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本科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类型研究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策略研究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策略研究作者:徐杰,祁红岩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年第1期徐杰,祁红岩(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摘要: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师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度,把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学术报告或者讲座,这种转化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关键词:科研成果;教学资源;策略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06-02据统计,大学生毕业后,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并不能马上胜任自己的角色,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呢?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理论课程与社会上所需要的能力相脱节。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地加剧,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是目前各个高等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
一、高校教学现状高校实施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即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在教师看来,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的。
在有的高校看来,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以讲授和学习为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演变成机械的和灌输的技能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在乎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而并不在乎学生是否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也不重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现在一些高等院校,学生由内力促进在课堂上学习的人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所以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改进的问题之一。
本文从背景介绍入手,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建议。
文中也指出了对策实施困难以及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的重要性。
在总结了当前情况并给予评价,并展望了未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原因、对策、政策支持、困难、评价、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随着科技创新在我国的日益重要地位,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也变得愈发重要。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并不理想,大部分科研成果仍停留在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阶段,很少能够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科研和产业之间的脱节、技术转移渠道不畅、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
高校科研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不高,对商业化的意识较弱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政策支持,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和激励措施。
还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共享,建立更加紧密的创新生态系统。
培养更多具有商业意识的科研人才,提高他们对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意识和技能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尽管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相信我国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的现状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高校科研人员普遍存在着研究成果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很多科研成果停留在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阶段,无法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互相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赵礼强;赵冰梅【摘要】针对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多、专业面广而不专、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总结了近几年产学研教育的实践,分析了旨在提升培养质量、提升动手能力的4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指出了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法,为高校开展产学研教育实践提供借鉴作用.【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0(027)008【总页数】3页(P158-160)【关键词】教育模式;产学研;应用型人才;经管类【作者】赵礼强;赵冰梅【作者单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正朝着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转化。
借鉴国内外产学研实践,许多高校着手构建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探索培养适应性强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1-3]。
但是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轻生产实践,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等现象。
突出表现为某些课程内容陈旧,专业面过于狭窄,实践环节受到忽视,教学脱离生产实际,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4-5]。
探索产学研合作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产学研合作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科学内涵,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6]。
自20世纪以来,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走过百年历程。
早在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把产学研合作与创新过程联系在一起。
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产学研合作就是创新过程,就是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产)、高等院校(学)、科研机构(研)以创新为目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致力于技术成果转化,从而获得产、学、研3方独自无法达到的高效益[7]。
合作教育模式是一种校企(研)联合培养人才的形式,是校企(研)联手,有计划地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高校和企业2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及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或不同企业需要的高质素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调研报告

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调研报告一、引言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是将教育研究中产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深入了解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情况,包括成果的产生、推广、应用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促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和措施,为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效益,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研究现状和实践经验;设计了问卷,对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教师等进行了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对一些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访谈,获取了他们的观点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一)教育科研成果的产生1、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教育科研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科研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科研成果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质量有待提高虽然成果数量众多,但高质量、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成果相对较少,部分成果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研究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二)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1、推广渠道单一目前,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主要依靠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传达等渠道,渠道较为单一,覆盖面有限。
2、缺乏有效的推广策略在成果推广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推广策略,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需求和特点,导致成果推广效果不佳。
(三)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1、应用率低尽管有一些教育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率仍然较低,很多成果未能得到有效应用。
2、应用效果不理想部分应用了教育科研成果的学校和教师反映,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操作难度大、与本地实际情况不匹配等问题,应用效果不理想。
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情况汇报

