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佛教在东亚世界的波纹
古代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的影响
古代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的影响佛教在东亚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对于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佛教艺术的兴盛与传承。
古代佛教艺术在东亚的演变中,既借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在其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逐渐融入了东亚的文化体系。
首先,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寺庙建筑方面。
佛教寺庙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往往以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装饰著称。
东亚地区的寺庙建筑常常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如斗拱、檐口、屋顶等元素。
同时,佛教寺庙的建筑结构也融入了佛教的理念,以塔式建筑、宝塔等形式展示佛教的崇高与神圣。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刻地影响了东亚地区的建筑风格,并成为东亚地区独有的文化符号之一。
其次,佛教艺术对于东亚地区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绘画起初是佛经传世的手写插图,随着佛教的发展,绘画成为一种重要的宗教艺术形式。
东亚地区的佛教绘画一般以壁画和纸面作品为主要形式,以佛教故事、佛像和菩萨形象为题材,通过线条的渲染和色彩的运用,表达人们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追求。
佛教绘画不仅丰富了东亚的艺术传统,也推动了绘画技巧和题材的丰富变化,为后来的绘画艺术开辟了新的视角。
此外,佛教艺术对东亚雕塑艺术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佛教雕塑经过对观世音菩萨、佛陀等形象的不断探索和塑造,形成了富有东方审美特点的独特风格。
东亚地区的佛陀雕塑以安详、慈悲的面容和庄严的仪态为特征,形象恭敬肃穆,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佛教雕塑不仅成为东亚地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崇尚和谐与平静的价值观念。
最后,佛教艺术对东亚地区书法艺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佛教经典的传播与诵读促进了汉字书法的发展,并为后来的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灵感。
佛教诗句、经文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独特的书法题材。
佛教艺术的影响使得东亚地区的书法艺术在技法和题材上都能够有所突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如中国的草书和日本的行书等。
综上所述,古代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寺庙建筑、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和书法艺术等方面。
《佛教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佛教是源于印度的一种古老宗教,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它以“四谛”和 “八正道”为基础,强调个人实践和瞑想。佛教已经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 拥有超过五亿追随者,并深刻地影响了全球文化。
佛教的产生
1
印度古代社会背景
佛教诞生的背景,印度早期宗教发展的历史累积和多元文化的交汇。
2
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
佛教文学
佛教音乐
佛教文学以佛陀生平、佛法讲授、 佛教史传、论著文献等为主要内 容,具有文化瑰宝的意义。
佛教音乐特点鲜明,符号含义深 刻,体现了佛法的精髓和博大精 深。
佛教的文化(续)
1 佛教建筑和艺术
佛教的建筑风格通常简约清幽,寺庙里的雕 塑、壁画和佛像都反映了佛教的美学理念。
2 佛教与中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ຫໍສະໝຸດ 佛教教义在中国茁壮成长,产生 了如法华经、金刚经等经典著作。
佛教在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里, 中国佛教有其独特性和丰富多彩 的发展经历。
佛教在日本、韩国、越南 等国家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在东亚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已经深植民心。
佛教的宗派
上座部佛教
印度原有的佛教,它目前只 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 国家得以保全。
印度王子释迦牟尼的成长经历,打破枷锁,向内探寻人生真理的故事。
3
佛教的早期发展
佛教开始在印度地区传播开来,建立了基本体系和伦理观念。
4
佛教的教义和宗旨
佛教所宣扬的教义和核心价值,如四谛、轮回、因果报应等。
佛教的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历史进程与哲学思想
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历史进程与哲学思想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对亚洲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亚洲的传播历程,并分析其对亚洲文化、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影响。
第一部分:佛教的传播历程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迅速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佛教在亚洲的传播历程。
1. 印度:佛教的起源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在印度开始传授佛法。
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最早接受佛教思想的是印度的王室和一些知识分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逐渐在印度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主要宗教之一。
2. 中国:佛教的汉传与民间信仰佛教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最早由中亚的传教士传播。
佛教的到来对中国古代宗教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的传播不仅受到王朝的支持,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信仰。
佛教与中国古代哲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3. 日本:佛教的本土化与发展佛教在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逐渐与当地神道信仰融合并定型为日本的本土宗教。
日本佛教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宗教信仰,也对日本文化和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4. 东南亚国家: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在东南亚地区也得到广泛传播。
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家都有着深厚的佛教信仰,并将佛教渗透到各个层面的社会生活中。
第二部分:佛教对亚洲的影响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对亚洲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部分将探讨佛教对亚洲文化、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影响。
1. 文化影响佛教的传播促进了亚洲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佛教的艺术与雕塑在亚洲各国广泛传播,成为各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的僧人以及修行者也传播了印度的文化习俗,如瑜伽、冥想等,对亚洲各国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2. 政治影响佛教在亚洲各国的政治格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佛教寺庙往往扮演着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僧人也与政府官员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日本,佛教寺庙成为地方政治的重要支持者。
佛教基础知识PPT课件
三、想蕴: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对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故名 想蕴。(六想者,谓意识着色想色,着声想声,着香想香,着味想味,着味 想味,着触想触,着法想法也。
心 畜 生
菩 萨
声 闻
缘 觉
阿
修
天
罗
人
.
