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整体知识框架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本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后期。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政治史: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史:自然经济的解体。
文化史:新思想的萌发。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本期中国近代史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标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出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形成。
政治史: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
(二农二侵二资)经济史: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出现、发展和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
改革史:戊戌变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本期历史以1912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为标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政府取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深化时期,即辛亥革命时期。
②从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新旧交替的时期。
政治史:辛亥革命;捍卫民主共和。
中国现代史背诵要点
中国现代史的中考背诵指标及具体记忆内容(一) 第一主题:新中国的建立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包含指标:37—43,对应练习:P37)37.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新纪元”的含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法蒂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新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真正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8.知道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知道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掌握第38、39这两个指标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2.宪法:时间、文件的名称、内容、性质、历史意义;3.三大改造:①哪三大行业?改造的含义、三大行业改造的各自方式、改造“实质”、结果、完成时间、历史意义(3条)、局限性。
②历史分期:(结合课本P25页所记的内容在下面的箭头“标出”)③ 重要问题: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及原因:A . 三次变化: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次: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B . 原因:第一次:外国入侵,主权不完整;;第二次:中共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第三次: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 的转变。
40.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41.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
1.会议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A.原因:“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B.历史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上——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
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框架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本时期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称近代后期。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政治史: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史:自然经济的解体。
文化史:新思想的萌发。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本期中国近代史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标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出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形成。
政治史: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
(二农二侵二资)经济史: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出现、发展和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
改革史:戊戌变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本期历史以1912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建立为标志,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政府取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深化时期,即辛亥革命时期。
②从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新旧交替的时期。
政治史:辛亥革命;捍卫民主共和。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川教版)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新中国1、目的、议题:筹备建国任务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3、内容:⑴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国庆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国内意义: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⑵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1、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2、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3、启示:①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②使用和平解放方针,符合西藏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民族团结,同时为西藏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一、军事上:抗美援朝(1950—1953)1、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军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司令员—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3、目的:保家卫国4、结果:1953年7月,板门店,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现代史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491950
1952 1953 1954195519561958
年年
年万隆会议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J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第一个五年计划
年
土地改革
年J西藏和平解放年新中国成立■-
1961 1964
年年年年年
1976 1979 2001
年年 年年 年
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美<联合公报>尼克松访华
中日建交
中国重返联合国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原子弹发射成功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美建交
香港回归
中国加入
APEC
澳
A —
日
归
中国加入
中国现代史整体知识框架
中国现代史整体知识框架2、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3、巩固新中国的斗争军事:抗美援朝——1953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1949 —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4、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其建设成就(主要的建设成就都集中在东北,都是重工业)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三大改造1956 —197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年)2、探索中的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3、文化大革命(1966—1976)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东方魔稻”——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1973年培育出4、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实现邦交正常化1、新中国的成立、意义经济:土地改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底完成1、1953年12月,与印度代表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①1953年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逐步进行三大改造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
巧记中国近代史知识框架
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 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 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 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
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 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 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 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 运动、 一二·九运动 九运动” 运动、“一二 九运动”。
纵观五千年中华史,一代代王朝的兴衰, 纵观五千年中华史,一代代王朝的兴衰,一次次 神州大地上的硝烟与战火,早已刻进了我们的心。 神州大地上的硝烟与战火,早已刻进了我们的心。从 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开始,中国版图已历经变迁, 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开始,中国版图已历经变迁,却始 终统一多于分裂,这在世界上也是难得一见的。 终统一多于分裂,这在世界上也是难得一见的。 秦朝可以说为中国的版图打下了基础。 秦朝可以说为中国的版图打下了基础。嬴政即位 的那一刻起,便进入了统一中国的征战之中, 的那一刻起,便进入了统一中国的征战之中,先用十 年时间,灭六国,统一中原, 年时间,灭六国,统一中原,六百多年的割据局面结 接着,他又向北从匈奴手中收回河套地区, 束。接着,他又向北从匈奴手中收回河套地区,并修 筑了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以抵挡匈奴南下。此后, 筑了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以抵挡匈奴南下。此后,他 又派兵进攻南方的越族,使之首次纳入中国版图。 又派兵进攻南方的越族,使之首次纳入中国版图。秦 王朝为海棠叶式的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 王朝为海棠叶式的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中, 中国,这只昂首挺胸的“雄鸡” 中国,这只昂首挺胸的“雄鸡”,将站 得更高,看得更远。因为今天的中国, 得更高,看得更远。因为今天的中国, 到处展现着蓬勃的生机; 到处展现着蓬勃的生机;今天的中华民 再次展现出以往的活力。 族,再次展现出以往的活力。她已经跟 上了世界前进的步伐,为美好的明天, 上了世界前进的步伐,为美好的明天, 必会作出更大的飞越! 必会作出更大的飞越!
