治疗方法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只适用于早期病例。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其他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缓解症状。
二、转移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是指起源于其他部位肿瘤并转移到肝脏的恶性肿瘤。
肝脏是全身最常见的肿瘤转移部位之一,因此转移性肝癌比原发性肝癌更为常见。
1. 病因转移性肝癌的病因与原发癌症的类型有关。
常见的原发癌症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肺癌等。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入肝脏,形成转移性肝癌。
2. 症状转移性肝癌的症状与原发肿瘤的类型、肿瘤数量和肝脏受累程度有关。
常见的症状包括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腹水、恶心、食欲减退等。
3. 治疗方法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d3a4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6.png)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临床诊断标准的认识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水、肝大、肝区疼痛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血液学异常等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对于有患者的临床医生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原发性肝癌通常呈现为肝脏局部或弥漫性的肿块,边界模糊,内部可见坏死、出血、囊变等表现。
此外,肝动脉瘤样血供、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淋巴结转移等特征性表现也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α-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
AFP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的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AFP的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通过肝穿刺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血管侵犯情况等重要信息。
此外,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免疫组化检测、分子病理学检测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预后。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综合运用以上各项检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原发性肝癌,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关于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
![关于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e230f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7.png)
关于原发性肝癌的名词解释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肝脏组织,而非转移性肿瘤。
它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癌症之一,尤其在亚洲及非洲地区发病率较高。
本文将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名词解释,包括定义、病因、分类、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原发性肝癌,也称为肝细胞性癌,是指肝脏出现恶性肿瘤的情况。
它起源于肝细胞,通常由肝脏内部的细胞发生恶性变化而形成。
原发性肝癌通常分为单个病灶和多发病灶两种类型,前者在肝脏中只有一个恶性肿瘤,后者则有多处恶性肿瘤。
二、病因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
这两种病毒会引发慢性肝炎,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肝脏组织发生异常增生和恶性变化。
其他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因素包括酒精滥用、肝硬化、脂肪肝、烟草使用、遗传因素以及环境暴露等。
三、分类原发性肝癌通常分为两类: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细胞癌(CCC)。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它起源于肝脏的肝细胞,占原发性肝癌的大部分病例。
而胆管细胞癌则起源于肝脏的胆管细胞,相对较少见。
四、症状原发性肝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在晚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腹部疼痛或胀痛、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肝区肿块触及等。
然而,这些症状并非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症状,可能与其他肝脏疾病相似。
五、诊断诊断原发性肝癌通常包括体检、影像学检查、肝功能指标检测和肝穿刺活检。
体检部分通常包括检查腹部肿块、触及肝脏和脾脏、触诊淋巴结等。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超声、CT、MRI和造影等技术,它们可以提供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信息。
肝功能指标检测主要是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肝穿刺活检则是通过取样肝脏组织,进行镜下检查以确定诊断。
六、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动脉化疗栓塞、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和化疗等。
具体的治疗选择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来确定。
手术切除是治愈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但仅适用于少数能够接受手术的病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临床对治法的研究