11
佛教的业果论:三业行为 (1)十界圣凡谁主沉浮?业就是行为活动的意思
1、从行为的施发者来说有三种:身业、口业、意业。 2、从行为的性质来划分也有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 (2)佛教的业果流程——根尘识。 1、身口意三业是如何造恶业的?
.
12
是依着感官接触外境生起错误认知做出种种善恶夹杂的行为。佛教中叫做根尘相 对生妄分别而起惑造业 根指六根、尘指六尘、妄分别是指六识
此三界都是众生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以跳出这三界为目的。
.
22
佛教的宇宙起源观——缘起
事物之待缘而起,一切有为法,皆自诸多条件合和而起,小到个体生命,大 到宇宙都是由依因待缘而起,也就是因缘条件合和而现起这个纷繁复杂的世 界
佛教中有四因缘之说
因缘:主因、内因。
增上缘:助缘、外缘。
所缘缘:外缘是指外境,外境使人产生认识之缘,叫所缘缘。
.
4
佛教的生命观:十法界 佛教把生命层次分为十个等级:十法界 其中四种圣人和六种凡夫
.
5
六道凡夫简称“六凡” 通常所说的六道轮回,也指的是这六道
六凡
天 道
阿
人
修
道
罗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
国
唐
洛锡
高句能 新鞭 奈良
日本
;百涪
遣唐使路线图
请思考日本文化中有哪些中国元素。
日本文字的形成深受中国汉字影响;日本建筑体现了中国建筑元素;日本官制深受 三省六部制影响;日本文化蕴含着中国儒家思想元素;鉴真东渡为日本带去中国的 佛教文化;中国生产技术传入日本(水稻栽培技术、养蚕缫丝技术、茶叶种植技术 等) … …
1.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和“来世超脱”能够给饱受种 族制度压迫的下层人民提供心灵慰藉。
2.佛教宣扬的“忍耐顺从”使下层民众放弃反抗,有利于 稳定社会秩序,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印度教的 产生
印度教4世纪兴起,以婆罗门教为 基础,吸收佛教教义和教规,有着 三大特点:崇拜三相神、直接宣扬 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 世,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 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是包罗 各种神明、多种哲学思想的混合宗 教。
2.武士道的“杀人与战争之道”铸造了日本人野蛮、好战等民族特征。近代武士道与军国主义结合 在一起,给人类的和平与生命带了了极大地伤害。
3.武士道的“忠诚与献身之道”培养了日本人的奉献精神、使命感、责任感、恪尽职守的民族性 格,从而促进了日本的崛起。
日
本
文
学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日本其
实相当于《诗经》在中国的地位。所收诗歌自4
古代东 亚
化
文
二、古代东亚文化
1.古代朝鲜文化 (1)手工业: B.C.5 世纪,青铜器、铁器 (2)天文学:7世纪,庆州瞻星台,东亚现存最古天文台 (3)历史学:12世纪,朝鲜现存最早的正史《三国史记》 (4)文字:15世纪,朝鲜世宗创制朝鲜文字“谚文”
庆州瞻星台
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力分析
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力分析佛教是亚洲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其传播和影响力对整个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佛教在亚洲的传播路径、影响力以及对当地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一、佛教在亚洲的传播路径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6世纪由佛祖释迦牟尼创立。
从印度出发,佛教逐渐传播到整个亚洲地区,并且影响力逐渐扩大。
根据历史记录,佛教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路径:1. 陆路传播佛教最早通过陆路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
沿着有利的贸易路线,佛教从印度传播到现今的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进一步传播到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
2. 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佛教的传播还受益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
通过海上贸易,佛教从印度进入了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
这些地区成为佛教的重要传播中心。
3. 文化交流传播佛教的传播也与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当佛教传播到中国时,它与中国文化和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
佛教的传播还促进了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佛教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佛教的影响力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不仅改变了宗教面貌,还对当地社会、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影响佛教的传播为亚洲社会带来了秩序、和平与宽容的价值观念。
佛教教导追求内心的平静、舍弃财富和个人欲望,并提倡关爱他人和善行。
这些价值观在亚洲社会中得以传播,并对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产生了积极影响。
2. 文化影响佛教的传播对亚洲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佛教在亚洲各国的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占据重要地位。
尤其是佛教艺术,它以佛像、壁画和佛经等形式展现出佛教的思想和美学观念。
佛教的东传还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亚洲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3. 思想影响佛教教导人们超越物质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这种思想对亚洲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教诲也对亚洲各国的哲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佛教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佛教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自佛教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禅悟思想、宽容包容的态度,吸引着众多信仰者。
佛教的东传,尤其是传播到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不仅对这些国家的宗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东亚地区的文化、艺术、哲学和社会面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首先,古代佛教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为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契机。
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高僧大德们的身影。
他们不仅传播佛法,更将自己所代表的国家文化与佛教思想进行有机结合。
例如,中国的禅宗在传入日本时,便与本土的禅宗思想进行了有益的融合,使得禅宗在日本的发展中形成了与中国禅宗不同的特色。
而日本的禅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禅宗发展。