中国近现代史下框架
第一章国共十年对峙第一节国民政府前期统治(阅读课)一、知识框架新旧军阀对立背景:大革命失败后,政局极为混乱国民党派系斗争国民政府经过二次北伐评价:形式上统一了全国(①②③④)颁布“训政纲领”:以党治国;实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是蒋介石的独裁专制。
建立庞大的正规军;政治蒋氏巩固独裁统治建立特务组织;制定反动法令;目的经济措施及结果特点背景:军事概况结果方针:(内容;原因)外交改订新约运动(目的;内容;评价)二、知识层次A.识记:1、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的三步(宁汉合流、二次北伐、东北易帜)。
2、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政治上加强独裁统治;军事上新军阀的混战;经济上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和特点;外交上捍卫民族主权)B.理解:1、官僚资本的概念;2、改订新约运动的具体情况C.能力:1、比较二次北伐与二期北伐的区别;2、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的理解。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知识框架原因:接受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南昌起义(1927、8、1) 第一枪;人民军队诞生 八七会议(1927、8、7)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方表现 针的制定 文家市决策: 开始走向农村 秋收起义(1927、9)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 绝对领导 意义:中共独立领导的开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始 星星之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 1928) 燎原之势:1930年夏 十几块根据地 30万人实践政权建立:1931年冬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 武装斗争:三次反“围剿 内容主要内容 土地革命 路线作用根据地建设 二、知识层次 A 、 识记:1、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时间、意义、教训2、 八七会议的内容、意义3、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4、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5、 根据地进行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 B 、 理解:1、中共从大革命失败到武装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转变2、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的内容、意义3、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共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开创的正确的革命道路4、理解“工农武装割据”内容三方面的关系 C 、 能力:1、 通过对工农武装起义内容的学习,培养比较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中国现代史知识总汇
时期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
民主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
对外关系
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社会风俗、大众传媒)
思想
科技文化教育
过渡时期(1949——1956)
政治上,革命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国家性质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起步。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消灭私有制,经济基础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过渡到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阶级关系上,剥削阶级被逐步消灭或改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文革”时期(1966——1976)
“文革”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是党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和危害最大的时期。政治上,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制被破坏殆尽;“文革”后期,我国的外交局面有了重大突破。经济上,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惨重。思想文化领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中国近、现代史体系框架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虎门销烟(1839.6),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 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地区。
. 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年),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以身殉国。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900年6月,国联军开始侵华, 8月北京陷落,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西逃。
中国战败,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
至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在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刺激下产生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积极作用:洋务派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895年—1898年),为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突出的历史功绩:促进了思想启蒙辛亥革命(191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中考冲刺历史知识框架-八下
二、中国现代史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成立意义: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代表:黄继光、邱少云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巩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年底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危害:使中国陷于“全面内乱”达十年之久,“文化大革命”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教训:要依据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遵循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共和国的脊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影响: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的方式邓小平提出,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一国两制”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认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坚决同“台独”等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
、“第二炮兵”:1966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打破西方大国核威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外交成熟)、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美关系改善:①尼克松访华(1972),开始走向正常化;②中美建交(1979)、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2001年外交成果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规模最大)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新世纪外交: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意义: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1.历史分期:晚清时期(1840 年—1912 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 年—19 世纪 60年代):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1864—1894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对封建统治和列强侵略的一次大规模反抗;洋务运动则是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1901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国时期(1912 年—1949 年):●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年):这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育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战后又迅速萧条;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思潮影响扩大,新文化运动开展,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年):也被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1.2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割据的含义: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这里是指国内形成了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对峙的局面2.工农武装起义的原因(也是割据背景):ab3.八一起义:领导,意义4.八七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5.秋收起义:时间,领导人,结果,经过,意义(意义: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认识起义地图找到文家市井冈山)6.起义失败的原因:没有认清国情,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行不通7.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过程,作用8.井冈山会师:时间,人物,作用9.武装割据理论:来源(三篇文章),内容,意义(内容包括4个小方面,其中土地革命是理论的核心)10.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半半国情11.星火燎原:时间,规模12.割据局面正式形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13.粉碎三次围剿:时间,作战方针14.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时间,地点,两个主席,性质,意义(性质:工农革命政府)(意义:标志着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推动了革命的发展)15.土地革命:原因,内容,路线,作用(原因:要铲除封建土地制,必须进行土地革命;要解放全国人民,主体是解放农民)16.经济建设:目的,内容,意义17.农村革命根据地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原因是:大革命时群众基础好;此处敌人统治力量弱18.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上走过三种道路:走西方人的路,走俄国人的路,走自己的路1.3九一八事变1.原因:根本,内部,外部(结合黑体理解根本)2.经过(会简单叙述即可)3.各方力量的态度:蒋政府:不抵抗国联:主张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小字)英美:忙于应付国内危机对日本姑息纵容中共与各阶层爱国人士:掀起抗日救亡运动4.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a认为中国处于劣势抵抗会速亡,希望国联帮助b 认为自己最大的威胁是人民革命。