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李明,今天有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校近期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
首先,我将从数据和报告两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我们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
一、数据分析近年来,随着我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科研成果转化在我校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就是我校近三年科研成果转化的数据统计:从数据上看,我校科研成果转化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在最近一年,科研成果转化数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这标志着我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迅速发展。
另外,我们还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领域进行了统计,主要包括技术转移、人才转化和企业合作。
数据显示,技术转移是我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向,占比达50%以上,人才转化和企业合作也在逐年增加。
二、报告分析基于以上数据,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我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和展望。
1. 科研成果转化的多元化我校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技术转移方面,我们不仅与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还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技术推广路径。
例如,我们在某某市与某某公司合作,成功推广了一项新型水稻品种,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产量和收入。
在人才转化方面,学校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
同时,学校也注重与当地政府的合作,通过主题论坛、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2. 科研成果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我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不仅有助于学校的发展,更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科技成果转移,我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得以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和服务领域。
以某某市为例,我校一项关于新能源开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该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扶持,这使得当地的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我们学校还与某某企业合作推出了一套智能化家居解决方案,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科研成果转化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成果转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果转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成果转化是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过程。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对某一特定成果的转化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其在技术、市场、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成果概述(一)成果名称及来源本次研究的成果为“_____”,由_____研发团队经过_____时间的研究开发而成。
(二)成果技术特点该成果具有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优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_____问题,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三)成果应用领域该成果可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市场分析(一)市场需求随着_____的发展,对_____的需求日益增长。
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_____年内,市场对该成果相关产品的需求将以_____的速度增长。
(二)竞争态势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类似的产品和技术,但本成果具有独特的优势,如_____、_____等,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市场定位本成果的目标市场主要定位为_____、_____等客户群体,提供_____、_____等产品和服务。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一)技术成熟度该成果已经经过了实验室阶段的测试和验证,技术成熟度较高,具备进行产业化转化的基础。
(二)技术转化难度在技术转化过程中,可能会面临_____、_____等技术难题,但通过与_____合作,采取_____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三)技术配套条件目前,相关的技术配套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如_____、_____等,能够满足成果转化的需求。
五、经济可行性分析(一)投资估算成果转化所需的投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预计总投资为_____万元。
(二)成本分析在成果转化和产品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成本包括_____、_____、_____等,预计单位产品的成本为_____元。
课题成果转化形式

课题成果转化形式课题成果的转化形式可以说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判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当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已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技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课题成果转化的形式。
一、科技论文科技论文是课题成果转化的最常见形式之一。
科研工作者通过撰写科技论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学术界和产业界传播,实现知识的传承和创新。
科技论文的发表不仅可以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声誉,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是课题成果转化的另一种形式。
科研工作者通过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确保其在市场上的合法地位。
专利的授予不仅可以激励科研工作者进行更多的创新研究,还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三、技术成果展示技术成果展示是课题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科研工作者通过组织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吸引潜在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
技术成果展示不仅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可见度,还可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产业化合作产业化合作是课题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科研工作者可以与企业合作,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通过产业化合作,科研成果可以更快地走进市场,实现商业化运作,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科技成果交易科技成果交易是课题成果转化的另一种形式。
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易,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利用。
科技成果交易的开展不仅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还可以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六、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课题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创业创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创业创新不仅可以推动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课题成果转化形式多种多样,科研工作者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转化形式,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教育科研是指通过对教育领域的研究,探索和发现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为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支持。
然而,单纯的科研成果并不能产生实际的教育价值,只有通过转化和应用,才能使科研成果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并探索提高转化和应用效率的途径。
一、科研成果的转化:从理论到实践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指将理论研究成果变成实际可应用的教育实践成果的过程。
它不仅要求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做出有价值的发现,更需要将这些发现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工具。
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目标明确:科研成果的转化必须有明确的应用目标。
研究者应该围绕着具体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明确希望通过研究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并使这些成果能够在实际教育中得到应用。
2. 紧密联系实际教育需求:科研成果的转化应该紧密联系实际教育需求,解决实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才能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3. 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将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之间应该积极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科研成果。
二、科研成果的应用:实现教育价值科研成果的应用是指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价值。
科研成果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适应教育教学环境:科研成果的应用需要考虑适应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
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教育环境存在差异,科研成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2. 教师专业素养:科研成果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对科研成果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教育创新:科研成果的应用需要促进教育的创新。
教师和学校应该鼓励教育创新,借助科研成果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
三、提高转化与应用效率的途径为了提高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效率,有以下几个途径: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研究经费和资源,鼓励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方式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科研的深入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已经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技术转让、产业化、创业创新等角度,介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常见方式。
1. 技术转让技术转让是指高校将科研成果通过技术交易的方式转让给企业或其他机构,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获得的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软件等可以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转化为经济效益。
技术转让的方式包括独家许可、非独家许可、技术转让合作等。
2. 产业化产业化是指将科研成果与产业相结合,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建立科技型企业,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市场产品。
3. 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指高校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项目,通过创业的方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
创业创新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创新创业团队、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方式实现。
高校可以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资金、创业导师等支持,帮助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项目,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4. 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
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产品开发等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产学研合作可以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联合研究项目、合作创新平台等方式实现。
5. 科技金融支持科技金融是指通过金融手段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创新创业。
高校可以通过与银行、风投机构等合作,提供科技创新贷款、风险投资、科技保险等金融服务,支持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
科技金融的支持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总结起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技术转让、产业化、创业创新、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支持等。
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的探索