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东亚地区各国文化的互通有无,使得佛教文化在东亚地区迅速传播并深入人心。
其次,古代佛教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为这些国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表达方式。
佛教倡导超脱红尘,追求內心的平静与自由。
这种内心的追求使得佛教与艺术创作相得益彰。
在佛教传入东亚后,与之相关的艺术创作也蓬勃发展。
例如,佛教雕塑在中国、日本等地迅速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佛教艺术的宏伟与丰富,为东亚地区的文化艺术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古代佛教文化在东亚的传播还在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哲学影响。
佛教的禅悟思想,通过禅宗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推广,影响了东亚各国的思想观念和哲学思考。
禅宗倡导“看心见性”,以内观的方式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这种禅悟思想影响了东亚地区的哲学思潮,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内在世界,反思自我与外界的关系。
这种哲学变革对东亚地区的思想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古代佛教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倡导慈悲善良、平等互助的价值观,鼓励人们摒弃贪嗔痴,追求精神的自由与现世的幸福。
这种价值观在东亚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
佛教的慈善事业也在东亚地区蓬勃发展,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
佛教在东亚各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东亚各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自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后,在东亚各国逐渐传播开来。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还涵盖了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
本文将从佛教的传播历程、对社会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独特性等方面,探讨佛教在东亚各国的传播与影响。
首先,佛教在东亚各国的传播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在中国,佛教最早传入的是西域,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佛教经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国内地。
初始阶段,佛教在国内的传播并不顺利,受到了道教、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但随着唐代的到来,佛教逐渐得到国家的支持和推广,成为了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在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佛教也是在类似的历史背景下传播开来。
其次,佛教对东亚各国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崇尚“菩提心”和“慈悲”,倡导人们放下物欲、修行自证。
这种思想观念在东亚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对社会道德的提升和人伦关系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佛教强调个人内心的修行和解脱,对个人心理健康的维护也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佛教在东亚各国奠定了一种比较宽容、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社会和谐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佛教在东亚各国的传播还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
例如,佛教寺庙作为信仰场所和文化中心,在东亚各国广泛存在。
这些佛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一种特色的文化景观。
此外,佛教文化中的佛像、经典、佛教艺术等也在东亚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日本的禅宗茶道就是将佛教禅宗与茶道相结合,形成了富有东方哲学意蕴的茶道文化。
这些佛教文化的传播,不仅丰富了东亚各国的文化内涵,也使其在国际间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不可否认,佛教的传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僧尼遵循佛教戒律,世俗人士则对佛教教义存有误解,导致了佛教寺庙成为权贵世家的富贵殿堂的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在东亚各国,对佛教的形象和精神内核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佛教在东亚各国的传播也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一些变异和民俗化的现象,有时佛教与其他宗教进行了混合,使得传统的佛教教义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中华文化〉第四讲
《中华文化》第四讲:佛教与中华文化一、佛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佛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
它产生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印度。
印度当时是奴隶社会,共有十六个国家,尚未统一。
佛教是在反对婆罗门(祭司)的婆罗门教中诞生和发展的。
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又称乔达摩,约公元前565—前485在世。
他出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比罗卫(今尼泊尔南部),刹帝利种姓,其父为饭净王,他被立为太子。
见生老病死而感到人生无常,二十九岁时出家修行,均无结果,后来在菩提树下苦苦思索,终于觉悟成佛。
从此传教四十五年,足迹遍布恒河流域的许多国家,有弟子五百多人,八十岁时在拘尸那揭罗两棵娑罗树间涅槃。
他创立的佛教为原始佛教,后又经过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等发展阶段,公元十二世纪在印度本土消失。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约前273—前232),佛教从恒河中下游地区传播到印度各地,并不断向周边国家传播。
据史书记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东汉初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
永平十年(公元67),汉使梵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回到洛阳,翌年下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建僧院,这就是著名的白马寺。
1、佛神时期——东汉明帝至魏学术界一般认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是汉明帕时期,明帝在写给楚王刘˱的信中,赞扬刘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并用了伊蒲塞(菩萨)、桑门(沙閨,即和尚)等名词(《后汉书·慚王英传》)。