这种政策的实质是卖国反共5.九一八影响:a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成为殖民地B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上升C拉开了局部抗战的序幕D增强了日本实力加速了策源地的形成6.九一八后中共抗日活动:发表宣言,到东北组织游击队1936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周保中李兆麟是联军的主要领导人7.东北军民抗日活动:组织()军,原东北将领( )组织的黑龙江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其中著名的一支,打响了东北抗日的第一枪8.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的是()与日军血战收复多伦的是()同盟军,此同盟是国民党将领()与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宣布反蒋抗日的是()革命政府在上海成立的抗日反蒋组织是(),()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9.九一八后成立的抗日组织:36抗日联军,32中国民权保障同盟,33.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33.11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4红军的长征1.长征的原因:攘外先安内政策;五反失败(直接),王明“左”倾在中央的统治,民族矛盾的上升2.攘外安内政策:背景,实质,行动(发动围剿)影响(影响:利于日本侵华,导致抗日民主运动高涨)3.第四次围剿:背景,结果及原因,军事方针4.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原因ab(根因左倾错误)时间,围剿的重点,蒋的作战方法,左倾错误在五反中的表现(开始时的方针,受挫后的方针)5.长征含义(开始的标志)(战略转移指革命中心的转移,由瑞金到陕北)6.遵义会议:背景(见小字:归纳为:长征开始时红军损失惨重危难时发现毛的主张的正确性),内容(a-d)注意:没有清算王明的左倾路线意义(a-c)注意:“成熟“是指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了问题7.长征中()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渡过()冲出了包围圈8.长征结束的标志9.长征的历史意义(结合黑体字反映第三条意义)10.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乐观向上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华北事变:(即“统一战线的背景”)含义,表现,实质,影响(a-d)(表现:何梅协定与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何梅协定:含义,内容,影响)(华北事变最主要影响:使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过程:a 1935.8.1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注意与9.18时宣言比较)b 1935冬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c 瓦会议后毛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d 1936()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一二九运动:背景,领导,地点,时间,口号,运动人群,作用(背景: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加深)要认识图片4.我们学过的学生运动:五四,五卅,一二九学生们的优秀品质:爱国,崇尚真理科学,不畏强暴,关心时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追求进步,奋不顾身5.西安事变:原因:a-c,经过,各界反应,结果,意义各界反应及目的:亲日派,亲英美派,中共6.能和平解决的根因: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7.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国民党的态度变化:武装反抗----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2.1抗日战争的爆发1.七七事变原因:见导言a-d2.简单叙述七七经过,意义3.国共第二次合作过程:a七七后中共通电b七七后蒋发表谈话,c 八一三后国民政府宣言d改编军队e公布合作宣言(八一三事变是指)(比较:九一八宣言,八一宣言,一二九口号,七七后通电)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即合作完成的标志5.国共能达成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6.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主要的抗战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广州武汉会战7.淞沪会战意义: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8.()战役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框架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1,5月保路风潮中,四川省尤其强烈;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封建君主专制1912,2,12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制度的覆灭和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1912,3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①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②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弄明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③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有的土地和财产。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的胜利意义&局限性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文档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Bolshevism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5,6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全国②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创立&历史特点: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8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1.早期共产党组织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3次论战:①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②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③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2.1920,11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3.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筑波千鸟整理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中国现代史(上册)》(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分类整理。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名词解释:《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列举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华转播的表现:1、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2、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3、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4、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分子。
简答题: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改良派有哪些主张?1、好人政府。
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出来和恶势力奋斗,组织“好人政府”。
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各省制定宪法,实行自治,然后在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联省自治的共和国”。
3、制宪救国。
通过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
4、废督裁兵。
进行裁兵运动。
裁撤下来的兵,去从事农、工矿业生产。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名词解释:北京政变:北京政变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1924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部与吴佩孚在山海关一带激战正酣,北京城空虚之时,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
结果使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直军很快被奉军打败。