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的探索引言科研成果是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他们的职业使命。
然而,这些科研成果往往局限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很少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科研成果转化的意义1.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科研成果代表了最新的科学发展和研究进展,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能够带来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将科研成果融入本科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科研工作和社会需求。
3.加强学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将科研成果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能够帮助学校与产业界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实现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的策略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验教学能力,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人才支持。
2.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学校应设立科研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3.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将科研实践纳入本科实验教学的课程安排,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4.加强学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学校应积极与产业界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科研成果和实验设备,促进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5.加强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学校应加大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度,组织科技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经验,推广科研成果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案例以实验教学中的某个领域为例,介绍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的转化实践。
实验教学领域:生物工程科研成果: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应用转化实践: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引入CRISPR-Cas9的实验操作,通过对模型生物的基因编辑,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前沿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结论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的转化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科研成果转化的等级

科研成果转化的等级科研成果转化是指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社会实践或其他领域中,以实现其经济、社会或科技价值的过程。
在科研领域,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等级也成为评价科研成果价值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科研成果转化的等级及其相关因素。
一、科研成果转化等级的定义与分类科研成果转化等级通常根据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力和价值来划分。
一般而言,科研成果转化等级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基础研究转化:这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初阶段,主要是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验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这种转化通常需要在实验室或模拟环境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2.3.应用研究转化:在这个阶段,科研成果开始在实际环境中得到应用,以解决具体问题。
这种转化通常需要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开发。
4.产业化转化:这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高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研成果经过应用开发,已经形成成熟的技术或产品,并能够在市场中实现商业化应用,创造经济价值。
6.二、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等级的因素科研成果转化等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1.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是衡量科研成果价值的关键指标。
成果是否具有突破性、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直接影响到其转化等级。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对科研成果转化等级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成果符合市场需求,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其转化等级就会更高。
3.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科研成果转化具有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研团队的能力:科研团队的能力也是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等级的重要因素。
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通常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等级的途径为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等级,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市场中。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以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为例

教学研究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213本文为洪名勇主持的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TS10521)和2009年贵州省级教学团队(农业经济管理)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摘要:科研与大学本科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就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来看,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不仅开出了一系列新的课程,而且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本科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研成果 本科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
特别是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要以促进教学改革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以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为例,分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具体效果,为提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服务。
一、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科学研究是完成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的重要手段,与教学相比,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并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是一个探索学术发展前沿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和成果有利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将这一宝贵财富传授给学生,是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补充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着眼于创造新知识,再把创造的新知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去,开设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研是高等学校与社会直接联系的主要渠道。
科研促使师生走向社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科研工作,使高等学校与社会保持了直接的联系,为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同时,学校通过开展科研工作还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缓解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从世界各国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来看,越来越呈现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趋势,很多重要的国家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设在著名大学。
科研成果的转化方法、转化途径以及遇到的问题

科研成果的转化方法、转化途径以及遇到的问题科研成果的转化是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将实验室里的发明创造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科研人员和企业常常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详细介绍科研成果的转化方法、转化途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科研成果的转化方法1.技术许可:科研机构或高校将科研成果以技术许可的方式授权给企业使用,企业支付一定的许可费用。
2.技术转让:科研机构或高校将科研成果整体或部分转让给企业,企业负责后续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合作研发: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研发活动,共享研发成果,共同承担风险。
4.创业孵化: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通过市场验证。
5.产学研合作: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二、科研成果的转化途径1.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
2.服务平台: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人才等支持。
3.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链,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4.创业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5.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
三、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技术成熟度不足: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阶段可能较为成熟,但距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2.资金不足: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科研人员和企业往往难以承担。
3.人才缺乏: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的人才,但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
4.政策和法规限制:部分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受到政策和法规的限制,如环保、安全等方面。
5.市场风险: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不断变化,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6.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可能导致技术泄露或侵权行为。
关于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研究