这时,佛教宣扬无为无欲、精灵起灭。
桓帝时将佛祖与太上老君一起祭祀。
这说明,当时人们把佛教看成社会上流行的神仙道术一类,而佛教徒也有许多离奇传说。
比如,东汉灵帝时来中国传法的安息国(今伊朗北部)僧媉世高,传说他前世为也是和尚,曾来华,在广州被盗匪杀死,而盗匪原来是他一个性情暴烈的同学。
他于是再投胎为安息国王子。
这时,那位杀他的同学已堕恶形为大蟒,在中国南方一个叫郑亭湖庙充神灵。
为了拯救他,安世高再次来华,劝其改恶从善。
第四讲 佛教在东亚世界的波纹
2、玄奘取经的意义
A:翻译佛经上的成就 19年共译出75部,1335卷,年均70卷。以数量而言, 超过了四大译家中其他3人的全部,还要多出600多卷。而玄奘翻译更以质量 为胜,被称为新译。因此,无论从译经的量来看,还是从质来看,玄奘都是空 前绝后的。从翻译经典的内容来看,既有大乘佛经典,又有小乘佛经典,还有 密教和净土宗的经籍。
“士女观者,目乱睛迷”——《洛阳伽蓝记》 “如为出家五众,则须切语无常,哭陈忏悔;若为君王长者,则须兼引俗典,
绮综成辞;若为悠悠凡庶,则须指事造形,直谈闻见;若为山民野处,则须近 局言辞,陈斥罪目”——《高僧传》
结果:谈无常,则令心形战栗;语地狱,则使怖泪交零;徵昔因,则如见往业 ;核当果,则已示来报;谈怡乐,则情抱畅悦;叙哀戚,则洒泪含酸。”
东汉初传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印度传入中国。
白马驮经、传至东土。佛传白马寺,两大古代文明的交汇。
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在殿廷间飞行。第二天将此梦告 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傅毅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 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摹写浮屠的遗像。蔡等后来和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 法兰回到洛阳。中国有佛教和跪拜的仪规是从这时开始的。蔡等又带回佛经四 十二章和释迦摩尼的立像,明帝令画工绘制佛的图像,安放在清凉台和显节灵 上,经藏在兰台石室。蔡等是用白马把佛经驮回洛阳的,明帝因此在洛阳城雍 关之西,建了一座白马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后来都是在这座寺庙里圆寂的.
2、佛教东传日本的途径
第一,大陆移民传播
廷历寺《僧禅岑记》云:第二十七代继体天皇即位十六年壬寅,大唐汉人案部村主司马 达止,此年春二月入朝,即给草堂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园,安田木尊,归一礼拜。
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变革
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变革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对东亚地区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探讨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变革。
首先,在佛教的传入和传播过程中,佛教艺术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工具,用来传递佛法的教义和理念。
例如,佛教寺庙的建造和佛像的雕塑成为了佛教信仰的象征。
在中国,寺庙建筑通常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融合了佛教艺术与本土文化的元素。
这种融合使得佛教艺术在东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其次,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传统的影响还表现在绘画和雕塑艺术领域。
佛教绘画在东亚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例如中国的壁画和日本的屏风画。
这些作品通常描绘佛教故事和信仰,传递了佛教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同时,佛教雕塑也成为了东亚地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像的制作技艺和形象设计在东亚地区得到了高度发展,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表现力。
此外,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传统的变革也体现在音乐和舞蹈领域。
佛教音乐和舞蹈通常用来祭祀和演示佛教教义。
例如,中国的诵经和念佛,日本的印度舞和唐卡舞等,都是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的发展不仅充实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在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变革中,还不可忽视的是佛教对人们精神世界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佛教强调内心的平静与慈悲,使得东亚地区的艺术表达更加注重灵性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内心体验的追求对东亚艺术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然而,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变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受到了东亚文化传统的独特影响和变化。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思想理念对佛教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佛教艺术在东亚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此外,佛教艺术的传播和融合也受到了各地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态势。
总之,佛教艺术对东亚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变革无处不在。
佛教文化对于东亚文化传播的影响
佛教文化对于东亚文化传播的影响佛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着智慧的信仰系统,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它已经传播了数千年的时间。
佛教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涵盖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社会和政治等多个领域。
在本文中,将探讨佛教文化对于东亚文化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是佛教的宗教意义。
佛教在东亚地区已经发扬光大,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接受佛教的一些信仰和教义。
佛教在东亚地区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与本土文化相似,如道教和儒教等,都强调个人道德和信仰的重要性,而佛教中的“因果业报”等概念也与儒家的“天命”有着一定的联系,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
佛教的一些基本理念,如无常、缘起、法界等也凸显了东方思维的特质,尤其是中国儒家文化中关注的人文主义和崇尚自然。
其次是佛教的哲学意义。
佛教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它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世界、人类和生死等命题,对于东亚文化的哲学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例如,佛教中的“八正道”等思想对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日本的“道”哲学的影响极大,这些思想强调个体的精神自立和超脱尘世,与中国和日本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种种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佛教的“空”的哲学思想也对东亚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中国唐代和明朝时期,佛教文学和绘画领域中流传着大量精彩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佛教的哲学思想,成为了中华文化艺术的珍藏。
