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东亚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论文》
佛教与东亚文化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题: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
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彻底渗
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政治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文学、美术、书法、音乐、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曾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

中国文化能不断发展和繁荣,佛教功不可没。

本文通过有条理的分析和讨论,详细讲述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佛教道家儒家传统文化佛学
[正文]
一、引言: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悠远而灿烂的历史,中华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信奉佛、道的民族。

东汉永平年间,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从天竺传入中国,从此在中国扎根、发展,并迅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信仰的宗教,而且长盛不衰。

期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历代高僧对佛教的弘扬,王侯将相、鸿儒雅士们也逐渐受到熏陶,加入这一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最终广大的贫苦百姓成为佛教最大的支持者,他们信仰佛教,终使佛教在中国成为常青之树。

因为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和政治支持,佛教在中国空前兴盛,到了唐宋时期,已经达到鼎盛时期。

两千年来,群众基础深厚的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佛教的许多佛理都与中华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似,在不断地矛盾冲击和辩论结合下,佛教终于汇入了中华灿烂文化的长河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广,是无法估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思想、文学、艺术、语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熏陶,有了积极的发展和进步。

二、佛教对中国思想的影响:
中国的哲学思想随着时代不断变迁,而佛教参与其中,并且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朝,盛行于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哲学思想盛极一时。

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使儒学盛极道教日衰。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而道教也开始中兴,佛、道经过冲突、论战、融合之后,中国哲学产生了新的景象:奉行老庄思想之士,开始取义于佛经;而佛学者,也经常引用老庄哲学思想和语句来阐明自己的
观点。

至于儒家,因为帝王及名儒都对佛教产生了极大兴趣,所以,当时儒者终因佛教思想之超越、翻译文学之优美,无不学佛。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发达,而佛教哲学的发展也已达到了顶峰。

中国各大佛教宗派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以华严宗哲学体系和禅宗哲学为哲学高峰。

这一时期,儒、佛、道三种哲学成功合流,思想交融,各展所长,这种格局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哲学对佛教哲学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哲学起到了推动与催化的作用。

至于宋朝之后,在中国文化中影响甚广的朱程理学、陆王心学,在思维模式、参悟方法等方面,受到佛教的极大影响,宋代以来的唯心主义思想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吸取营养。

朱程理学借用了华严宗的某些命题,而陆王心学则吸收了禅宗的某些思想。

至于现今,虽然封建社会已经不再,但是国人思想仍深受佛教思想影响。

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修身养性、生死轮回等思想还深深影着这许多中国人。

不少国人还保持“明心见性”的修行方法,追求内心的“极乐世界”,以华严宗的“事事无碍论”指导自己思想,有较深的境界追;以禅宗的善恶观指导自身言行。

对于现在浮躁的世人,如果多加研究佛学,会让自己内心平和,处事得当。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中国文学作品,偏重于写实,缺乏幻想力;而佛教不同,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幻想力,带有浓烈的浪漫色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有言曰“不懂禅,不足以言诗;不懂禅,不足以论书画”,并非夸张之辞。

从艺术风格来看,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恬淡,在这种特点的影响下,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

最杰出的代表,当属“诗佛”王维,王维的诗画深受佛学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影响,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除王维外,李白、苏轼、白居易等人创作都在不同程度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他们的号中“居士”二字便是佛教用语,代表着恬淡安逸。

从佛学者的作品来看,许多佛教作品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维摩诘经》等,是经典的佛经,而文采也十分优雅恬淡;更不用说身为达赖喇嘛的浪漫诗人仓央嘉措的作品《十诫诗》等广为流传的作品。

而佛教中的其他文人,如诗僧寒山、北宋文人佛印、近代苏曼殊等等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佛学作品中或者佛学者的文学作品中,人们能领略到不一样的文学精髓。

而从和佛教有关的作品来看,最成功的,莫过于《西游记》。

通过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修成正果的故事,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释佛法渊博。

故事本身,使用了许多幻想、夸张的手法,这是佛学的特点;而作品本身,就是和佛教息息相关的;而且,作品所展示的思想,就是佛学的思想。

近代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对佛教思想的描述也十分深刻而独到,书中八位主角暗合天龙八部各部的性格,告诫世人“贪、嗔、痴”的危害和因果循环的道理。

至于其他作品,如描述了“因果报应”思想的《红楼梦》等优秀作品,都极大融入了佛学思想。

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说:“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其中源于佛教的成语,几乎占了史上外来成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由此可见,唐宋之后,中国传统文学已经和佛学紧紧相连。

四: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佛教在艺术方面,尤其是美术、音乐、建筑方面,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留下了及其丰富而优秀的作品。

就美术而言,佛教典故常成为历代画家的创作源泉,观音、文殊、如来等佛教至高无上的被崇拜者总是画家们的绘画对象。

吴道子、顾恺之等著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闻名于世,例如吴道子的《松子天王图》讲述了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敦煌石窟的壁画不仅画工优秀,而且反映了许多佛学道理。