关于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研究论文关键词:科研成果;教学内容:转化;社会需求论文摘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系统研究了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问题。
从科研成果在促进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承上启下作用,分析了科研成果对于促进教学内容更新与升级的重要作用;针对科研成果直接用作教学内容时所出现的问题,研究了影响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直接转化的诸因素;研究了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以及转化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科研成果对于促进教学内容更新与升级的重要作用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出来的,是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的。
对应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必然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必须面向社会需求,及时地实现更新与升级。
而科研成果正处于教学内容向社会需求逐步靠拢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对于促进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同步更新具有重要作用。
1.科研成果是体现社会需求的重要形式社会需求可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而在高校内部,科研工作是体现社会需求的最直接形式,社会需求是引导科研工作方向的指挥棒。
社会需求在科研成果中会通过多种方式体现出来。
从满足社会需求的时效性来看,可将社会需求分为短期需求与长期需求。
一般来说,横向课题、工程性课题是针对社会短期需求的,主要用于解决某一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纵向课题、基础性课题是针对社会长期需求的,主要研究今后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从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科领域来看,可分为机械工程领域社会需求、管理工程领域社会需求、电子工程领域社会需求等,这些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分别满足相应领域的社会需求。
从满足社会需求的地域范围来看,可分为国家级社会需求、省级社会需求、市级社会需求等,相应的国家级科研成果、省级科研成果、市级科研成果分别满足相应地域范围内的社会需求。
上述科研成果一般都有一定的课题背景,属于一种任务性的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的探索

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的探索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的探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成果也越来越丰硕,很多新的科技创新都是源于高等教育机构的科学研究,但是这些成果如何转化成为实际应用,发挥真正的价值,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的探索。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专项规划,设立“实验教学创新计划”,旨在改善我国大学实验教学现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也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实验教学资源。
在这种转化当中,既要保证转化后的资源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又要兼顾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实践效果,因此如何成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优秀的实验教学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探索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的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科特点分析每个学科的特点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需要制定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对于一些理论比较丰富、应用较少的学科,可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在化学教学当中,通过对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发掘出更多的实验例子,让学生大量接触实验知识,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对于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如工程、医学等领域,科研成果转化需要注重实际应用,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实践效果。
例如,在大型工程实验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仿真技术,将实验过程虚拟化,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安全性,加强实际应用。
二、教学资源整合对于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也还需要进行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人员、实验手册、实验材料等,通过合理整合这些资源,可以增强实验教学的实验效果和教学能力。
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将科研成果和教学需求相结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资源的种类、数量和配置,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实践效果。
三、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的创新是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转化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创新可以使科研成果更好地发挥实际应用价值。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模式根据高校与环境的互动融合程度,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这些模式从产权型态上区别有两类,即合作型态和非合作型态。
合作型态包括技术转移、技术合作,共建经济实体等模式;非合作模式包括自建经济实体和自建大学科技园等模式。
技术转移模式技术转移是早期高校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个主要模式。
高校研发所获得的专利技术通过一定的渠道向社会转移,是科学技术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并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根本途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加速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扩大和规范技术转移,我国相继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市场,形成了技术市场网络,建立了以《技术合同法》、《成果转化法》为核心,一系列与行政法规相配套的技术市场法律体系。
根据科技部对全国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我国1995年的各类技术转移成交221182项,2000 年上升为241008项。
通过技术转移推动了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能利用高校的创新成果,弥补企业内部技术资源不足或技术资源的结构性缺陷,利用资金优势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
缺点在于高校与企业的互动融合程度较低,不利于高校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同时企业也无法分享创新过程的信息,不利于企业培养自己的研发人员。
技术合作模式技术合作是高校与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并把它作为“九五”期间的技术创新工程。
近十年来,产学研的结合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的技术创新成果就是技术合作成功的例证。
如一直围绕中小型草浆造纸厂的环境污染问题,被南京林业大学与江苏新大纸业集团公司通过技术合作攻克。
双方合作开发的“麦草低污染制浆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麦草制浆方法,采用亚硫酸纳和甲醛制浆新工艺,以降低制浆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污染负荷。
经济管理学院2024年工作总结(2篇)

