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仰韶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共发现遗址约1000多处,经较大规模发掘的典型遗址有10余处。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根据地域和时代不同所造成的文化面貌的差异,考古学界对仰韶文化进行了分区、类型和分期的探讨,但目前认识尚不一致。

大致可分为: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秦王寨类型(大河村类型)、大司空村类型、后岗类型、下王岗类型

1921年冬,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博士,经过中国政府批准,协同中国学者袁复礼先生等一行五人,在何南省渑池仰韶村进行田野考古发掘。

1951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带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通过这次发掘,基本上明确了这个地区仰韶文化的主要性质和面貌,对中国新石器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全面搞清了仰韶文化的内涵。

1953年春,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发现彩陶,中央考古训练班又在浐河东岸半坡村附近发现一处类似遗址的遗迹。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调查发掘团对半坡遗址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1954年秋~1957年夏,先后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发掘。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要筹建三门峡水库,为确保祖国的文化遗产不遭受破坏,有组织地在水库区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共发现古迹300余处,其中古遗址211处。在掌握大量的考古资料后,考古队首选庙底沟为主要目标进行发掘。

200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考古科研人员组成了联合考古工作队,于同年5月份进驻庙底沟遗址,对其又进行了一

次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

在三十年代对殷墟的大规模科学发掘中,梁思永先生主持了对后岗的发掘,1958年~1959年,在安阳殷墟的考古工作中,又一次发掘了洹水南岸的后岗和与之隔河相对的大司空村遗址。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于1962年在安阳大司空村遗址进行了一次发掘。

西王村类型自50年代在西安半坡上层发现,至今已历寒暑三十余,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大河村遗址发现于1964年,遗址中部是仰韶先民的居住区,房基相叠、窖密集;两处仰韶文化晚期的氏族公共墓地分别位于遗址的东北部和西部。

1972年--1987年先后发掘21次,出土房基47座、窖穴297座、墓葬354座,出土各类珍贵文物3500多件。

马家窑遗址于1924年被瑞典学者J.G.安特生发现并进行了试掘;1957年起甘肃省博物馆曾多次对该遗址进行调查,1964年试掘。

该文化的发展序列是: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或称半坡晚期类型。

(一)半坡类型

半坡类型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的二门峡地区。其影响所及南达西汉水和汉江上游,北到河套地区.西抵挑河流域。半坡类型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遗址有西安半坡(早期)、宝鸡北首岭(中期)、华县元君庙(墓地)、华阴横阵村。、临姜寨(一期)。等: 生产工具有石器、骨器和陶器。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以磨制为主。

打制石器的制造均采用直接打击法,制作比较粗糙。磨制石器的制作也比较原始,器身上常保留石料皮层,缺乏整齐的棱角,加工的部分主要在刃部,通体磨光的很少;石器的种类主要有斧、铲、锌、刀、凿,磨盘和磨棒等。石刀两侧常有缺口。骨、角、蚌器多为磨制,有的穿孔;其器形主要有嵌、针、锥等。陶质生产工具主要有陶锉和陶刮削器,后者用废弃的陶片改制而成。

半坡类型的陶器,主要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陶器皆手制,一般采用泥条盘筑,小型器物用手捏塑。器形多圆底器、平底器和尖底器,缺少三足器和圈足器,主要器形有小直口双耳尖底瓶、葫芦口双耳尖底瓶、直口圈底钵、敞口鼓腹平底罐、敛口深腹小平底瓮、蒜头细颈壶,.底红顶碗、窄唇或卷唇圆底盆、平底盆等,其中以尖底瓶、细颈壶、红顶碗‘红顶钵、彩陶盆等为其典型器形。尖底瓶是一种汲水器,空瓶平卧于水中汲水,注满水后能自动竖立起来,符合力学原理。

纹饰主要有绳纹和锥刺纹两种。有一定数量的彩陶。常见的彩纹有宽带纹、平行条纹、三角纹、网纹、鹿纹、人面纹、鱼纹和由鱼纹演变而来的各种图案,其中人面纹和各种鱼纹是最具特色的纹饰。宽带纹施于器表。其他纹饰多施于器皿的内壁。半坡类型的彩淘多用彩色直接表现图案,很少便用彩色空间来表现图案的手法。一般用直线条,很少用曲弧线条。彩绘多用黑色,很少用红色。

半坡类型的聚落布局,一般分为居住又、制陶区和墓葬区三个部分。陕西临渔姜寨、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等遗址,都保存了比较完整的聚落布局,其中姜寨遗址的聚落布局保存得尤为完好。姜寨遗址的整个聚落包括五个较大的建筑群和三片公共墓群。五个大的建筑群被三条人工围沟和一条自然河流(临河)所环绕。三片公共墓地在整个聚落的东部围沟以外。每个大的建筑群中都有一座大型房屋和一座至数座中型房屋;中型房屋围绕大型房屋分布,中型房屋的周围分布数座小型房屋。在整个聚落的中央是一个四周高中心低的中心广场。五群房屋呈圆圈形围绕在广场的周围。每群房子的门都开向中心!’一场,即北部房子的门朝南开,东边房子的门朝西开,西边房子的门朝东开。南边房子的门朝北开(图2一}..I。半坡遗址和北首岭遗址的聚落布局和姜寨遗址类同。半坡遗址内发现了三条围沟:一条是环绕居住区周围的围沟;两条是在居住区中部的小沟。大围}0}J是一种保护居住区安全的防御设施。小围沟可能是区分不同氏族或同一氏族中不同家族的界限。

半坡类型的房屋大多为半地穴式,只有少数是平地建起的。房屋的形制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按照房屋面积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

半坡类型的房屋,大多数都有一个门道。这种门道有的在房屋的外部,有的设置在房屋的内部。正对门道的房屋中部有一个灶坑,供炊煮和取缓用。灶坑的一端放置一个陶罐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