就音乐方面,佛教音乐作为音乐这种娱乐形式,更容易进入封建时期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平民中,使其更易于推广。

《大悲咒》等佛教音乐,传世至今,受到很多人喜爱,尤其是当下,对于许多白领、学生,这是一剂保持内心平静的良药。

至于建筑,受到佛教影响的甚多。

各地的寺庙、石窟自然是佛教建筑的精华,寺庙多建于山中,因地制宜,浑然天成,给人一种极其自然的感觉,融入了佛教文化,给人极好的美感;石窟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石窟中的雕塑和笔画,都是及其珍贵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不仅给人美的享受,还给人关于人生、关于世界的深刻感悟。

中国的艺术作品,深受佛教文化的渲染,佛教文化的融入,使中国的艺术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欣赏角度多样化,体会感受更加深刻。

在佛教的影响下,历代艺术家给艺术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佛教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和贡献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石雕、骨雕、陶塑、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如红山文化的彩塑女神头像,三星堆文化的青铜人像;到后来有比较著名的妇好墓雕刻,最著名的有商代后期的司母戊鼎。

有文字记载以来,著名的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和西汉霍去病墓大气磅礴的石刻,都是中国本土雕塑艺术的体现。

东汉明帝时,佛教东来,洛阳白马寺中出现了从印度带来的佛像,从此佛教雕塑艺术开始在中国传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雕塑主要表现为北方佛教造像为代表的佛教石窟艺术与南方以殿塔为代表的寺庙建筑。

著名的有南北朝时期开始建造的敦煌石窟、龙门石窟,隋唐时期的修德寺、光宅寺、法门寺,五代的镇国寺,以至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寺院内的佛教群像,均为中国佛教造像典型。

隋唐时期,雕塑最为辉煌的时代,佛教雕塑在武则天时达到高潮,具有代表性的是唐高宗时建的龙门奉先寺和武则天时开凿的大型摩崖像龛。

其他重要的石窟有后来的有新疆拜克孜尔石窟,吐鲁番伯孜克里克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四川大足石窟,云南大理剑川石窟和浙江杭州飞来峰造像等等。

其中敦煌、云冈、龙门是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还有泥塑佛像,这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本土化的雕塑手法,基本制作方法是先以木竹等为骨架,其外涂以厚土。

于里层土中,杂以粗糙纸草;再在表面混以云母土,达到细致匀称的效果。

手指耳朵等细腻部分以金针卷上麻丝,作为中心而制成。

佛像粗成后,再在干燥的表面上涂漆、贴箔,并施以彩色颜料,做成的佛像栩栩如生。

佛教雕塑开发了中国传统雕塑的新品种,开拓了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手法,激发了中国传统雕塑的创造力,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传统雕塑的内容和范畴。

五、佛教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和贡献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自从有了汉字以来,书法艺术就伴随着汉字的成长而不断成熟。

佛教的传入,犹如催化剂,使得中国书法艺术逐渐丰满与丰富。

首先是手抄经书,手抄佛经的出现,不仅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保留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繁荣与发展了书法艺术。

第一,书法大师的手抄经书,成为后来历代文人墨客临摹与学习的典范。

具有代表性的就有王羲之的《遗教经》,柳公权的《金刚般若经》、《清净经》,释道秀的《观无量寿经》,李煜的《心经》,苏东坡的《华严经破地狱偈》,黄庭坚的《文益禅师语录》,林则徐的《阿弥陀经》,弘一法师的《华严经》。

在这些手抄经卷中,正、行、草、八分、篆各体俱备,成为当今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第二,佛经石刻。

佛经石刻出现于北齐高王时期,代表作有:山东泰山的《金刚经》、山西的《华严经》、河南的《维摩诘经》,而以河北房山县云居寺的石刻《大涅槃经》规模最大。

还有残缺的石经七百八十多张,碑、铭、题记等七十多张,共刻佛经数千卷。

保存各朝不同的书法风格的石经,更为研究自唐以迄明朝一千多年书法的变迁史,及研究与学习中国书法艺术的珍贵史料。

第三,造像题记。

造像题记是代表中国书法艺术的另一高峰。

造像题记中著名的有被后人整理出来的《龙门二十品》,为历代书法学习的经典摹本。

可见造像题记在书法艺术史上占多么重要的地位。

除了上述写经、抄经、刻经、造像题记等外,有关佛教的碑、铭、志、记、帖等数量也是不一而足,所以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亦难以胜书。

其次,佛教影响书法艺术创作。

书者在写经、书碑、铭、题记的同时,佛教的思想亦必无形中渗入书者八识田中,进而影响书法的意境。

历代书法家受佛
法影响,又学有所成者不胜枚举。

其中,宋朝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三大文豪。

佛教书法家的成就南北朝陈代的智永禅师,创作真草“千字文”,被后代书法家奉为典范。

怀素禅师,是我国僧侣中对书法艺术史影响最大者。

出自他手的《自叙帖》、《苦帖》,至今仍是书法中的瑰宝。

所以有人说:若将佛教书法的部份拿掉,中国书法史将失去一半的光彩。

可见佛教影响书法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六、佛教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与贡献。