经济管理学院2024年工作总结经济管理学院____年工作总结一、引言____年是经济管理学院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克服困难、实现突破的一年。
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对学院____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工作成绩总结1.教学方面____年,学院在教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开展课程改革,更新教材,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们注重与实际结合,开设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科研方面学院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们加强了科研团队的建设,招纳了一批优秀的研究人员,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室。
通过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开展,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论文。
学院还加强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
3.社会服务方面学院积极承担社会服务职责,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与企业和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咨询项目,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学院还加强了与校外机构和同行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机会。
4.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了教师培养和引进工作。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师资队伍。
同时,学院还注重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学院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教学方面尽管我们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教师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教学过程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引入更多实践案例和项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

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作者:祁红岩徐杰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年第4期祁红岩,徐杰(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摘要: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教学课程的内容、实验教学课程的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毕业设计的内容,并且通过建立“导师制”推进科学研究活动,加大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接触。
这样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可行性;必要性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4-0066-02收稿日期:2015-08-19作者简介:祁红岩(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复杂系统控制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JG2014010991)2015年全国将有750万大学生迈出校园,与2014年相比多了20多万,再度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关键是加快教学资源的建设,提升教学资源的水平。
教师的科研成果会反映所研究学科领域比较前沿的知识,如果把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无疑可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必要性分析国内外的学者通过一定的研究证实: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呈现正比例关系,即具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教学效果要好于无科研成果的教师。
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产生高水平的资源,而且也可以促进专业和学科建设。
因此,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
高校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同时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指出,只有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的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
研究成果拟转化方式

研究成果拟转化方式
研究成果的转化方式因具体的研究领域、目标和背景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成果转化方式:
1. 学术论文发表: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以供其他研究人员参考和应用。
2. 专利申请:如果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知识产权。
3. 技术转让:将研究成果转让给其他机构或企业,以实现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4. 创业孵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通过创业孵化器或加速器等机构支持创业企业的发展。
5. 公共服务: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如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6. 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与其他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在选择适当的转化方式时,研究人员需要考虑研究成果的特点、市场需求、应用前景等多个因素,并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和支持渠道,以实现研究成果的最大化利用和社会价值。
课题成果转化形式

