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与成分输血的应用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不良反应与成分输血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成分血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输注成分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调查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为0.2%。
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
结论:输血去白细胞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才能达到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
标签:输血;不良反应;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红细胞
临床输血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其对挽救生命的作用是其他药物所不能代替的。
近年来虽然血型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仍较常见[1]。
由于人类的血液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多样,2个人之间完全同型的血液几乎不存在,这就会使受血者存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2]。
成分输血是指利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把有效成分分别制成纯度或浓度较高的制剂,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有目的的补充患者所需要的血液成分的输血方法[3] 。
为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输注成分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调查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输血后有输血不良反应时由临床医生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卡,填报送输血科,输血科统计后上报给医务科。
2. 结果
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
为0.2%。
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
3.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急诊病人的重要医疗措施。
由于人类的血
液组成成分的复杂和多样,人之间完全同型的血液几乎不存在,这就会使受血者存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
而人类自身的血液是有限的,以现
在的科技手段还不能进行人工合成,只能来源于自身,因此,人的血液是很宝贵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4]。
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的密度不一样,采用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分别制成纯度或浓度较高的制剂,根据临床上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输注治疗,避免了有效成分以外的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5]。
本文中输注悬浮红细胞3905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率为0.2%。
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402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0.05%。
输血去白细胞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可见输注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制品会降低输血不良反应。
因此,进行成分输血只是输注患者所需要补充的血液成分,降低了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治疗的针对性强,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成分输血输注的量与输全血相比大大减少,从而减轻了心脏和血管的负荷,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也节约了血液资源。
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和冷沉淀等5大类。
综上所述,输注成分血进行治疗的优点主要是:(1)高效: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高、针对性治疗效果好。
因为每一种血液成分制剂在制备的过程中都是经过分离、提纯、浓缩的容量很小,但是有效成分的浓度和纯度很高,可以很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2)安全性高:全血的成分复杂,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机会多。
成分输血可以避免将不必要的血液成份输入患者体内所致的不良反应。
由于病毒不是均匀的分布在血液的各种成分中,因而各种血液成分传播病毒的危险性不同,病毒通过白细胞传播的危险性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对较小。
而使用单一的血液成分就能够降低因输血而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和性传染病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6]。
(3)使用方便节约血液资源:血液成分制剂的稳定性好,易于保存和运输,全血白细胞中的粒细胞不容易保存而血小板只能保存在(22±2)℃且震荡条件下与全血的储存条件不相同而且相对全血的需要量少很多,使用方便,例如:白细胞、浓缩血小板、血浆等几种血液成分的制品,可以分别输给几个需要不同血液成分的患者,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又能充分利用不同的血液成分。
节约了血液资源。
(4)价格便宜,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我们要重视成分血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和应用。
在医院临床的各个科室树立成分输血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血液的利用价值,提高临床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楊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8—664.[2]刘备叶,覃灵芝,曾凡萍.临床输血情况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3(20):2752~2753.[3] 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吴彩霞,吴岩.浅谈成分输血[J].中国社区医师,2007,9(I):3~4
[5]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6.
[6] 阳光辉.输全血与成分血引起非溶血性发热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
2006,9(6):l1 34~1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