治法为中医治病的重要环节,前承辨证求因而定,后为采取具体治疗措施之指导,治法的合理拟定是中医药治疗肝癌疗效保证的前提。何任教授治疗肝癌,独创“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治法指导临床[],其中扶正尤重“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温阳补肾”三法,祛邪侧重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理气解郁”四法,卓有成效;于尔辛[]认为肝癌的辨证论治应以中医的“脾”为核心,健脾理气法可以调节机体的各个方面,恢复机体的和谐有序;吴良村教授临证辨治肝癌思路灵活,擅用“养阴疏肝、健脾理气、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利湿”四法贯穿肝癌治疗始终,每获良效[]。潘敏求教授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离不开“瘀、毒、虚”,临证遣方用药多为“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三法[];王灵台教授认为肝癌系因正气不足,瘀热痰毒互结所致,临床扶正重视补益脾肾,祛邪则以“解毒清热,化浊祛瘀”为主,扶正强调阴阳双补,祛邪主张中病即止[]。综上可知,当代名医治疗肝癌治法上扶正祛邪多兼顾,扶正多重视培补脾肾二脏,而热、毒、瘀、结(痰湿蕴积)之邪侵袭
致病,也为诸家所共识;将癌毒提升至肝癌发病发展之根本原因的医家则主张将“抗癌杀毒”贯穿于肝癌治疗的全过程,随疾病进展的程度,酌情选择峻烈程度不同的药物,达到抑制或杀灭癌毒的目的[]。
1.4方药应用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治法拟定以后,选择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环节,有效方剂的代代相传,凝聚了古今中医名家弥足宝贵的心血。当代中医名家治疗肝癌,从疗效着眼,既善于挖掘经方的妙用,又立足临床实践,创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方,促进了肝癌临床疗效的提高。广西名中医王三虎教授[]取《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中“若胁卜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及《金匾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为理论依据,擅用小柴胡汤治疗肝癌早期患者,认为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与肝癌患者的“肝郁脾虚、湿热蕴毒、枢机不利”的病机相合。温桂荣教授[]临证采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癌病在少阳经,既有胸胁胀满,又有腹中痛;肝癌患者若出现黄疸重症,则用茵陈篙汤合大柴胡汤加减为治,取其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功效;若患者证属气滞血癖,临证见脘腹胀痛,右肩部疼痛,痛处固定,入夜尤甚,疲倦乏力,纳差,舌质紫黯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则擅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桂枝加葛根汤合膈下逐渐汤加减治疗,验之临床,每获良效。齐鲁名医焦中华[]创立了益气健脾、解毒散结功效的抗癌专方一一化积方,在肝癌治疗上重视健脾疏肝、理气和胃,多在此方基础上加用柴胡、八月扎等疏肝理气药物。凌昌全教授[]创立了由石见穿、猫人参、惹米仁等药物组成的解毒方,在肝癌治疗的全程中,始终以“癌毒”为着眼点。钱伯文教授创立的“钱氏肝癌方”[]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湿为主的组方原则有其科学依据,提示“脾虚肝郁”是肝癌的重要病机,该方对原发性肝癌癌术后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2.3.2生存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生存质量((quality oflife,QOL)的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况的体验。肝癌癌的早期发现率较低,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放疗、化疗成为此类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严重的毒副反应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生存质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从而成为困扰患者和影响治疗进一步实施的障碍。再者,鉴于肿瘤具有高复发率、高转移率的生物学特性和手术、放疗、化疗对大多数肿瘤均不能有效控制的事实,治疗应以提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作为出发点。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在对待疾病时,不仅考虑患者发病的个体,同时全面考虑自然、社会对人体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非常注意患者的生存质量,实质上是一个动态调整患者生存质量的过程。改善生活质量是肿瘤中医药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将生存质量的评价引入到中医肿瘤学的疗效评价能客观反应中医学自身特点,生存质量从而成为衡量和评价肿瘤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1原发性肝癌中医病因病机及分型证治研究
1.1病因病机
根据古代医籍的有关记载,原发性肝癌属中医学“黄疸”、“鼓胀”、“积聚”、“肝积”、“癥瘕”、“爆症”等范畴,临床中多采用“肝积”之名。感受邪毒,肝气郁结,饮食损伤是患病的主要原因。而正气亏损、脏腑失调是发病的内在条件。正气亏虚,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脏腑功能紊乱,淤血留滞不去,而成积聚。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血证论》:“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情志郁怒,不得发泄而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结于腹中,日久则变生积块。饮食不洁,过饱或过饥,嗜酒过度,损伤脾胃,脾虚湿困,运化不健,水湿停聚,聚于腹内,发为鼓胀,久之成瘤块。本病因正气虚弱,外受邪毒,或食霉变食品,邪郁日久,化毒成瘀,终成癥积。本病主脏在肝,但可病及上、中、下三焦,与脾胃、肾、胆腑关系最为密切,临证施治,宜时时顾及益脾气、养肝阴、滋肾水。
2.2中医药治疗肝癌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
由于受到西医治疗肿瘤疗效标准影响,中医治疗肿瘤疗效标准很不完善,不能体现中医的特点。近年来,诸多中医肿瘤学者对建立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设想与构思。