第三是佛教的文学和艺术意义。
佛教的文学和艺术影响非常广泛,它跨越了东亚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
在中国,佛教文学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汉代。
《法华经》和《楞伽经》等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学的代表作品,它们的影响从中世纪一直延续到现代。
在日本,佛教文学、诗歌和戏剧也有着极高的地位,这些作品往往受着宗教和哲学的影响,表现了东亚文化的特色。
在艺术领域,佛教艺术作品涵盖了从雕刻、绘画到建筑的各个方面,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意境和主题均饱含着佛教思想和文化艺术的精髓。
佛教文化和艺术思想对于东亚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浅析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
浅析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作者:孙丹昱姜加宁来源:《商情》2008年第39期【摘要】佛教是一种强大的外来影响,公元前2年左右开始从印度传入中国,客观上刺激并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发展;后又经中国传入临国日本。
同样,使日本民族原有土生纹样发生了重大变化。
因此说,佛教艺术在繁荣中日两国纹样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佛教传统纹样一、佛教影响下的中国纹样佛教作为东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宗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
两汉之际即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的传入给中国纹样带来新的题材和风格。
这种全新的内容,使中国纹样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具有开拓性的改变。
佛教传入之后,大大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形式和内容。
1.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内容出现了狮子纹、忍冬草纹、锯齿纹和字纹等,尤其是以莲花纹和佛光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具有宗教色彩纹样的表现力;人物纹样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佛教以前中国的古代哲学道教,基于神仙思想,创造了许多人类形象的神像,福人。
佛教传入中国,受佛教曼陀罗世界的启迪,出现了以佛陀为主的如来,菩萨等人类姿态的佛像。
与此同时,佛教传入给中国纹样带来了全新的技法和理论。
中国有八宝纹样(八吉祥)自元朝以来中国民族便以“8”字谐音为吉祥之意,八宝纹是以佛教中的典型的八种供器:白螺、宝瓶、宝盖、吉祥结、金鱼、金轮、莲花、尊胜幢为依据创造的。
分别象征着名声远扬的三千世界;聚宝无漏、福智圆满;权威的象征;智慧和觉悟;真理之训诫;复苏、永生、再生;修成正果;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2.纹样构图形式得以发展先秦两汉时仅是平列所有形象,没有纵深和远近的空间关系的处理,缺乏立体感。
魏晋以后,由于佛教美术的影响,焦点透视法得以广泛应用,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增强,栩栩如生而魅力无穷。
特别是凹凸法的引入,使纹样艺术具有了浮雕的审美效果。
古代佛教与东亚文化交流
古代佛教与东亚文化交流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在古代东亚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媒介,为东亚各国的文明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古代佛教的传入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早的佛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而在传入中国之后,佛教经过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土佛教体系。
佛经的翻译和传播不仅促进了汉字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提供了重要素材。
例如,从佛教中借鉴的概念和思想,如因果循环、无我和菩提心等,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演变。
其次,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文化在东亚地区迅速扎根并生根发芽。
融合了佛教文化的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纷纷派出僧人前往中国进行学习和交流。
这些僧人不仅传授了佛教教义,也带回了中国的文化和知识,丰富了各国的文学、艺术和建筑等领域。
例如,日本的建筑风格中就有很大部分是受到了中国佛教寺庙的影响,朝鲜的文学作品中也融入了不少佛教思想。
古代佛教与东亚文化交流还表现在佛教音乐和绘画艺术方面。
佛教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音乐,不仅渗透着宗教意味,同时也具备了独立的音乐价值。
东亚各国的音乐家和艺术家通过学习和研究佛教音乐,吸收了其中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点,进一步丰富了自己国家的音乐艺术。
绘画艺术方面,古代佛教壁画在东亚地区被广泛传播和流传。
这些壁画不仅具备了宗教意味,更展示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东亚各国的艺术家通过学习佛教艺术和技法,丰富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同时也为东亚艺术史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另外,佛教的传入也对东亚地区的社会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舍己为人等价值观,为东亚地区的道德伦理观念提供了新的思考。
佛教的传播也带来了人们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推动了东亚社会的精神和道德文明的发展。
总之,古代佛教与东亚文化交流是一段丰富而深远的历史。
佛教在东亚传播的艺术与文化
佛教在东亚传播的艺术与文化东亚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该宗教的传播在该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艺术与文化传播对东亚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塑造了东亚国家的独特特色。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东亚传播的艺术与文化,并探索它们对于当地社会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艺术在东亚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教的艺术包括佛像、佛画以及佛教艺术形式等。
佛像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姿势展现了佛教的教义和故事。
佛像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制作才能完成。