11月初吴佩孚率残军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材料分析题:根据孙中山遗嘱,分析其中“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国民党一大决定的国民党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意义、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举措。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1949——至今)筹备: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抗美援朝(1950---1953 )巩固土地改革(1950----1952)新中国的成立并政治:三大改造(1953--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过渡经济:执行“一五”计划(1953--1957)(1949----1956)民主法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失误教训: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规律,(1956----1966)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模范人物: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标志:1966年,成立中央文革小组(1966----1976)结束标志:1976、10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经济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法制: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社会主义现代化政策:一国两制建设新时期成功实现: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1978——)统一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1986年:制订“863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50年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成功)。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外交成就70年代2、1972年,中日建交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改革开放后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2001年,加入WTO原因:国家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一单元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筹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巩固新中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1课核心知识能力框架图备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教学模式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助教案◆。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线索+重大标志性事件》总结 ppt课件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成为是新时期推
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ppt课件
11
5、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
A、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回大 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B、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C、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发展
关于真理标 准的大讨论
对内 改革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对外 开放
民主与法制 建设的加强
邓小平理论是 如何形成的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二大
3、十三大
4、南方谈话
5、十四大
ppt课件6、十五大
5
中国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各是什么?
原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出发。
启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农民利 益放在重要位置;“三农”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中国 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变革总是走在前列,党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问题
1978年
背景
1、大革命失败 2、城 人民解放军取得新民
市暴动失败 3、开辟 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
农村革命根据地
胜利
1、文化大革命结束 2、 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 治局面,国民经济得到初步 恢复
主要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 内容 转移到农村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 转移到城市,开始由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三、改革开放以1992年为界分两个阶段:
1992年以前:改革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纲要图解
中国近代史知识纲要中国近代史解读二、基本线索:1、中国近代史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相勾结,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抗争史。
3、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三、基本知识点:1、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新中国成立前)。
2、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统治中国的政权:晚清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4、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5、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
即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重大历史事件:1、旧民主主义时期: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列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人民的抗争: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近代化的探索:(1)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3)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4)先进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1919年5月——1937年7月①中共诞生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月。
五四运动:1919年5月,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共一大:1921年7月,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初——1927年7月,国共两党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黄埔军校: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
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它点燃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国民大革命:1924年至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后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大革命失败。
4、土地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红军长征: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6、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侵华。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7、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抢夺胜利果实,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整体知识框架
2、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
3、巩固新中国的斗争军事:抗美援朝——1953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1949 —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
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其建设成就(主要的建设成
就都集中在东北,都是重工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
这是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三大改造
1956 —1978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中共八大:1956
大跃进(1958年)
2、探索中的失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3、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东方魔稻”——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1973年培育出
4、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实现邦交正常化
1、新中国的成立、意义
经济:土地改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底完成
1、1953年12月,与印度代表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1953年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逐步进行三大改造
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
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
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