王济民等[]将瘤体大小变化(50%)+主要症状((40 % )+生活质量(10%)做为中医治疗总的疗效标准。治疗后在一定时间内(>1个月)根据上述指标变化计算分数,如瘤体大小变化属于完全缓解者加50分,部分缓解者加25分,无变化者仍记原来50分,恶化者减50分;生存质量提高者加10分,降低者减10分,不变者仍记10分;主要症状减轻者加40分,恶化者减40分,无变化者仍记40分。将三者分数加权得出最后总分,达到或超150分者为显效,110分以上者为有效,仍为100分者为稳定,<100分者为恶化。杨宇飞等[]提出制定综合疗效评价标准,包括近期综合疗效评价指标(包括肿瘤大小变化、肿瘤相关的主症变化、卡氏评分、体重)和远期疗效评价标准(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张培彤[]提出中医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既要符合中医临床特点,又应符合现代医学肿瘤疗效评价的要求;要纳入生命质量评价;更加注重主观症状改善的记录(包括中医四诊记录下的症状和体征);尽量将中医辨证分型纳入肿瘤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疗效评价标准周血象、肝、肾功能等)的改善。张氏、杨氏[]提出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公式:理想疗效=满意的生活质量+较长的生存时间+最高的肿瘤缓解率。并且强调前两者是主要的,不能牺牲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来换取肿瘤的缓解率,而这正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林洪生等[]以主要症状、肿瘤大小变化、卡氏评分及体重、免疫指标为标准,每项指标均予量化分级,按明显受益、受益和不受益进行疗效判定,制定了晚期肝癌的综合疗效标准。林丽珠等[]提出肿瘤的分期不同,治疗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因此在“实体瘤中医疗效标准
(草案)”中提出,早中期总疗效评价标准=瘤体变化(40 % )+临床床症状((15%)+体力状况((15%)+生存期(30 % );晚期总疗效评价标准=瘤体变化(30 % )+临床症状(15%)+体力状况(15%)+生存期(40 %)。邵梦扬[]认为实体肿瘤的疗效评定应从瘤体大小、症状轻重、卡氏评分高低、生存期长短四个方面综合进行。按百分制进行计算,其中瘤体大小和卡氏评分各占30分,生存期和临床症状各占20分。各项分数相加总值,即为疗效总分,据总分水平,判定临床疗效等级。临床痊愈:总分≥90分;显效:总分≥50分<90分;有效:总分≥10分<50分;无效:总分<10分。认为最佳的疗效应该是:最高的肿瘤缓解率+最长的生存时间十最好的症状改善。
综上所述,不管是强调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还是建立辨证分型纳入体系及综合疗效评定,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普遍重视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在疗效评价中的地位,一致认为疗效评价标准应反映中医学的学科特点。
2.3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2.3.1瘤体大小
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历来都是以肿瘤大小的变化作为评价标准,肝癌的疗效评价也一样,目前一般用:WHO通用评价方法与RECIST评价方法。
肿瘤细胞完全杀灭是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理想目标,迄今为止,恶性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放疗、化疗等三大治疗手段为主,其疗效尚未有突破性地进展,难以达到肿瘤的完全杀灭、“无瘤生存”的目的。上述两种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都是以瘤体体积大小的改变为主要评价内容,存在较明显的局限性。国内著名肿瘤专家孙燕教授曾指出:“人们不再满足于将肿瘤治好而病人变成残废或功能严重失调因而过着悲惨生活的情况”。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治疗中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临床实践亦表明,既往肿瘤内科治疗中由于片面追求“无瘤生存”,可能会导致“瘤去人亡”的后果。生存率无改善,经济、社会负担加重,这些治疗方法逐渐受到质疑。而有些癌症患者只应用中医药保守治疗,虽未能达到消除或缩小病灶,但患者仍长期生存,且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Schipper[]认为有效的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退,机体的反应性对癌症的治疗最为重视这一观点,与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相一致,说明了带瘤生存的科学性。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存质量概念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有效的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退,生存期应该成为疗效评价的标准之一,肿瘤内科治疗的疗效评价应注重病人的生活质量。
1.2证型分类
辨证论治是决定肝癌临床疗效的关键一环,但至今为止,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临床证候诊断规范,当代名中医为此做了大量艰辛工作。凌昌全教授所带领的团队,自1999年开始从事原发性肝癌的规范化研究,采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及临床验证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的定性诊断规范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气滞,血瘀,热证,湿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8种肝癌基本证候的诊断规范[],其后候风刚等的研究发现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这6种证候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基本证候;方肇勤教授[]带领的课题组采用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案,临床调查原发性肝癌2060例,流调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的病机是随病程的发展不断变化的,I一III期证候以肝郁气滞、脾气虚为主,II期以肝血瘀阻、气滞、气虚、湿热等为主,III期以气虚、阴虚、血瘀、气滞、水湿内停等为主,各期中证型出现率居前4位的是气滞、血瘀、气虚、阴虚,从而得出结论:随着病程的发展,证的相兼愈加显著,病机愈加复杂,而气滞血瘀与气阴两虚是根本病机,贯穿于该病的始终。以上证候学研究证实了气虚、阴虚、气滞、血瘀4种证型在肝癌不同临床分期的辨证论治中均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