这些佛像在传播中被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地区的寺庙和信徒,从而帮助佛教在东亚地区扎根。
佛画则是以绘画形式表达佛陀和其他佛教圣贤的形象,它们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来表达宗教的教义和情感。
佛画在东亚地区广受欢迎,成为了传播佛教文化的重要手段。
其次,佛教的文化传播在东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文化是佛教教义的传播载体,包括佛经、佛教音乐、佛教诗歌等。
佛经是佛教的核心经典,它们被翻译成当地语言并广泛传播给信徒。
佛教音乐则是以音乐形式来传达佛教教义和信仰,它们被用于佛教仪式和庆典。
佛教诗歌则通过填词和演唱来表达佛教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文化形式的传播促进了佛教信仰在东亚的扩散,并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
佛教的艺术与文化传播对东亚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艺术和文化传播促进了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通过佛教的传播,东亚不同地区的艺术和文化得以互相沟通和学习,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其次,佛教的艺术和文化对于东亚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的教义强调慈悲、智慧和记念,这些价值观在东亚社会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对社会和个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佛教的艺术和文化传播对社会政治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佛教宗教信仰的普及带来了对个人修养和精神安慰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尽管佛教传播对东亚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2024版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2024/1/29
17
文化交流的意义与影响
2024/1/29
促进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带动了旅游、教育、艺术等产业的发展,为南亚、东亚和美 洲各国带来了经济效益。
增进相互了解
通过文化交流,南亚、东亚和美洲各国人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 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第5课南亚、东亚与 美洲的文化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南亚文化 • 东亚文化 • 美洲文化 • 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的交流与影
响
2
01
南亚文化
2024/1/29
3
印度文化
2024/1/29
01
宗教多样性
印度是宗教多元化的国家,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佛教、锡克教和伊斯兰
教等,这些宗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艺术、文学、哲学等
实用主义
北美文化注重实用主义, 重视效率和结果,强调工 作和成就。
12
中美文化
梅斯蒂索文化
中美文化融合了欧洲、非 洲和本土印第安文化,形 成了独特的梅斯蒂索文化。
2024/1/29
西班牙语国家文化
中美地区多个国家使用西 班牙语,具有相似的文化 传统和习俗。
农业文明
中美地区农业文明历史悠 久,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 远影响。
如茶道、花道、武道等。
2024/1/29
动漫游戏
日本是动漫和游戏产业的强国, 其动漫和游戏作品在全球范围内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
日本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如汽车、电子、机 器人等领域。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知识点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时空坐标】【知识梳理】一、古代印度文化1.成就:辐射性。
3.影响:(1)对东南亚(影响最大)①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②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③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④古代印度的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3)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1)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评价:其实质是通过制度的形式规定社会的等级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
但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延缓社会发展进程,后来种姓制度虽然废除了,但种姓观念在印度民众中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佛教:(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3)主要主张:宣扬“众生平等”“因果缘由”“消灭欲望,刻苦修行”等。
(4)发展过程:佛教创建之初,倡导“众生平等”,不排斥低种姓成员加入佛教,力图在宗教领域打破各种姓间的严格界限,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信徒激增。
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5)影响:否定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它的产生和传播,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具有进步意义;主张消除欲望,忍受苦难,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会消磨、淡化人民的反抗意识。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古代朝鲜文化(1)成就:(2)中朝交流: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②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佛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古印度种族部落之间战乱频发
古印度等级森严: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等,每个阶层都形 成了自己对于世界、人生的看法,而当时处于统治阶层的婆罗门,则向其他的 阶层推行、灌输代表他们利益和思想的婆罗门教。 教就是‚沙门思潮‛发展的结果。
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傅毅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 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摹写浮屠的遗像。蔡等后来和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 法兰回到洛阳。中国有佛教和跪拜的仪规是从这时开始的。蔡等又带回佛经四 十二章和释迦摩尼的立像,明帝令画工绘制佛的图像,安放在清凉台和显节灵 上,经藏在兰台石室。蔡等是用白马把佛经驮回洛阳的,明帝因此在洛阳城雍 关之西,建了一座白马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后来都是在这座寺庙里圆寂的.