课题成果转化形式
(实用版)
目录
1.课题成果转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课题成果转化的形式
3.课题成果转化的实践案例
4.我国在课题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支持
5.课题成果转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一、课题成果转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课题成果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阶段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成果转化不仅能够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二、课题成果转化的形式
课题成果转化的形式有多种,主要包括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合作研发等。
1.技术转让:即将某项技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另一方。
2.技术许可:即将某项技术的使用权授权给另一方,但不转让所有权。
3.技术入股:即以技术作为投资,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4.合作研发:即各方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共享成果和风险。
三、课题成果转化的实践案例
例如,我国某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通过技术转让,该技术被一家企业购买,并成功转化为产品,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四、我国在课题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课题成果转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等,以推动课题成果转化。
五、课题成果转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课题成果转化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管类本科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类型研究
作者:崔成优权金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05期
摘要:为了提高经管类科研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实现其转化意义,本文根据经管类本科教学的特征,以课程体系为主要分类依据,将科研成果分为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毕业论文三大类。
基于上述分类及分析,本文为经管类在本科教学中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类型参考,规范科研成果转化标准,明确科研转化的方向。
关键词:科研成果转化;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229-02
一、引言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高校的科研成果对于国家的创新综合实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科研成果转化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创新、优化师资队伍、深化和扩展高校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性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管类的科研成果转化相比工科类,主要停留在书面上,其实践性不强。
目前,经管类科研普遍存在项目成果多、论文多,但是难以进行推广和转化的现象,其现实意义很小,而且对于经管类科研成果转化进行相关分类的研究较少。
本文基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结合经管类本科教学的特征,通过专家访谈、社会调查、高校经验借鉴等方式和途径,规范科研成果转化,并对其进行分类。
本文主要以课程体系为主要依据,将经管类科研成果转化分类为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毕业论文三大类。
二、科研成果转化的类型
(一)科研成果向专业课程的转化
1.课程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科研项目的进展,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新知识、研究方法,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同时,也可以将科研成果中的一些先进、典型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并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在课堂中思考或讨论。
课后,教师可以把在科研项目研究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或资料传给学生,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科研成果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思考或讨论过程中可以培养探索精神,提
高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在此过程中,学生课后大量阅读学术论文,既有利于提高学术能力,也有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如果将科研成果直接照搬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一时难以接受,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和挫折情节,反而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教师应选取一些较为独立、内容复杂性低、与教学要求紧密联系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多设计一些互动课程,多与学生沟通,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理解的掌握程度。
2.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将科研项目转化为课堂中具有综合型、设计型的实践教学。
经管类的很多课程中除正常课堂授课外,还增加了一部分实践教学。
科研项目中较为成熟、方法稳定的小课题可以转化为部分相关课程的实践项目,可将实践项目中的内容贯穿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
科研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可以优化和改进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内容陈旧、落后的实践项目。
教师将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接触到前沿知识,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开放的实践项目,发挥自身的思维和创造力,在实践环节中获得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实践打下基础。
实践教学要与课程紧密联系、难度适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流程,并使实践的主体部分尽可能在课堂完成。
目前,经管类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忽视了实践训练,根据科研成果,要对实践项目进行开放式教学。
教师在实践教学开放的同时,也要保证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严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
3.教材。
教材的撰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内容的更新以及改进也需要很长时间。
将科研项目中具有较高理论创新性、全新的理论方法的内容引入教材中,构建并完善教材的基本知识体系。
同时也可将科研成果中最新的案例引入教材中,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改、延伸和补充。
将科研成果中具有创新性的内容引入教材,可以填补教材中的空白,使原来不全面、难以理解的知识得到补充。
最新的案例引入教材,可以更新和扩展较落后的案例或内容。
引入教材的过程中,需要以当前课程为基础,增加最新的、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的内容,从而实现科研成果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或延伸。
(二)科研成果向第二课堂的转化
1.讲座(学术报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全部讲授给学生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讲座或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转化。
讲座可以脱离课本上的知识,在科研成果中选取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学科发展动向以及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
科研成果转化为讲座形式,使学生对于所学专业有一些更直观的认识,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正常教学课堂中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选择的讲座内容不能过大过难,应依托科研成果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并符合时代的步伐。
教师需要积极动员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2.创新创业比赛。
教师可以利用科研项目中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前沿性的内容,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
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自身的科研项目进行补充或延伸,学生可以提高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与自身课程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提高比赛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同时,教师需要筛选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合理地组合团队,并挑选难度适中、创新性较强的科研成果。
(三)科研成果向毕业论文的应用
科研成果本身具有较高的理论创新性,它采用全新的理论方法,构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知识体系。
可以将部分成熟的科研项目应用到毕业论文选题中,供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更高层次的毕业论文。
科研成果向毕业论文的应用,可以填补学生对于学术方面的空白,使原来不全面、难以理解的知识得到补充或延伸。
同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将更具有设计性和创新性,带动了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积极性,毕业论文的质量随之提高。
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毕业论文,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为更好地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
教师在选题和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需要兼顾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帮助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和延伸到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
三、结语
经管类科研成果转化同时涉及经济学类以及管理学类,所以应该规范经管类科研成果转化分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
经本文调查研究分析,将经管类的科研成果以课程体系为主要依据,转化为上述主要三大类型,并对各类型的形式、特点以及重点进行阐述。
为经管类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类型参考,更加明确科研成果的相关转化,鼓励教师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切实为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创新、优化师资队伍、深化和扩展高校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性人才起到积极作用,并为今后更深层次地研究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程永洲,孙泽文.高效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方式及其制约因素[J].大学:学术版,2012,(11):21-28.
[2]蔡可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4,41(18):98-115.
[3]黄佳.高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4]徐杰,祁红岩.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6,1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