在佛教绘画传入中国以前,我国秦汉绘画就有用模印或刻划制成的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等,并形成了自己古朴的风格。

比较著名的有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的轪侯夫人帛画,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工笔重彩画珍品。

佛教东渐,给我国传统的绘画带来了新样式和新内容,丰富了绘画理论和技巧。

首先,佛教壁画的产生,为中国绘画保留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家吸取佛教绘画技术,推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这里,最著名的是的敦煌莫高窟,其规模宏大,至今保留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 个,壁画45 000平方米,壁画十分精美,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成为世界美术史上的个奇迹,可为唐代佛教美术的代表。

其次,促进了中国绘画理论与技法的发展与成熟。

中国传统绘画的伦理意义为佛教教义所充实,绘画技术技巧渐趋成熟。

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画佛,他还提出了“以形写神”论。

相传他在建康瓦棺寺壁上绘的维摩诘居士图,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盛唐时期,中国佛教绘画已除去摹仿痕迹,进一步融合民族传统,色彩绚丽,气势恢弘,创作达到了顶峰。

有“画圣”之称的吴道子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高度和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绘画。

著名田园诗人王维,也是画家,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禅宗影响下,他开创了超然洒脱、高远淡泊的画风,对后世中国画的影响很深。

再次,涌现出大量著名的佛教画家。

如梁代张僧繇即以善画佛像名世。

他独出心裁,创立了“张家样”绘画风格,张僧繇的影响很大,有不少学习他的画派,所谓“望其尘躅,如周孔焉”,可见声望之隆。

佛像的中国化,从此有了很好的发展。

在南北朝后期,北齐曹仲达,佛画颇亨盛名。

因来自中亚的曹国,原来的画风带有西域的作风,在中原既久,画艺渐染上中国民族风格,创立了“曹家样”的绘画风格,成为为唐代盛行的四大绘画式样之一。

后与吴道子结合中国传统风格所创立的“吴家样”并称。

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就是对他们绘画风格概括的评语。

七、佛教对中国建筑建筑的影响和贡献
佛教东渐,为中华建筑带来新的样式,开创与拓展了中国建筑的风格与艺术形式。

我国佛教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寺和佛塔建筑上。

佛寺建筑主要是
融合了中国儒家思想理念,在尊卑等级有序的伦理教义的影响下,它的建筑特色为:主要建筑一般摆在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

佛寺东西两侧配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地藏殿、药师殿等。

生活区有僧房、斋堂等。

佛寺的正殿——大雄宝殿的木结构的屋顶饰以鸱尾,四角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斗拱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的装饰煞是好看。

而柱础刻有莲瓣,十分秀丽。

殿前有石台阶,两侧有回廊,再辅以精美的雕饰。

佛塔随着佛教自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工匠们将印度原有的覆盆式的塔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楼阁相结合,便产生了楼阁式的佛塔。

因为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便派生出了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佛塔。

按塔的造型区分,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瓶形塔、金刚宝座塔等。

八、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方面,佛教促进了格律诗的形成和俗文学的发展;二是内容方面,佛教细致观察自然、世界,感受人生从而得到契悟,推动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汉代时,从梵文或西域文字翻译出来的汉语白话文体的佛经,通俗易懂,带来了中国文学发展上的一股清新之风。

魏晋南时期,文人们爱诵读佛经,像《法华经》、《维摩诘所说经》等,已成为他们的必读书。

佛教一切皆空的思想也影响着诗人的创作,自南北朝以来,佛教为了吸引信徒,用唱经、诵读佛经的方法把佛教传到民间。

就导致了说唱文学的出现。

唐代,僧人将佛本生故事绘成彩画,称“变现”,进而唱佛经故事,说唱故事的底本就叫“变文”。

变文的内容不断拓展,由说唱佛教故事扩大到说唱中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以及历史人物或当时人物的专题故事,如《孟姜女变文》、《王昭君变文》、《董永变文》等。

明清时期,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古典小说提供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故事情节。

总之,佛教的传入,给中国艺术带来了福音,使得中国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开创了中国艺术新的样式,拓展了中国艺术新的风格,它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与贡献。

九、结语:
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佛教在历经两千年的过程中,自身得到了极大地、有益的发展,同时也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还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化财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增加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了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佛教不会因为封建社会的过去和科技文明的发展而消逝,正相反,作为反省人的内心的深刻哲学思想,佛教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了解佛家文化过程中,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其有益的一面继承下来,进一步发展改善,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佛教与中国文化浅析》王莹,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4)[2]《佛教与中原文化》赵凌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 [3]《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中华书局,2010.1
[4]《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赵朴初,中国宗教,1995
[5]《仓央嘉措诗传》苗欣宇/马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