刹帝利阶层兴起了‚沙门思潮‛,对抗由婆罗门所垄断的信仰领域。新兴的佛
2、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释迦摩尼生平经历与佛教: 他自己属于刹帝利阶层、但从小接受过婆罗门教
《吠陀》的熏染,对婆罗门教的思想也有深刻了解,曾是王子,也结婚生子, 29岁时看到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痛苦,决定外出,寻求解脱之道。
3、同中国传统方术和咒语的结合
《龙树菩提药方》、《婆罗门诸仙药方》同中、‚移痛灭疴‛、‚召集鬼神‛、‚驾御
虬龙‛、‚兴云布雨‛、‚集福却灾‛与中国神咒的相似、吻合
中国常见的符印之术,也被佛教吸收,敦煌保存的《观世音及世尊符印十二通
及神咒》中所收的符印,就似乎来自于道教。
‚玄奘西行是世界全球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它不只是贸易的,同时也更
是文化的全球化。玄奘用极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造就 了亚洲特别是东亚文明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质。玄奘西行的历史意义,早已超 越了时间、空间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鉴真东渡 对于日本建筑、雕塑、思想、医学都有着重
魏晋南北朝的崇佛表征
1、佛教救赎世界的规矩形成了节日、习俗和普遍知识
‚三归‛(皈依三宝) ‚五戒‛(戒杀、盗、淫、欺、饮酒)
‚修斋‛(每年正月、五月、九月三次长达半月的斋,及每年八、十四、十五
、二十三、三十日六次斋)
三界五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 因果报应
2、寺庙和佛塔的兴建
道谛:是出世的因,道是道品,依此道品修行。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
精进、正念、正定。
2 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辩证哲理层次)
东汉初传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印度传入中国。
白马驮经、传至东土。佛传白马寺,两大古代文明的交汇。 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在殿廷间飞行。第二天将此梦告
陆王心学与禅宗 禅宗主张以心传心,故又称佛心宗。心学讲究求诸于 本心,善恶之念不在外物,而在内省。 禅宗宣扬人人皆有佛性,众生皆得成佛;王氏则主张 人皆可以为尧舜。他们都在以知为心体的前提下,通 过体用关系来说明这一哲学命题。禅宗认为:万物依 心而有,心体是最高的存在。
2、佛教与道教、儒教的真正结合 (儒释道一体)
菩提悟道:耗费六年时间苦行,终于在菩提树下悟出了‚四谛‛。 开坛讲法:‚三转falun‛ 五丘比 逐渐扩展至恒河流域 得到商人和王族的支持
1 关于解决人生的苦难问题(具体而非抽象)
四谛学说: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生、老、病、死、爱别离、冤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三界之内的众
观无量寿经》)
2、玄奘取经的意义
A:翻译佛经上的成就
19年共译出75部,1335卷,年均70卷。以数量而言, 超过了四大译家中其他3人的全部,还要多出600多卷。而玄奘翻译更以质量 为胜,被称为新译。因此,无论从译经的量来看,还是从质来看,玄奘都是空 前绝后的。从翻译经典的内容来看,既有大乘佛经典,又有小乘佛经典,还有 密教和净土宗的经籍。
2 佛教给中国信徒们提供了种种救赎方式
‚神异‛:追求神迹、寻找神迹与中国殷商时期的巫术结合起来 ‚习禅‛:悟出自己心灵中的思想
佛教传入中国带来的初期效应
人们对佛教产生兴趣
它思出幽渺的道理、神奇玄妙的故事,连同它带来的种种技艺和传教时举行的
种种仪式,渐渐使人们对它有了兴趣。
‚观者如堵,迭相践踏,常有死人‛——长秋寺四月四日形象 《洛阳伽蓝记
3 武周时代对于佛教的推崇 华严宗僧人法藏拒契丹 4 开元、天宝之后的佛教与朝廷 玄奘东渡
1、 隋唐时代的佛教教派
天台宗《法华经》 律宗《四分律》 唯识宗《摄大乘论》、《唯识二十论》
三论宗《中论》、《十二门论》、《百论》 华严宗《华严经》、真言宗、 禅宗(直见人心,见性成佛)、净土宗(《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经》、《
conquest or transformation?
似乎不是佛教征服了中国,而是中国使佛教思想发生
了转化,在佛教教团与世俗政权、佛教戒律与社会道 德伦理,佛教精神与民族立场三个方面,佛教都在发 生着静悄悄的挪移。 在中国这个拥有相当长的历史传统的文明区域中生存 ,佛教不能不适应中国,在专制中国政权势力统治下 ,他们只能无条件地承认过政权的天经地义,在传统 悠久的中国伦理笼罩下,他们只能首先确认传统的合 理性,在这个合理的范围内调整佛教的伦理规则,在 中国汉民族本位立场下,佛教逐渐地汉化。
要作用 3、遣隋僧、遣唐僧的作用
1 、敦煌莫高窟 2、唐代的寺庙和塔、钟 3、佛教与唐代小说
因果报应型
《通幽记.窦凝妾》:窦凝再取高门而杀妻妾二女,十五年后,窦宁妻妾的鬼
魂来复仇,最终恶人有恶报。
冥界游行型
《杜子春》:杜子春前后通过了山神、猛虎、妖女、雷电风雨等四关考验,最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线路,有学者进行过讨论,但主流意见都认为它是经由中
国古代到西域的丝绸之路,而传入汉土的。
佛教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乃是东亚思想史的结构,影响了整个东亚思想发展
的进程。
四、魏晋时代与佛教的际遇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乱象
《魏书〃汝南王悦传》:‚悦妃阎氏生一子,不见礼答。有崔延夏者以左道与悦游,令服仙药松术 之属。又好男色,绝房中,轻忿妃妾,至加挞楚。‛
2、佛教东传日本的途径
第一,大陆移民传播 廷历寺《僧禅岑记》云:第二十七代继体天皇即位十六年壬寅,大唐汉人案部村主司马 达止,此年春二月入朝,即给草堂于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园,安田木尊,归一礼拜。
第二,日本遣唐使出使中国学习;
隋大业三年(607),圣德太子派遣国使小野妹子来华联系邦交,求取经论。翌年在该城建立 寺庙,并度僧十人。。《隋书.倭国传》记载:‚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 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第三,中日僧人往来交流学习。(鉴真东渡
玄奘也影响了整个东方历史文化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
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持续至今。当时,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很注重向中国学 习,所以,玄奘法师归来后所译之佛经,很快就传到了日本、新罗(韩国)等 国。而且,玄奘在译经之余,还抽空为各国培养僧才,如韩国的圆测、日本的 道昭、智通、智达等人都曾师从玄奘学习过,他们归国后,各自为佛教文化在 本国的传播和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
后却过不了母亲被牛头马面折磨这关。唐人传奇,不但时时出现佛教思想与用 语,甚至 以佛教故事改头换面而成传奇小说。如李复言续玄怪录之杜子春传 ,即为佛经故事之翻版。
动物报恩型《九色鹿》 梦幻离魂型 《南柯太守传》 神通变化型 《阿含经.降魔经》七十二般变化 《传奇.
聂隐娘》
1、禅宗与儒学的结合
为什么佛教能够迅速在民众中流传
其信仰背后所隐含的,包括对现世的生活、自身的命运、家庭的前程的关心,而且包括 对于自己来世、父母来世乃是七世祖先的命运的忧患,甚至包括一种对众、对国家的希 望。 从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记录》中,归纳佛教信徒所发宏愿的类型: 第一,为自己、父母、祖先祈福禳灾 为亡父母,免生恶道,快得安稳,敬造供养—— 《法华经》 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家眷大小,内外亲戚,远离叁途,值遇三宝——《大般涅槃经 》 第二,把这种愿望扩大到自己并无血缘的众生 为一切众生顶戴供养,愿所往生处,离苦获安——《法华经》 第三,把解脱的宗教与世俗的政治希望连在一起,为国家祈祷。 愿此功德,令国炸无穷,将来之世,值遇弥勒。——《优婆塞戒》 是以在此单城,谒家建福,兴造素经…欲令流通本乡,道俗异玩,愿使福钟皇家,祚隆 万代。——《金光明经》 他力救赎的价值取向,转为‚自力救赎‛的取向。 并没有与中国本土的周孔礼教和鬼神传统发生直接的冲突。
生,尤其是人道众生,都是随业因而感受苦果,不单有三苦、八苦。其实还有 许多大大小小的无量无边的苦恼。所谓‘千人千般苦,个个不相同。’
集谛:三界内苦因,身见(我见、我爱、我痴、我慢);边见;邪见;见取见
灭谛:是出世的果,灭是寂灭,断除了见思烦恼之惑,灭除了分段生死之苦,
所以证入不生不灭的有余依和无余依涅槃乐果,这叫做灭谛。
B:文化上的成就 玄奘在印度得到了大乘和小乘的共同认可,使印度佛教在
理论认识上有了一次难得的统一。玄奘在佛教文化中心由印度向中国转移的过 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2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逐步消亡,大量的梵文佛 教经典消失殆尽。19世纪下半叶,印度佛教复兴时,很多经典只能根据当年玄
1、玄奘西天取经对于东亚文化的意义
》
‚士女观者,目乱睛迷‛——《洛阳伽蓝记》 ‚如为出家五众,则须切语无常,哭陈忏悔;若为君王长者,则须兼引俗典,
绮综成辞;若为悠悠凡庶,则须指事造形,直谈闻见;若为山民野处,则须近 局言辞,陈斥罪目‛——《高僧传》
结果:谈无常,则令心形战栗;语地狱,则使怖泪交零;徵昔因,则如见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